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为何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为何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490 更新时间:2023/12/6 12:47:32

蜀建兴六年(公元228)春,诸葛亮第一次率军北伐的战前军事会议在南郑召开,本想要细化“出秦川”这一行军线路图的诸葛亮,却意外地遭到了不同意见。大将魏延提出了一个更大胆、更富挑战性的作战计划——子午谷奇谋。所谓子午谷奇谋,就是魏延要求自己亲率五千精兵由子午道快速到达长安城下,一举拿下长安,然后再由诸葛亮率领大军从斜谷道赶到长安支援,从而占领咸阳以西的关中之地,继而蚕食西部地区的作战计划。读古代历史故事,了解更多历史真相——

诸葛亮

诸葛亮太过谨慎,也出于对魏延的不放心,否决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导致三伐中原不成,反战败于五丈原,最终成了千年遗恨,并为后世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慨。

这样说未免有失公允。虽然诸葛亮的确是对魏延不放心,但从当时局势来说,诸葛亮否决魏延之计谋,可谓是明智之举。那么诸葛亮为何不采纳子午谷奇谋?他北伐的真实目的又是什么?

我们知道,曹魏、东吴、蜀汉三国鼎立,蜀汉最为弱小。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提出北伐是为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但其实这仅仅是政治口号而已。自从蜀汉丢掉荆州之后,三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已经非常明显,曹魏的人口总数在680万人左右,而且占据整个北方,蜀汉占有西南益州,仅有人口100万左右,常备军也只有10万。诸葛亮很明显的看清了这一点,那么,诸葛亮为何又要北伐呢?他在《后出师表》中写到“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所以诸葛亮的北伐,实际上是以战求生!通过不断地对曹魏发起战争,来削弱、蚕食其实力,扰乱其经济的恢复,为蜀汉政权求得生存的空间与时间!

既然诸葛亮想通过北伐来扩展生存空间,那么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不正是速夺关中的良策么?应该说,诸葛亮非常清楚双方的实力,他北伐的兵力只有区区10万人,而曹魏在关中地区设有重兵,曹魏以曹真为雍、凉都督,总辖该地区的兵力,另外又设置关中都督,以夏侯楙率军坐镇长安,据估计曹魏在关中一带的总兵力多达20万。诸葛亮如果采纳“子午谷奇谋”,无异于和与曹魏在关中平原展开决战。以10万攻击20万,以步兵攻打骑兵,长途奔袭、补给不足的蜀军能有多少胜算?如果输了,蜀汉无疑提前选择了灭亡,纵然赢了,曹魏依然拥有几十万大军,而蜀汉还有多少后备兵源可用呢?所以不是诸葛亮谨慎,而是他不能与曹魏决战,因为他不能输,也输不起。

那么,既然诸葛亮不采用魏延的计谋,那他准备怎样做呢?他把目光放到陇右。我们再对三国的士兵作个比较,魏国善于使用骑兵,适合平原作战;蜀汉善于使用弓弩兵,适合山地作战;吴国善于使用水军,适合水上作战。从这一比较就不难看出诸葛亮为何把目光放在陇右。陇右的兵勇和良马有名,董卓的凉州兵团以及马氏父子的马家军都是当时精锐的陇右军队。若控制陇右,就可以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与曹魏作战。另外,陇右居住了许多羌人,诸葛亮也看中了羌人的作战能力,马超的弟弟马岱一直跟随诸葛亮北伐就是例证。以诸葛亮处理民族关系的手段,使羌人归附不是问题,这为蜀汉增加了许多生力军。同时,陇右联通西域,控制陇右有利于蜀汉与西域的沟通。

在诸葛亮看来,要北伐成功,夺取陇右是关键。所以诸葛亮不用魏延之谋也是有道理的。

标签: 诸葛亮关中子午作战奇谋北伐蜀汉那么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的千古悬案:周室典籍失踪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之谜,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朝代周。这个朝代有这样一个人,周室典籍因其奔楚而下落不明,成了千古之谜。这个人,就是王子朝。王子朝,姓姬名朝,周景王姬贵庶长子,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匄(gài)之兄。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去世,周王室在继位问题上发生内战,王子朝占据王城洛阳

  • 拓跋浚的父亲,是怎么被爷爷给活活吓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父亲,太子,比较,一个,就是,喜欢,北魏,心理

