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紫禁城最后的“御林军”:一仗没打,就为清朝送了终

紫禁城最后的“御林军”:一仗没打,就为清朝送了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961 更新时间:2023/12/6 23:28:38

​本 文 约 5428 字

阅 读 需 要

14min

古装剧中总会出现这样的桥段:宫廷政变,祸起萧墙,惊慌失措的皇帝大呼“御林军何在?”

无论哪朝哪代,无论宫殿在长安、金陵或北京,危难之际的皇帝总会将御林军视为最后的救命稻草。御林军究竟是怎样的一支部队呢?

宣统三年(1911),禁卫军在北京德胜门外黄寺教场举行秋操预演。身穿亲王补服,头戴凉帽的摄政王载沣乘坐马车亲自检阅了禁卫军。照片中可以看见,骑马的几位禁卫军军人均已剪掉发辫

顾名思义,御林军应该是保卫中国古代皇家的部队,但还是要遗憾地说,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支叫“御林军”的部队。

革新之风刮进紫禁城

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的“御林军”为何会如此脍炙人口?这还得追溯到西汉。

汉武帝时期,的确出现过“羽林”这一职位,初设于建元三年(前138),职能为“掌送从”,相当于皇帝出行时的警卫人员。尽管西汉史料中并未将羽林称为“军”,但后世还是传成“羽林军”,继而又误传为“御林军”,此后,“御林军”就成了民间对皇家禁军的专有称呼。

游戏中呈现的“羽林”

实际上,尽管历代皆有禁军,但名称各不相同,如宋朝天子之卫兵曰“禁军”,元朝称为“宿卫军”,明朝则有二十六卫亲军,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锦衣卫。

清入主中原后,大体沿用明制,只是禁军成员换成了八旗的主力精锐。禁军的选拔由宫中常备的侍卫警备机构侍卫处负责,设领侍卫内大臣,此职为正一品,是武职中品级最高者,如康熙朝的鳌拜索额图雍正朝的胤祥,乾隆朝的和珅都担任过此职。

在历史上出现的种种事件表明,清朝的紫禁城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戒备森严,各种事故层出不穷。到了晚清,紫禁城内的禁军似乎也没见表现出什么战斗力,反倒是紫禁城和京师两次落入外敌手中,第一次是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英法联军,第二次则是1900年庚子战争中的八国联军。

日本画家笔下的八国联军侵华

庚子战败加强了清廷的危机感,军事改革刻不容缓,此后清廷展开“新政”,而编练新军,淘汰旧军正是清末“新政”最为主要的内容之一。光绪二十七年(1901)七月二十九日,清廷发布编练新军上谕,至此,新军进入规模编练时期。

当各省陆续编练新军之际,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摆在清政府面前紫禁城内的皇家难道还要维持着那些两百年不变、身穿行袍行褂的亲兵吗?满洲亲贵们也清楚,皇城里那些老掉牙的八旗兵已经靠不住了,有必要狠狠砸一笔钱,组建一支装备精良,与世界接轨的禁卫军。

皇族武装挂牌成立

庚子国难的次年,清政府决定在全国推行常备军制,规模化编练新军,经过五年发展,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已练成五个镇,加上由袁世凯编练的京旗常备军(后称北洋第一镇),合称“北洋六镇”。

新军既成,原先旧军的禁军也就下课了,紫禁城的守卫任务由新建陆军第一镇和第六镇轮流执行。但新建陆军依旧不能满足清朝统治者要求,在六镇练成的光绪三十一年,兵部会同御前大臣上奏,请求变通武备章程,同时奏请调取京外各旗及各省已编成军内的精锐优秀者,拟另行建立扈卫军。

这说明清廷已有人意识到,必须建立一支新式皇族武装来专门守卫宫廷,促成这支新军诞生的关键人物是爱新觉罗·载涛。

1910年,身穿禁卫军制服的载涛

载涛为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第七子,是光绪皇帝的异母弟。早年载涛留学法国索米骑兵学校,专修骑兵作战科目,一生都对马有着特殊情感。光绪十六年(1890),载涛受封二等镇国将军,不久晋升辅国公。光绪二十八年(1902),袭贝勒。北洋六镇练成时,还不到弱冠之年的载涛意气风发,认为皇族也要奋发图强,编练一支禁卫军十分必要。

