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朝岳丈独孤信,为啥活成了悲剧

三朝岳丈独孤信,为啥活成了悲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3760 更新时间:2024/2/3 16:13:27

上篇

独孤信的命运,在后人眼中大概只有辉煌的一面。

据《周书》卷16《独孤信传》载,“信长女,周明敬后;第四女,元贞皇后;第七女,隋文献后。周隋及皇家,三代皆为外戚。”

独孤伽罗(剧照)

大女儿嫁给北周明帝,四女儿嫁给李渊的爸爸李昺(唐朝开国后追封为皇后),七女儿独孤伽罗嫁给隋文帝杨坚。

这份荣耀,真是震古烁今,空前绝后。

然而这荣耀,独孤信及身之时并未享受到半点。周明帝在他死后一年才当上皇帝,七女婿家杨氏在24年后才建立大隋朝,四女婿家李氏要到61年之后才建立大唐王朝。所谓的国丈之尊,独孤信并没有尝到半分滋味。

他的真实人生,是典型的高开低走,越活越尴尬。

独孤信祖先世居北魏六镇之一的武川镇,与北周太祖宇文泰是老乡。六镇起义时,独孤氏、贺拔氏、宇文氏三家地头蛇,联手干掉起义军首领卫可孤,从此卷入起义的洪流之中。独孤信先是被势力最大的葛荣义军所获,接着又被契胡首领尔朱荣俘获,直到此时,独孤信与他命中注定相爱相杀的宇文泰,都在同一阵营。

公元530年,历史长河悄悄地分出两道支流,从此决定了独孤信的命运。

这一年,28岁的独孤信受北魏差遣,到南方经略荆襄一带,并在不久之后与老乡贺拔胜重逢。

大约在同时期,25岁的宇文泰跟随贺拔岳西征关陇,进攻盘踞在那里的起义军万俟丑奴。

如果能给独孤信人生再来一次机会的话,相信他一定会辞掉荆州的职务,头也不回地跟随西征军进入关中,跟上他的真命天子——宇文泰。

有那么夸张吗?绝不夸张。人生之路的关键点只有那么几个,过了关键点,即使你走的再明智,也无法改变方向了。

独孤信与贺拔胜、杨忠、韦孝宽等人在荆州情好日密,结成了一个松散的政治聪盟。正是这个该死的联盟,害的独孤信在关陇集团中终生战战兢兢。

杨忠

534年,贺拔岳在陇西被刺杀,其帐下数万雄兵无人掌管。当时对这股兵力起意的有好几家,一是北魏权臣高欢,二是北魏傀儡皇帝孝武帝元修,三是贺拔岳的二哥、时任荆州刺史贺拔胜。

贺拔岳余部正与陇西实力派、死敌侯莫陈悦紧张对峙,大敌当前,容不得耽搁,以赵贵(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为首的诸将坚持推举宇文泰为主。将军李虎认为宇文泰年轻望薄,当不起重任,便星夜兼程赶奔荆州,企图请贺拔胜来接管。正巧贺拔胜也听说了消息,派独孤信前去陇右察看情况,如果情况允许便直接接收贺拔岳的余部。

然而一切都晚了,宇文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夏州驰赴平凉接掌大权,三下五除二消灭侯莫陈悦,以实际功劳赢得诸将的尊重。

贺拔胜、独孤信、杨忠、李虎这些人,理所当然地被宇文泰打入另册,从此成了不可信任之人。

北周、隋、唐三代皇室的恩怨情仇,实种因于此。

接下来的两年中,北朝发生剧变。高欢与孝武帝公开决裂,各自发兵互决高下,结果傀儡天子被赶入关中。北魏遂分裂为高欢把持的东魏,和宇文泰把持的西魏。

独孤信与贺拔胜等人困守于荆州,既得不到西魏的援助,又被南梁和东魏夹攻,没办法,只好南下投降了梁朝。三年之后,贺拔胜、独孤信、杨忠被梁武帝放归西魏。

此时宇文泰已完全撑控了西魏政权,贺拔岳原有势力被极度压制,贺拔胜归国后被处处提防,虽然虚衔高至太师,但实领职务仅为丞相府中军都督。从一军长官降为亲军将领,落差巨大,贺拔胜寄人篱下,也是毫无办法。

