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雅尔塔密约:罗斯福为何要出卖中国主权?

雅尔塔密约:罗斯福为何要出卖中国主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725 更新时间:2024/1/18 23:38:44

在中国不知情的情况下,罗斯福将大连、中东铁路等出卖给苏联

在1945年2月4日11日的雅尔塔会议上,美、英、苏三国首脑主要讨论处置德国、波兰划界等欧洲问题,涉及中国的议程,丘吉尔并无兴趣,几乎全由罗斯福、斯大林商定。他们关注的核心议题是苏联出兵东北的条件。

苏联所提对日作战的条件,有一个变化的过程。1943年10月,斯大林在莫斯科对美国国务卿赫尔说,苏联对日作战“完全不需要你们要求”“也没有附带条件”。在一个月后的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提出希望战后在远东获得一个不冻港。1944年10月,在德国失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斯大林对来访的丘吉尔说,美国除了增加援苏物资外,还要“阐明俄国参加对日作战的政治方面”。①到了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终于摊牌,声称要“收回日俄战争时日本从我国夺取的东西”。

在会谈中,斯大林首先要求日本在战后归还库页岛南部与千岛群岛,罗斯福表示“无论如何是不会有困难的”。紧接着,斯大林说到远东不冻港(指大连)问题,罗斯福说“他还没有机会同蒋介石元帅讨论此事,因此,他不能代中国人讲话。”但他又说,“俄国要获得这个港口的使用权由两个办法:(1)干脆中国人租借;(2)使大连成为某种形式的国际委员会管理下的自由港”,而“他赞同后一种办法”。这意味着,罗斯福代替中国选择了一个战后管理大连的方案。

随后,斯大林要求在战后继续使用南满铁路、中东铁路,罗斯福说,“虽然他还没有同蒋介石元帅谈这个问题,但是又有两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1)通过租借,由苏联直接经营管理;(2)置于由一个中国人和一个俄国人组成的委员会管理之下。”日俄战争后,沙俄被迫将南满铁路让与日本;“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又将与中国共同经营的中东铁路路权售于伪满洲国,此时苏联要求在战后恢复使用两条铁路,竟获美国同意。通过雅尔塔密约,后一方案成为现实。

斯大林还向罗斯福解释了提出以上条件的原因,“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得到满足,他和莫洛托夫就难于向苏联人民解释,为什么俄国要参加对日作战。他们清楚地理解到,对德作战是由于德国威胁到苏联本身的生存,但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俄国要同一个同它没有重大纠纷的国家作战。”但是,“如果这些政治条件能得到满足,人民就会理解这是涉及到国家的利益,而且非常容易将这项决定向最高苏维埃解释。”

对于这些条件,罗斯福并不反对,他说自己“还没有机会同蒋介石元帅会谈,同时,他觉得同中国人讲话的困难之一是,同他们讲的任何事情二十四小时内全世界就都会知道。”言下之意,以上侵害中国主权的约定,无需在此时通知中国。斯大林对此表示同意,“他认为现在还没有必要同中国人去讲,而且他可以担保最高苏维埃会保密的。”他希望,“能由三大国书面写下同意提出的这些条件。”罗斯福当即表示,“这可以办到。”②

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在最后签订的雅尔塔密约中,还规定“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也须予恢复”。虽然在美国要求下,密约中被加上“有关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铁路的协定尚需征得蒋介石委员长的同意”,但随后又写明“根据斯大林元帅的提议,美国总统将采取步骤以取得该项同意”,且“三大国首脑同意,苏联的这些要求须在日本被击溃后,毫无问题地予以实现。”很显然,在这里中国的同意权变得微不足道。

至于对中国保密的理由,一方面是出于军事原因,防止日本获得情报后先发制人,对苏联兵力薄弱的远东地区发动攻势。另一方面则是政治原因,一旦苏联出兵的条件为中国所知,蒋介石一定会极力反对,使密约无法落实。

丘吉尔、杜鲁门、斯大林在一起

美国希望通过雅尔塔密约,减少自身伤亡,并限制苏联在中国扩张

美国之所以不惜牺牲中国主权,也要换取苏联出兵东北,有着其极为现实的考量。当时美国确信,即使苏联不出兵,也同样能击败日本,但必须付出极大代价。美军估计,“结束对日作战的计划日期应确定在击败德国18个月之后”,伤亡50100万人。而原子弹当时尚未全部研制成功。

