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郃死后,曹魏的十大猛将分别是谁?武艺如何排名?

张郃死后,曹魏的十大猛将分别是谁?武艺如何排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1214 更新时间:2024/1/6 7:43:50

我们先来看一下曹操的猛将阵容。

曹操在陈留起兵,李典、乐进率先赶来相投,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纯、曹洪等曹氏宗亲陆续加入;曹操在兖州招贤纳士,于禁引数百人归附,夏侯惇引荐了典韦,此后不久又收了许褚、徐晃;曹操灭了吕布之后,张辽、臧霸归顺;曹操火烧乌巢,张郃、高览临阵投诚;曹操南下荆州,得了大将文聘;曹操平定汉中地,又带回了猛将庞德;自此此后,曹营基本再无猛将人才的引进。

除上述猛将外,曹操还有一些嫡系人马,譬如黄须儿曹彰、千里马曹休,譬如车胄、蔡阳、韩浩、夏侯尚、李通等心腹部将。

曹操麾下的猛将组合,在赤壁之战前达到了巅峰阵容,从濡须之战后就开始逐渐衰落。

我们来看一下曹营猛将的凋落。

许褚、文聘、李典、乐进、曹纯、曹洪、夏侯尚,这几位的结局在演义中未作交代,在正史上都是病故,其中曹纯、李典、乐进去世最早,而许褚、曹洪活到了曹睿时代。

车胄、蔡阳被关羽斩杀,韩浩被黄忠斩杀,李通被马超刺死,臧霸跟着徐庶跑到了西凉地区,此后下落不明。

宛城之战,典韦战死;穰山之战,高览被刺;汉中之战,夏侯渊遭斩;襄樊之战,庞德就义,于禁被关进了活死人墓;夏侯惇、曹彰,相继病故;濡须战败,曹仁抑郁而终;曹丕伐吴,张辽中箭;司马擒孟达,徐晃落马;石亭惨败,曹休羞愤而死;陈仓之战,王双遇袭;木门道之争,张郃中箭身亡。

随着张郃战死,曹营前期的猛将时代基本宣告终结。

那么在张郃死后,后三国的曹魏集团中,还有哪些数得着的猛将呢?他们的武力如何排名呢?

本文给出十位将领,他们的武力参差不齐,排名靠前的具备一定实力,排名靠后的就是强行充数,如果把他们放到三国前期的高武世界,可能就是二三流武将,实力偏弱一点的,可能在吕布、颜良、关羽等人面前走不了三五个回合!但是,相对于人才凋零的三国后期来讲,他们也算得上一时猛将了。

第10:张虎、乐綝并列。

张虎乃张辽之子,乐綝乃乐进之子,这两位属于标准的将二代。张辽号称古之召虎,乐进善于先登死战,这两位都是狠人,但他们的儿子就比较菜鸡了。

陈仓之战期间,张虎、乐綝分别被曹真举荐为先锋、付先锋,在夜间突袭蜀寨时,被吴班、吴懿截断了后路,这哥俩不敢回头交战,直接向前突围而走,绕了一圈回到本寨门口,又被关兴、张苞杀到狼狈而逃。

诸葛亮、司马懿斗阵,张虎、乐綝与戴陵率军从正东生门杀入,却迷失在阵中,被蜀军生擒。诸葛亮将这三人脱去衣服,以墨涂面,然后推到阵前,用来羞辱司马懿。在双方混战后,张虎、乐綝等人得以生还。

北元渭桥之战,张虎二人按照司马懿的计策,埋伏于渭水浮桥的北岸,后来截住了蜀将吴班,指挥弓箭手将其乱箭射死。

火烧上方谷,突然天降大雨,张虎、乐綝恰巧率兵赶来营救,于是司马懿趁势杀出。

平定辽东,张虎、乐綝再次跟随司马懿出征。公孙渊父子弃城出逃,被张虎二人带队生擒。

纵观此二人的表现,可以说没什么武力输出(被吴懿、吴班吓跑),他们总是抱团取暖,甚至不敢单独行动,一旦脱单,就有性命不保的可能。相比于关兴、张苞这种二代悍将,张虎、乐綝的武力实在不敢恭维。

