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崔胤是什么出身?他为何没能挽救唐朝于水火中?

崔胤是什么出身?他为何没能挽救唐朝于水火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346 更新时间:2024/1/3 13:23:01

唐朝自太祖李渊建立以来一直蓬勃发展,到开元年间,唐朝已 进入了全盛时代。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天复四年(904年),朱温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还胁迫长安全城百姓相随。百姓们扶老携幼,一路痛哭不止,大骂说:“国贼崔胤引导朱温出卖社稷,才使我们沦落到了这个地步。”崔胤是唐朝宰相,力图拯救唐朝,为何未能使唐朝复兴,反而加速其灭亡,还背上千古骂名了呢

一,出身名门

崔胤出身清河崔氏,为唐朝宰相崔慎由之子,因此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接近唐朝的权力中心。晚唐时期,朝政混乱,崔慎由受到同僚排挤。崔胤由此认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所以为人城府很深,外表忠厚而内心奸诈。此后崔胤进入仕途,担任员外郎、郎中、给事中等职。宰相崔昭纬因为崔胤与他同宗,对他大力提拔。景福二年(893年),御史中丞崔胤因为崔昭纬的帮助而升任宰相。

晚唐时宦官专权,与文官集团争权夺利,双方为了巩固权势,于是各自结交藩镇,作为自己的外援。邠宁节度使王行瑜拥兵自重,靠近京师,屡次要挟朝廷。崔昭纬于是同王行瑜结交,倚仗他立足朝廷。

乾宁二年(895年),王行瑜因为朝廷不肯封他为尚书令而起兵作乱,唐昭宗于是逃出长安,崔胤则在旁护卫。随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率兵勤王,杀王行瑜平乱。接着唐昭宗返回长安,封崔胤为礼部尚书,赐号“扶危匡国致理功臣”。随后宰相徐彦若、王抟向唐昭宗揭发崔昭纬和王行瑜勾结之事,唐昭宗因此将崔昭纬贬往外地,崔胤也被罢免。

二,结好朱温

乾宁三年(896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与华州节度使韩建担心朝廷追究他们勾结王行瑜而起兵作乱,攻入长安。唐昭宗逃往华州,追究崔昭纬余党而把崔胤降职,贬他为广州刺史、岭南东道节度使。崔胤见宣武节度使朱温兵强马壮,称霸关东,于是向他求助。朱温正想要在朝廷有个内应,于是上书唐昭宗,陈述崔胤有功,力保他担任宰相。唐昭宗畏惧朱温,只得召回崔胤,让他复任宰相。

光化元年(898年),李茂贞与韩建畏惧朱温而退兵,唐昭宗得以返回长安。随后崔胤仗着朱温为靠山而争权夺利,打压异己。接着崔胤为了替崔昭纬报仇,便联合朱温诬陷徐彦若、王抟,将二人排挤出朝廷而独掌大权。就连宦官集团也畏惧朱温而不敢同崔胤争斗,只得忍气吞声。

光化三年(900年),宦官神策军左中尉刘季述以唐昭宗酒后失德为由而将其囚禁,立皇太子李祐为帝。刘季述本想杀掉崔胤,但又害怕朱温兴师问罪,所以只将崔胤免职。崔胤于是向朱温求援,叫他起兵勤王。朱温于是派兵攻打河中,以打通前往长安的道路并断绝李克用同长安的联系。

三,诛杀宦官

初,天复反正之后,宦官尤畏胤,事无大小咸禀之。每内殿奏对,夜则继之以烛。常说昭宗请尽诛内官,但以宫人掌内司事。中尉韩全诲、张弘彦、袁易简等伺知之,于帝前求哀请命,乃诏胤密事进囊封,勿更口奏。宦官无由知其谋,乃求知书美妇人进内,以侦阴事。由是胤谋颇泄。宦官每相聚流涕,愈不自安。故全诲等为劫幸之谋,由胤忌嫉之太过也。(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七)

光化四年(901年),崔胤看出神策军巡使孙德昭不满刘季述专权,便派判官石戬前去联络孙德昭,劝他反正。随后崔胤与孙德昭发动兵变,杀刘季述,拥立唐昭宗复位。事后崔胤官复原职,得以继续担任宰相。宦官则更加畏惧崔胤,事无大小都要将其汇报。崔胤则决心彻底铲除宦官集团,便劝唐昭宗将宦官全部杀死。但事机不密,为宦官韩全诲得知,有了挟持皇帝的意图。

不久后朱温打通前往长安的道路,逼近京师。韩全诲担心朱温此来是与崔胤合谋杀尽宦官,于是先挟持唐昭宗罢免崔胤,然后逃往凤翔投靠李茂贞。崔胤担心韩全诲害自己而没有跟随皇帝前往凤翔,而是派人迎朱温入长安,共同商议救出唐昭宗,还为他称霸天下出谋划策。

天复三年(903年),李茂贞因为弹尽粮绝而杀韩全诲,交出唐昭宗给朱温。随后崔胤官复原职,联合朱温免除大小宦官的一切职务,将其尽数诛杀。接着崔胤罢免唐昭宗任命的宰相及大小官员,任用自己的亲信担任要职,继续掌控朝廷。崔胤为了拉拢朱温,还逼迫唐昭宗封朱温为天下兵马副元帅。

四,身死族灭

初,朱全忠虽窃有河南方镇,惮河朔、河东,未萌问鼎之志。及得胤为乡导,乃电击潼关,始谋移国。自古与盗合从,覆亡宗社,无如胤之甚也。(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七)

朱温在救出唐昭宗后返回汴梁,留侄子朱友伦驻守长安,监视崔胤的一举一动。崔胤担心朱温图谋篡位,自己早晚会大祸临头,便与心腹京兆尹郑元规招兵买马,名为提防李茂贞,实则防备朱温。朱温知道崔胤的意图,便派数百名部下前往长安应募,混入崔胤军中。

