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于禁的左将军和徐晃的右将军,谁的官职更大呢?

于禁的左将军和徐晃的右将军,谁的官职更大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地宫丝绒 访问量:4574 更新时间:2023/12/9 20:00:48

在曹魏五子良将中,于禁徐晃都和关羽有过直接的较量。更有意思的是,在襄樊之战中,于禁被关羽水淹七军,从而身败名裂,而徐晃反而因为击退了关羽,解了樊城之围,以此奠定了自己的名将地位。在官职上,于禁在曹魏最高的官职是左将军,而徐晃则官至右将军。在汉末三国时期,左将军和右将军是比较常见的官职。那么,问题来了,于禁和徐晃,一个左将军一个右将军,他们谁的官职大?

首先,不管是左将军还是右将军,都属于四方将军的范围。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从高到低大致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偏将军。其中,就前后左右四方将军来说,在地位上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当然,在曹魏的武将官职中,四征将军的地位往往也在四方将军之上。

不过,即便如此,前后左右四方将军,已经是当时地位较高的武将了。对于于禁和徐晃来说,前者在曹魏官至左将军,后者在曹魏官至右将军。在官职上,左将军和右将军的品阶显然是一致的。不过,在具体的排名上,往往是右将军更高,也即排在左将军之前。究其原因,自然是比较简单的,也即这是因为在古代历史上的大部分朝代,一般都是“以右为尊”的,所以右将军自然大于左将军。

无出其右,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成语,意思是古代以右为尊。《史记·田叔列传》:“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汉书·高帝纪下》:“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如见与语,汉庭臣无能出其右者。” 也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右为尊几乎是一个共识了。

在古代的官职上,《史记.陈丞相世家》中记载:“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每。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也即在西汉时期,右丞相的地位是高于左丞相的。

《汉书.周昌传》中记载:“左迁”颜师古注:“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位为左迁。”宋戴埴《鼠璞》中记载:“汉以右为尊。谓贬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居高位为右职。”又,唐朝时期,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唐代字位应以左为尊,此题中“左迁”指贬谪,乃用汉代习惯语,是以右为尊。

同时,在汉末三国时期,《三国志·姜维传》中记载:郤正著论论维曰:“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在蜀汉的武将中,姜维作为大将军,地位自然是最高的,所以“处群臣之右”,这里面的“右”字,相当于在上面的意思。再比如公元219年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任命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其中,张飞作为右将军,就排在了左将军马超之前。

至于曹魏五子良将中的张郃,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即魏王位后,任命张郃为左将军,进封都乡侯爵位。太和二年(228年),魏明帝曹叡派遣大将军曹真督领诸将,抵抗诸葛亮。曹叡让张郃右将军(张郃从左将军转为右将军,虽然是平级转官,但在当时,以右为尊),让张郃督诸军,在街亭阻挡诸葛亮的部将马谡。对于张郃的这一职位,也说明在汉末三国时期的武将官职中,右将军是大于左将军的。

最后,综上,于禁和徐晃,一个左将军一个右将军,显然是右将军徐晃的官职更大。对于徐晃来说,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徐州之战、官渡之战、冀州征伐、白狼山之战、南郡之战、关中征伐、夏侯渊平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几次重大战役。在樊城之战中,徐晃率军击退关羽,又紧随关羽展开追杀,并趁机连破关羽十重围堑,彻底解除了樊城之围。因此,非常明显的是,襄樊之战中,徐晃可谓走向了自己的巅峰。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襄樊之战中,于禁则可谓身败名裂。关羽围攻襄、樊时,于禁督七军前往救援,被关羽利用秋季大雨打得全军覆没,投降后被监押在南郡。而后关羽被吕蒙击败,于禁流落至东吴,孙权向魏国称藩后,将于禁送还魏国。在颠沛流离之下,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自然是非常狼狈。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魏文帝曹丕表面安慰于禁,却暗里让人作壁画羞辱于禁,于禁因此惭恚而死,被恶谥为厉侯。换而言之,襄樊之战中的表现,直接导致于禁落下了悲凉的结局,这和徐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太和元年(227年),徐晃去世,谥曰壮侯,子徐盖继嗣。正始四年(243年),徐晃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

标签: 徐晃于禁张郃关羽曹操张飞

更多文章

  • 同样是投降,关羽和于禁有啥不同?一个受人尊敬,一个被人贬低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关羽,于禁,张飞,严颜,刘备,张辽

    关羽和于禁当然是投降的典型。但要搞清楚问题,需要多找几个版本才能摸清其规律。首先要剔除的,是诸如吕布、甘宁等这样主动跳槽的“叛将”。只是从“被迫”的角度出发,来看看成为“降将”之后,如何才能获得对手的尊敬。三国时期,投降后受到优待的:关羽、张辽、黄权、庞林,严颜、潘睿、张郃、姜维、罗宪、孟达。又可区