第9:孙礼。

孙礼首次登场,是在蜀汉二次北伐时,孙礼跟随司马懿、张郃出征,开赴前线支援曹真。孙礼曾经向曹真献计,并且亲自运粮诱敌,不过最终失算了,被马忠、张嶷围困,刚一开打就突烟冒火而逃。

孙立不仅是曹真的心腹爱将,还是魏主曹睿的红人,曾跟随曹睿一起射猎,当山林间忽然窜出一只吊睛猛虎,孙礼直接挡在了御驾前,“拔剑斩之”!这是孙礼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了,曹睿壮之,加封孙礼为上将。

然而,“上将”这个头衔,含水量还是十足的,你看上将潘凤和上将邢道荣,领盒饭的速度都很快,而孙礼作为三国后期的上将,武艺恐怕更水!

我们看一下孙礼的单挑表现,没有。我们再看孙礼的斩杀表现,也没有。

孙礼一般很少单独行动,都是跟郭淮联袂出镜。

陇西之战,郭淮、孙礼惊闻武都、阴平二城已失,急忙撤军,忽然被关兴、张苞截住,这二人不敢厮杀,“弃马爬山而走”,虽然狼狈,却把纵马追击的张苞带到阴沟里去了(跌破头颅而死)。

第8:陈泰

陈泰乃陈群之子,也算得上将二代。

陈泰以智谋见长,多有奇计。

麴山之战,陈泰大破蜀将句安、李歆,夺取东西双城,还将李歆杀到单骑逃命;在随后的铁笼山之战中,陈泰又预测到了姜维的计划,然后献计于郭淮,并且亲自到羌王迷当那里诈降,诱杀了羌族大将俄何烧戈,生擒了迷当!正是这条计,促使迷当临阵反水,跟着郭淮冲击了姜维的大本营,让姜维功亏一篑,最终单骑出逃。

陈泰是郭淮的副将,曾经与郭淮合力杀退了夏侯霸。铁笼山之战,陈泰挥刀与姜维厮杀;姜维大怒,挺枪而上,“战不三合,泰败走”!

被姜维三合杀败,陈泰的武力估计就是个三流偏强。

郭淮死后,陈泰升任为魏国西方主帅,多次与姜维临阵对垒;陈泰还有一件功劳,那就是重点提携了部将邓艾。

第7:王基。

王基是一位鲜有人知的名将,也是曹魏最后一位猛将。

曹芳时代,王基被司马懿发掘;曹髦时代,王基被司马师所器重,当上了荆州刺史。

淮南第二叛,司马师亲征,委任王基为监军,统领前部,负责先取镇南之地。两军对垒,王基否定了别人提议的消极防御策略,认为毌丘俭、文钦并非坚不可破,很可能会从内部瓦解,并且积极建议司马师进兵。在具体作战过程中,王基与胡遵、邓艾大破文钦,将文钦父子逼得投靠东吴去了;还与毌丘俭厮杀,将其杀到夺路而逃。

淮南第三叛,东吴派了大批援军(向导文钦、先锋朱异、全氏兄弟、于诠等)支持诸葛诞,司马昭提兵二十六万亲征,让王基担任正先锋。在与东吴援军列阵对峙时,王基出马叫阵,朱异出战,“战不三合,朱异败走”;副将唐咨出战,不三合大败而逃!

寿春城破、诸葛诞被斩,东吴军哗变,王基杀到西门,正遇东吴于诠。王基招降,于诠慷慨大骂,然后乃掷盔于地,冲上去与王基酣战三十余合,直到人困马乏,被王基带兵乱刀砍死。

第6:郭淮。

郭淮是一位老革命了!