不过,皇族禁卫军终光绪一朝都没能建立,其中也涉及皇家内部的权力斗争。当时慈禧大权在握,光绪帝身陷囹圄,作为皇帝弟弟的载沣、载涛若在此时大张旗鼓提出建立皇族武装,难免犯了太后的忌。直到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死去,两岁的溥仪被扶上帝位,其父载沣以摄政王监国。

电影《末代皇帝》截图

载沣这才开始着手建立酝酿已久的皇族武装。距载沣监国还不到两个月时间,他就迫不及待发布上谕:“著派贝勒载涛、毓朗、陆军部(1906年兵部改为陆军部)尚书铁良为专司训练禁卫军大臣,准其酌量由各旗营兵丁内拨取精壮,尽数认真训练。”禁卫军的编练工作水到渠成地交到载涛手中,但要编练禁卫军,首先得有一个统筹的机构,几经挑选,在东安门外的西堂子胡同选址,“禁卫军训练处”正式挂牌成立。

爱新觉罗·毓朗,清末禁卫军训练大臣

不久后,载涛等又在西直门内新街口嘎嘎胡同购置民房一区,于宣统元年(1909)闰二月初七日迁入。不过嘎嘎胡同这么个萌萌哒土语名字显然与如此严肃的练兵事业格格不入,所以在训练处迁入后的第三天,朝廷张贴告示:嘎嘎胡同改名为禁卫军街。

对标德意志帝国

宣统元年(1909)三月二十八日,载涛被正式任命为禁卫军训练大臣。禁卫军训练处是编练这支新军的总汇机构,最高负责人为训练大臣,共设3人,受命于监国摄政王总理全军一切事务。下设军谘官6人,执事员10人,还有书记员、绘图员、印刷员、司书生、印刷手等数十人,全处共68人。训练处下设军械、军法、军需、军医四科,各司其职。

晚清新军皆效仿列强部队而编练,各地新军编练情况不同,所借鉴的国家也各异,总体以日本和德国的影响最大。而作为皇家武装的禁卫军,从军制、军服、装备以及编练方式,都以德意志帝国的陆军部队为学习对象。这恐怕很大原因是受载沣个人的影响,早在庚子年义和团闹得正凶时,打死了德国公使克林德,载沣代表清廷赴德道歉谢罪,在那里他受德皇胞弟亨利亲王之邀,参观了德国军队,留下深刻印象。

1901年7月12日,载沣一行从北京出发,途经上海等地,9月3日抵达德国波茨坦。为庚子年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事件向德国皇帝当面赔礼道歉。图为1901年7月,上海南京路( 今南京东路),醇亲王载沣的仪仗队

光绪三十一年(1905),亨利来华,载沣也以亲王身份接待,在与亨利的交谈中,谈及了创建皇族私人武装的问题,载沣也由此萌生效仿德国掌握军权之意。只是当时慈禧尚在,此事也不便声张。如今身为摄政王的他终于得偿夙愿,在其主导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禁卫军处处都有效法德军之痕迹了。

宣统二年 (1910),清廷为进一步训练出新式禁卫军,派遣以载涛为首的团队考察日、欧、美等国的军事训练。考察团一行考察了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沙俄共8个国家,于当年7月回国。图为载涛(车中后坐者)一行在美国纽约考察时所摄

禁卫军在编制上与新建陆军大体相同,依次为:镇、协、标、营、队、排、棚。营制则拟定按陆军一镇的步、马、炮、工程、辎重、军乐各标营队来编练第一、第二两协。由于人数有限,禁卫军暂不设镇统,由协司令处设统领官一员统领全协。又设参军官一员参佐营务。标本署设统带官一员统辖全标。各兵营均设管带一员管理全营。

