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探秘关外三陵清永陵的12个山头的神秘寓意

探秘关外三陵清永陵的12个山头的神秘寓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765 更新时间:2023/12/6 16:08:06

永陵是著名的清初关外三陵之首(另外二陵是坐落在沈阳的福陵和昭陵)。也是我国现存规模较大,体系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寝建筑群。它具有我国古代建筑的优秀传统,充满了满族艺术风格,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景祖显祖缘何迁出又迁回?

时隔34年后,为什么将景、显二祖又迁回了清永陵呢?其实早在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六月十六日,以议政大臣鳌拜为首的一些大臣上书顺治帝说:“兴京景祖翼皇帝、显祖宣皇帝陵自克取辽阳后迁至东京,原以便展谒,申祭飨也。今据钦天监地理官奏称,兴京皇陵风水实系第一福地。请仍迁景祖、显祖陵于肇祖原皇帝、兴祖直皇帝陵旁、庶与风水有合等语。夫果旺气所钟,福祥攸萃,宜如所请,将各陵界内坟墓、房屋俱应迁移。被圈地亩应交户部拨补。”顺治帝福临认为鳌拜的这个建议不可行。他在奏章上批阅:“东京二陵自大祖、太宗时择吉恭迁,安奉已久,展谒致祭,孝慕可申。今以地理之言,又议迁移,恐未合理。况本朝诞膺天眷,国运昌隆。移陵东京之后,肇基一统,垂裕万年。言平福地允惟至善。至于周围界内臣民坟墓安集已久,议令改迁,亦属未协。其另议以闻。”福临否定了鳌拜的建议。但过了一段时间,鳌拜等人又旧话重提,再次建议迁回二祖,他们的理由是“陵寝风水所在,今议将东京二祖陵迁附兴京,于理为协”。这次福临没有提出反对意见,采纳了这个建议。于顺治十五年九月初八日将景祖觉昌安、显祖塔克世迁回兴京陵。随二祖一同迁走的还有武功郡王礼敦、恪恭贝勒塔察篇古。

鳌拜等人两次上书将二祖迁回永陵,提出的理由都是认为永陵实乃第一福地。那究竟永陵的风水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呢?

《葬书》曰:“土地之山,若伏若连,其原自天。若水之波,若马之驰,其来若奔,其止若尸。若怀万宝而燕息,若具万膳而洁齐,若橐之鼓,若器之贮,若龙若莺,或腾或盘,禽伏兽蹲,若万乘之尊也。”“葬山之法,势为难,形次之,方又次之。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

永陵位于新宾永陵镇西北一公里处,龙祖为长白山,龙祖从东北转北再转东南逶迤而行,一路绵延上百公里,层层簇拥。永陵龙前呼后拥,龙行有如巨浪蜂拥,气势非凡,到头开肩展开金水连珠帐,左右二缠护龙护送到头。穴星为巨门星体,穴星正顶下脉,到山脚现孩儿脑,开口吐唇,左右龙虎均称,结为巨龙含珠之穴。永陵之龙,形势俱佳,具万乘之尊之势。再加上波光潋滟的苏子河、草他河如同两条银色飘带,镶嵌于陵区。四周群山朝拱,众水朝宗,前方若百官朝揖。左边青龙蜿蜒,右边凤山翔舞。穴前明堂开阔宽平,天门开而地户闭;外山包裹密如城垣,四周秀峰罗列。午方烟筒山,巍峨而雄伟。寅方天马星秀,禄马贵人方秀砂耸起。清顺治朝钦天监杜如予评为“天下第一福地”,风水绝佳。

更加神奇的是,“青龙,白虎,近案”这些山距永陵都是12里。位于后方的坐山有12个山头,陵宫恰好位于其中。前方的龙须水(苏子河)流经此地长度正好也是12里。12这个数字象征着清朝12代皇帝,而永陵的风水地势所有的数据都与12相吻合。玄而又玄的是永陵后山有十二星峰中,中间三个星峰最高,此与顺治、康熙乾隆时期之鼎盛正相对应。嘉庆以后,清朝逐渐衰落;最后一个星峰隐约难见,几乎不能称其为峰,第十二个皇帝溥仪成了末代皇帝、亡国之君。