瓦口关之战,张郃惨败,曹洪喝斩,郭淮以张郃乃曹操之心腹爱将为由,建议让张郃戴罪立功;定军山之战,夏侯渊战死,郭淮极力推举张郃为临时主帅,得以收拾了残局。可以说,郭淮算得上慧眼识英才了。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真挂帅出征,郭淮拜为副都督。在数次拉锯战中,郭淮曾与魏延、王平等人有过混战,但武力不济,均被杀退;郭淮还曾经遭遇过赵云,但看到副将万政被赵云射落涧中,惊得夺命狂奔。在第二次北伐时,郭淮、孙礼被关兴、张苞杀到翻山越岭而逃。第四次北伐,郭淮曾经奔袭剑阁,但被诸葛亮识破,遭遇埋伏,被姜维、张嶷等人杀退。第五次北伐时,郭淮曾经在北元渭桥以地形之利杀退了马岱。

司马懿夺取曹魏政权之后,夏侯霸起兵造反。郭淮与夏侯霸素有嫌隙,于是带兵来讨,双方单挑,“战不十合,淮败走”。

到了司马师、司马昭时代,郭淮已经升任为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成了对抗姜维的主力人物之一,数次给姜维制造了困境和麻烦。洮水之战,郭淮、陈泰引军断了姜维的后路,但“维引兵往来冲突”,郭、陈二人不可挡。

铁笼山之战,司马昭被困,郭淮引着强王迷当,直冲姜维的大营;姜维猝不及防,甚至来不及提枪,带着一副空弓就上马夺路而逃了。郭淮纵马追击,姜维虚拽弓弦,郭淮急躲,在连躲十余次之后,郭淮确认姜维手中无箭,于是起手一箭,却被姜维顺手接住。郭淮奋起追赶,却被姜维反射一箭爆头,当即落马而死!

第5:邓忠。

邓忠乃邓艾之子,年方二十,有一股子初生牛犊的劲头!

段谷之战,邓忠、校尉师纂在混战中杀退了姜维,但邓忠与姜维并没有直接过招,也未曾谋面。

长城之战,邓忠挺枪出马,在阵前高叫道“认得邓将军否?”姜维以为他就是邓艾,于是抖擞精神与之酣战,“战到三四十合”,仍不分胜负,姜维看到对方的枪法“无半点放闲”,心急之下就诈败而走,邓忠追赶。姜维忽然反身就射,但邓忠眼乖,忽然闪过,然后纵身向前、挺枪就刺;姜维猝不及防,来不及用枪招架,于是发挥了作战经验丰富、临阵应变机巧的优势,忽然使出了怪招,只见他急闪而过,顺势用胳膊挟住了邓忠的枪头。邓忠立即心慌,弃枪望本阵而逃。

姜维这招够险的,但如果不用险招,估计五十合也胜不了邓忠。其实,这个时期,姜维的武力已经严重衰退了。

祁山之战,邓忠、师纂杀退了蜀将王含、蒋斌,然后追击到对方寨门口,但看到姜维飞马出阵,就当即撤军。

邓艾偷渡阴平,半途来到摩天岭,邓忠与各路军将吃尽了苦头,不敢跃下,于是尽皆哭泣,最后还是由邓艾带头(取毡自裹其身滚落下崖),邓忠才重拾了勇气和斗志。

绵竹之战,邓忠遇到了三国大后期的超级猛将诸葛尚。邓忠、师纂双战诸葛尚,最终不敌而退;诸葛尚在魏军中左冲右突数十回,邓忠、师纂各自带伤而回,被邓艾劈头盖脸骂了一顿。

邓忠的武艺,如果放在前期,估计就是于禁、车胄的水平。

第4:夏侯霸。

夏侯霸自幼习武,“弓马娴熟”,乃夏侯渊之长子,后来成为曹爽的嫡系党派。

诸葛亮分兵五路出祁山,司马懿在曹睿面前保举了夏侯霸、夏侯威、夏侯惠、夏侯和,这四兄弟之中,夏侯霸最强,其余三人不足为道。在与蜀汉的交锋中,夏侯霸、夏侯威曾经依计而行,击败过王平、张嶷。