独孤信也沦落为一般将领。

下篇

宇文泰识人用人之能,迥异于同时代的枭雄。如高欢者,对待异己者就是一个字,杀。如梁武帝者,则是一条:无原则的容忍。宇文泰则是徘徊在两者之间。

不能说谁对谁错,包括用人政策在内的各种政治策略,衡量是非的保底标准就是,合不合乎实际。

高欢的东魏继承了北魏大部分军事、政治和经济遗产,人才资源足够丰沛。然高欢居于幕后掌控东魏政权,名不正言不顺,无法以仁义融之,便只能以诡道驭之。既然行以诡道,那么杀伐便是最直接的手段。

梁武帝以力征开创天下,又是道德仁义经营天下。有足够强大的道义力量,又有充足的腾挪余地,试错的时间和空间都很充足。故而他的容忍政策也能吃得开。异己分子也让你分一杯羹,这是正朔帝国应该有的胸怀和气度。

宇文泰什么都没有。

西魏帝国僻处关陇一隅,人口只有东魏的三分之一,经济上贫乏之极,连年遭遇大灾荒。常备兵力大概只有东魏的四分之一。

以如此捉襟见肘之基础资源,宇文泰念兹在兹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内部最大力量。

独孤信虽然曾是异己势力,但有武川乡谊的情分在,又同是鲜卑族人。相比关陇地区的汉人豪强,还算靠得住。何况,独孤信又是武人出身,论统军作战,尚算得上一流人物。

说到底,不用白不用。

537年至540年,东西魏相继爆发弘农之战、沙苑之战、河桥之战,取得胜势的东魏还加强了对西魏荆州一带的进攻。独孤信参与了历次战斗,并被宇文泰委以镇抚荆州的重任。一切都表明,宇文泰似乎解除了对独孤信的戒心。

但是随着东魏势力的短时受挫——高欢忙于处于内部胡汉矛盾,并因此不慎引发高仲密叛逃事件,当然这还是后话。宇文泰得以腾出手来整顿内部秩序,谁亲谁疏,立时呈现的十分明白。

河桥之战结束不久,541年的某段时间,秦州原刺史念贤病逝于任上,宇文泰立即调独孤信到秦州接任。秦州远处陇西,远离政治中心长安。

与此同时,关陇集团中的其余人物,特别是与独孤信等量其观的几位大将,如于谨、赵贵、李弼、侯莫陈崇等,都在军界迅速窜升,成为举足轻重的高级将领。独孤信虽然表面上被寄予安定西方的重任,但谁都明白,宇文泰这是把他贬了。

贺拔胜、独孤信、杨忠这个小集团中,贺拔胜一直被架空在高位,未掌实权。独孤信远走陇西,杨忠被宇文泰紧紧控制在自己的中军。

不发一刀一枪,把异己势力安排得明明白白,既使其无法抱团取暖,又能各任其能。宇文泰手段之高明,实在令人叹服。

独孤信在陇右一干就是十年。独孤信无法忍受远离政治中心的孤寂,曾经乘宇文泰西巡至秦州之际,请求调中长安。

此前,宇文泰已为庶长子宇文毓娶了独孤信长女,两家成了秦晋之好。老乡、战友加亲家,几重关系叠加起来,又经过十年的冷处理,按说宇文泰该放心了。但独孤信的请求仍然被无情地拒绝。