都知道新建陆军的选拔过程颇为严格,而禁卫军对于部队官长和兵丁的选拔更为严苛。官长不拘泥于满汉之风,但得是各军队中兵学优长、操法娴熟者。例如炮队的官长优先精选陆军中的留学生内定管带,然后派遣他们到订购火炮之国去考察造炮及操作技术。交通营则选择新军中工科成绩最优者,派遣他们到邻近各国研究考察交通学术。再如步、马、工各标营长,则从各地讲武堂中精选人才,而这些被选拔的人员还要经过严格训练和考试后才能正式编制入队。

1910年6月,载涛一行人在奥匈帝国访问时,在布达佩斯留影。合影中有哈汉章(前排左二)、李经迈(前排左三)、载涛(前排左四),良弼(前排左七)、田献章(二排左四)、程经邦(二排左六)、唐宝潮(三排左三)、刘恩源(三排左六)等人。身穿军服的中国人皆为禁卫军将领

至于兵丁选练,也列了明确的标准:一、年岁限十七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二、身高限制四尺八寸(约1米6)以上;三、身无残疾及暗疾者;四、五官端正者;五、身家清白,素无过犯者;六、素无嗜好者。兵丁一旦入选,其所在之旗营需造具这名士兵旗作三代清册咨送禁卫军训练处。从这个标准来看,不仅是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过关,还有上查三代的严格政审。当然,一旦入选,军饷也相当可观,甚至优于新建陆军,那些穿着号衣的旧军对禁卫军的优厚待遇更是眼红嘴酸。

1910年,23岁的载涛考察访问沙俄,在彼得保罗要塞与当地官员合影。照片中载涛身穿华丽的禁卫军大礼服,头上戴着清朝传统的官用暖帽

按照编练之初的计划,禁卫军拟定分四期编练,每期时间为六个月。如果按照这个进度,从宣统元年正月开始,到宣统三年(1911)正月两年时间可完成编练,不过实际情况是直到宣统三年七月禁卫军才完成编练。

不难看出,清末禁卫军对士兵的选拔标准已和清朝传统的只能从上三旗选拔兵丁护卫宫廷的制度完全不同,具有相当的进步性。不仅兵丁未必要求旗丁出身,部队官长也不分满汉。这是否能说明禁卫军是一支具有现代理念,近似于国家军队的部队呢?

爱新觉罗·载扶( 中间坐者),庆亲王奕劻次子,他曾作为清皇室代表跟随唐绍仪访美。1911 年9月载沣检阅禁卫军后,赞赏“辅国公衔镇国将军载扶训练有方”,赏黄马褂。清朝灭亡后,载扶彻底退出了政治舞台

答案是否定的。建军之初,上谕就明确表明这支部队专归摄政王统帅调遣。先后被任命为训练大臣的铁良、载涛、载扶、毓朗都是宗室中的最近支。步队第一协统领良弼亦为满洲宗室亲贵。无论其军服、武备如何精良,章程条例看起来如何近现代化,但改变不了这支部队作为皇权掌控下宗室私兵的性质。

在辛亥风暴中被夺权

宣统三年(1911)七月,禁卫军基本编练成军。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武昌传来的起义枪声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电影《辛亥革命》截图

起义爆发后,清廷即下旨令陆军部编组一、二、三军,陆军第4镇及混成第3协、11协编为第一军,以荫昌为军统(也称总统);陆军第5镇编为第二军,冯国璋为军统;以禁卫军和陆军第1镇编为第三军,载涛为军统。第一军、第二军在荫昌和冯国璋率领下开赴武汉镇压起义,载涛则受命督率第三军驻守近畿,专司巡护、弹压京师地方。禁卫军训练处的办公地也顺理成章地成了第三军的司令部。

清末禁卫军步队第2标第1营管带铜质官印

武昌战事急如星火,载沣这时只苦于调兵乏力。八月二十三日,清廷授袁世凯湖广总督,九月十九日下令召回荫昌,命袁世凯以湖广总督兼钦差大臣节制前线各军。袁世凯此次东山再起,虽可以掌控北洋六镇,但驻扎于京师的禁卫军始终是袁世凯要架空皇室的心腹大患,必须先解决禁卫军问题。于是拥兵自重的袁世凯各种威逼利诱,并向清室提出:“当此干戈扰攘之际,皇族必须亲自出征,以为各军表率。”