诸葛亮禳星时,夏侯霸在外高声叫骂,魏延愤怒而出,夏侯霸“见了魏延,不敢交手,慌忙引军退走”。

司马懿征讨辽东,襄平之战,夏侯霸作为先锋官,与夏侯威杀退了卑衍、杨祚二将。公孙渊率主力赶到后,卑衍、杨祚反身杀回,卑衍作为辽东第一大将,上前与夏侯霸单挑,“战不数合,霸一刀斩卑衍于马下”。

司马懿发动政变,灭了曹爽三族,夏侯霸虽然带兵在外,但内心恐惧。司马懿急招夏侯霸入宫,夏侯霸直接反了!郭淮带兵讨伐,被夏侯霸十合杀败;陈泰赶到,与郭淮双战夏侯霸,将其杀退。

夏侯霸辗转逃到了蜀国,受到刘禅的亲自迎接和殷勤厚待。

归顺蜀汉后,已经六十余岁的夏侯霸开始协助姜维,多次在北伐战场上立功,譬如献计大破徐质,在铁笼山之战中也有英勇表现,姜维射死郭淮之后,还是夏侯霸赶来接应,才将姜维顺利救走。

段谷之战,姜维被邓忠、师纂逼迫,几无退路,“幸得夏侯霸引兵杀到,魏兵方退,救了姜维”。

姜维弃粮胜魏兵,邓艾大败,夏侯霸突入阵中搜寻邓艾,“只望马上为首的径来擒捉”,可惜被邓艾步行逃脱。

洮阳之战,夏侯霸率五百士兵攻城,却中了邓艾的诱敌之计,在突入到护城河时,司马望忽然拉起吊桥,然后乱箭齐发,夏侯霸与五百步卒全部阵亡!

第3:邓艾。

整部三国后期,尤其是到了姜维时代,最大的看点就是姜邓斗智。

邓艾是姜维一生的苦主,在多次斗智斗勇的交手中,姜维都没有占据明显上风,只能说互有胜负,如果更客观一点的话,那么邓艾的整体战绩要略好一点。

我们抛开谋略和统御,只看邓艾的武力。

淮南第二叛,乐嘉城之战,邓艾率军赶到,与奋战一夜、单枪匹马的文鸯厮杀五十回合,但未能占到便宜。由此可见,邓艾的武力明显不如文鸯。

邓艾与蜀军多次交手,在混战中胜负参半,曾经差点被夏侯霸活捉。

邓艾与姜维有过两次直接交手:1.侯河之战,二人单挑十余合战平;2.沓中之战,姜维在连续杀败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然后追杀二十余里之后,忽然遇到了邓艾,于是挺枪而上,双方再次单挑十余合,仍然不分胜负。

但第二次表现来看,姜维的武力应该略强一点点,但也很有限,因为姜维惊退邓忠之后,邓艾赶到,姜维就失去了继续单挑邓艾的勇气,可见他对邓艾也非常忌惮。

客观分析,邓艾的武艺与姜维非常接近,但如果他遇到天水关的少年姜维,应该是必败的!

第2:徐质。

司马懿不仅栽培过邓艾,保举过夏侯霸,还挖掘出来了王基、徐质这种人才,司马懿甚至亲口称赞徐质为“魏之猛将也”。司马师专政之后,非常器重徐质,拜为辅国将军。

姜维兵出阳平关,司马师拜徐质为先锋。徐质善使一柄开山大斧,腰圆力大,颇有但年徐晃的风采,但他并不是徐晃之子。

陇西之战,姜维携张翼、廖化,与徐质对阵。徐质出马搦战,廖化出迎,不数合而败,张翼再上,不数合又败;徐质把大斧一挥,驱兵掩杀,姜维等担任抵挡不住,蜀兵连退三十余里!