这一切,是纯粹的巧合,还是风水真的如此不可思议?传说中的神圣性与风水地势中的神秘性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个绝妙的地形非人间风水师所能及,或许真的是一种天意。

神树的传说和兴衰

永陵占据了绝佳的风水宝地,根据《清慕宗实录》相关记载, 这和一棵具有神性的古榆树有关。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当政的时候,与钦天监夜观天象,忽然发现辽东有望不断的紫气滚滚而来,就像百条神龙在腾云驾雾。崇祯皇帝大惊,他怕这是混龙出世,担心自己皇位被篡,就从南方找来一个道行高深的风水先生赴东北破除这100条龙脉。风水先生带领一班人马来到东北,走东沟,串西岗,一连破了99道龙脉。剩下一条离地三尺的“悬龙”。他认为既然是悬龙,不附在地面上,也就形不成龙脉,就成不了混龙,不破也罢。于是,他便回京复命去了。恰在此时,努尔哈赤在长白山被其他部落打败,被人追杀,于是,努尔哈赤背着父亲的尸骨,沿着长白山逃下来,打算给自己的部落找一个落脚的地方。这天,他来到苏子河畔,打算先住进附近一个小店。但是当地人怕犯忌讳,说什么也不让他住店,无奈中他只能祖先的骨灰盒取下来夹到了一棵树叉上(当地习俗骨灰盒是不能着地的,不然就等于落葬了),准备次日来取,然后回客店住下。

第二天要走时却发现怎么也拿不下来,一着急,他拿出腰刀猛力朝小树杈砍去。转瞬间,砍开的口子又愈合了。他感觉到很奇怪。便从当地找来一位看风水的先生,才得知这儿是块风水宝地,这座山形似一条龙,南面那座山形似凤凰,中间平原上有一条河(苏子河)。这在风水上称为龙风夹一杠,预示着后辈必当皇上。后面龙岗山有12个山包,暗示着将有12代皇帝可作。这时,努尔哈赤终于明白了原来后面的运山就是一条龙脉,不着地,是一条悬龙悬在半空中,而自己在无意中放骨灰盒压中了龙脉。于是,努尔哈赤葬好骨灰匣,就回到长白山,把部落迁到离龙岗山不远的赫图阿拉住了下来。后来,努尔哈赤以父祖被害为由,发布“七大恨”起兵,他东征西讨,真的打败了明朝,做了清王朝开国皇帝,清朝也真的出了12代真龙天子。

从某种意义上说,给清朝带来12位皇帝的这棵“神树”曾经是清朝自身的一个象征。据记载,1863年枝繁叶茂的大“神树”被大风连根拔掉,巨大的树枝将永陵启运殿的屋顶都压坏了。紫禁城的同治皇帝感到此事不吉利,为了保住清朝的“气数”,他急忙命令两位大臣赶往东北,用木敦子撑住神树。然而,所有努力都无济于事,神树的“天根”最终还是抵挡不住天意,连根烂掉了。若干年之后,神树旁边又长出了一棵小榆树,名曰“配榆”。人们原以为这棵配榆会给清朝带来新的生机,而正如风水师所预言的那样,这棵小树也渐渐地枯萎,大清帝国到了第12代便谢下了那长长的历史帷幕。

现在,这棵神树已经不复存在,只留下乾隆的《神树赋》永远铭刻在石碑上。只有神树的一段残根陈设在陵园,作为这棵“神树”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历史见证。

