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六宫粉黛无颜色,清朝妃子为什么这么难看

六宫粉黛无颜色,清朝妃子为什么这么难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515 更新时间:2023/12/6 6:00:59

在普通人的想象中,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后宫中应全是绝色美女,然而历史照片中的妃子形象,往往令当代人大跌眼镜。

在《甄嬛传》、《还珠格格》中,清朝宫廷的妃子、格格无一不是符合现代人标准的美女。然而,历史上的后宫女子未必能让今天的观众赏心悦目,有些更堪称面目可憎。

清朝皇帝的妃子怎么都长这样?

出身不由己

在普通人的想象中,皇帝有权网罗天下的美女,后宫的颜值自然不会差。然而,由于清代独特的八旗制度,宫廷选取御用女性并不以长相为主要标准。

根据 1653 年顺治帝的谕旨,皇后、妃子都应该从满洲官员、外蒙古贝勒等高层人士的女儿中选拔产生,八旗官员的女儿只要年满十四至十六岁,都必须参加三年一度的选秀。这种制度之后一直延续,且逐渐加以完善。

在这种选拔体制下,妃子几乎只能从旗人中产生,社会上的女青年进入后宫的道路基本被堵死。

清代的种族偏见还不只体现在旗人和非旗人之间。即使是旗人,也并非所有适龄女性都有参加妃子选拔的资格。

比如同为旗人,内务府的包衣三旗就与来自八旗的正身旗人地位不同。后宫中地位较高的皇后、贵妃以及嫔妃等,几乎都出身于八旗。

▍规定了后宫选秀制度的《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在有资格生产后妃的八旗中,满人和其他族的后宫表现也有很大差别。《清宫后妃》中的“清宫后妃表”记载,187 名清宫后妃中,有 136 人是满人,蒙古族有 21 人,可见皇帝的择偶范围很受限制。

而蒙古人能够二十多次中选,也是靠着清初的“满蒙联姻”政策。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就为了联合蒙古科尔沁族、对抗明朝而开始了“满蒙联姻”。清朝入关前后,满蒙通婚达到高峰,皇太极的5位皇后全部为蒙古族,其12名皇女也都下嫁到蒙古。

这种特殊的民族分布,本身就使后宫女性的容貌特征与一般意义上的汉族女性有所区别。以头宽高指数来衡量,大部分人可分为阔头型、中头型和狭头型,而多项调查结果都表明,满族人以阔头型居多。而以形态面指数衡量的话,大部分人可分为超阔面型、阔面型、中面型、狭面型、超狭面型这五个等级,蒙古族即是阔面型的典型代表。

而即使通过了种族关,得以进入后宫的选拔程序,容貌也不是中选的首要条件。最为重要的是门第。

在后宫选拔中,女青年们须根据所在旗色依次乘车入宫,车上会专门标示出她们的门第出身。进入皇宫后,再分成五人一组接受皇帝或皇太后的选阅。被看中者就要“留牌子”,牌子上记录着参选女性的旗籍、家庭和年龄,供选拔者参考。

在清朝统治者的选秀标准中,“品德”也和“门第”一样是重中之重。在清代皇后、嫔妃的册封文中,“淑德”,“端良”,“孝慈”,“世家”,“门第”都是高频词汇。

相比之下,容貌往往不是最主要的考量标准。比如叶赫那拉·静芬,其相貌十分平庸,但因为是慈禧太后的侄女,最终成为了光绪隆裕皇后。

当然,相貌也并非全不重要。清朝在选秀过程中对容貌还是有所要求,只是当时的审美标准相比于今天不乏惊人之处。

▍“朕闻乾坤定位,爰成覆载之能。日月得天,聿衍升恒之象。惟内治乃人伦之本,而徽音实王化所基。茂典式循,彝章斯举,咨尔嫡妃富察氏,钟祥勋族,秉教名宗。当亲迎之初年,礼成渭涘;膺嫡妃之正选,誉蔼河洲。温恭娴图史之规,敬顺协珩璜之度。承欢致孝,问安交儆于鸡鸣;逮下流恩,毓庆茂昭于麟趾。允赖宜家之助,当隆正位之仪。兹奉崇庆皇太后慈命,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尔其祗承懿训,表正壸仪,奉长乐之春晖,勗夏清冬温之节,布坤宁之雅化,赞宵衣旰食之勤,恭俭以率六宫,仁惠以膺多福。螽斯樛木,和风溥被于闺闱,茧馆鞠衣,德教覃敷于海宇;永绥天禄,懋迓鸿禧。钦哉!”

古人眼里出西施

实际上,历史上各时代的审美标准都各有不同。

先秦时期,男性对女性的要求是肌肤白皙、细腰若柳。两汉时代“红唇”流行,《汉武大帝》电视剧中陶虹饰演的刘陵即是典型。魏晋仕女图中的女性步态轻盈,身材修长袅娜,长袖翩翩,流露出一种超凡脱俗、潇洒飘逸的气质。唐代则要求美女要体态丰腴,女性穿衣也更加开放。中唐至宋元时期,女性审美逐渐转向纤弱,缠足也开始普及,到了元代更是首次出现了“三寸金莲”的说法。

明清时期,追求纤弱的审美标准进一步发扬光大,明代正德年间更是兴起”赛足会”,在女人之间展开以小脚为中心的军备竞赛。

明朝文学家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全集》中从选姿、修容、治服和习技各个方面较细致地刻画了他对女性美的理解,比如肤色要“惟白最难”,眼珠要善转动并且黑白均匀,眉毛要“如新月”,手“嫩”指“尖”等。

