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露张学良晚年谈“不抵抗政策”

揭露张学良晚年谈“不抵抗政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515 更新时间:2024/1/4 9:45:27

张学良晚年回顾往事,常予人一种“反复无常”之感

“九一八”事变,影响中国近代史进程甚巨。东北军之“不抵抗”乃是事实,然80余年来,针对“不抵抗命令”从而来,却众口纷纭,莫衷一是。即便是张学良本人,晚年之言辞,亦予人“反复无常”之感。如1990年,张接受日本NHK采访时,曾明言:“是我自己不想扩大事件,采取了不抵抗的政策。”稍后,张又对媒体说道:“九一八事变,我轻信了老蒋,成了万人唾骂的不抵抗将军。”①

张的这种“反复无常”,实际上反映的是“不抵抗”一节的错综复杂。按:日本外务省及关东厅情报档案中,收有蒋介石7月12日致张学良之密电,内有“此非对日作战之时”之语;还收有同期张学良致荣臻密电,内称:“此时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本将要求割地赔款,东北万劫不复,宜力避冲突,以公理相周旋。”换言之,事变之前,南京及张学良方面,已意识到关东军可能在东北生事;关东军方面,亦已侦测到中方应付其生事的退让立场。②

关于“不抵抗政策”,最接近事变的指示,是9月6日张学良致电东北军方及东三省政务委员会:“现在日方外交渐趋吃紧,应付一切,亟宜力求稳健。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当万分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切实遵照注意为要。”③

不难看出,“不抵抗”实际上是事变前南京与张学良方面的“共识”。该“共识”之基础,乃是认为日本政府有能力控制日本军方,使冲突不致扩大。故而,事变前夕,宋子已与重光葵商定,将于9月20日同赴东北,对中日悬案做通盘商讨。此前之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也已打开僵局,结案似已指日可待。

如南京之所料,日本外务省确曾阻挠过事变。在获悉“关东少壮军官图迫中国军队使其冲突”之密报后,外相币原喜重郎曾电训驻奉天总领事,命其取缔企图寻事之浪人,时为9月5日。电报称:“近来关东军坂垣大佐,在贵处储备相当丰厚之资金,策动国粹会浪人,制造中日事变。闻将……在九月中旬作具体之行动。希对浪人,切实取缔。”④但这种阻挠未能发生实际效果,南京显然错估了日本政府对军方的约束能力。

晚年张学良夫妇,摄于1991年

这种“反复无常”,恰是对“不抵抗政策”之历史的完整反映

及至事变爆发,国民政府展开外交运作,对东北局势仍有挽救余地。“特种外交委员会”(专为解决事变而设)之最机密报告,对形势判断非常准确:“日本之军事政策,必定要达到完全占领东三省之目的,其外交当局……已逐渐追随军部行动。”“国联……此次决不对日作战,因此不能采取任何有力之制裁。”至于中方对策,虽“决不先对日本宣战”,但“军事牺牲,亦所不恤”,尤其是“对于锦州方面,如日本来攻,只有尽力抵抗,以树立政府在人民间之信仰……俾中国不至瓦解而亡。”⑤

换言之,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之“不抵抗政策”,实以锦州为最后底线。蒋介石亦曾多次致电张学良,望其务必坚守锦州。但张最终仍以“要玉碎不要瓦碎”为由,不放一枪一弹弃守锦州。⑥张之所以如此,军阀心态,固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国民政府之分裂、内斗愈演愈烈,且严重波及张,亦是其心怀疑惧不愿抵抗的根源。

事变发生前,宁(蒋介石)、粤(胡汉民)分裂,武力相。粤方甚至曾三次派密使赴东京会见外相币原,谋以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之“既得权益”,作为购买日本武器的交换条件。事变发生后,蒋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欲谋统一,然粤方志在倒蒋去张,并无共赴国难之念,如其“外交部长”陈友仁对日方所言:“日本除蒋去张之主张,与粤府毫无二致”,且谓倒蒋成功后,粤府可按“大亚洲主义”与日本谋妥协。⑥

故而,当锦州告急之日,恰是粤方激烈通电要求蒋介石下野之时。蒋乃张学良之政治靠山,蒋下野,势必牵动锦州战局,粤方绝非不知,然胡汉民恨蒋已深,坚持蒋下野乃和解统一的不可妥协条件,蒋遂于1931年12月15日通电辞去本兼各职,南京政府随之陷入运作真空;1932年1月3日,日军兵不血刃占领锦州。⑦锦州既失,东北局势遂无可挽救。此后,张学良审时度势,转与胡汉民愈走愈近,却亦屡遭胡之算计。

综上,即不难理解,张学良晚年对“不抵抗政策”的讲述,何以呈现出一种“反复无常”所谓“是我自己不想扩大事件,采取了不抵抗的政策”,乃是事实;“九一八事变,我轻信了老蒋,成了万人唾骂的不抵抗将军”,亦非无因,南京方面确实高估了日本政府对军方的制约能力;而张对唐德刚称:放弃锦州,与蒋无关,“那个时候,蒋公根本就不负责任,他不负这责任,我也根本没有向他请示的必要”,也是事实。今人重新审视“不抵抗”,须深切体察当日内政之芜杂,而不能仅将目光聚焦于蒋、张二人。

1920年代,蒋介石(左一)与胡汉民(左三)等合影

注释:

