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究竟暗藏着什么神秘真相?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究竟暗藏着什么神秘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247 更新时间:2024/1/28 18:15:59

《西游记》第二十一回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里最著名的故事之一。白骨精是西游记中第一个被打死的草根妖怪,而且打一次还不过瘾,足足被打了三次,最后因悟空行凶被唐僧逐出师门。剧情中,我们不免为悟空抱屈,也为唐僧肉眼不识妖精冤枉悟空而气愤,但是事实的真相,真的是我们想象的这样吗?里面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内情呢?今天我们来一一解析。

一、唐僧和悟空组队后的关系真的是紧密型的吗?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有期徒刑。看似五百年这个期限,其实对悟空来说就是一个无期徒刑。不论对一个人还是一个神来说,磨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期限,这种苦是一种绝望的苦,是一种永无止境的痛苦。这种苦,佛陀悟道的最早,芸芸众生,因不能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能到达智慧彼岸,不知般若菠萝蜜多故,所以六根不净,五蕴不空,欲望交织而受世间苦。即使了却此生,却还要进入六道轮回,继续循环往复的受不同的苦。这个六道轮回就是一个无限循环的,永远没有终点,不能解脱。所以对于绝望的孙悟空来说,什么西天取经,什么求佛证果,都是狗屁。别说去跟唐僧做个徒弟,只要让他获得自由,让他做什么他都肯干。

悟空加入取经团队本质上是一种交易,再加上悟空天生骜不驯的本性,所以他根本就没把唐僧从心眼里当成师傅。刚出两界山就因为打死六贼,被唐僧数落了一大通,啰里吧嗦的没完没了。悟空既然脱身五行山,唐僧又撵他走,自然求之不得,连个客气话都没说就奔东海花果山去了。后亏龙王和观音一番连威胁带谆谆教诲的苦劝,让悟空知道了不去取经终究是个妖仙,难得前程的道理,才有点心动回到唐僧身边。

回到唐僧身边后,两人由交易关系变成了相互利用的共生关系。唐僧想活命离不开悟空降妖,孙悟空想成正果就必须让唐僧活着到达灵山。但是,自从唐僧骗取悟空带上紧箍后,嘴里那话,成了悟空的梦魇,也成唐僧整治悟空的法宝,两人的相互利用关系的天平开始偏向了唐僧。

综上来看,师徒二人,名为师徒,演变成了一种强势的废物经理和心里不服的精英打工仔的关系,两个人谁都看不上谁,唐僧有紧箍咒,不把悟空整治服服帖帖的不罢休。孙悟空呢?更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哦不!不是反抗,只是嘴巴上的反抗。这师徒二人的梁子从悟空带上金箍开始就算结上了。

二、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之前就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孙悟空在西游路上打死妖怪无数,其中不乏还有老虎等走兽,唐僧几乎都没有发过一次善心,替妖怪和动物惋惜过,更有甚者象岳云鹏一样还做出咬着手指大喊:“我的天啊”的表情包。即使二次被唐僧误认为打死良民的悟空,也能象打死六贼一样,还能得到宽恕。那为什么第三打死白骨精后,看到已经原形毕露的枯骨原形,反而将悟空无情的逐出师门了呢?原因就在于悟空根本不服唐僧的领导,根本不具备一个员工的资格。

从本回一开篇,唐僧肚子饿了开始,这个上司与下属的祸根就开始酝酿了。西游记第二十一回,原著这样描写到:“三藏道:“悟空,我这一日,肚中饥了,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行者陪笑道:“师父好不聪明。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买处,教往那里寻斋?”三藏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行者道:“弟子亦颇殷勤,何尝懒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斋我吃?我肚饥怎行?况此地山岚瘴气,怎么得上雷音?”行者道:“师父休怪,少要言语。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违慢了你,便要念那话儿咒。你下马稳坐,等我寻那里有人家处化斋去。”

看似师徒逗闷子的一段话,其实是唇枪舌剑,两个人都在怄气和博弈。作为可以用紧箍咒控制悟空的唐僧,已经把自己当成了绝对的领导者,对孙悟空吆五喝六,当保姆一样使唤。悟空呢,尽管口上称谢唐僧搭救之恩,实则言语里一点没惯着唐僧。对话里至少透露出以下几个信息。

1、唐僧:我饿了,悟空是保姆,有义务给我化斋去,支使的很自然。

2、悟空:真拿我当保姆了!找各种理由,就是不去,饿死你丫的。

3、唐僧:靠!猴子这是要造反的节奏,马上把孙悟空的短揭出来,没我唐三角,你还不知道被压多少年,还舔脸唧唧歪歪的跟我装。

4、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本事暂时失意,跟你装到底。

5、唐僧:好,算你嘴硬,来来,念上一段紧箍咒,看看你嘴硬还是我嘴硬。

6、悟空:得,I 服了 you ,马上起飞化斋。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已经得知,师徒二人在这第一次博弈中,以悟空失败告终。这里也给我们总结出一个道理,当你的领导手里握有你生杀大权时,你心里再不服,想靠嘴皮子上讨点便宜,心理平衡一下的心态是行不通的,仗着自己有点能力想玩领导,结果就是被领导玩。

三、悟空真正被逐出师门的原因是什么?

