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魏大将中,曹操真正欣赏的大将是谁?不是张辽于禁,而是这两人

曹魏大将中,曹操真正欣赏的大将是谁?不是张辽于禁,而是这两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久叔 访问量:471 更新时间:2023/12/21 22:21:08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当年曹操行刺董卓失败之后,就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因为刺董之后的曹操大概只有两条路,一者除掉董卓,二者当乌龟永远逃亡于社会,做社会的底层劳动者。从曹操当时的举动来看,他是选择了第一条路,回乡拉人马,组团队,识英雄,曹操趁热打铁的手段也真是用到炉火纯青。

相比刘备来说,曹操的手段更精准,更直接,直接用行动证明,他曹操是绝对反对暴力、暴政的。因此,第一个带刀行刺董卓。曹操的举动,受到天下爱国之人的共识。很快,曹操便得到了卫弘的资助,迅速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一支兵马。

在18路诸侯会盟之后,荀彧,李典,许褚,都相继加入了曹操的团队。有了荀彧作为军师,很快曹操的谋士便多了起来。荀彧先后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包括鬼才郭嘉,都是由荀经理,举荐进入曹操营帐的。

有了荀彧坐镇之后,曹操便有了主心骨。四处征战,很多人都被曹操的无畏精神所感动。后来在曹操帐下也积累了很多武将,包括:典韦、许褚、张辽、徐晃、夏侯惇、曹洪等将。

191年,曹操大败于毒、白绕、眭固等,声望、势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192年,曹操又收编黄巾军,得其精锐,此时的曹操总兵力不下20万。193年,又打败袁术,曹操便准备逐鹿中原,以图大事。

其实,通过分析可以简单看出,曹操的兵马,基本上都来自于昔日黄巾军。而他本人招募的兵马只占有少部分,那么,如何能让所有的兵马都发挥到最大的利用率?换句话来说,就是怎么让手上的数十万兵马发挥更大的战斗力?

答案很简单,指派合适的人作为大将,让大将带兵,练兵,从而便可以使自己的兵马更加好用,更加默契,战斗力也大大增加。上文提到过,曹操手底下的大将人才,的确不少,但是最让曹操欣赏的却只有两个人。

到底是哪两个人可以让曹操欣赏呢?绝对不是朋友们所熟悉的大将张辽,更非于禁。

张辽,于禁,皆用乃是曹魏五子良将。但是张辽,是曹操在打败吕布之后,新招聘进来的。太祖破吕布於下邳,辽将其众降。而于禁则是由王朗引荐进团队的,曹操用人一向是量才而为,因此最开始封张辽为中郎将,于禁为拜军司马。

在经过数十年的奋斗之后,张辽成为曹魏名将,拜为征东将军、前将军,张辽的名气更是传播至东吴,连孙权都非常忌惮张辽。而于禁,则被拜封为左将军、安远将军。但是呢,最于禁生平最后一场战役,襄樊之战中,他却认怂了,为了活命投降关羽,最终还被押送到了东吴。

很显然,对于张辽来说,曹操更多的是倚重。而于禁更多的是指点与提拔,这2人显然不是曹操真正欣赏的大将。

曹操真正欣赏的大将之一乃是张郃,说起张郃这个人,他可不是寻常人。张郃,被西蜀刘备、诸葛亮等人忌惮。张郃用兵干净利落,而且非常善于利用好地形。《三国志》: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你看看,三国志之中对张郃的评价。像这样一员虎将,绝对是一名优秀的大将。

张郃是在官渡之战时,投奔曹操的。当时,张郃其实是属于袁绍的。当时,张郃看出曹操是打算进攻淳于琼以此来捣毁袁绍的粮草。因此,建议袁绍立即派大将救援淳于琼。但是郭图却建议,袁绍直接带兵攻打曹操的中军大营,想来一个围魏救赵之策。郃曰:“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当时张郃便发现不妙,曹操并非庸才,他的营盘岂是那么容易被攻破的吗?不过,袁绍却采纳了郭图之计策。

绍但遣轻骑救琼,而以重兵攻太祖营,不能下。结果很尴尬了,袁绍虽然加派重兵攻打曹操的大营,但是一时间根本没办法攻破,此正如张郃所料也!张郃、高览,当时负责攻打曹操的营帐。当时有大将曹洪坐镇,更兼谋士,荀攸参谋。张郃、高览即使猛攻,但是也不能攻下城池。然而,袁绍在乌巢粮草却被曹军烧掉。