①(日)臼井胜美:《昭和史的最后证言张学良》,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P72-73。《张学良口述历史西安事变是逼出来的》,(台)联合报2001年10月28日。②蒋指示,收录于日本外务省纪录密电情报关系卷;张指示,见关东厅7月15日上外务省次官电。转引自梁敬錞《九一八事变史述》,P114。至晚在8月25日,关东军还曾破译过沈阳市公安局对下属秘密传达的“容忍自重、力避发枪”的指示。③中央档案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资料选编·九一八事变》,中华书局1988,P67。④东京审判纪录,P30343。⑤《特种外交委员会呈送中央政治会议之报告》,收录于《戴季陶文存》。⑥日本外务省纪录(中国内乱关系卷),转引自梁敬錞《九一八事变史述》,P140。⑦《张学良为何不放一枪一弹弃守锦州?》,今日话题历史版第214期。

标签: 揭露张学良

更多文章

  • 六宫粉黛无颜色,清朝妃子为什么这么难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审美,皇后,清朝,时期,妃子,标准,后宫,女性

    在普通人的想象中,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后宫中应全是绝色美女,然而历史照片中的妃子形象,往往令当代人大跌眼镜。在《甄嬛传》、《还珠格格》中,清朝宫廷的妃子、格格无一不是符合现代人标准的美女。然而,历史上的后宫女子未必能让今天的观众赏心悦目,有些更堪称面目可憎。清朝皇帝的妃子怎么都长这样?出身不由己在普

  • 唐朝望族为什么誓不娶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室,门第,唐朝,驸马,男人,公主,就是,为公

    唐朝风气开放,男女之间不像以前那么拘谨,但唐朝却有个比较独特的现象,就是士族们都不愿意娶公主为妻。在《旧唐书》卷一四七《杜佑传》附《杜传》中写道:“(宪宗为长女岐阳公主选驸马)令宰臣于卿士家选尚文雅之士可居清列者。初于文学后进中选择,皆辞疾不应。”娶了公主就是当朝驸马,可以尽享荣华富贵,但唐朝的士族

  • 历史真相:抗战末期蒋介石为何想做军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真相,历史,蒋介石,军长,抗战

    豫中战役时,有传言称集团军总司令李家珏“是老百姓打死的”众所周知,抗战期间牺牲的国军将领中,有两位集团军总司令。其一是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于1940年殉国于枣宜会战;其二是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李家珏,于1944年殉国于豫中会战。前者具体牺牲情状

  • 金朝开国将领金兀术与宋代名将岳飞相比,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一个,没有,因为,参与,比较,战争,名将

    金兀术与岳飞,一个是金朝开国将领,一个是宋代名将。那两人相比,谁更厉害呢?金兀术,金朝名将,开国功臣,为完颜阿骨打第四子,母元妃乌古伦氏,初入时在金太宗一朝参与对辽及对宋的战争,功绩显着。金太祖去世之后,金熙宗继位,金兀术由此开始一步步迈向权臣之路,出将入相,迫宋称臣,更是在皇统二年,独掌军政大权,

  • 历史真相:美国曾欲为百万中国部队发军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美国,真相,中国

    罗斯福、丘吉尔提议,由美英两国以美元为中国200万部队发军饷1941年底,国民政府曾提出过一个向英、美两国各借款5亿美元的设想。12月29日,蒋介石致电宋子文,命其向美国提出该项借款要求。其时,日本刚刚成功偷袭美军珍珠港基地(12月7日),故蒋指示宋子文向美方强调:值此&ld

  • 刘伯温和李善长的对决,足见智慧远没有实力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没有,开封,亲信,洪武,丞相,朱元璋,矛盾,这一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中央行政机构效仿元朝中书省,并在此基础上略作了一些改革。元制:中书省设左、右两丞相,平章政事若干,以及左右丞等职务,其中左、右两丞相是正职,右丞相略高于左丞相,平章政事是副职,左、右两丞是具体执行者。朱元璋取消了平章之职,以左职高于右职,其余的照旧。由于李善长在战争年代一直是群臣之

  • 揭秘中国人民银行当年为何发行“3元人民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银行,人民币,揭秘,人民,中国

    人民币委托苏联代印,苏方提出增加符合苏联文化传统的3元钞票近日,网友在微博上贴出一张“三元人民币”纸钞,引起媒体关注。其实,四九建政后,仅第二套人民币出现过3元面值。第一套人民币发行于1948年12月,面值大、种类多,且防伪性差。1950年,政务院着手

  • 平阳公主虽然工于心计,但她的利己从来不损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后,这个,太后,平阳,自己,一个,权力,公主

    汉成帝有一名妃子班婕妤,温良贤德,才情出色,非常美貌,成帝一度非常宠爱她;为了能够时刻与她形影不离,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不过,班婕妤不领这个情,她只想辅佐自己的夫君成为盖世明主,说:“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而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座,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那你就

  • 揭秘国军褒奖了多少基层抗日士兵?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抗日,国军,士兵,揭秘

    国军将士抗战最高荣誉乃“青天白日勋章”,170余人获此殊荣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修订《陆海空军勋赏条例》,规定国光勋章、青天白日勋章、宝鼎勋章、云麾勋章、勋刀和荣誉旗6种为三军通用“勋赏”。①空军待遇特殊,另外专有大同勋章、河图勋

  • 解密国军仅有的一次海外对日受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解密,国军

    扶植、援助越南独立运动,是国府1940年以来在越抗日的主要方式其一,国军确曾在“在抗战最后一年出征越南”,但规模甚微,战果亦不大。不过,自1940年以来,国民政府一直以支持越南独立运动的方式,牵制在越日军。1940年6月,法国在欧洲战败,对德投降。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