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严究竟是如何崛起的?

李严究竟是如何崛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月亮上的邮递员 访问量:506 更新时间:2024/1/29 18:59:34

李严是个在政治经济发展方面非常有才能的人,擅于治理郡县和发展民生,在其就任犍为太守期间,很是做了几件大事,其中包括:凿通天社山,修筑沿江大道,重新整治水利工程“六水门”,以及把郡城整修一新。这些工程都是利国利民之举,李严因此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戴。在他的治理治之下,不论是官吏还是百姓,全都是心悦诚服,甚至对其感恩戴德。

但是,李严这个人有着重大的缺点,就是他为人自视甚高,看不起旁人,极少能有他能看得起,看得上眼的人。如此骄傲、傲慢的性格,那他的人缘很自然也就混得非常糟糕,难以与人相处。尤其,他本人同时还是个私心和欲望很重的人。

他在任期间,在大兴土木开凿山路,修复水利工程,以及修整郡城的同时,他还曾经下令让民夫为自己大肆修建房屋,来满足自己的一己之私。他修建了全新的官邸和郡治所,并要求手下一众的官员跟随一起搬迁到新的郡治所,就在这个时候,他麾下有个叫做杨洪

郡功曹,偏偏这个杨洪为人极为正直,而且作人比较较真儿,他认为:李严此举于国家丝毫无益,属于是典型的公款私用、以权谋私,于是便果断站出来,表示

极力反对,两个人为此大吵了好几架,闹了很大的争执和矛盾。

但是,李严毕竟是郡太守,而杨洪呢?不过就是个郡功曹,太守是功曹的顶头上司。上下级以为此事,彻底撕破脸,关系闹得这么僵,杨洪一看这种领导没法伺候,一气之下主动提出要辞职引退。

这时候,李严反而觉得,要说杨洪并没有犯什么错误,如果仅仅就因为他的正直不通融而引起的上下级矛盾,逼得杨洪丢官罢职,那反而显得自己心胸过于狭窄。双方如果闹成这样的结局,他李严脸面上也没有光彩,对自己的名声有不利的影响,那实在是一个两败俱伤的双输结局。于是,李严是左思右想,希望通过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解决此事。经过了几天的思考之后,李严还真想出了一个招儿,就是他顺势以杨洪具备为官清明有原则等优点,表现突出,然后以此为由,将其由郡府推荐到州府,由郡功曹升任为蜀部从事。

如此一来,李严既赶走了敢于违逆自己的刺儿头下属,又能显得自己心胸宽广大度包容,同时还成全了个人和国家,让有才能和抱负的人得以发展和晋升。要说在这件事上,李严的做法可以说是相当经典,以至于后世官场上被很多人都引以借鉴。

不过,并不是说李严在和其他人相处产生矛盾,都能处理得如此恰当到位。尤其是以李严的脾气性格,和他相处产生矛盾闹摩擦的同僚实在是大有人在。

后来,在李严都督江州的时候,他又同属下的牙门将王冲闹不和,二人产生摩擦。对于李严来说,和他吵过架,闹过矛盾的人,那实在太多了,所以根本没当回事。但是这个牙门将王冲可就不一样了,由于担心自己得罪了上级,他整日里焦虑不安、心里就犹如有十五个水桶——七上八下的,时常担忧李严会挟私报复,给自己穿小鞋,进而惧怕被李严找机会诬陷罪名。

尤其是王冲作为武将,可就没文官那么有涵养、能容忍,或者说甘于忍气吞声,更不会像杨洪那样宁可选择辞官下野。王冲每次只要想到此事,在心里就不停的念叨:“不行,我受不了这个委屈!”于是,这位王冲最终选择了叛逃,投降了曹魏。

除此之外,李严还非常骄傲,自视甚高,同僚护军辅匡等人的年龄与地位同李严都相差不多,基本属于同级,这说明这些官员都是有其各自的才能和特点,从而同样得到主公刘备的认可和赏识的。但是,李严却从不愿主动与他们往来打交道。

时间到了

章武二年

公元222

),刘备为了报东吴袭杀关羽,夺取荆州的仇,亲率大军大举东征伐吴,结果反而被江东新任大都督陆逊火烧连营,是战败而回。此战,刘备几乎全军覆没,仅带着亲兵数十人,一路逃回到了永安城(白帝城),并就此一病不起。

在生病期间,军事上,当时虽然有赵云率两万援军赶到,稳定住了局面,但是在稳定政局并延续发展方面,刘备还缺少一个得力助手在身边。当然,最合适的人选自然是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当时正坐镇成都,成都是州郡治所的所在,自然不能轻易调离,赶赴白帝城。