又过了3年,关陇集团各路高官勋贵的名望、官职都已安排的足够妥当,几乎成为政治废人的独孤信,才借着率兵东征的机会,回到阔别13年的京师长安。

但宇文泰仍对其不够放心,又借着立继承人的机会,结结实实地吓唬了独孤信一回。

当时宇文泰召集众卿大臣,商议立嫡长子宇文觉为继承人。宇文泰故意说,按理应当立嫡长子而非庶长子,可是我又怕独孤信有意见。

大将军李远立时离座说:“自古以来,立嫡不立长,这是圣人定下的规矩,岂能因为独孤信而改变,如果丞相因此而生疑,我这就宰了独孤信。”说着嗖地拔出佩刀,眼看一言不合就要砍人。

独孤信当时官职是大司马,军职是柱国大将军,位列“八柱国”之一。而李远只不过是大将军,比独孤信矮了一级,竟然敢如此放肆,不得不说,13年的冷处理,确实让独孤信彻底成了政治上的边缘人。

独孤信莫名其妙地躺枪,慌忙向宇文泰表忠心,说自己从来没有想干预立储的想法。

宇文泰满意地挥挥手,这场安排好的戏,圆满地收到了预期效果。

556年,宇文泰去世。翌年,北周帝国诞生。

被宇文泰压制了20多年的内部矛盾,来了一波小爆发。

由于宇文泰遗令年轻的侄子宇文护辅政,许多老将不服。八柱国之一赵贵,联合独孤信意图诛杀宇文护,夺回大权。

独孤信憋了十几年的火被赵贵勾引起来,二人密议刺杀宇文护。不料事到临头,独孤信又有些胆怯。远离政治中心十几年,或许真的是用进废退,面临政治波澜,他居然退缩了。

密谋很快泄露出去。宇文护抢先动手,杀了赵贵。独孤信沾了大女儿的光,被赐自尽于家,其族人、财产得以保全。

可怜一代名臣、一时俊杰,纵然卓绝颖脱,纵然名著于世,卷入政治怒潮,也只能随波逐流,任命运掌控别人之手。

独孤信本名如愿,因其从南梁回归西魏,被宇文泰赐名“信”。

二人相会于地下,或许独孤信会问宇文泰一句:你究竟信过我吗!

标签: 独孤信宇文泰高欢宇文护杨忠北魏

更多文章

  • 苏绰:枭雄宇文泰背后的男人,提议六条诏书,成当官必背记账法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宇文泰,苏绰,记账法,丞相,诏书,南北朝

    ?苏绰,是一个大人物,在中国历史上苏绰是大名鼎鼎的,为什么大名鼎鼎呢?苏绰出身武功大族,为三国时曹魏侍中苏则的九世孙,其家族历代都担任二千石的官员。其父苏协,曾任武功郡守。苏绰少年时喜好学习,博览群书,特别擅长算术。 他是当年第一批支持宇文泰的京兆大族,当年宇文泰率领他这些胡人兄弟,鲜卑兄弟入主关中

  • 枭雄宇文泰背后的男人,能让对方开空白权力支票的影子丞相—苏绰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宇文泰,苏绰,丞相,高欢,朱元璋,西魏

    读过《明史》或者《明朝那些事儿》的小伙伴们或许会对明初四大案——空印案有些印象,明初因为审批文件,需要官吏们往返各地盖章,在没有动车、汽车的年代,南北各级政府往返一趟耗费人力、物力不少,因此,为了便捷办公,就有人便想出了一个走捷径的办法——各级政府提前盖好章,但表是空白的,这样外地一旦需要改动,不

  • 西魏苏绰的六条诏书:帮助西魏国力增强,具体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苏绰,西魏,官吏,诏书,地方官

    西魏大统七年九月,大行台度支尚书兼司农卿苏绰起草了六条诏书,开始在全国施行。诏书内容为∶一是要先修心。如今的地方官员都是受到朝廷的任命,到地方任职,就其地位而言,与古代的诸侯没有什么两样,因此,过去的圣主总是说与自己共同治理天下的只有那些称职的地方官而已。这是因为,圣主知道朝廷百官虽然各司其职,但说