悟空不懂领导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的道理,结果错将白骨精当成了重要的妖精打了三遍。那么唐领导说了三遍的重要事情是什么呢?答案就是,我唐僧才是你唯一的领导,再有本事,别抢老子面前装大瓣蒜,用不用你,我说了算。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就来解析一下。

悟空第一次打死白骨精变化的村姑,唐僧出于肉眼凡胎和僧人的本能,错怪了悟空。并且勾起了打死六贼的旧账,新账旧账一块算,对悟空进行严厉的批评。悟空理直气壮一点也没给唐僧面子,强调是妖精变的,杀人有理,打死无罪。唐僧刚刚将信将疑,八戒的一番挑唆等于火上浇油,把唐僧仅剩的一点自尊都扒光了。原著说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气到了。唐僧此时的心理活动是:“好你个猴子,仗着你火眼金睛,冒充砖家和权威,欺负我没文化,以后还能不能在一起好好玩耍了。”于是唐僧把重要的事情第一遍说了出来,“滚!老子不用你了!”

等到第二次遇到白骨精变化的老丈时,悟空仍没有理解唐僧的意思。唐僧原话的意思其实说的很明白,职场规则我是老板,老板永远是对的。第二,即使我错了请参照第一条。老子被妖怪抓了,你就必须该救我,那是你的义务。我还没被妖怪抓呢,你就出手了,那就是你的不对了。恰恰相反,孙悟空下手如此痛快的目的不是怕唐僧有危险,而是怕唐僧被抓,连累自己要辛苦的去救,太费事。所以沉默是金,一句废话没有,一棒子大家都省事了。

对于悟空这种屡教不改的行为,当领导的唐僧立即又将重要的事情,说了一遍;“滚,有多远滚多远!”此时的悟空要是识相,立即服软认错,多拍拍唐僧的马屁,表表忠心完全是可以蒙混过关的。但是,悟空就是悟空,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塞住了唐僧的嘴,又一次把唐僧的自尊伤了一回,简直没脸见人了。悟空先吹了一通牛,想当年在花果山做大哥时的威风,故意在领导面前炫耀一下能力。接着拿头上金箍说事,意思就是,想让我滚,你小唐说了不算,我是走观音后门,如来内定的编制,把金箍去了,我就滚,你有那本事吗?此时的唐僧也是一脸的无奈,没法子,大家都是有背景有故事的人,忍了!

常言说,事不过三,悟空第三次打死白骨精,并让白骨精现了原形。此时的白骨精到底是不是妖怪已经不重要了,矛盾已经上升到唐僧和悟空到底谁服谁的问题了。因此唐僧继续撵悟空走人。职场中,即使员工能力再强,只要不服管,任何领导都会毫不犹豫的让他滚蛋。要说悟空倔就倔在太拿自己当回事了,猴脾气一上来开始反攻:“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呢!立即拉着八戒和沙僧的手,看着悟空说:“瞧,这哥俩难道不是人?两界山,你耍猴脾气的时候,我身边一个人没有都没难住我,现在敢跟我叫板?”

在唐僧的眼里悟空就是一个不服管还逞强的打工仔,在悟空眼里唐僧就是一个离开自己就活不了的窝囊老板,双方这种矛盾是无法调和,可怜白骨精,三次被打死,都不知道因为什么被打死了,成了悟空和唐僧博弈的牺牲品。

四、孙悟空的冤屈为什么不能当场被洗刷?

随着师徒二人矛盾升级,最终大家亮了底牌,唐僧给悟空出了一个双开的文书,一毛钱的赔偿金没有,就此解除了双方的劳务合同。他们的矛盾能升级到如此阶段,不单单八戒充当了催化剂的作用,还有有两个人,哦不!是两个神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那就是本地的“土地”和”山神”。在悟空最后一次棒打白骨精时,悟空担心打死妖精后,会被唐僧误会和责难,事先找来山神和土地,说明了情况,让他们做个见证。可惜只怪孙悟空平时持才傲物,眼睛长在了脑袋顶上,压根没有把山神和土地这样的小毛神放在眼里。原著中多次悟空对土地山神作威作福,出来拜见还要记人家一顿打,小神仙们恨透了悟空。这不,此地的山神土地在唐僧驱逐悟空的关键时刻,集体选择了沉默,没谁愿意充当证人,给悟空洗刷罪名。两个神仙望着悟空远去的背影,弹冠相庆,喝上一口小酒,猛抽一口旱烟,那才叫一个快意恩仇。