  • 于禁和姜维都曾投降蜀汉,为何于禁饱受指责,而姜维却被称为忠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姜维,于禁,曹操,蜀汉,诸葛亮,关羽

    于禁向关羽投降,姜维向诸葛亮投降,看起来都是投降,而且都是向蜀汉集团投降,但是人们对于禁的评价很低,而姜维则风评很好,究其原因还是两人的投降还是有区别的。于禁的归降两面不讨好公元219年,镇守荆州的关羽率军三万从南郡出兵,一路势如破竹击败了曹仁的主力,曹仁困守樊城,形势非常危急,曹操派遣于禁率七军精

  • 关羽、张辽投降无人指责,为啥于禁投降就遭人唾弃?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关羽,张辽,于禁,曹操,刘备,张郃

    三国时期,要说谁是最倒霉的人,那曹魏的于禁肯定是可以是上榜的!原本的于禁,深受曹操器重,甚至被认为是五子良将中地位最高之人,但经过襄樊一战后,于禁却受到各方鄙视,成为了众矢之的,最终甚至被曹丕逼得无地自容,只能一死了断,可谓是非常的凄惨!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关羽、张辽投降无损他们光辉的一生,但于禁投降

  • 魏国名将于禁:早知屈辱而死不如阵前谢罪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于禁,曹操,关羽,张绣,孙权,吕布

    于禁字文则,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也算是个悲情人物。近日看到一部国漫,有一部分讲的是三国名将于禁为了保护曹操后人,最终以自己灵魂祭献换取主角的力量。其中讲到:罪将于禁,能力不足,不得已保护后主,只能祭献生命来帮助幼主。最终于禁光荣牺牲了,这点也许是作者向于禁致敬。但是事实上,一代名将于禁,是兵败投降于关

  • 于禁凭什么能“假节钺”?为何张辽没能“假节钺”呢?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张辽,于禁,乐进,徐晃,张郃,曹魏,汉朝,三国,假节钺,曹操麾下

    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在曹魏五子良将中,于禁因为在襄樊之战中投降关羽,所以,这导致其在个人印象上严重受损。换而言之,很多人提到于禁这位武将,往往会给出负面和消极的评价。但是,综合于禁的一生来说,确实当得起名将的

  • 曹魏大将中,曹操真正欣赏的大将是谁?不是张辽于禁,而是这两人

    历史解密编辑:久叔标签:曹操,张辽,于禁,张郃,徐晃,关羽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当年曹操行刺董卓失败之后,就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因为刺董之后的曹操大概只有两条路,一者除掉董卓,二者当乌龟永远逃亡于社会,做社会的底层劳动者。从曹操当时的举动来看,他是选择了第一条路,回乡拉人马,组团队,识英雄,曹操趁热打铁的手段也真是用到炉火纯青。相比刘备来说,曹操的手段更精准

  • 襄樊之战中,关羽只是抓住于禁斩了庞德,为何就能威震华夏?

    历史解密编辑:小爱历史说说标签:关羽,庞德,于禁,襄樊,曹魏,曹操,汉朝,三国,曹操麾下

    东汉末年的襄樊之战,亦称为关羽北伐、襄樊战役或荆州争夺战。襄樊之战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也即发生在襄樊一带,所以得名。此战中,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援樊城,却遭遇了“霖雨”、“汉水泛溢”,以致于

  • 三国降将无数,武圣关羽也曾投过降,为何魏国不容于禁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关羽,于禁,曹操,孙权,魏国,刘备

    自古以来,胜败就是兵家常事,即使是古来有名的常胜将军,比如汉朝名将霍去病、杀神"白起"等等都并非是毫无败绩的。在战乱纷纭的三国时期,更是涌现了数不清的名将名帅,比如吕布、关羽等等,他们也不是真正的常胜将军,最终也是会沦为阶下囚。战争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面临失败时,作为败方的将领将不可避免的要面

  • 关羽攻克襄阳、生擒于禁之后撤军休整,三国的历史会怎样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关羽,于禁,刘备,曹操,曹仁,孙权

    关羽发动的襄樊战役,从大胜到完败,前后也就一百来天。在这一百天里,坐镇成都的刘备和诸葛亮似乎对这场几乎改变三国格局的大战关注度不够,既没有进行战略指导,也没有进行兵力和物资的支援,最后关羽应了西汉名将韩安国那句话:“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在古代战争中,

  • 从敌营复归的于禁该不该死?司马光的话里有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于禁,孙权,关羽,魏国,刘备,张辽,声乐,唐朝,司马光,科学家,历史学家,曹操麾下

    一,魏文帝曹丕即位后,孙权为了修复双边关系,将于禁作为礼物送回了魏国。魏文帝看到这位临阵降敌的元老,许久未说话,脸上阴晴不定,最终还是安慰了一番,不久,还封于禁为安远将军。你以为魏文帝原谅了这位高级将领的变节?那就太天真了!等待于禁的是皇帝亲自布置的温水煮青蛙式的羞辱一一你于禁不是怕死吗?那我就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