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民国哪个政府全靠借钱存活?

揭秘民国哪个政府全靠借钱存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381 更新时间:2023/12/6 6:56:49

通过外债,可以管窥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到底谁更好一些

近年来,历史圈流行一种为北洋政府鸣不平的风潮。不但有人哀叹“北洋军阀时代背的黑锅空前绝后”,怒骂“中国的历史学家大都是烧炭专业,给人脸上抹黑不缺原料”,还有观点认为国民党“北伐”推翻北洋政府,乃是历史的倒退;国民党为了证明自己“北伐”的合理性,对北洋政府大肆抹黑。①

究竟是不是这样?单凭人墨客之回忆、军阀武夫之逸闻,并不足以解决问题。要判断哪个政府更有能力将国家带出泥坑,终须依赖数据统计。外债,即不失为一种管窥的好工具。下表,乃是北洋政府(1912-1928)与国民政府战前十年(1927-1937,此处“国民政府”,均系指南京国民政府,下同)外债概况的对比②:

北洋政府(1912-1928)与国民政府战前十年(1927-1937)外债概况对比(1935年法币改革,一银元可兑换一元法币)

由上表,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如下三个区别:1、北洋政府所借外债规模,远大于国民政府。2、北洋政府所借外债,超过70%用于支付内战、行政费用和偿还旧的外债;国民政府所借外债,60%用于修筑铁路。3、北洋政府日本借债最多,超过4成;国民政府向英美借债最多,高达近7成,向日本借款近乎于无。

1918年11月28日,为庆祝一战胜利,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发表致辞

北洋政府执政16年,长期靠借债存活,实际上已经破产、瘫痪

这三个区别,意味着这样一个事实:北洋政府的财政早已破产,完全仰赖借债度日。国民政府则重建了中央财政,致力于基础建设,并有意识地抵制日本侵略。

北洋政府财政破产,由来已久。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之南京临时政府,一度困窘到“金库仅存十洋”③的地步,无法安抚宣布“独立”的各省督抚,不得不将大总统之位让给袁世凯;但袁的境况,也同样不好。供职于北洋财政部之经济学者杨汝梅,曾如此感慨:“民国元、二年,中央绝无收入,……彼时维持之道,全恃外债。”④事实上,因军阀割据,税源被截,中央政府已落魄到连日常开支,都要靠对外借款才能维系的程度。在关税、盐税、厘金、铁路、矿山、森林全部被抵押殆尽后,最后只有日本,出于对华渗透之政治目的,还愿意向北洋政府提供“无担保短期借款”。这也正是日本成为北洋时代中国最大债权国的缘故。而且,因北洋政府还不起外债(每借3.7元,即有1元需要借新债来还),且政府雇员发工资都要仰赖外债借债也不够,除了铁路和电信,其他政府部门的薪俸都有严重拖欠导致其借款利息极高。国际市场一般年息率5-6厘,北洋政府借款年息率往往要一分,且利息多从借款总额中预先扣除。换言之,北洋政府实际上已经破产、瘫痪掉了。

1926年的“北伐”所针对者,更多是各省军阀,而非已然瘫痪的北洋政府事实上,正是这些军阀,很乐于维系一个瘫痪了的中央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财政境况并不比北洋政府好。为了重新树立已被破坏的国家信用,国民政府不得不公开宣布继承并偿还自晚清到北洋时代的一切外债其中北洋所遗留的、急于偿还的无担保外债,高达7亿元之多。⑤不过,截至1936年底,“业经商定整理办法及已全部还清之大小债务,共四十九款,统计免让债额、欠息、减轻国库担负约合国币三万五千七百余万元”⑥,若非中日战争在1937年全面爆发,距离偿还全部晚清、北洋欠债,已不算太远。而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全赖这十年间,对内制衡军阀、对外折冲列强与日本在经济领域的斗争最为惨烈⑦成功推动了收回关税主权、整顿盐税、改革厘税、创设中央银行、实施币制改革……等一系列革新措施。因中央政府重新焕发生机,其外债利息也已回归至5-6厘的国际一般标准。

两相对比,不难看出,北洋的“荣光”从来都不曾存在。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对北洋时代的评价是:“混乱与中国已经成了同义语”。经济学家、国民政府美籍财政顾问杨格(Arthur N.Young)的说法是:北洋政府的财政状况,“实际还是中古式的”,在漫长的16年里,这一点始终没有得到改变,以至于“北京的政令不出都门”,“北京政府大体上靠着借外债与向地方借贷过日子”。⑧怀念北洋时代的人们,忘了主持那个时代的北洋政府,已然瘫痪;而民族,正深处泥坑之中。

