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史上曹操、刘备、孙权三人谁最有帝王之相

三国史上曹操、刘备、孙权三人谁最有帝王之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677 更新时间:2024/1/13 17:10:53

汉末三分魏蜀吴,多少朝代兴衰,人物沉浮,都付笑谈之中。今天来说说曹操刘备孙权三人的出身。先说老大曹操,曹操此人出身说好不好,说坏不坏。和普通官僚比起来他算高贵的,但与袁家那种“四世三公”比起来他却差得远,他是太监养子后代,太监在士大夫眼里挺不受待见,这样的一个出身总的来说政治资本并不算雄厚。有人会说:曹嵩可是官至“太尉”呀!咳,他这个“太尉”是图有其名,桓灵以来卖官爵是朝廷允许的,曹嵩的这个太尉就是买来的,他与两汉以来的三军总司令太尉和大司马相比不是一个概念,那个年头“三公”泛滥,鱼目混杂,蔚然成风。

曹操基于这么一个出身,总不能说是太好,在官僚阶层也只能勉强算“小康”,当然,比普通老百姓强多了。这样的一个出身想在朝廷有所作为,自然更多的要靠个人努力,曹操这家伙小时侯据说挺不争气,《三国志》也说了:(曹操)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可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转了性了,开始研究《兵法》,钻研“权术”。

或许就是这样的一个出身,造就了曹操能一直是以一种积极乐观、豁达大度的胸怀面对成败,也正是如此,曹操的为官之道和后期御人之术更多的是崇尚“法制”和“强权”。如果说曹操还算高级的出身,那刘备就是的“没落贵族”,而实际上从刘备本身的角度讲,他连没落贵族都算不上,毕竟他没有经历过什么荣华富贵和高等教育,估计连读书都困难,他自己不是说了么:我不好读书。这个“不好”不知道是本性不好,还是从小因为读不起书就没有养成这个习惯。总之他是和母亲相依为命,“贩履织席”为生就对了。不知道是血统问题还是胎带的,出身贫寒的刘备偏偏心比天高,连当皇帝的心都有。

要是放在和平年代,凭着刘备的家庭环境和背景,他想出人头地估计只有靠“从军”了,运气好了立点军功,封个“校尉”什么的(还不能是京畿卫戍的校尉,最多是外军的),运气不好就战死沙场,有没有人给收尸都成问题。可是他赶上了动乱年代,于是象曹操、刘备、孙坚这类人的机会来了,天下动荡,那年头法制观念、社会意识、老百姓的觉悟可不是现在,谁的力量大谁就是王。其实要笔者说,历代开国皇帝没有一个是老实人,如果文化修养高点的还好点,否则其行径与”流氓“相去也不会远。当然,后来人家做了“至尊”了,那自然就要“冠冕堂皇,天命所归”云云。而“造反有理”话锋一转就变成“稳定第一”,号召大家都做老实人就对了。

当然,有乱就有治,做老实人也没有不好,可要说自己就是“真命天子,天明在吾”,怎么看怎么这么好笑,刘邦说了“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曹操则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诸葛亮却说:“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司马宣王笑了:你们别争了!所以这个东西千万别当真,只不过是成王败寇,此一时彼一时罢了。闲言少叙,书归正文。刘备从这个角度看是幸运的。

刘备的出身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中有一种韧劲和柔劲,这种理念也跟随他一生,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曾用一句话恰到好处的表现了刘备的这个特点:不可与命争。其实刘备是在以“不争而争”,这就是强大的忍功,这个工夫确非常人能有。最后来说说孙权,孙权据说“形貌奇伟,骨体不恆”,天生的帝王之相。孙权的老爸从江东打到洛阳,给孙家打下好大的名头。他哥哥从北边杀回江南,又为他打下大好的江山。

说出身就不能说后面了,而在十八岁(这一年孙权接管江东)之前,孙权并不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就算他没有亲眼目睹父亲的征战,起码他见证的哥哥的艰辛,所以孙权对“江东”不是肆意的挥霍,而是苦心的经营。出身小康家庭的孙坚,以武事立身,在汉末是为上层社会排斥的。比如“凉州三明”这么大的名头,仍然很难融入洛阳高层,所以董卓进洛阳就注定了他要与上层社会有一番较量。而孙氏起家同样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我一直认为孙权是综合曹操的“铁腕”和刘备的“坚忍”,但他同时还有他自己的特点。孙权不管怎么说也是豪强地主的出身,气度是有的,但他的统治理念比起曹操和刘备,多了点局限。

标签: 三国曹操刘备孙权

更多文章

  • 高俅很器重林冲的四个细节:高衙内不敢告诉高俅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高俅,林冲,高衙内,