清永陵未解之谜

清永陵虽然已开放多年,研究它的专家、学者大有人在,但永陵的神秘外衣总是无法揭开,至今仍有许多谜团未解。

坐龙之谜。龙的形象历来是腾云驾雾,威风凛凛,但永陵四祖神功圣德碑亭的门口券脸上,却刻着似龙似犬的龙纹,远看就像两条坐在地上看守大门的狗。这就是造型独特的坐龙,坐龙昂首张口似长吟,肩微前弓,前左腿翘起,其爪飞踏瑞云。瑞云与后左腿相连。有前腿略向前方直立,爪与地面相接。龙尾上翘向外卷曲。龙首、肩部和四肢饰有卷盟。在龙的前有腿、尾部及瑞云处,有以双向分开的扁钉残迹,当是为与它物相连接固定而铸。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这条坐龙就像盛京皇宫里的琉璃升龙一样,在中国的其他地方你是看不见的,这座龙的由来没有人能给一个准确的答案,有人认为满族人民对猎犬有深厚的感情,满族是女真人的后裔,在清军进关前是以游猎为主的民族,猎犬在其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中间还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没有起兵前,有一次被明军追杀逃到一个荒草甸子里,跟随他的只有一条黄狗,太祖跑到草甸子里以后因为跑得太累和身上有伤就昏了过去,明军不敢进草甸子就放火烧草甸子,看到火已经烧起来,明军就撤退了。黄狗为了不让火烧到太祖身上就跑到附近的水坑把身体弄湿,然后再跑到太祖身边用身上的水把太祖周围的草弄湿,这样大火就烧不到太祖了。等太祖醒来大火已经熄灭了,大黄狗为了救太祖,活活累死了。太祖为了报答大黄狗的救命之恩,就下令不许他的后代子孙吃狗肉,带狗皮帽子,还用狗型化作龙身立在永陵的神功圣德碑前表彰它的功绩。就形成了今天独一无二的坐龙。有人进一步认为,把龙雕刻成狗的姿态不仅体现了满族祖先的特殊信仰,它的另一个重要含义是,清朝初年的统治者希望龙能像忠实的猎犬一样保佑大清王朝稳坐江山。也有人认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狗是满族的重要神兽,两者结合而成的坐龙暗示着满汗一家,天下一统的美好愿望。

日月之谜。永陵的正殿启运殿的琉璃瓦殿顶正脊两端的鸱吻剑把上分别透雕着汉字“日”“月”二字,这种建筑装饰在古代皇陵中很少见。这是工匠贪图一时好玩随便发挥的吗?恐怕不是这样的。堂堂帝陵,哪能容人随便?那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永陵建于何年。关于永陵的开始建造的年代,以前普遍认为是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8年)。这个说法源于日本人前田升的《永陵及其附近遗迹调查报告》。近年来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原在沈阳故宫工作多年的李凤民先生经过潜心研究发现,前田升所依据的“戊戌秋八月”不是万历二十六年的,而是乾隆四十三年的“戊戌秋八月”,从而否定了永陵开始建造于万历二十六年的说法,提出永陵的建造时间应该在明末清初。有天津大学王其亨教授主编的《中国建筑全集·清代陵墓建筑》说永陵约在明嘉靖年间修建。永陵到底始于哪年,至今还是一个不解之谜。

四祖何时入葬。由于生前四祖均未当过皇帝,未建立过政权,势力不大,名气也不高,处于乱世时期,再加上当时文化相对落后,陵寝制度不健全,四祖的生卒日期,入葬日期,现在都已成了难解之谜。

衣冠墓原来有无坟头。永陵内葬兴、景、显三祖及其礼敦,塔察篇古,还有肇祖的衣冠墓,然而却有五个坟头,唯独衣冠墓没有坟头。是原来就没有,还是原来有,后来因为长期被风雨吹刷而消失了?如果是这样,同在一座宝城内,为什么其他五个坟头都在,唯独衣冠墓的坟头消失了?如果原来就没有,既然当时增建了衣冠墓,为什么不建坟头呢?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特殊的含义呢?这些都成了历史之谜。

标签: 神秘探秘

更多文章

  • 神秘消失的古国:匈奴被汉朝打败后为何销声匿迹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匈奴,汉朝,神秘,古国

    东胡的不思进取最终促进了另一支草原雄鹰的翱翔,他们能征善战,被称为“马背上的王者”;他们是草原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承者;他们的铁骑不断踏入农业文明的领地,通过掠夺资源,来延续着自己的存在;他们一批批地从蒙古高原冲出去,征服了许多的亚洲帝国,并且一度成为了半个欧洲的统治者。这个民族