刘备思来想去,便想到了这位历任

犍为太守中政绩第一的李严。于是,刘备果断下令,

征召李严进永安宫,并将他任命为尚书令。对于调离自己经营了多年的

犍为郡,李严虽然有些不舍,但是,

他更能清晰地意识到,此次调任蜀汉中央朝廷,将意味着他所做的一切努力将全部展现在主公刘备的眼前,不打丝毫折扣。而这将是他晋升路上的重大契机,只要努力把握好这个机会,他今后的仕途是很有可能平步青云,甚至扶摇直上的。想到这些,李严双眼很自然地流露出兴奋的光芒,是满怀欣喜。于是,他忙不迭的第一时间就马不停蹄的赶往白帝城赴任。

到了第二年,

章武三年

公元223

),刘备病势沉重,他意识到这一次怕是命不久矣,于是便又下诏,将诸葛亮也

来到了永安宫。临终前,他将诸葛亮和李严召入,以他们二人共同为顾命大臣(以诸葛亮为主,李严为辅),发布遗诏由他们共同来辅佐少主刘禅

至于说刘备为什么会如此看重李严,我在前面刚讲过,很有可能是由于李严在犍为太守任上干得是风生水起,十分出彩,不管是修缮水利工程,还是翻修郡城,这些成绩都是有目共睹的。这在刘备手下的太守当中,李严堪称杰出的表率。尤其是他在永安城期间,在刘备面前,表现的更是勤勤恳恳、尽心竭力,工作起来是废寝忘食,表现极佳。李严在治理民生方面本来就有才能,再加上他卯足了劲儿这么一表现,自然给刘备留下了极佳的印象,让刘备对其大为赞赏。由此,李严是深得刘备的认可。

既然李严被指定为了顾命大臣,就不能再仅仅就是一郡的太守以及杂号将军亦或是尚书令的官阶了,为此,刘备在病逝前同时加封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并由其留在永安坐镇。

同一年,刘备病逝后,刘备的长子刘禅继位,改年号为建兴元年,李严又被封为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这前前后后算到一块,也就是仅仅一年上下的时间,李严升职速度之快,那真可谓是一日千里。从一个郡太守,转眼间就被提升了好几阶,成了蜀汉朝廷的一品大员,而且还是顾命大臣之一。这么一来,李严是更加眼空四海,目中无人了,在他心里,也就只有诸葛亮还能被他放在眼里,有所顾忌。

到了

建兴四年

公元226

),李严又被加封为前将军。同时在这一年,北方曹魏的魏文帝曹丕由于纵欲过度,年纪轻轻就病逝,死时才年仅四十岁,由其子曹叡继位。魏国便就此进入了权力更替的不稳定时期。

诸葛亮问询后,打算趁此时机出兵北上伐魏。就把坐镇后方的一切事务都交给了李严,让李严将办公地点由永安城转移到了江州。转而让护军陈到负责驻守永安,并让其归属李严所统领。

次年三月,诸葛亮率军进驻汉中,顿兵于沔阳(今陕西勉县)。而李严这边,在到了江州后,再次发挥他擅于治理和发展的才能,将江

治理得欣欣向荣,并且将江州城也修筑成了一座大城,他的这些成绩得到了诸葛亮的认可和赞赏。

之前在刘备东征伐吴的时候,战败后,东吴军队通过封锁长江的手段切断了

孟达所部

同刘备主力的连接,使得孟达既不能撤回蜀地,也不能同刘备军汇合。走投无路之下,孟达不得已选择投降了魏国,并深得曹丕的信任和重视。然而以司马懿等人为代表的曹魏集团重臣们却并不像曹丕那样对孟达那么买账,对孟达不但不亲近,反而还不信任,而且对于这种不信任的态度

还并不刻意掩饰

。如今,曹丕亡故,孟达便觉得自己失去了倚仗和依靠,心中经常感到不安。(按咱们老百姓的说法就是:感觉自己落在了后娘手里了)

就在这个时候,蜀汉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个情报,针对这个情况,李严率先采取了~行动!

