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探秘林黛玉原型是雍正的孝圣宪皇后吗?

探秘林黛玉原型是雍正的孝圣宪皇后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912 更新时间:2023/12/25 9:08:24

《红楼梦》虽不是自传,但曹雪芹能完成《红楼梦》很大的原因在于他自己的经历。周汝昌说“曹雪芹的一生是不寻常的,他一身兼有贵贱、荣辱、兴衰、离合、悲欢的人生阅历”,又将其一同融入到书中。

这本书在清朝它是属于一本禁书,是因为里面讲了很多清宫里面的一些事情与关于后宫的私密之事,那么,曹雪芹他是从哪里知道写出这些事情?这就要从林黛玉的原型竺香玉说起。

竺红玉也叫香玉,竺香玉,曾是曹家买来的小戏子,入曹家时年仅六岁,八岁时作了曹雪芹的伴读丫头,与她一起伴读的还有一个小丫头名叫柳蕙兰,长曹雪芹一岁。此外,还有一个一起读书的女子是曹雪芹祖母的侄孙女名李香玉,她与竺红玉同岁。他们三个人的身份虽然不同,但是他们的感情是非常好的。

那个时候,李香玉是要进宫参加选秀的。当时的曹府不想让李香玉进宫,于是就强行让竺香玉顶替她进宫。没有办法竺香玉只能进皇宫,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她被雍正一眼看中封为了嫔妃。李香玉自然就嫁给了曹雪芹为妻,而雍正他也非常喜欢竺香玉。

据官史料记载。雍正一共有两位皇后,一位是他原配的孝敬宪皇后,一位是乾隆追封的孝圣宪皇后。前者是雍正的嫡配,雍正元年封后,九年九月薨逝。后者为乾隆皇帝的生母。后者的皇后身份是乾隆受遗命追封的,在雍正皇帝生前,她被封至熹贵妃,是贵妃身份。

《清高宗实录》中记载道:雍正十三年己卯八月丁卯朔己丑……于是谕:“……随大行皇帝黄舆进宫。庄亲王允禄随皇太后及宫眷进城。圆明园阿哥弘曕年甚幼不必随进城,派显亲王衍潢带散秩大臣二员在园照看。”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皇考遗命,以朕瓒承大统,应行尊奉妃母典礼,著察奏。”

上面两段上谕分别发布于雍正驾崩当日黄舆进宫前后。

第一段上谕的内容为:由于大行皇帝(雍正)的黄舆要进城,皇太后(即原雍正皇帝的正宫皇后)须随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年甚幼”皇子弘曕的问题呢?上谕说:他不必随进城,而由一名亲王和两名大臣留在圆明园照看。此上谕无意中透露了雍正皇帝崩前身边有一位皇后。这才可能出现他一驾崩,便有“皇太后”的记载。

从第二段上谕可以看出:乾隆其时还称其生母为“妃母”。将上面两段上谕综合来看,当时宫中的这位“皇太后”与乾隆生母分别是两个人。这位“皇太后”就应是雍正的第二位皇后(即竺香玉皇后)。

据周汝昌他曾经考证过,雍正皇帝他还有一个汉族包衣出身的皇后,但是这个皇后她在官方的资料里面没有记载。也许这个就是被历史上抹去的孝仪皇后,也就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原型竺香玉。

中国是一个十分重视记史的国家,但历史上是否曾存在过竺香玉皇后,要以历史事实为准,各种蛛丝马迹乃至历史遗物、遗迹都足以证明:雍正乾隆时期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位皇后(皇太后)。曹雪芹隐写于《红楼梦》中的竺香玉实有其人。

如《香玉皇后的十二幅画像》实为《竺香玉皇后行乐图》在故宫博物馆里面,有雍正12妃的画像,但是据专家考证说这些画,画的是汉人而不是满人。而且从12幅画像的神态来看的话,这12幅画像画的应该是同一个人,而不是雍正的12个嫔妃。而这个人有可能就是在曹府长大的竺香玉。在乾隆上位之后,雍正曾经的妃子都自行离宫了,竺香玉申请为雍正出家修行,乾隆也就允许了。

于是竺香玉就这样离开了皇宫,她离开了皇宫之后她和曹雪芹就有了来往。当时曹府已经被雍正抄查过一次,所以曹雪芹他已经从少爷变成了罪臣之后,带着他妻子穷困潦倒。竺香玉在出宫之后,经常接济他们两个人。给他们讲了不少宫里面的一些事情。也正是通过竺香玉知道了这些事情。所以曹雪芹才有一种灵感,而开始创作了红楼梦。