从徐质连败廖化、张翼的表现来看,似乎与王双(速败张嶷)不相上下了,从他率队出击而姜维三人难以抵抗来看,徐质应该强于姜维。

回营之后,姜维问计于夏侯霸,“徐质甚勇,当以何策破之?”然后按照夏侯霸的运粮诱敌之计,果然令徐质被围;徐质不敢恋战,冒火突围奔走了大半夜,在人困马乏之际,姜维忽然从火光中斜刺杀出,徐质大惊无措,急忙拽起缰绳闪过,却被姜维一枪刺倒了战马。徐质落马后,尚未起身,就被姜维率众乱刀砍死了。

第1:文鸯。

文鸯有“小赵云”之称,是后三国的超一流猛将。文鸯的知名度太高了,我们略作介绍吧。

乐嘉城之战,文鸯在魏营中冲突了一整夜,把司马师的眼珠都惊爆了,在单挑邓艾五十回合之后,单枪徐徐而退,面对百员魏将的追击,他先后五六次反身杀入敌阵中,枪挑、鞭打,斩杀了数十员魏将。

文鸯的这次表现,与历史记载完全相符,而赵云在长坂坡的七进七出,原型就是文鸯。

诸葛诞造反时,文钦父子赶到寿春援助。诸葛诞与文钦有积怨,又因为军粮问题,竟然将文钦斩杀了。文鸯与其弟文虎连夜从城墙跳下,向司马昭投降,被既往不咎、加官赐爵。

文鸯兄弟到寿春城下招降,城内的收军一看到文鸯,直接军心哗变了,诸葛诞也很快弃城而逃,被人斩杀在了吊桥边。

文鸯的结局,在演义中并未交代。

历史上,文鸯在西晋立下天功、官高位显,但是遭遇政变牵连,被贾南风夷灭三族。一代名将死于妇人之手,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标签: 张郃武艺姜维夏侯霸邓艾司马懿

更多文章

  • 张郃身为曹魏名将,不怕关羽,也不怕张飞,为何却非常害怕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张郃,关羽,张飞,赵子龙

    张郃是三国时期的又一位名将,他的兵将生活,是从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开始的,其间他在韩馥手下任军司马,立下了不少功劳。后来,袁绍率军攻打冀州,韩馥打不过袁绍,在厕所间自杀了,而张郃投降于袁绍。袁绍也十分看重张郃的能力,因破公孙瓒有功,升迁为宁国中郎将。后来,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听信谋士郭图,不听张郃的劝阻,

  • 赵云死后,张郃、魏延谁更猛?二人单挑不退谁会死?

    历史解密编辑:宁荣荣标签:赵子龙,张郃,魏延,马岱,黄忠,关羽

    赵云死后,到底谁是天下第一?很多三国迷认为是张郃,但魏延恐怕不服!到了三国后期的诸葛亮时代,剧情看点只有北伐,而武将看点就是张郃、魏延这两个死对头!张郃是曹营第一猛将,而魏延扛着蜀汉武将的大旗,这两人多次交手,互有不服而又互相忌惮,张郃善于保命,而魏延善于诈败,各有千秋,实在难分高低!我们今天就来深

  • 张飞、张辽、张郃3人中,谁的综合实力最强?曹操的评价很客观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张飞,张辽,张郃,曹操

    说到三国,首先想到的便是刘备的忠义和曹操的奸诈,曹操在历史上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并不好,一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表明了他没有仁义,跟刘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曹操也并不是一无是处,除了性格上的问题,曹操在军事和管理方面还是非常有才能的。他虽然在世时没能登基成为皇帝,但实际上却是魏国的开国皇帝,所以儿子曹

  • 张辽的补位者张郃真是只能欺负无名下将,打不过真正的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苍樱拍子标签:张辽,张郃,曹操,袁绍,张飞,赵子龙

