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当年曹操行刺董卓失败之后,就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因为刺董之后的曹操大概只有两条路,一者除掉董卓,二者当乌龟永远逃亡于社会,做社会的底层劳动者。从曹操当时的举动来看,他是选择了第一条路,回乡拉人马,组团队,识英雄,曹操趁热打铁的手段也真是用到炉火纯青。
相比刘备来说,曹操的手段更精准,更直接,直接用行动证明,他曹操是绝对反对暴力、暴政的。因此,第一个带刀行刺董卓。曹操的举动,受到天下爱国之人的共识。很快,曹操便得到了卫弘的资助,迅速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一支兵马。
在18路诸侯会盟之后,荀彧,李典,许褚,都相继加入了曹操的团队。有了荀彧作为军师,很快曹操的谋士便多了起来。荀彧先后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包括鬼才郭嘉,都是由荀经理,举荐进入曹操营帐的。
有了荀彧坐镇之后,曹操便有了主心骨。四处征战,很多人都被曹操的无畏精神所感动。后来在曹操帐下也积累了很多武将,包括:典韦、许褚、张辽、徐晃、夏侯惇、曹洪等将。
191年,曹操大败于毒、白绕、眭固等,声望、势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192年,曹操又收编黄巾军,得其精锐,此时的曹操总兵力不下20万。193年,又打败袁术,曹操便准备逐鹿中原,以图大事。
其实,通过分析可以简单看出,曹操的兵马,基本上都来自于昔日黄巾军。而他本人招募的兵马只占有少部分,那么,如何能让所有的兵马都发挥到最大的利用率?换句话来说,就是怎么让手上的数十万兵马发挥更大的战斗力?
答案很简单,指派合适的人作为大将,让大将带兵,练兵,从而便可以使自己的兵马更加好用,更加默契,战斗力也大大增加。上文提到过,曹操手底下的大将人才,的确不少,但是最让曹操欣赏的却只有两个人。
到底是哪两个人可以让曹操欣赏呢?绝对不是朋友们所熟悉的大将张辽,更非于禁。
张辽,于禁,皆用乃是曹魏五子良将。但是张辽,是曹操在打败吕布之后,新招聘进来的。太祖破吕布於下邳,辽将其众降。而于禁则是由王朗引荐进团队的,曹操用人一向是量才而为,因此最开始封张辽为中郎将,于禁为拜军司马。
在经过数十年的奋斗之后,张辽成为曹魏名将,拜为征东将军、前将军,张辽的名气更是传播至东吴,连孙权都非常忌惮张辽。而于禁,则被拜封为左将军、安远将军。但是呢,最于禁生平最后一场战役,襄樊之战中,他却认怂了,为了活命投降关羽,最终还被押送到了东吴。
很显然,对于张辽来说,曹操更多的是倚重。而于禁更多的是指点与提拔,这2人显然不是曹操真正欣赏的大将。
曹操真正欣赏的大将之一乃是张郃,说起张郃这个人,他可不是寻常人。张郃,被西蜀刘备、诸葛亮等人忌惮。张郃用兵干净利落,而且非常善于利用好地形。《三国志》: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你看看,三国志之中对张郃的评价。像这样一员虎将,绝对是一名优秀的大将。
张郃是在官渡之战时,投奔曹操的。当时,张郃其实是属于袁绍的。当时,张郃看出曹操是打算进攻淳于琼以此来捣毁袁绍的粮草。因此,建议袁绍立即派大将救援淳于琼。但是郭图却建议,袁绍直接带兵攻打曹操的中军大营,想来一个围魏救赵之策。郃曰:“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当时张郃便发现不妙,曹操并非庸才,他的营盘岂是那么容易被攻破的吗?不过,袁绍却采纳了郭图之计策。
绍但遣轻骑救琼,而以重兵攻太祖营,不能下。结果很尴尬了,袁绍虽然加派重兵攻打曹操的大营,但是一时间根本没办法攻破,此正如张郃所料也!张郃、高览,当时负责攻打曹操的营帐。当时有大将曹洪坐镇,更兼谋士,荀攸参谋。张郃、高览即使猛攻,但是也不能攻下城池。然而,袁绍在乌巢粮草却被曹军烧掉。