有人告发乾隆说出竺香玉和曹雪芹还有来往。乾隆知道后非常的生气,因为想着她作为一个先帝的嫔妃,打着出家的旗号,竟然在暗中接济她的母家。认为她这是一种不敬的举动。所以再次下旨去查抄他们家。这一下子曹雪芹更加贫穷了,竺香玉也被乾隆狠狠的教训了一顿,没想到就这样上吊自杀了。这是曹雪芹一生的遗憾。于是就诞生出《红楼梦》中让无数人心疼的女主角林黛玉了。

曹雪芹在曹府抄家了之后,他一度沦落到靠乞讨为生。但是他还是凭借他自己的毅力,完成了红楼梦这一本书。但是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半。在被广为阅读之后,因为涉及到了很多皇家秘事,还有曹雪芹和竺香玉的一些旧事,被当时的皇帝下旨封了。所以,香玉皇后的存在也应是十分确凿的。

标签: 林黛玉探秘雍正皇后

更多文章

  • 解密义和团真因一根火柴杀人全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解密,义和团

    说义和团滥杀“读洋书”、“用洋火”之人,有史料依据近年来,关于“义和团运动”之评价,“反帝爱国”一类的旧标签已少有人提,这诚然是一种进步。但可惜的是,与之相随而广为传播的,却又有各

  • 揭秘抗战期间物价暴涨有多恐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抗战,物价,揭秘

    抗战八年,大后方法币数量增加了400倍,物价翻了1800倍众所周知,中国在抗战期间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究其原因,1944年孔祥熙在给美国驻华大使高斯的备忘录中,有所解释:“中国物价上涨之主要原因,系因抗战已七载,军需浩繁,物资日渐缺乏,供应未能适应,加以国际路线

  • 一贯道:民国第一大邪教是怎样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民国

    “一贯道”全盛时期,拥有教徒数百万,乃民国第一邪教近日,“全能神”邪教成员残忍制造了招远麦当劳命案,再度引发公众对中国民间秘密邪教组织发展情状的担忧。揆诸历史,自明清以来,当局虽一再严禁,但民间秘密邪教组织,在中国底层社会,却从

  • 解密“二战最伟大工程”几乎无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二战,工程,解密

    丘吉尔、陈纳德反对修筑中印公路,主张提高驼峰航线的运输量如《短史记》第172期所述,在日军发动空前规模的“一号作战”时,史迪威却将中国最精锐之驻印军、远征军投入缅甸战场。在付出巨大牺牲后,盟军终于收复缅北,实现了中印公路(即“史迪威公路&r

  • 说说大清北洋海军将领的素质有多烂?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北洋,大清,海军,说说

    北洋舰长大多出身福建船政学堂,该校课程极差,连体育课都没有如前期所言,甲午之役,清朝陆军高级将领完全不能适应与日军的近代化作战。反观北洋海军,其舰长(管带)群体,绝大部分有赴欧留洋之经历。按常理,当有较陆军更好的战绩。但事实却是:北洋海军在几乎未能击沉任何一艘日舰的情形下全军

  • 揭秘日军击溃大清陆军用了几颗子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揭秘,陆军,大清

    因医疗缺陷,日军在甲午战争期间,曾发生极严重的疾疫上一篇章讨论“庙算”,可知甲午之战,无论是战前调查,战中因应,还是战后反省补救,日本政府皆着着领先于清廷。但这并非意味着清廷在战争过程中毫无还手的机会。就战备而言,日军在战争中,实曾面临过极大的困难,如

  • 揭秘二战日本为何决定要对美国开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美国,二战,日本,揭秘

    受侵华战争影响,美国在华利益严重受损,开始有限度地制裁日本近来,有文章援引美国历史学家的研究,称“胡适为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罪魁祸首”,意谓美日开战,乃是中国驻美大使胡适不断挑拨的结果。①这一荒诞不经的说法,忽略了两国在战前已无法调和的利益纠葛,将复杂的国

  • 解密中国从“一战”获得多少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解密,中国,一战

    中国执政者一致认为,参加一战,有利于中国改善国际地位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北洋政府先是“中立”,后来几经周折,终于在1917年8月14日,宣布“与德奥两国同时入于战争之状态”,与两国所

  • 揭秘重庆大轰炸有多少民众遇难?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揭秘,重庆

    为压迫中国屈服,日军空袭重庆218次,出动飞机9513架次武汉会战结束后,中日战争转为持久战。为压迫中国屈服,1938年12月,日本大本 营指示,对中国各地开展战略轰炸,“在压制和扰乱敌人战略及政略中枢的同时,尽力消灭敌人的航空战斗力量”。①依照日军部

  • 揭秘《开罗会议》蒋介石最想得到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开罗,会议,揭秘,蒋介石

    蒋介石同意参加开罗会议,有一个相当复杂的决策过程1943年盟军在各个战场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罗斯福希望及时召开美、英、苏、中四大国领袖会议,协调战时与战后的有关问题。因苏联尚未对日宣战,罗斯福只好将原计划改为美英中、美英苏两次三国首脑会晤,遂有1943年11月22日26日之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