  • 大清公主为何大都嫁给了蒙古王公?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公主,蒙古

    在内蒙古宁城县布日嘎素台乡长皋村七爷府屯乌向南家的院内,有一株300多年的牡丹花。花枝高约1.5米,覆盖直径约2米。每年农历四月中旬,是牡丹盛开的季节。其花色粉红,花瓣“千层”,花朵直径在20厘米左右,每次开30朵上下。这株牡丹何以盛开300年?这就要从牡丹的主人乌氏家族说起

  • 揭秘《西游记》原著中的“奎花”穿越之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揭秘,西游记

    《西游记》里最引人注目的情爱主题是取经队伍里人人皆经历过的倒站门。即便是这种特殊人群所遭遇的特别的婚姻纠葛,吴承恩也能写得冲突迭起,勾勒出另类的缠绵风月。出于对妖精一属的憎恶,大多数读者忽视了黄袍郎与侍香玉女这一对“海誓山盟”、超越时空的情侣。第三十一回的文字演绎了这一出大悲

  • 揭秘雍正帝钦点入棺了什么宝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揭秘,雍正

    人们关注陵寝的重点是地宫,而地宫的关注重点是棺椁。关注棺椁的重点不是帝后妃的死尸,而是棺内的随葬珍宝。雍正帝死后棺内随葬了哪些珍宝呢?这是人们一直关心的问题。可是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无论清朝的官书,还是清宫档案,都未找到任何记载。然而一个意外的收获,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突

  • 吴三桂为何一步步走上反清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吴三桂

    明朝末年,天下烽烟四起,群雄逐鹿中原。时任大明山海关总兵的吴三桂毅然选择了“弃明投清”,随着山海关城门的缓缓打开,八旗铁骑挥师南下,江山就此易主。然而,吴三桂晚年却联络耿精忠,尚之信起兵造反,史称“三藩之乱”。那么,为什么亲手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又会反了

  • 美人迟暮:说说一代女皇武则天是如何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武则天,女皇

    前文我们讲了很多武则天的故事,那么这一篇就讲她是如何死的吧。在讲到武则天(武媚娘)之死之前,作为陪衬或反向比较,在此就先说一点关于她驯服烈马的烈女之举吧。原本如此生猛的女中豪杰巾帼英雄,也有英雄末路的无助时刻也。关于这,我甚至不知把她归入烈女的哪一种约定俗成的类型,母仪类好像说不上,节义那更是恭维她

  • 揭秘《南京条约》错误翻译的背后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京,揭秘,故事

    《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屈辱的一页。围绕《南京条约》文本的翻译,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南京条约》的翻译工作全部由英方人员承担,最主要的译员是马儒翰、郭士立和罗伯聃。《南京条约》的谈判实际上就是由这几位译员发挥主要作用的一次外交谈判。每一次都由英国人提出草案,由英

  • 探秘光绪帝离奇死亡之谜:慈禧不容他独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探秘,光绪,慈禧

    晚清历史上有两个惊心动魄的时刻。公元1908年11月14日,被囚禁在瀛台的光绪皇帝与世长辞,结束了傀儡的一生,死时年仅38岁。次日,慈禧太后魂归西天。一个是三十八岁的壮年,一个是七十四岁的老人,在22小时内相继去世。两人在政治上势不两立,死亡时间又巧合得诡异。这背后是否深藏着巨大的阴谋?​1908年

  • 揭秘景陵康熙陵寝的五大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揭秘,康熙

    景陵是康熙皇帝的陵寝,位于孝陵东南3华里。景陵始建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景陵安葬着1个皇帝、4个皇后、一位皇贵妃。康熙帝的景陵和顺治帝的孝陵一样,充满着神秘色彩,存在着许多难解之谜。谜团一:为何初建不设石像生?我们现在到景陵参观游览,走过雄伟壮观的五孔神路桥,迎面就是石像生。景陵石像生共有5对

  • 揭秘是谁造就了上海滩“目无王法”的自由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揭,上海,世界

    世人对上海这座东方大都市多另眼相看,它似乎有着明显的西方“血缘”。若要读懂上海这座城市,不得不将其命运与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联系起来,因为它们实属一脉相承。欧洲14 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发生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文化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