什么意思呢?就是现在第一军、第二军都在武汉与革命党鏖战,皇族自然就是以禁卫军为底子的第三军了,他要求载涛必须率领第三军出征,否则人心不服。

后世很多人认为,袁世凯这一要求将载涛吓破了胆,赶紧辞职,实际上事情没那么简单。袁世凯这一招非常狠毒,相当于将了载涛一军。摆在载涛面前只有两条路,第一是硬刚,真的率领禁卫军出征。如果是这样,袁世凯控制的陆军恐怕会作壁上观,将禁卫军送到最凶险的前线,让革命党来消灭这一政治对手。第二就是认输放权,我实在不行,你行你上吧。在袁世凯的逼迫下,他怂了,选择了退出,自请解职。

袁世凯就这样轻而易举夺取了陆军第1镇兵权,但禁卫军的问题还没解决,他继续软硬兼施,威逼利诱,清廷不得不先将原训练大臣铁良改派去筹办海军事务,又将毓朗贝勒的训练大臣开去,改派他任。十月十五日下旨派与袁世凯私交甚好的徐世昌专司训练大臣。十一月二日,当冯国璋自汉阳返京之时,接到命令,任命其为禁卫军总统官,也就在同一天,禁卫军步队第一协统领官良弼被授予军谘府使,被夺去禁卫军的军权。

这样一来,原本一直掌握在满洲皇族手中的禁卫军也落到了汉族官员的掌握中。

禁卫军的结局如何?

从宣统元年编练,宣统三年练成的禁卫军,竟然一仗都没有打过就为清王朝送了终。

1912年2月12日,随着清帝宣统一纸退位诏书颁布,清王朝轰然倒塌,这支守护紫禁城的禁卫军又将何去何从?民国成立后,根据优待清室条例第八条:“原有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也就是说禁卫军仍然归冯国璋指挥。另一方面,清帝退位后,外面世界虽已是民国,但紫禁城内仍然住着爱新觉罗家,而担任紫禁城护卫的,仍然是原禁卫军。载涛后来回忆说,民国初年紫禁城中神武门、北上门之守卫,仍由禁卫军担任。而冯国璋在1913年对清室的奏章中言“本军守卫皇城、紫禁城”,可见禁卫军守卫的范围并非只有神武门与北上门。

1912年1月16日,袁世凯退朝后乘双套马车行至东安门大街时,被埋伏在街南侧三顺茶店门口的中国同盟会京津分会暗杀部成员严伯勋投掷炸弹,当场炸死卫队营长袁振标,炸伤随从数人及双套马车右侧的马,但袁世凯未被炸中

1914年,冯国璋就任江苏都督,禁卫军也改编为陆军第16师,师长由原禁卫军协统王廷桢担任。皇室的禁卫军最终成了冯国璋的卫队。后来冯国璋代理大总统,第16师也一直跟随,听其调遣,可以说是完成了从皇族御林军到总统亲卫队的转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19年冯国璋病逝。禁卫军改编陆军16师之后,紫禁城的守卫工作由该师步兵2团负责,也就是说直到冯国璋病逝后,原有的部分禁卫军依然在守护着紫禁城内的小朝廷,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废帝溥仪遭驱逐出宫,第16师对紫禁城的守卫任务才随之告终。次年,紫禁城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故宫。

标签: 紫禁城御林军

更多文章

  • 浅谈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刘备三顾茅庐一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顾茅庐,刘备,历史

    近日看了不少书籍,老一直谈到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成就三国鼎立的大业。这个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几乎妇孺皆知,在民间也广为散播。但是否是真有这么一回事呢?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洋洋洒洒地花了六,七千字来描写刘玄德三顾茅庐的精彩片段(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三十八回)。其真实性直让600多年来的老少

  • 解密曹操也曾“三顾茅庐”请过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解密,三顾茅庐,曹操

    人们只听过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可在这之前,曹操三请诸葛亮的事,却很少有人知道。相传,曹操屯兵许州时,派曹洪带十万人马第一次打新野,结果吃了败仗。他很恼火,挥剑要杀曹洪。这时,有个叫程煜的谋士出来讲情,说:“新野的败仗不怪曹将军,只恨刘备有个能掐会算的徐庶当军师。要是丞相信得过,我愿举荐一