应钦感谢外国记者为北伐军拍摄记录片

注释

①可参见《烧炭的历史学者与北洋的被污名化》、《辛亥革命研究中的意识形态陷阱》等文章。②表格数据来源:金普森,《北洋时期的财政与外债》,收录于《近代中国外债研究的几个问题》,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P100-107;郑会欣,《关于战前十年举借外债的基本估计》,《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第九期;《中国近代经济史 1927-1937·3》,人民出版社,2012,P1495-1505;等。③《胡汉民回忆录》,东方出版社,2013,P50。④杨汝梅,《民国财政论》,1927,商务印书馆,P12。⑤曾任北洋国务总理的梁士诒,也承认:截至1924年6月,北洋政府至少有3.1724亿银元的外债本金,已经过了合同规定的还款期限。但政府“本息全无”,只能“作为悬案,完全不理”。梁感慨:“丧失国信,遗害将来,实为国家莫大之隐忧也。”见:《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梁士诒史料集》,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P337。⑥国民政府整理内外债委员会整理外债报告书(1937年2月10日)。收录于《国民政府财政金融税收档案史料:1927-1937》,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P205。⑦1935年,为应对白银危机,国民政府动币制改革,日本则在华策动白银走私及华北币制独立运动,几乎使中国财政金融崩溃。详见:《民国最凶险的一次死里逃生》,短史记第302期。⑧阿瑟·恩·杨格,《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P03-04。

标签: 揭秘民国政府

更多文章

  • 揭秘《红楼梦》中的“元妃省亲”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红楼梦,揭秘,历史

    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有一回描写贾元春回大观园省亲。当时元春已得皇帝宠幸,封为贵妃,但在见到贾母等家人以后,仍情不自禁地流着眼泪,诉说了心底的哀怨:“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一会儿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能一见。”​​真可谓,

  • 探秘炎帝与神农氏竟同为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神农氏,探秘,炎帝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名叫神农,他可不是个一般人,和坐镇四海八荒的天帝有交情,也就是咱常说的老天爷。原先世上本没有药,得了病没法治。天帝送给他一杆鞭,这鞭是个宝器。神农从天上回来,拿着鞭在地上甩,甩到哪儿,哪儿就长出草药。人生了病,弄点草药一吃就好。自打神农甩出了药,人慢慢就多了起来。人一多,吃就成了

  • 最后的祭天大典 袁世凯因何事吓到腿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袁世凯

    1914年(民国三年),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做起了皇帝梦,在天坛举行了盛大的祭天仪式,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正式的祭天仪式。老百姓显然对这位大肚便便的大总统没什么好印象,于是,在民间众多天坛传说中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袁世凯来到天坛相传祭天大典开始,袁大总统煞有介事毕恭毕敬,对上天行三进四拜之礼。就在他刚

  • 探秘林黛玉原型是雍正的孝圣宪皇后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林黛玉,探秘,雍正,皇后

    《红楼梦》虽不是自传,但曹雪芹能完成《红楼梦》很大的原因在于他自己的经历。周汝昌说“曹雪芹的一生是不寻常的,他一身兼有贵贱、荣辱、兴衰、离合、悲欢的人生阅历”,又将其一同融入到书中。这本书在清朝它是属于一本禁书,是因为里面讲了很多清宫里面的一些事情与关于后宫的私密之事,那么,

  • 解密义和团真因一根火柴杀人全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解密,义和团

    说义和团滥杀“读洋书”、“用洋火”之人,有史料依据近年来,关于“义和团运动”之评价,“反帝爱国”一类的旧标签已少有人提,这诚然是一种进步。但可惜的是,与之相随而广为传播的,却又有各

  • 揭秘抗战期间物价暴涨有多恐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抗战,物价,揭秘

    抗战八年,大后方法币数量增加了400倍,物价翻了1800倍众所周知,中国在抗战期间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究其原因,1944年孔祥熙在给美国驻华大使高斯的备忘录中,有所解释:“中国物价上涨之主要原因,系因抗战已七载,军需浩繁,物资日渐缺乏,供应未能适应,加以国际路线

  • 一贯道:民国第一大邪教是怎样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民国

    “一贯道”全盛时期,拥有教徒数百万,乃民国第一邪教近日,“全能神”邪教成员残忍制造了招远麦当劳命案,再度引发公众对中国民间秘密邪教组织发展情状的担忧。揆诸历史,自明清以来,当局虽一再严禁,但民间秘密邪教组织,在中国底层社会,却从

  • 解密“二战最伟大工程”几乎无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二战,工程,解密

    丘吉尔、陈纳德反对修筑中印公路,主张提高驼峰航线的运输量如《短史记》第172期所述,在日军发动空前规模的“一号作战”时,史迪威却将中国最精锐之驻印军、远征军投入缅甸战场。在付出巨大牺牲后,盟军终于收复缅北,实现了中印公路(即“史迪威公路&r

  • 说说大清北洋海军将领的素质有多烂?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北洋,大清,海军,说说

    北洋舰长大多出身福建船政学堂,该校课程极差,连体育课都没有如前期所言,甲午之役,清朝陆军高级将领完全不能适应与日军的近代化作战。反观北洋海军,其舰长(管带)群体,绝大部分有赴欧留洋之经历。按常理,当有较陆军更好的战绩。但事实却是:北洋海军在几乎未能击沉任何一艘日舰的情形下全军

  • 揭秘日军击溃大清陆军用了几颗子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揭秘,陆军,大清

    因医疗缺陷,日军在甲午战争期间,曾发生极严重的疾疫上一篇章讨论“庙算”,可知甲午之战,无论是战前调查,战中因应,还是战后反省补救,日本政府皆着着领先于清廷。但这并非意味着清廷在战争过程中毫无还手的机会。就战备而言,日军在战争中,实曾面临过极大的困难,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