这个时候,袁绍不思改变战略,而听信郭图之言。打算惩罚,张郃、高览,打算治他们攻城不下之罪。张郃明白,袁绍这个人终难成就大事,于是和高览一起,投降了曹洪。当时曹操听闻张郃投降,高兴坏了。《三国志》:太祖得郃甚喜,谓曰:“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拜郃偏将军,封都亭侯。曹操直接便拜封张郃为五品的偏将军,而且还说张郃投奔他曹操,就像韩信归汉一样。像这样的评价,在曹操手下的大将除了张郃似乎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从曹操当时的几句话语,便能看出,曹操当时对张郃最大的肯定,也是对张郃欣赏的体现之一。而张郃最终被曹操拜为征西车骑将军,权大职重!在江陵破东吴,街亭退西蜀,汉中怂刘备,大名留于,西蜀与东吴两国,为曹魏的大业,立下不小功劳。
除了张郃之外,曹操欣赏的第二员大将乃是徐晃。徐晃最开始入场之时,便打败了已经混迹于江湖10余年的老司机刘备,当时徐晃在徐州之战中,打败刘备。其后,徐晃又带兵马烧毁了袁绍送往官渡战场的数千车粮草,缓解了曹操军事上面的压力。
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溜,就知道。《三国志》:晃与曹洪击隐强贼祝臂,破之,又与史涣击袁绍运车于故市,功最多,封都亭侯。徐晃官渡之战的表现来看,老徐绝对是一匹黑马。由于袁绍战略上的失误,在官渡之战曹操大胜。虽如此,但是袁氏残余力量仍然健在。
要如何肃清袁氏残余力量呢?曹操当时又听取了徐晃的建议。徐晃当时提了什么建议呢?先来看一段史料记载,《三国志》:今日灭易阳,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无定时也。愿公降易阳以示诸城,则莫不望风。”太祖善之。当时,徐晃招降了易阳,并没有杀害他。而且,徐晃还建议曹操也要采取他的战略,以招降为主,并且优待他们的主将,如此一来,袁氏河北众多守城大将,看到便会闻风而降。毕竟,袁氏主力团已经不存在了。曹操,采纳了徐晃的这一重要战略,很快便平定了河北。
其实,可以从徐晃的战略之中,可以看出,徐晃这个人不单单是只会用武力,而且他的战略更重要!不战而驱人之兵,往往才是最厉害的。对于曹操想要匡扶天下来说,单单只靠武力,恐怕还是不行的。必须要以“德才”服人。对于当时,徐晃之战略,曹操也称赞徐晃。
公元218年,也就是汉中之战前。当时,刘备部将陈式,率领数十营准备袭击马鸣阁,也就是曹操的后方通道,说通俗一点就是曹操的退路。如果成功,曹军很有可能受到战略上的打击,如果失利将很难撤退。备遣陈式等十馀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闻,甚喜,假晃节。当时,徐晃、把陈式所带领的这10余营的人打得大败而回。徐晃之举,再一次被曹操赞赏。
公元219年,西蜀大将关羽,兵发襄樊,擒于禁,斩庞德,声势浩大。这个时候,曹操便想到了徐晃,让徐晃出马迎战关羽。因为之前的于禁,已经向关羽认了怂。恐怕连曹操都没有想到,自己提拔起来的于禁,竟然是这样的货色。
就在关羽想进一步,北进之时,他遇上了徐晃。徐晃当时采用“以假乱真之计”,迫使蜀军撤走,从而不交兵而得战地。“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晃得偃城”,从史料记载一看,便知道徐晃绝对不是靠武力吃饭。
而后,徐晃又迅速采用“声东击西战术”,把久经沙场的名将关羽都给整蒙了,关羽的四冢虽有10重鹿角,亦被徐晃攻破。至此,关羽兵势渐衰。后来,关羽受到孙权的进击,荆州已经丢了,加上兵士都无心再战,最终失败。
后来,曹操也感叹徐晃的能力之强,可以间世间少有!太祖令曰:“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相信曹操这句话,便足够证明,徐晃之本领。同样,曹操亦是对徐晃大加赞许!不难看出,徐晃绝对是曹操最欣赏的大将。临危而不乱,处劣而不惊,最终还能攻破贼人,像这样的人,能不被欣赏吗?
张郃、徐晃,此二人皆是曹操真正欣赏的大将。因为,在他们身上,曹操看到了希望。朋友们,觉得曹操最欣赏的两员大将又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