这个时候,袁绍不思改变战略,而听信郭图之言。打算惩罚,张郃、高览,打算治他们攻城不下之罪。张郃明白,袁绍这个人终难成就大事,于是和高览一起,投降了曹洪。当时曹操听闻张郃投降,高兴坏了。《三国志》:太祖得郃甚喜,谓曰:“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拜郃偏将军,封都亭侯。曹操直接便拜封张郃为五品的偏将军,而且还说张郃投奔他曹操,就像韩信归汉一样。像这样的评价,在曹操手下的大将除了张郃似乎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从曹操当时的几句话语,便能看出,曹操当时对张郃最大的肯定,也是对张郃欣赏的体现之一。而张郃最终被曹操拜为征西车骑将军,权大职重!在江陵破东吴,街亭退西蜀,汉中怂刘备,大名留于,西蜀与东吴两国,为曹魏的大业,立下不小功劳。

除了张郃之外,曹操欣赏的第二员大将乃是徐晃。徐晃最开始入场之时,便打败了已经混迹于江湖10余年的老司机刘备,当时徐晃在徐州之战中,打败刘备。其后,徐晃又带兵马烧毁了袁绍送往官渡战场的数千车粮草,缓解了曹操军事上面的压力。

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溜,就知道。《三国志》:晃与曹洪击隐强贼祝臂,破之,又与史涣击袁绍运车于故市,功最多,封都亭侯。徐晃官渡之战的表现来看,老徐绝对是一匹黑马。由于袁绍战略上的失误,在官渡之战曹操大胜。虽如此,但是袁氏残余力量仍然健在。

要如何肃清袁氏残余力量呢?曹操当时又听取了徐晃的建议。徐晃当时提了什么建议呢?先来看一段史料记载,《三国志》:今日灭易阳,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无定时也。愿公降易阳以示诸城,则莫不望风。”太祖善之。当时,徐晃招降了易阳,并没有杀害他。而且,徐晃还建议曹操也要采取他的战略,以招降为主,并且优待他们的主将,如此一来,袁氏河北众多守城大将,看到便会闻风而降。毕竟,袁氏主力团已经不存在了。曹操,采纳了徐晃的这一重要战略,很快便平定了河北。

其实,可以从徐晃的战略之中,可以看出,徐晃这个人不单单是只会用武力,而且他的战略更重要!不战而驱人之兵,往往才是最厉害的。对于曹操想要匡扶天下来说,单单只靠武力,恐怕还是不行的。必须要以“德才”服人。对于当时,徐晃之战略,曹操也称赞徐晃。

公元218年,也就是汉中之战前。当时,刘备部将陈式,率领数十营准备袭击马鸣阁,也就是曹操的后方通道,说通俗一点就是曹操的退路。如果成功,曹军很有可能受到战略上的打击,如果失利将很难撤退。备遣陈式等十馀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闻,甚喜,假晃节。当时,徐晃、把陈式所带领的这10余营的人打得大败而回。徐晃之举,再一次被曹操赞赏。

公元219年,西蜀大将关羽,兵发襄樊,擒于禁,斩庞德,声势浩大。这个时候,曹操便想到了徐晃,让徐晃出马迎战关羽。因为之前的于禁,已经向关羽认了怂。恐怕连曹操都没有想到,自己提拔起来的于禁,竟然是这样的货色。

就在关羽想进一步,北进之时,他遇上了徐晃。徐晃当时采用“以假乱真之计”,迫使蜀军撤走,从而不交兵而得战地。“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晃得偃城”,从史料记载一看,便知道徐晃绝对不是靠武力吃饭。

而后,徐晃又迅速采用“声东击西战术”,把久经沙场的名将关羽都给整蒙了,关羽的四冢虽有10重鹿角,亦被徐晃攻破。至此,关羽兵势渐衰。后来,关羽受到孙权的进击,荆州已经丢了,加上兵士都无心再战,最终失败。

后来,曹操也感叹徐晃的能力之强,可以间世间少有!太祖令曰:“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相信曹操这句话,便足够证明,徐晃之本领。同样,曹操亦是对徐晃大加赞许!不难看出,徐晃绝对是曹操最欣赏的大将。临危而不乱,处劣而不惊,最终还能攻破贼人,像这样的人,能不被欣赏吗?

张郃、徐晃,此二人皆是曹操真正欣赏的大将。因为,在他们身上,曹操看到了希望。朋友们,觉得曹操最欣赏的两员大将又是谁呢?

标签: 曹操张辽于禁张郃徐晃关羽

更多文章

  • 襄樊之战中,关羽只是抓住于禁斩了庞德,为何就能威震华夏?