    在《水浒传》中,如果要问林冲最大的仇人是谁?我想只要看过《水浒传》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是高俅,因为高俅害的他家破人亡,高俅逼的他走上梁山。然而,如果我们细细地去读这几回书的话,就会发现,最初的时候高俅是很器重林冲的。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下面四个细节当中。细节一:林冲和陆谦一块儿喝酒,他叹了一口气,陆谦

  • 大唐哪位将领被史家推崇为“唐代韩信”?李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忠臣,唐朝

    被后世史家提及韩信比肩的忠臣如此,活该被斩!大唐中后期藩镇割据仍然十分严重,作为出生在幽州蓟县的李忠臣来讲,掌控军队话语权的,从来就不只是皇帝老儿。李忠臣在《新唐书》中是明确被立为叛臣的人物,事实上,他的一生前后表现完全矛盾。在担任节度使以前,他一直是个忠臣,但是到了一方诸侯后,他就成了叛臣。李忠臣

  • 太祖弹雀: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转怒为喜变罚为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太祖,赵匡胤,轶事,

    “太祖弹雀”,则见于宋代司马光所着《涑水纪闻》,讲的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一日,宋太祖在后花园弹雀(以弹弓击雀),几位大臣不满于此,故意称有急事求见。太祖一听他们奏请之事,乃寻常小事而并非“紧要”,遂由扫兴而生愠怒,诘问为何谎称急事?一位大臣回禀道:“我认为平常事也比弹雀要紧急些。”太祖

  • 甄洛:贯穿曹魏政权由盛转衰的神秘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甄洛,甄姬,曹丕,

    三国表面上是男人在明争暗斗,但女人的影子也不时闪现,虽然在正史中或闪烁其词,只是一句两句带过,有的甚至没有一个字,只是存在于人们的传说中,但所起的作用或许是许多谋士或将领包括千军万马都无法代替的。在迷雾中的三国史中,我们依然能够分析出这些男人背后的女人在男人时代中的传奇表现,不得不令我们现代人叹服,

  • 刘备的人格魅力有多大?刘备手下为何很少出现叛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刘备

    刘备手下无叛将,这是刘备的过人之处。终刘备之世,只有一个孟达投敌叛变,但孟达也是出于无奈,临跑之前还写了一封信给刘备,颇多疚辞,最后又倒戈了。还有一个黄权,不过情况特殊。那是火烧连营之后,黄权归途被陆逊切断,他又不愿投降东吴,只好去投了魏国。这个成绩相对于魏吴两国是相当了不起的。当然,有人可能会吐槽

  • 清代三朝元老张廷玉:深得康雍乾三朝皇帝重用的牛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名臣,张廷玉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康熙进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后加太保。雍正八年(1730年),长期和清廷对抗的蒙古准噶尔部煽动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及西北各族反清,雍

  • 明孝宗朱佑樘:历史上唯一一位不娶妃子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皇帝,朱佑樘

    朱佑樘,宪宗皇帝的第三个儿子,1488年,年满18岁的朱佑樘接班即位,是为明孝宗。孝宗皇帝病逝于1505年,享年36岁,在位时间18年。固然不算多长,却也不是很短吧。孝宗皇帝一生勤政丶宽容丶遵礼大臣丶体恤民生,当时就获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评和赞誉。长久以来,明孝宗都被看作明代最符合儒家伦理的模范皇帝

  • 唐玄宗李隆基的谥号是什么?为何被称为唐明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皇帝,李隆基

    对古代皇帝的称法有以谥号称,有以庙号称,亦有以年号称。唐代以前多以谥号,如汉高祖、汉武帝、唐高祖、唐玄宗等。高、武、玄等都是谥号。宋以后多以庙号,如宋太祖、明太祖、元太祖、清太祖……“太”都是庙号。一般来说开国皇帝都称“太祖高皇帝”,但唐以前就是*高祖,宋以后就是*太祖。这就是区别。明清以降,一般一

  • 大宋灭亡史:揭开南宋历史之宋末帝恭帝的传奇身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皇帝,宋恭帝

    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这是北宋奇人邵雍所著《梅花诗》中的一句。其中暗喻了赵氏宋朝三百年基业的覆亡,随着陆秀夫负帝投海,“长天碧水”间吞没了宋室最后一线希望。不过在其前3年,蒙古大军就已经攻占了南宋都城-临安,作为当时的亡国之君,年仅六岁的宋恭帝沦为蒙古元朝的

  • 唐高祖李渊为何在太原起兵?李渊太原起兵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高祖,李渊,唐朝,太原

    李渊本来是隋王朝的贵族,靠继承祖上的爵位,当上了唐国公。公元617年,隋炀帝派他到太原去当留守(官名),镇压农民起义,开始他也打过几个胜仗,后来看到起义军越打越强,越打越多,他也感到紧张起来了。李渊有四个儿子。第二个儿子李世民那时候刚十八岁,是个很有胆识的青年,平时喜欢结交有才能的人。人们也觉得他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