对日军有着充分了解的麦克阿瑟说,“中国人所能给予的帮助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应当获得俄国人的许诺,使他们在满洲国对日军进行积极勇猛的战斗,达到能牵制大量日军的程度”,而美军主力应当“用于日本本土”。③一旦苏联参战,除了承担消灭关东军的责任外,还能通过西伯利亚东部对日本本土进行空袭,并切断日本与亚洲大陆的联系。这样一来,很可能美军不必发动登陆作战,即能迫使日本投降。

减少美军伤亡固然重要,但这也仅是罗斯福促使苏联出兵的原因之一。同样重要的是,在远东满足苏联,有助于罗斯福构筑他所规划的世界格局。如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所言,“他拼命想使斯大林在他关心的其他方面,即联合国和波兰问题上,更好地合作。他不想把手中的牌打光,并且可能试图节省他的精力……罗斯福一直不太拘泥于行……我的印象是,只要他能对行文做出自己的解释,他就不太关心别人是怎么解释的了。”④因此,即使斯大林擅自在雅尔塔密约的文本上加上有利于苏联的字句,罗斯福也并未反对。

在罗斯福看来,这个从始至终都向中国隐瞒,且损害中国主权的密约,甚至对中国也是有利的。全程参与了雅尔塔会议的哈里曼即声称,密约事实上限制了苏联在中国的扩张。其理由是,苏联素来怀有恢复沙俄在东北旧有权益的强烈愿望,无论有无雅尔塔密约,都必然会出兵东北。

苏联如果在没有条约约束的状态下对日作战,那么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如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预计的那样,“俄国在军事上能够击败日本和占领萨哈林(即库页岛)、满洲、朝鲜和华北,在美国军队可能占领这些地方之前。”⑤二是哈里曼后来在国会作证时说的,“苏联可能袖手旁观,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那时苏联人就能轻而易举地以‘公正要求为口实,建立满洲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了。”⑥显然,无论出现哪一种情况,中国都会损失更多利益,并妨害美国在远东的地位。

罗斯福还认为,雅尔塔密约的签订,使苏联承认中国国民政府,并许诺战后“准备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以其武力帮助中国达成自日本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有助于中国民主化。在后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进一步规定,“苏俄政府同意予中国以道义上与军需品及其他物资之援助,此项援助,当完全供给中央政府即国民政府。”苏联由此在名义上停止了对中共的援助。

虽然罗斯福对雅尔塔密约的内容是满意的,但后来并未打算严格落实密约。罗斯福在雅尔塔会议结束后不久,即向中方透露了密约的大致内容。在中国压力下,罗斯福有意让密约“缩水”:“(一)维持外蒙古现状,主权仍属中国,似无问题。(二)南满铁路要主权属于中国……委托制度……大约由三方组织之,一为中国代表,一为苏联代表,一为美国代表,均为铁路专家。关于第三点军港问日,伊谓此完全为一新问题,而在前所谈大连问题之外,伊当答复史氏(斯大林),谓此为将来之问题,无须太急,伊可与钧座商之……总统之意,或以旅顺长期借与苏联,主权仍属中国。”⑦

不幸的是,一个月后罗斯福突发脑溢血病逝,继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选择了全面落实雅尔塔密约内容。

苏军攻占哈尔滨

注释:

贵正:《雅尔塔会议的大国政治》,《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②《德黑兰 雅尔塔 波茨坦会议记录摘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159-166页;③(美)菲斯:《中国的纠葛:从珍珠港事变到马歇尔使华美国在中国的努力》,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263页;④《哈里曼回忆录:与丘吉尔、斯大林周旋记》,东方出版社2007年,第477、478页;⑤王真:《动荡中的同盟:抗战时期的中苏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67页;⑥周希奋:《雅尔塔协定和美国的远东战略》,《世界历史》1985年第12期;⑦《魏道明致蒋介石》,1945年3月12日,《战时外交》(二),第542一543 页。转引自张振江《<雅尔塔秘密协定>背后的中、美、苏关系透析》,《东南亚研究》2003年第5期。

