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宣太后委身的义渠王是何方神圣?义渠王是谁杀的

宣太后委身的义渠王是何方神圣?义渠王是谁杀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303 更新时间:2024/1/8 13:18:11

导读:秦昭王即位时,秦国与义渠的关系一度缓和,义渠王还亲自到咸阳朝贺。正是在这次朝贺后,义渠王惑于宣太后的柔情而乐不思蜀,一直住在咸阳的甘泉宫,更“与宣太后通,生二子”。

在电视剧《芈月传》里,义渠王翟骊霸气登场,率领部族人马上演了一出劫持婚嫁车队、抢夺美人粮食的戏码。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义渠王在历史上还曾与宣太后育有二子,他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最后一个戎国

义渠,在史书里又叫“义渠(之)戎”。这里的“戎”当然不是《左传》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里的原意“兵器”,而是引申为先秦华夏人眼里异族的意思了。《礼记·王制》篇载“西方曰戎”,说明“戎”居住在我国西部和西北部,与周人为邻;“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也就是穿兽皮不食米,说明“戎”是些畜牧和游牧部落,义渠也在其内。

庆阳遗址

义渠在历史上出现极早,商王武乙三十年(约公元前1118年),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就出兵讨伐过义渠,还俘虏了义渠君主;于是直到西周,义渠都臣服在周朝的王权之下。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遂令犬戎攻入镐京。之后平王东迁,关中空虚。“戎逼诸夏”,义渠也跟着其他部落一起向东移动,活动在今天陕西西北部、宁夏大部、甘肃东部一带,其势力中心则在今天甘肃宁县。

20世纪90年代,在宁县西北约25公里处的焦村乡西沟村,发现一座春秋至秦汉时期的古城遗址,东西宽约1000米,南北长约1500米,东、北、南三面有城墙,西面依沟畔削崖为塞。部分残存城垣高约1-4米,基宽约6米。上层为后世补筑,城内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堆积文化层厚达1-3米。城外古墓葬已发掘者,被定为西周晚期。从城址所在位置看,与史籍中“义渠在宁州西北”的说法相合,这可能就是义渠国都城的遗址。

春秋时期的秦与义渠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时,当时还只是周王室附庸的秦襄公带兵护卫,显得很恭顺。为了报答秦人的功劳,周平王和他分手时遂封秦襄公为诸侯,还给他开了一张空头支票,“赐之岐以西之地”。为什么说是空头支票呢?因为当时周室起家的“岐丰之地”早就沦为各戎族的乐园,秦人的领有权不过徒有虚名罢了,要化名为实,只有一个字,打。

于是,秦国为了兑现那张诱人的空头支票,与戎人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战争并不轻松,以至秦“襄公十二年,伐戎至岐而死”,但秦人终于经过长期不懈的战争在关中地区站稳了脚跟,诸戎族日渐沦为秦国扩张的牺牲品。

穆公时代(公元前659-621年)是春秋时期秦国国势的最高峰,有种说法把穆公算成是“春秋五霸”之一。但这个霸主的成色实在无法与齐桓晋文相提并论,后者是称霸中原,而秦穆公只能关起门来做做西戎的霸主。“(穆公)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作为西戎八国之一的义渠也在此时臣服于秦。

不过,秦只是“霸”西戎而不是灭西戎,之后的秦国仍然要面对戎族的纠缠,在众多戎族中,对秦最有威胁的正是义渠。周贞王八年(前461年),秦国攻灭大荔戎;与此同时,赵亦灭代戎(北戎)、韩魏也兼并了伊、洛、阴戎,“自是中国无戎寇”。在其他各戎相继为华夏族的武力逐出历史舞台之际,义渠却“筑城数十,自称王”,作为最后一个戎国延续到了战国时期。

杀义渠王是谁的阴谋?

战国早、中期,义渠的势力还相当强盛,竟能继续与强秦周旋近二百年,成为秦国的心腹之患。公元前444年,秦军挟攻灭大荔余威,“伐义渠,虏其王”;但虏其王却并未灭其国,因为史书又记十几年后,“义渠来伐,至渭南”。敢于主动伐秦,而且深入秦国的关中腹地,足见义渠实力颇强。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威势空前隆盛。秦惠文王七年(公元前 331

年),“义渠内乱,庶长操将兵定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秦军进一步迫使义渠君向秦廷称臣,并置义渠为“县”。按说,这应当意味着对义渠的完全控制。但奇怪的是,此举并未触动义渠国的统治体制,义渠国君虽然称了“臣”,但权位仍在。

《战国策》记载,义渠君曾出访临近的魏国,提倡合纵抗秦的名臣公孙衍(张仪的对头)与之交谈说:“中国无事于秦,则秦且烧焫获君之国;中国为事于秦,则秦且轻使重币而事君之国也。”意谓秦对义渠的态度,取决于列国形势的变化:当中原各国威胁秦国时,秦国将讨好义渠;反之,秦国将攻掠义渠。