    电视剧《锦绣未央》中,一个几乎从未现身的角色,却给予男一号拓跋浚以深刻的影响,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这就是拓跋浚的父亲即太子拓跋晃。父亲拓跋晃死后,拓跋浚就不太喜欢去参与朝政纷争,只想远离朝廷恩怨,落得清静自在。很显然,父亲的死给拓跋浚留下了面积很大的心理阴影,让他对江山皇位有一种本能的排斥。那么,拓跋

  • 岳云跟杨再兴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高宗,部将,人马,绍兴,父亲,因为,收复,率领

    岳云,岳飞的长子,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年将领,抗金小英雄。在二十三岁那年,他和他的父亲岳飞及张宪遭到宋高宗和秦桧的陷害而死,死后葬在了杭州的栖霞岭。岳云与巩氏生有两儿一女,长子是岳甫,女儿是岳大娘,次子是岳申。因为岳飞得到了昭雪,岳云的后代才得以生存了下来。因为金兵的侵略烧杀,岳云从小与父母分离,颠

  • 蒋介石的死亡与宋美龄的一个决定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手术,医师,肺部,宋美龄,医疗,小组,积水,蒋介石

    蒋介石最后岁月中的侍从副官翁元清楚记得,1972年在日月潭涵碧楼(日月潭宾馆),有天夜里,蒋介石上床就寝,日月潭夜里气温低,翁元好意为蒋介石盖上一张薄被单,以防着凉。谁知道第二天早上醒来,蒋介石全身汗湿,内衣全湿透了。显然他流的是盗汗或虚汗,说明蒋介石的身体情况已亮起红灯。蒋介石的真实死因究竟是怎样

  • 古代延年益寿10大秘诀:捶背可强身防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血液,促进,唾液,认为,增强,功能,循环,人体

    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慢慢的提高以后,人们不再是追求温饱,而是慢慢的追求延年益寿的生活。那么,如何才能延年益寿呢?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延年益寿的10个秘诀。五禽戏一、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文献《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诸阳之神气皆上会于头,诸髓之精气皆上聚于脑

  • 历史上真有花木兰这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记载,明代,将军,木兰,花木兰,古代,一统,亳州

    说起花木兰,人们便会想起民间传说故事中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在后世影响深远。但是历史上有无花木兰其人?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木兰的名字最早见于《木兰诗》,正史无记载,辞典无条目,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并非实有其人。一种认为古代文学作品描写真人真事有之,木兰

  • 中国历史上十大最具个性墓志铭,排名第一的竟然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墓志铭,墓碑,一个,这是,萧何,自己,韩信,先生

    择取中国历代名人中最具个性的墓志铭十则,或浪漫,或幽默,或哲理,以飨各位。那么,问题来了,你打算给自己写些什么作为墓志铭呢?No.1 韩信:十字一生“生*一知己,存亡两夫人。”这是韩信修墓祠旁的一副对联,寥寥十个字,概括了韩信一生中的重大经历。“生*一知己”,指的是萧何。当年韩信一直未得项羽重用,负

  • 李隆基为何不封杨玉环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得到,儿子,皇后,唐玄宗,一直,杨贵妃,没有,玉环

    《长恨歌》中白居易用“三千宠爱在一身,后宫粉黛无颜色”形容杨贵妃受宠的程度;既然唐玄宗这样迷恋杨玉环,为什么杨玉环一直没有成为皇后呢?从史书记载中的蛛丝马迹来看,唐玄宗之所以没有册封杨玉环为皇后,可能与他得到杨玉环的卑下手段有关。贵妃杨玉环:杨贵妃(公元719-756年),名玉环,字太真,是我国古代

  • 古代货物是怎么运输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出现,时期,航运,已有,技术,活动,我国,人类

    并非当今社会才有的产物,物流快递其实早在明代的时候就已经诞生了。古代货物是怎么运输的?又通常会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呢?首先,舟、车、路。远古人类从事狩猎、采集活动,以及频繁的 迁徙活动,都是凭借人的体力。古代人们大都是沿河而居的。随着火和石斧 的应用,适应捕鱼和渡河的需要,便创造出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

  • 为何明朝官员戴乌纱,清朝官员插花翎,仍自称“乌纱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眼,明朝,官员,大臣,服饰,清朝,可以,皇帝

    在有关明清两朝的古装电视连续剧中,人们看到,明朝的官员和清朝的官员除了服装不同,而且戴的帽子也不相同。明朝官员头戴有两个翅子的乌纱帽,而清朝官员的红顶子的官帽上都要插上一束花翎。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迥然不同的的装饰呢?其实,明清两朝虽然都是坐镇北京,手握乾坤,掌控天下,但是这两个朝代的最高统治者身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