不久朱友伦在打马球中不慎落马摔死,朱温以为是崔胤干的,于是处死那些与朱友伦一起打马球的人,派侄子朱友谅代替朱友伦。随后朱友谅在内应的配合下发动突袭,逮捕了崔胤与郑元规。天复四年(904年),朱温先免去崔胤之职,然后将其处死。

总的来说宰相崔胤力图挽救唐朝,消灭宦官集团,所以不惜引狼入室,在朱温的帮助下铲除了宦官。但崔胤为人奸诈,没有宰相的度量,为了掌权而排斥异己,任用奸邪,导致朝政更加混乱。朱温则借崔胤之助得以干预朝廷事务,控制了唐昭宗,因此野心大增,有了篡唐之心,加速了唐朝灭亡。

标签: 崔胤唐朝

更多文章

  • 深受信任最后又被腰斩,晁错到底做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晁错,汉朝

    汉景帝在位时期为何会爆发七国之乱?发生了什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晁错,颍川郡人士,曾经侍奉过汉文帝、汉景帝两位皇帝。年少时师从张恢学习法家思想。汉文帝时期,任职太常掌故,之后他被派去跟随学习,学成后拜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后升为博士,又因通晓治国的方法,受到太

  • 在政治与史学方面,裴松之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裴松之,南朝宋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河东郡闻喜县人,东晋、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为《三国志注》的作者,与其子裴骃、曾孙裴子野“史学三裴”之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松之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河东裴氏,八岁熟知《论语》《毛诗》,初仕东晋,历任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

  •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分封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明朝

    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定都南京、国号明。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明朝开国前后,明太祖朱元璋封赏的开国英烈、勋贵中,有好多兄弟伙的。朱元璋自己没有亲兄弟帮助打江山,部下中却有不少亲兄弟齐上阵,为建立明朝抛头颅、洒热血,也为自己和家族争取富贵荣华。其中有那么一部分亲兄弟们在明

  • 诸葛亮那么厉害为何灭不了曹魏 诸葛亮不早死又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曹魏

    对诸葛亮足智多谋,为何却没能灭了魏国?如果他不早死,能灭魏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足智多谋,却五次北伐都没能灭魏,原因其实很简单:蜀魏之间的差距并不是仅凭诸葛亮就可以弥补的。《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被罗贯中老先生塑造成为了一个无所不能的人物。许多人随

  • 商鞅变法使秦国走向强大 秦惠文王刚继位为何就处死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商鞅,秦国,秦惠文王

    嬴驷即位之后,为何要处死变法图强的商鞅,甚至将其尸体车裂,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战国初期,秦国国力弱小,时常遭受他国侵扰,为了改变这种面貌,秦孝公发求贤令,后商鞅入秦,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推行变法,历经二十余年,方使秦国逐渐强大。然而,秦孝公去世之后

  • 揭秘:刘邦为何认定萧何为大汉帝国第一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萧何,汉朝

    高帝六年十二月、正月,刘邦不仅分封了二十九位列侯,而且还为这二十九位列侯排出了座次。毫无疑问,排名第一的就是大汉帝国的第一功臣。那么,谁会成为大汉帝国的第一功臣?这样的排位,又有何根据呢?萧何受封食邑八千户,排名第四,次于曹参、张良、周勃,但他的受封深得刘邦庇护。著名的“功人”、“功狗”之说,不就是

  • 解密权阉刘瑾垮台之谜:刘瑾因为何事而倒台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瑾,太监,明朝,

    正德五年八月,张永班师回朝,押着寘鐇及其亲属十八人抵达京师,皇帝在东安门举行献俘与受俘仪式。仪式完毕以后,皇帝设宴慰劳张永,刘瑾、马永成陪坐。待到刘瑾告退,张永向皇帝揭发刘瑾谋反,从袖子里拿出奏疏,列举十七件不法事。已经有些醉意的皇帝问道:这个奴才果然负我?张永回应道:此事不可耽误事机,否则的话奴

  • 陈汤与罗马远征军有何渊源 陈汤攻破郅支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陈汤,名将,西汉名将,西汉

    陈汤与罗马远征军如今甘肃省永昌县的者来寨,也称为古罗马村,现在被认为是西汉时期骊靬古城的遗址,而在当时是国家用来安置罗马帝国的远征军的俘虏,据说这些罗马士兵是在陈汤大胜郅支单于后投降西汉的。西汉时,罗马帝国曾经率大军攻打安息,也就是现在的伊朗,最后被人围歼,主帅被杀。4.5万士兵最后只有6000人突

  • 揭秘让猛将张飞丧命的性格弱点:对部下不够体恤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飞,三国,名将,

    能用大嗓门吓死人的张飞为何防不住俩小人,揭让张飞丧命的性格弱点,在三国演义和民间传说中,张飞绝对是个粗人,不光长得难看,而且还能用自己的大嗓门吓死人。而三国志里总结了张飞一生的致命弱点:“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正是这个弱点最终葬送了张飞的性命。三国志里说张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飞爱敬君子而不

  • 解密:晋武帝司马衷为何会一直被成为“白痴”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晋武帝,司马衷,白痴皇帝,

    说到晋惠帝司马衷,没有人不认为他是一个弱智的“白痴”皇帝。而人们对他“白痴”的认定,又主要是基于两件事情。一件事是:有一次,司马衷带着一群太监在御花园里玩。突然间,园中池塘边的草丛里,响起了一阵蛤蟆的叫声,司马衷环顾左右问:“这些小东西是在为官家鸣,还是在为私人鸣呢?”(《晋书.孝惠帝》:“此鸣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