    历史解密编辑:小爱历史说说标签:关羽,庞德,于禁,襄樊,曹魏,曹操,汉朝,三国,曹操麾下

    东汉末年的襄樊之战,亦称为关羽北伐、襄樊战役或荆州争夺战。襄樊之战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也即发生在襄樊一带,所以得名。此战中,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援樊城,却遭遇了“霖雨”、“汉水泛溢”,以致于

  • 三国降将无数,武圣关羽也曾投过降,为何魏国不容于禁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关羽,于禁,曹操,孙权,魏国,刘备

    自古以来,胜败就是兵家常事,即使是古来有名的常胜将军,比如汉朝名将霍去病、杀神"白起"等等都并非是毫无败绩的。在战乱纷纭的三国时期,更是涌现了数不清的名将名帅,比如吕布、关羽等等,他们也不是真正的常胜将军,最终也是会沦为阶下囚。战争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面临失败时,作为败方的将领将不可避免的要面

  • 关羽攻克襄阳、生擒于禁之后撤军休整,三国的历史会怎样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关羽,于禁,刘备,曹操,曹仁,孙权

    关羽发动的襄樊战役,从大胜到完败,前后也就一百来天。在这一百天里,坐镇成都的刘备和诸葛亮似乎对这场几乎改变三国格局的大战关注度不够,既没有进行战略指导,也没有进行兵力和物资的支援,最后关羽应了西汉名将韩安国那句话:“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在古代战争中,

  • 从敌营复归的于禁该不该死?司马光的话里有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于禁,孙权,关羽,魏国,刘备,张辽,声乐,唐朝,司马光,科学家,历史学家,曹操麾下

    一,魏文帝曹丕即位后,孙权为了修复双边关系,将于禁作为礼物送回了魏国。魏文帝看到这位临阵降敌的元老,许久未说话,脸上阴晴不定,最终还是安慰了一番,不久,还封于禁为安远将军。你以为魏文帝原谅了这位高级将领的变节?那就太天真了!等待于禁的是皇帝亲自布置的温水煮青蛙式的羞辱一一你于禁不是怕死吗?那我就成全

  • 关羽围曹仁,擒于禁,水淹七军,缘何被徐晃击败?徐晃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关羽,曹仁,徐晃,于禁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任荆州守将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关羽得到了统领荆州兵马的权力后,于当年7月,在征得刘备、诸葛亮的同意后,乘曹军主力东调,曹操在荆州北部的统治不稳,准备出兵攻打襄阳、樊城。大军临行前,关羽命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自己亲率主力往北直扑襄阳、樊城而去。此次进军

  • 于禁救援曹仁,却被水淹七军,兵败投降,败因并非军事能力不足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曹仁,于禁,关羽,徐晃,庞德,曹操

    三国连环画襄樊之战爆发前的战场态势《三国志》记载,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夏七月,在征得刘备、诸葛亮的同意后 ,蜀汉前将军、假节钺关羽乘曹操在荆州北部的统治不稳,准备出兵攻击襄阳、樊城。出征前,他命南郡太守糜芳留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自己亲率主力向襄阳、樊城急速开拔。襄阳、樊城雄峙汉水南北,地理

  • 假如关羽抓了于禁之后,退兵荆州,三国的历史将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图鉴标签:关羽,于禁,刘备,曹操,荆州,曹魏

    假如关羽抓了于禁之后,退兵荆州,三国的历史将改写,不仅孙权不敢偷袭荆州,而且关羽也不会死,蜀汉势力更不会退出荆州。关羽之所以发动襄樊之战,是为了配合刘备汉中之战,策应及打通汉水的战略,襄樊之战是刘备命令关羽发动的,但很有可能的是,关羽扩大了战争规模和范围。刘备在汉中之战击败曹操拿下汉中后,从来就没有

  • 假如关羽抓了于禁之后,退回荆州,刘备是不是就能够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关羽,刘备,于禁,孙权,荆州,曹操

    即便关羽抓到于禁后立刻回师荆州,其实也改变不了三国的最终历史走向!很明显,如果关羽抓了于禁之后,立即退兵荆州,而不继续攻打樊城,荆州就不会丢,关羽不会死!但如果要说刘备集团之后是不是就能北伐成功,击败曹魏,一统天下,改变三国的历史,那基本是不可能的!襄樊之战我们先来看看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到底败在了

  • 曹魏肱骨-五子良将于禁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于禁,曹操,张辽,袁绍,刘备,张绣,关羽,孙权,曹魏肱骨,五子良将于禁,曹操麾下

    如果说张辽是五子良将中的排面担当,是功勋卓著,名垂青史的大将之才,那于禁呢?这个早年以军纪严明,严以律己的将领,最后在荆州城外投降了关羽,最终导致了关羽威震华夏的大将,为何会这么做呢?作为曹操的肱骨之臣,从曹操平叛黄巾开始就跟随曹操,一路攻打徐州,破袁术,败吕布,征讨张绣之时稳固军心,将叛军镇压,更

  • 穰山之战,赵云力敌许褚、于禁、李典三人,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许褚,赵子龙,李典,于禁,刘备,曹操

    熟读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汉室将顷、各路诸侯趁机相互攻伐,遂导致天下大乱。也就是在这时候,华夏大地上先后涌现出数位流芳千古的名将,赵云便是其中之一。赵云,何许人也?据史书《三国志》记载: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是蜀汉帝王刘备的心腹爱将。虽说距三国这段乱世已过去了千年时间,但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