  • 《清明上河图》不是在歌颂大宋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最近读了一本书,《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作者余辉,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研究馆员。该书考证认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城市结构,“丝毫对应不了当时的开封地图”,也就是说并非写实,而是画家依凭自己的意志,有目的地选择画什么、不画什么。这种选择透露出了画家的用心,

  • 究竟谁才是曹操生平最恨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操

    生于公元155年,卒与公元220的曹 操,在三国这个历史舞台上纵横65个春秋,传下的英雄故事,时时令后人感慨莫叹。观其一生,从举孝廉踏上仕途开始,镇*压黄巾,讨伐董卓,挟天子以令诸候,败袁术,破陶谦,平张邈,杀吕布,灭袁绍,定乌桓,降刘琮,走赤壁,克马超,战孙权,收张鲁,封魏王,弃汉中。千秋功过,任

  • 蜀汉最后的“擎天柱”姜维:穷兵黩武导致国破家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姜维,蜀汉

    姜维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是存有很大争议的。在小说家罗贯中眼里,姜维继承孔明遗志,明知蜀汉之事不可为而强为之,一人饱含悲情地独撑了风雨飘摇中残破的蜀汉。可到犀利的历史评论员孙盛口中,姜维则成了一名趋利小人,身背不忠(背叛祖国)、不孝(抛弃老母)、不义(频繁用兵)、不节(战败偷生)

  • “借荆州”:揭开东吴集团虚伪奸诈的真实面目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荆州,集团,东吴

    历来人们都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刘备借了荆州不还,理在东吴一方。以至于后来荆州被袭,关羽被擒是刘备一方遭了现世报,不值得同情。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事实上,荆州并非东吴之地!根据《后汉书。郡国志》里所记载,荆州与司隶、豫、冀、兖、徐、青、扬、益、凉、并、幽、交州,构成了东汉时期的汉朝全国版图。因此严格意

  • 天时地利与人和,刘备真的占据人和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

    熟悉三国的朋友大概都有一个普遍性的认识,那就是曹魏占有天时,孙吴占有地利,刘蜀占有人和,这战争的三大要素,三国各领其一,所以三国鼎立才比较合理,历史似乎也确实按这个定律在运行。《三国志》中诸葛亮在《隆中对》就明确分析曹操拥有北方,不可与之相争,其中有两个因素诸葛亮特别提到了,就是:一、带甲百万;二、

  • 清太祖努尔哈赤真的留有要阿巴亥殉葬的遗嘱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努尔哈赤,清太祖,遗嘱

    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病逝。次日,以皇太极为首的诸王,告诉给努尔哈赤的宠妃、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先帝留有遗嘱让她殉葬。在皇太极等人的再三逼迫下,阿巴亥无奈自尽而死,时年37岁。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任正妻,十二岁起便来到努尔哈赤身边,共侍奉努尔哈赤二十六年。并先后为努尔哈赤生下三个儿子

  • 松赞干布除了娶文成公主以外,还娶了哪位异国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公主,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很多后人觉得,在吐蕃称王的松赞干布,是个目光远大,臣服大唐的历史人物。有趣的是,中国历史反倒扬起了一副美丽、动人的帽子。毕竟,这位君主被大面积地美化和神化了。关于泥婆罗古国的“赤尊公主”,的确跟松赞干布结成了美满婚姻。可惜,吐蕃文献以及汉人史料的记载当中,只谈松赞干布娶&ld

  • 探秘三国最大的悬案:刘备诸葛亮为何要借刀杀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探秘,关羽,刘备,三国

    ​三国里许多悬案,“关羽失荆州”应该是最出名的一出。当然,“失荆州”本身在史上并没有太多的疑议:曹、孙双方心照不宣地搞了场临时军事联盟,暗地里给关羽下了黑手。可问题在于,襄樊战役是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打响的,覆亡的时间是在次年一月,战期大概持续了有半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