标签: 李严刘备诸葛亮太守曹丕杨洪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死后,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为何“激愤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诸葛亮,李严,蒋琬,费祎,刘禅,蜀汉,三国,天文学家,曹操麾下

    白帝城托孤,这是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历史事件。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

  • 诸葛亮为何必须废掉李严他到底怕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诸葛亮,李严,蜀汉,刘备,刘禅,后主

    公元231年,蜀汉大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诸葛亮便将李严的前后书疏原本手迹递上去,李严的错误和矛盾一下子暴露无遗。李严辞穷理屈,只得叩头认罪。于是诸葛亮上奏弹劾李严,在后主刘禅的同意下,李严最终被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治

  • 诸葛亮施计灭李严,自此刘备的托孤之举彻底破产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诸葛亮,李严,刘备,蜀汉,刘禅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无非有二:其一,诸葛亮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先帝因战败于白帝城悻悻而终,对于蜀汉而言失去的代价不只是一个皇帝和荆州。蜀国自刘备病逝以后,就像是天塌了一样,民心不稳,军心难振。由刘备之死而引发的一系列后果,成了国家潜在的不安定因素。《出师表》里诸葛亮说得非常明白:“先帝知臣

  • 刘备临终前,真将兵权交给李严?李严又为何能高居辅政大臣之位?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刘备,李严,诸葛亮,蜀汉,丞相

    刘备临终前,确是给予了李严兵权。但是,这兵权只是统帅留在永安的刘备带去征讨东吴的中央军余部,及留守永安防备东吴的地方军,而并非是蜀汉全国的军队。《三国志李严传》载:“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试想,历代有出现过执掌全国最高军事的统帅不是留在都城,而是镇守地方的吗?显然不可能。故而“统内外

  • 刘备临死前,把兵权交给李严

    历史解密编辑:邹祥爱看电影标签:刘备,李严,蜀汉,关羽,三国,汉朝,诸葛亮,夷陵之战,曹操手下

    夷陵之战大败之后,刘备的心气已经到了衰亡的时候,他对于蜀汉的未来,实在是有心无力了。但是因为刘备始终无法接受自己的好兄弟关羽死在东吴的背信弃义之下,而自己又输给了东吴,没能给关羽报仇,一重重打击之下,刘备心力交瘁。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于是在刘备临死之前,他策划了白帝城托孤,实际上或许早在夷陵一战前,刘备

  • 诸葛亮北伐是为了抢夺李严在蜀汉的最高兵权?李严到底有多大权?

    历史解密编辑:国强谈资讯标签:诸葛亮,李严,蜀汉,刘备,刘禅

    章武三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享年63岁,在他临终前,他将太子刘禅托孤于当时的丞相诸葛亮与尚书令李严,此后,两位托孤大臣共同掌权。但是在之后的很多战争中,二人意见时常相左,这也使得有人会猜忌说诸葛亮北伐就是为了抢夺李严在蜀汉的最高兵权,甚至有人说诸葛亮完全是出于一己私利,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李严的兵

  • 刘备临终之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野史日记标签:刘备,李严,诸葛亮,魏延,刘表

    夷陵之败后,刘备率领残部退守白帝城,一生戎马的刘备,将人生的最后时刻留在白帝城。临终之前,刘备召来诸葛亮、李严等人,对他们最后一次嘱托,将兵权交给李严,让他在自己死后“统管内外军事”。刘备临终之际,“以李严为中都护”,将军权交给李严,委以托孤重任。然而,刘备生前一向信任诸葛亮,为何在临终前却并未将重

  • 全国公安英模 | 马忠:群众有呼声,我们有回应

    历史解密编辑:固原交警标签:马忠,固原市公安局,车管所,公安,车驾

    全国公安英模6月2日,宁夏召开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宁夏获表彰代表记者见面会,邀请4位公安系统英雄模范代表,讲述“金色盾牌、热血铸就”的动人故事。以下是全国爱民模范先进集体代表、固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所长马忠的讲述:我叫马忠,是固原市公安局交警分局车辆管理所所长。车管所是公安交

  • 2022年度杰出艺术家线上展——马忠亮

    历史解密编辑:墨川书画艺术鉴赏标签:艺术家,马忠亮,中国书画家协会,国礼,书法家,清真寺

    马忠亮,现代阿拉伯语书法家,男,回族,云南省南华县人,曾在云南省多家清真寺、学校担任教师、教导主任、教长、校长职务,现任昆明市呈贡区回回营清真寺教长、世穆网云南社区版主、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一级书法师、国礼艺术家、国礼创新艺术家、杰出艺术家。

  • 马忠文:用心用情促和谐

    历史解密编辑:大美民勤标签:马忠文,法治,杨燕,用情,法律

    从事司法行政工作10多年来,民勤县司法局四级主任科员马忠文用心用情对待工作,以出色的工作成绩促进社会平安和谐。马忠文开展法治宣传 杨燕 摄日前,马忠文荣获“平安武威建设先进个人”称号。“这份荣誉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我将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突出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和法治保障的职能作用,全力维护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