标签: 罗斯福中国

更多文章

  • 历史真相:花园口决堤究竟淹死了多少民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多少,真相

    为保卫郑州,蒋介石被迫下令开掘黄河大堤,引河水阻挡日军1938年6月,为延缓日军攻势,蒋介石下令开掘黄河渡口花园口,造成黄河改道,使数百万人流离失所。花园口决堤是抗战时期的“三大惨案”之一,其是非功过,长期以来众说不一。借黄河阻击日军的建议,最早来自于

  • 探秘神秘的美军特种工程“马特霍恩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探秘,美军,神秘,工程

    美军“马特霍恩计划”为原子弹计划服务,在中国战场做实战试飞1943年秋,美国曾制定了一个“Operation Matterhorn”计划(中译:马特霍恩计划)。在美国二战的战略盘子里,该计划的优先权,曾仅次于研究、制造原子弹的&

  • 揭秘“四大名著”由来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揭秘,历史

    1949年之前,没有“四大名著”之说在中国,用“四大名著”指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文学常识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常识从建立到流传,至今不过数十年而已。古人有把若干个人或若干部作品放在一

  • 揭秘张大千如何疯狂破坏敦煌壁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壁画,揭秘,敦煌

    傅斯年、李济致信于右任:张大千在敦煌破坏壁画,情形很严重曾有不少人替张大千破坏敦煌壁画的行为做过辩护近日,有情侣因在故宫三百年铜缸上“画心刻字秀恩爱”而遭舆论声讨。不过,揆诸历史,为个人喜好而破坏文物这种事情,名人们干得也不少,只是或为尊者讳,或因现实

  • 揭秘苏联在美国安插了多少间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揭秘,间谍,苏联,美国

    二战期间,克格勃将美国政府雇员视为重点招募对象近些年,各种谍战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层出不穷,情节无不险象环生、出人意料。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各国间谍活动的传奇性,并不输于影视剧。苏联克格勃对美国政府的渗透,尤让人惊叹。在克格勃绝密教材《在美国和第三国征募美国人的实践》中,详细说

  • 二战中唯一一座由中国军人单独解放的国外大城市系虚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城市,中国,军人,国外,二战

    近日,一篇讲述“中国战俘解放Rabaul惊呆盟军”的文章广为流传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前后,一篇名为《中国战俘独立解放了太平洋上的城市 盟军看到直接惊呆了!》的文章传播甚广。据该文“披露”,“1945年8月20日,被

  • 揭秘中国是如何帮韩国、越南抗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揭秘,中国,越南,韩国

    蒋介石的努力,使“韩国的战后独立问题”,在开罗会议得到保障抗战八年,除了击败侵略者这一现实目标之外,国民政府还长期存有一种理想目标,即努力争取战后亚洲的政治格局,能够摆脱旧的殖民体系,实行“民族自决”。为达成这一理想目标,蒋介石

  • 南京大屠杀是谁掩埋了死难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京

    2015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放飞和平鸽大屠杀后,掩埋遇难者,主要靠以世界红卍字会为代表的慈善组织南京大屠杀中,日军之暴行尽人皆知。暴行过后,遇难者遗体之掩埋情形,则媒体鲜少有所介绍。据《南京大屠杀史》,当日“有据可查的参加了埋尸活动的慈善

  • 揭秘斯大林的神秘死亡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斯大林,神秘,死亡,揭秘,真相

    从发病到死亡,斯大林的最后五天,大致轮廓是可以搞清楚的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对其死因,迄今仍有许多不同说法。不少人(包括斯大林的儿子瓦西里)认为并非正常死亡,而是贝利亚下的毒手,理由是斯大林生前已有意抛弃贝利亚。这种揣测当然有些依据贝利亚之子曾坦言:获悉斯大林病危的

  • 揭秘康有为的理想国是个什么模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揭秘,康有为

    康有为的理想国除了著名政治人物之外,康有为在近代史上,还有一个标签,就是“伟大思想家”,其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性著作是《大同书》。不过,普通人大概很少读过《大同书》,所以,大都不知道该书所描绘的理想国,是什么样子的。1、必须废除“国家&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