标签: 神秘孙悟空真相白骨精

更多文章

  • 曹操真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

    建安元年,曹操将汉献帝迎接到许都,从此在政治上掌握了主动权,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从此将全部朝政握在手心,无所顾忌了。根据史书记载,此时的曹操远不像后期那样飞扬跋扈,恰恰相反,他处处小心谨慎,对献帝恪守君臣之礼,不敢僭越半步。这是因为,当时距离董卓败亡,为时不远,天下人尤其是那些关东诸侯

  • 奸臣严嵩之子严世蕃:西游记中红孩儿的历史原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红孩儿,奸臣,历史,严嵩,西游记

    红孩儿身上的谜团,我们一个个将其揭开。本篇,来谈谈红孩儿手中的权力操持。不禁有人要发问了,一个小屁孩有啥权力?还真有。且看红孩儿的地盘,原著里唤做六百里钻头号山。这个势力辐射范围,其实颇为广大。做个参照,如火焰山号称方圆八百里,老君嫡系金、银角大王坐拥的平顶山,此山径过也有六百里远近。可见,六百、八

  • 揭秘飞将军李广一生未封侯的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揭秘,原因,李广,将军

    ​飞将军李广的大名真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李广射虎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但今天要说的是另一件事,这事情不那么光彩,通过这件事情,反映出李广这人心胸太狭窄,没有容人之心。事情还得从马邑设伏讲起。大行令王恢和大商人聂壹共同策划了在马邑设伏匈奴大军的计划。这个计划非常周密,如果计划成功,可以一举击破匈奴主

  • 女儿国的秘密:西游记里的女儿国里究竟有没有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秘密,西游记,女儿国

    观音通过伪造心腹灵感大王的意外离岗,在通天河处布局,意图通过河沿岸陈家庄处的人口样本采集,鉴定子母河河水对于胎儿发育的影响。简言之,姐姐试图研制一劳永逸的“孕产药物”,以期扩大在人间的业务,收获满满粉丝。那么,这当真是姐姐的真实用意吗?应该是,但也不全是。要了解整宗事件的原委

  • 揭秘中国历史上最俗的圣旨出自何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圣旨,揭秘,历史,中国

    古代的圣旨,可以说就是最高命令,无论从措辞还是格式都是严肃和生硬的,可是有些皇帝的圣旨也非常通俗易懂,甚至是低俗。这类圣旨显得非常另类,读来让人忍俊不禁。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看完武当山宫观规划方案后,非常满意,并希望早点完工,特颁一道黄榜圣旨,内容实在,通俗易懂,堪称当代白话文的经典,字数不多,内

  • 平定七国之乱的西汉名将周亚夫为何被冤下狱绝食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西汉

    ​话说周亚夫这个西汉开国功臣周勃的宝贝二儿子,军事指挥上比其老子更加出神入化,但政治智商和情商也比其老子更加低能,更加无知,而这在翻云覆雨的官场上绝对是一种致命的短板,所以到头来死都不知是啥回事。却说汉景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43年),汉景帝某一天心血来潮,在宫中召见了周亚夫,却没有什么大事可谈,只是

  • 房玄龄为何“临死上谏”反对唐太宗征讨高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高丽,唐太宗,房玄龄

    唐朝建国时,朝鲜半岛上是“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个三个国家分别是新罗、百济和高句丽。隋炀帝曾三征高句丽,但相当失败,不但没了灭掉这个小国,反而把自己先玩完。唐朝建立后,与三国都保持和好姿态。三国的国王都接受李渊的册封。保持三国力量均衡,防止一方做大是唐朝的“外交策略

  • 揭秘白门楼上刘备为何要出尔反尔?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揭秘,刘备

    且看《三国演义》第十九回如下对话:方操送宫(陈宫)下楼时,布(吕布)告玄德曰:“宫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玄德点头。及操上楼来,布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操回顾玄德曰:“

  • 揭秘晚年尉迟恭为何十六年不与外界接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揭秘,尉迟恭

    尉迟敬德是李世民身边的重要人物,又深度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即位后,尉迟敬德得到了极高的地位,贞观元年,拜右武侯大将军,赐爵吴国公。贞观初年,突厥入侵唐朝,李世民又任命尉迟敬德为泾州道行军总管,出击匈奴。尉迟敬德不负众望,成功击败匈奴。此时,尉迟敬德在功业上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唐太宗执政后,唐朝逐渐

  • 揭秘废储失败后刘邦为何不杀吕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邦,揭秘,吕后

    吕后者,刘邦正印夫人是也。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权力的三大政治妇人(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之一,吕后虽然没有武则天那种在男人世界里狂称“朕即天下”的正式女皇称号,不过也只是差没有下红头文件而已,况且她还是独步天下的第一位古代女权主义者(影子皇帝般地“垂帘听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