    煮酒论三国上回说到张辽在击败孙权之后,被曹操加封为征东将军,原来的荡寇将军也由五子良将之中的张郃接任补位。《三国演义》中的张郃自从出场以后,官渡之战中登场,一开始跟张辽打成平手,倒是小有惊艳,但此后就一路高开低走,惨不忍睹。就处处成为张飞、赵云这样人的个人展示秀,先是在长坂坡被赵云吓退,跟被赵云杀死

  • 张辽与张郃都位列曹魏五子良将,谁更胜一筹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忘信仰标签:张辽,张郃,曹操,诸葛亮,曹魏,孙权

    张辽与张郃都是曹魏的名将,陈寿在《三国志》里面把这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这五人并列做传,在史官的记载下张辽与张郃应是属于同一水平的名将,两人的能力各有所长,排名也不分先后,那为何张郃远不如张辽的名气那么大,真的是能力不如张辽吗?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来比较下这两位名将。张辽:字文远,是山西人士,先

  • 《三国演义》中,李典的武艺真的不如张郃、张辽他们吗?未必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和竹雨说萌宠标签:李典,张郃,张辽,武艺,汉朝,赵子龙,历史片,古装片,曹操手下,三国演义(电视剧)

    说起来李典也是曹操手下元老级人物了。曹操想借献刀的机会刺杀董卓失败,逃回老家陈留招募义兵时,李典就来投奔,和乐进、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人一起成为曹操最早的班底之一。而李典的战绩也不错,第一次出战是在曹操和吕布的衮州之战时。当时黄巾军余党何仪、黄劭占据汝南、颍川,曹操缺粮,就带兵前去征讨。两军

  • 张辽张郃张飞相比,谁的综合实力更强?对比这三个方面不难判断

    历史解密编辑:曼陀罗讲电影标签:张飞,张郃,吕布,刘备,三国,汉朝,张辽张,曹操手下

    三国里面的猛将有很多,但是根据个人的综合实力来看又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像吕布那斯天生神力者属于特级人物的存在,上等猛将这个批次张飞应该身在其中!和张飞勉强比肩张辽和张郃也是相当不错,那么这三张谁的综合实力最强呢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三国乱战的初期实际上还属于东汉末年,这个时候是最讲究出身和家

  • 张郃进攻巴西郡,张飞是如何打败他的?具体过程咋样?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张飞,张郃,刘备,曹操,张鲁,夏侯渊,马超,巴西,曹操麾下

    张郃进攻巴西郡,张飞是如何打败他的?具体过程咋样?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张郃与张飞的宕渠之战,是良将之间的对决。此战中,张郃的善出营势、张飞的巧妙迂回,交相辉映。三巴危机:刘备几丧一州之地215年7月,曹操平定汉中,张鲁逃到了巴中。正在公安与孙权争夺南三郡的刘备大吃一惊,立刻与孙权

  • 张郃替曹丕征战东吴,地位缘何却不如曹氏诸将?

    历史解密编辑:不痒不趣标签:曹丕,张郃,曹魏,曹操,东吴,曹仁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在汉中地区征张鲁及拒、战和防刘备的时间里,是张郃在曹操集团内建功立业的上升期中最为重要的五年。这五年时间中,张郃自动融入曹魏内部,主动成为诸曹夏侯的得力助手,全心全意为曹操在西线领兵作战,身先士卒。曹操逝世后,至张郃战死,即建安二十五年正月(220年)到太和五年六

  • 和张郃齐名的高览为何不堪一击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张郃,高览,张辽,颜良,徐晃,刘备,赵子龙,曹操手下

    高览这个人很厉害,和颜良文丑张郃齐名,号称河北四庭柱,其中颜良文丑都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二人虽然死于关羽之手,当年也有辉煌的战绩。且看颜良:遥望山前平川旷野之地,颜良前部精兵十万,排成阵势。操骇然,回顾吕布旧将宋宪曰:“吾闻汝乃吕布部下猛将,今可与颜良一战。”宋宪领诺,绰槍上马,直出阵前。颜良横刀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