果如公孙衍所言,公元前318年,齐、宋、韩、魏、赵五国伐秦,秦王担心后院起火两面受敌,接受臣下“赂之以扰其心”的建议,“以文绣千匹、好女百人遗义渠君”。但义渠并不买账,还是趁五国伐秦之机,“因起袭秦”。这次五国伐秦以败北收场,反倒是义渠趁虚而入,“大败秦人于李帛之下”。此后双方攻战不休,李帛之役后4年,秦军征伐义渠,攻占了义渠的25座城池;秦武王元年又攻打义渠,但均未能灭亡其国。

到了秦昭王即位时(公元前306年),秦国与义渠的关系一度缓和,义渠王还亲自到咸阳朝贺。正是在这次朝贺后,义渠王惑于宣太后的柔情而乐不思蜀,一直住在咸阳的甘泉宫,更“与宣太后通,生二子”。

在宣太后掌权近四十年内,秦国与义渠一直相安无事,直到公元前271年,“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史上最后一个戎国义渠就此灭亡,秦国在其故地设置了陇西、北地、上郡三个郡。

但史籍上“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这句写的清清楚楚的话并不是没有疑点的。当年秦武王暴死后,宣太后的儿子秦昭王作为在燕国的人质而能回国继承王位,全赖宣太后在宫斗中获胜,“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权力斗争就是如此你死我活。

宣太后既以女主掌权,一是有朝内之臂膀,即外戚穰侯、华阳君等人的辅助。范雎说:“穰侯专秦权,恶纳诸侯客”,甚至“闻秦之有太后、穰侯、……不闻其有王也”。于朝外,则应有义渠王的支援。故秦武王时还曾讨伐义渠,到昭王初立,义渠王即朝秦,并与宣太后通,且在宣太后掌权近四十年内双方相安无事,充分说明其与义渠的暧昧关系,作为宣太后牵制昭王的后盾,奈何轻易放弃,残暮之年杀之?这根本不合常理。

与其说是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倒不如说是秦昭王所杀更为合理。昭王见到范雎时就说过:“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灭义渠,昭王即亲政,而且立即“废太后,逐穰侯”,独掌权柄。足见义渠对于宣太后一派的支柱作用,这恐怕才是昭王必要杀之灭之的原因。

秦并六国免去后顾之忧

秦国在吞并义渠之后将西北边界推至了今天的内蒙古、甘肃一线,直接与胡(匈奴)相对。秦灭义渠之后,基本上征服了西方的戎族,解除了后顾之忧;秦昭王在此筑长城备边,闭合疆域而成“四塞之国”: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

战国前期的义渠,已经“筑城数十”,其民众肯定早已开始过着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定居生活,经济已发展到较高阶段。从义渠境域内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遗存器物种类包括陶器、青铜器、银器和铁器,精致的工艺水平反映其手工业相当发达。据《山海经·五藏山经》所载,义渠所在陕西一带,有符禺之山、英山、竹山、泰(秦)冒之山、龙首之山、岐山等六处产铁之山。地有铁矿,又懂得金属(青铜)冶炼,加上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义渠是可能有冶铁业的。

同时,义渠是半农半牧民族,考古发掘随葬品中马具数量众多,其养马用马程度可想而知。《秦律》对养马有众多规定,如“蓦马(上等马)五尺八寸以上。……先赋蓦马,马备,乃粼从军者,到军课之”,足见秦国对战马的重视。况且车骑是战国时期衡量国力强弱的标准之一,“战车千乘,奋击百万。以秦卒之勇,车马之多,以当诸侯,譬若驰韩卢而逐蹇兔也,霸王之业可致”。

义渠故地三郡及秦长城

义渠既为秦灭,其民自然为秦所用,这里的居民风俗劲勇,民皆习战,“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自是优秀的兵源。宣太后也好、秦昭王也好,无论是谁主导诛杀了义渠王,秦国据有了这里的土地和人民,自然大大增强了经济与军事实力。

关中山河形势图

更重要的是,关中四塞,可谓险固,范雎游说秦昭王时就称赞曰“利则出攻,不利则入守,此王者之地也”。日后汉朝的张良也认为,关中“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在古代,有用“百二秦关”来形容关中险要的说法,意思是以百万之众攻关中,二万人足以拒之。以两万之师挡百万之众,所恃者乃在其地形地势之险。关中对中原,在地势上呈高屋建瓴之势,四面以山河为险阻,几处重要的交通孔道,又立关以守之,从而形成能进能退、可攻可守的态势。因此,及至攻灭义渠之后,秦国方能尽力东向,进而伐灭六国,一统天下。(文/郭晔旻)

更多文章

  • 揭秘岳飞“迎二圣”谣传:其实最希望的是高宗赵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岳飞,赵构