  • 北魏分裂后宇文泰的动作,毒死孝武帝,稳固边境,招揽苏绰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宇文泰,苏绰,武帝,高欢,北魏,元宝炬

    北魏分裂后,进入关中的孝武帝为了拉拢宇文泰,进入长安的当月即答应将自己的妹妹冯翊公主嫁给他。于是,时年二十八岁的宇文泰也由此成为二十五岁的孝武帝元修的妹夫,被拜为驸马都尉。九月,宇文泰率军进攻潼关,并攻克了华州,关上了东魏军队西进的大门。高欢迁都之后,宇文泰腾出手来,派遣仪同三司李虎、李弼、赵贵率军

  • 国粹艺术名家——崔浩

    历史解密编辑:国粹艺术名家标签:崔浩,书法,国粹,中国画,书画展,艺术名家,齐白石传人

    崔浩,字若水,1972年生于山东淄博。1998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2020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继续教育学院李洋导师高研班。2021年师从国家画院苗再新老师,为入室弟子。艺术经历:2006年开始从事书画教育十一年,2019年进入中央美院继续教育学院李洋高研班深造。现从事书画创作。1999年山东省淄博

  • 北魏第一谋臣崔浩,为何带不动北方士族?崔浩:玩不过拓跋焘啊!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崔浩,拓跋焘,士族,北魏,刘裕,刘琨

    提到算无遗策,很多人肯定会想到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人。这些人自然是智商拔尖之人,其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类人也非常多。比如说帮助前秦天王苻坚统一北方的猛男王猛,还有帮助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北魏的张衮。当然了,自然也有号称“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的崔浩了!崔浩的姓氏很惹人眼球,那个年代姓崔,本身就

  • 北魏最大的灭门惨案——崔浩国史案之后的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崔浩,北魏,皇帝,刘宋,国史,拓跋焘,灭门惨案,史说三国

    作为权柄显赫的北魏朝臣,崔浩被称为北魏第一谋士。曾经受到太武帝拓跋焘的高度信任。而且崔浩辅佐北魏3代君主,朝堂上的地位非比寻常。但在公元450年7月,却因为修撰国史引起的“国史”案而被灭门,同时被灭族的还有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国史”案是北朝最大的政治事件。位极人臣的崔浩被族诛的官方解释。

  • 西菱动力(300733)股东崔鸿钧质押600万股,占总股本3.15%

    历史解密编辑:证券之星标签:持股,证券,崔鸿钧,西菱动力,公司股份

    西菱动力(300733)3月1日公开信息显示,股东崔鸿钧向喻英莲合计质押600.0万股,占总股本3.15%。质押详情见下表:截止本公告日,股东魏晓林已累计质押股份1070.0万股,占其持股总数的16.19%,股东喻英莲已累计质押股份550.0万股,占其持股总数的14.93%。本次质押后西菱动力十大股

  • 崔鸿泉——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历史解密编辑: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标签:崔鸿泉,党员

    与其说疫情卷土重来,倒不如说它从未彻底离开。10月28日凌晨,离石区防疫警报拉响,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人民有条不紊地将状态一键切换成“静默管理”,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二次遭遇新冠病毒突袭。10月29日,崔鸿泉所在的社区招募志愿者,他看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主动向社区报了名。可他其实

  • 崔鸿的为官之路与《十六国春秋》的史学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崔鸿,十六国春秋,北魏,国史,史事

    从公元317年西晋南迁至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在百余年间里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在以北方为主的广大地区群雄逐鹿,狼烟频起,割据势力迭兴迭灭,先后形成十几个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北魏史学家崔鸿所著的《十六国春秋》,记载的就是十六国此起彼伏极其混乱的一段时间的史事。崔鸿,字彦鸾,北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