然而在民国之前,尽管各个时期审美标准有所不同,但也都有相通之处。比如“肤若凝脂”、“鬓发如云”、“眉如弯月”、“腰如束素”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备受青睐的“V”字脸并不符合古代女性的审美标准,《相书》中的《女人贱恶部》,就将尖下巴的脸型贬为“贱苦”。同时,坐姿端庄稳重、神态自若也是古时对女性的要求,所以现代被认为性感的姿态会被认为是“搔首弄姿”,算不上美。

除此之外,宫廷审美与民间审美也有所区别。妃子相貌不一定要好看,但要端庄,符合“富贵”、“吉利”之相,尤其对于更看重门第、品德的清朝来说更是如此,“小脸”、“尖下巴”因此都遭到了嫌弃。

到了民国时期,女性审美标准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才发生了改变。比如“旗袍”,“卷发”,“口红”以及“散发个性的表情”让女性开始拥有一些个人的魅力,也让女性的审美标准在清末的短短几十年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较古代而言,荧屏上的民国美女更能被现代人所接受。

标签: 审美皇后清朝时期妃子标准后宫女性

更多文章

  • 唐朝望族为什么誓不娶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室,门第,唐朝,驸马,男人,公主,就是,为公

    唐朝风气开放,男女之间不像以前那么拘谨,但唐朝却有个比较独特的现象,就是士族们都不愿意娶公主为妻。在《旧唐书》卷一四七《杜佑传》附《杜传》中写道:“(宪宗为长女岐阳公主选驸马)令宰臣于卿士家选尚文雅之士可居清列者。初于文学后进中选择,皆辞疾不应。”娶了公主就是当朝驸马,可以尽享荣华富贵,但唐朝的士族

  • 历史真相:抗战末期蒋介石为何想做军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真相,历史,蒋介石,军长,抗战

    豫中战役时,有传言称集团军总司令李家珏“是老百姓打死的”众所周知,抗战期间牺牲的国军将领中,有两位集团军总司令。其一是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于1940年殉国于枣宜会战;其二是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李家珏,于1944年殉国于豫中会战。前者具体牺牲情状

  • 金朝开国将领金兀术与宋代名将岳飞相比,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一个,没有,因为,参与,比较,战争,名将

    金兀术与岳飞,一个是金朝开国将领,一个是宋代名将。那两人相比,谁更厉害呢?金兀术,金朝名将,开国功臣,为完颜阿骨打第四子,母元妃乌古伦氏,初入时在金太宗一朝参与对辽及对宋的战争,功绩显着。金太祖去世之后,金熙宗继位,金兀术由此开始一步步迈向权臣之路,出将入相,迫宋称臣,更是在皇统二年,独掌军政大权,

  • 历史真相:美国曾欲为百万中国部队发军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美国,真相,中国

    罗斯福、丘吉尔提议,由美英两国以美元为中国200万部队发军饷1941年底,国民政府曾提出过一个向英、美两国各借款5亿美元的设想。12月29日,蒋介石致电宋子文,命其向美国提出该项借款要求。其时,日本刚刚成功偷袭美军珍珠港基地(12月7日),故蒋指示宋子文向美方强调:值此&ld

  • 刘伯温和李善长的对决,足见智慧远没有实力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没有,开封,亲信,洪武,丞相,朱元璋,矛盾,这一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中央行政机构效仿元朝中书省,并在此基础上略作了一些改革。元制:中书省设左、右两丞相,平章政事若干,以及左右丞等职务,其中左、右两丞相是正职,右丞相略高于左丞相,平章政事是副职,左、右两丞是具体执行者。朱元璋取消了平章之职,以左职高于右职,其余的照旧。由于李善长在战争年代一直是群臣之

  • 揭秘中国人民银行当年为何发行“3元人民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银行,人民币,揭秘,人民,中国

    人民币委托苏联代印,苏方提出增加符合苏联文化传统的3元钞票近日,网友在微博上贴出一张“三元人民币”纸钞,引起媒体关注。其实,四九建政后,仅第二套人民币出现过3元面值。第一套人民币发行于1948年12月,面值大、种类多,且防伪性差。1950年,政务院着手

  • 平阳公主虽然工于心计,但她的利己从来不损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后,这个,太后,平阳,自己,一个,权力,公主

    汉成帝有一名妃子班婕妤,温良贤德,才情出色,非常美貌,成帝一度非常宠爱她;为了能够时刻与她形影不离,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不过,班婕妤不领这个情,她只想辅佐自己的夫君成为盖世明主,说:“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而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座,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那你就

  • 揭秘国军褒奖了多少基层抗日士兵?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抗日,国军,士兵,揭秘

    国军将士抗战最高荣誉乃“青天白日勋章”,170余人获此殊荣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修订《陆海空军勋赏条例》,规定国光勋章、青天白日勋章、宝鼎勋章、云麾勋章、勋刀和荣誉旗6种为三军通用“勋赏”。①空军待遇特殊,另外专有大同勋章、河图勋

  • 解密国军仅有的一次海外对日受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解密,国军

    扶植、援助越南独立运动,是国府1940年以来在越抗日的主要方式其一,国军确曾在“在抗战最后一年出征越南”,但规模甚微,战果亦不大。不过,自1940年以来,国民政府一直以支持越南独立运动的方式,牵制在越日军。1940年6月,法国在欧洲战败,对德投降。随后

  • 解密日本史学界如何看南京大屠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解密,日本,南京

    战时,南京大屠杀产生世界影响,与国民政府“国宣处”有关南京沦陷后第三天,已有部分外媒,如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报》、《纽约时报》等,开始报道大屠杀事件。但总体上,这些报道比较零碎,产生的国际影响很有限。①田伯烈著《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在事件的对外传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