    问题一:“迎二圣”赵构只是说说而已。答:绝非说说而已,而是一直在行动,跟金国谈判,迎回二圣。宋金两次议和,南宋开出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迎回二圣。第一次和议,这事还谈成了,金国同意归还二圣(此时徽宗已死,归还棺椁)。岳飞在议和成功后,曾写过一道辞职奏折《乞解军务札子》,说:“现在和约已经签定,陛下的两

  • 千古谜题:一代战神霍去病为何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霍去病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任大司马骠骑将军。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霍去病多次率军与匈奴交战,在他的带领下,匈奴被汉军杀得节节败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话。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怎么死的?霍去病为什么24岁就死了?如果霍去病是非正常死亡,那么是谁杀了他?为什么要杀他?朝廷又为什么要掩饰?两千多年过

  • 明朝抗清大将袁崇焕:遭奸臣陷害最终含冤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袁崇焕

    广东东莞县人(一说广西藤县人)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35岁中进士,官授福建邵武知县。袁崇焕为官清廉闲暇,潜心研读兵事,常与人评论兵法战例,一些辽东校卒退伍日归县,亲自拜访虚心讨教辽东山川地理,风士人情,敌我态势,对辽东战事了如指掌。以守为战巩固辽东万历登基,国势頽败上下糜烂,朝中官员结党营私,党

  • 窦皇后:竟因太监弄巧成拙 最后成为太皇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窦皇后,汉朝

    大汉开国,刘邦做了皇帝,他的妻子吕雉就自然而然当了皇后。这吕后不仅为人颇有心机,而且政治欲望强烈。为了实现自己登上历史舞台的愿望,她用宫中的美女去收买刘邦的所有被封为王的儿子。当然,吕后担心分配不公,反而会引起这些儿子们的反对,弄巧成拙,因此,她给这些为王的儿子每人均送去五名美女,以显得母后对儿子们

  • 东晋名将陶侃:为官清廉一生 为国鞠躬尽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陶侃,名将,东晋名将,东晋

    “王府索盗”、“搬砖励志”等故事千古流传其母与岳飞之母同被尊奉为母教典范在今鄱阳县城东牛岗咀,有一座沉睡了1600多年的古墓,墓主人为中国“四大贤母”中唯一有正史立传的一代贤母—陶侃之母湛氏。湛氏深明大义,贤德善良,教子有方,与孟轲之母仉氏、岳飞之母姚氏、欧阳修之母郑氏一起被尊奉为母教典范。在她的言

  • 解密:秦昭王害得秦始皇嬴政母亲赵姬家被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始皇,赵豹,赵姬,

    长平之战白起谎报战功,说把赵军45万全部歼灭,秦昭王一时上当,下令五大夫王陵攻邯郸,意欲一举灭赵,以洗脱自己在位近50年,竟未灭一诸侯国的耻辱。然而事与愿违,邯郸久攻不下,牵累孙子嬴子楚被赵国人追杀,幸亏吕不韦有钱能使磨推鬼,花了六百镒黄金贿赂赵国官吏,这才逃出邯郸,逃得一命。然而,细究嬴子楚被追杀

  • 戚家军太威武了!就连戚继光夫人都如此了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戚家军,戚继光,夫人,台州大捷,倭寇

    “戚家军在一个月的战斗中,彻底歼灭了侵犯台州的倭寇。而自己每战只损失数人,几乎是零伤亡。这在冷兵器时代简直是一个奇迹”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戚继光被改任为台金严参将,负责台州、金华、严州三府的防务。他加紧训练义乌兵,并加强了海防建设。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倭寇一两万人乘坐数百艘船大举入

  • 晋国的产生竟是因一个玩笑 曾雄霸中原近六百余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晋国,司马昭,司马炎,司马睿

    中国历史上,有个国家是开玩笑开出来的。它雄霸中原六百余年,独特得很。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少见的——就是喜欢幽默的欧洲民族,也非常稀罕的吧。史料说,周武王打下江山,建立了周王朝后不久就去世了,年纪尚小的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继承了王位。有一个叫“唐”的地方发生叛乱,辅佐成王的大臣姬旦,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公,

  • 唐朝唐宣宗李忱因立储纠结带来的严重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唐宣宗,皇帝

    唐宣宗这位被史家誉为“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的“小太宗”,却在晚期的宫庭生活与册立储君的问题上留下了人生最大的遗憾。在宫庭生活方面,为了长生与纵欲,不惜大量服食丹药而送命;在册立储君的问题上,因为立储太过纠结,以至延宕时日,临终储君尚未正式确定。加上弥留之际,

  • 康熙:只因得过天花而继承皇位且开创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皇帝,康熙

    清朝有一种病,几乎所有的八旗子弟都怕,就连皇室也怕。那就是天花,在当时是很难治愈的,十有八九就死了。顺治帝爱心觉罗福临最宠爱的董鄂妃就是死于天花。康熙也得过天花,但是奇迹般的好了,因此留下了一脸的麻子。爱新觉罗玄烨本来没什么机会被立为储君的。顺治帝24岁病逝前,想不遵祖制,以从兄弟为继承人。但他的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