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鸠摩罗什, 7岁跟随母亲出家, 35岁被迫圆房, 圆寂后化为舍利子

鸠摩罗什, 7岁跟随母亲出家, 35岁被迫圆房, 圆寂后化为舍利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英谈资讯 访问量:4670 更新时间:2024/1/19 16:53:40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偈》

当年,慧能和尚的一首《菩提偈》,指出了“高僧”的内涵。所谓“高僧”,应该是人从花海走过,片叶不沾身的六根清净之人。

而人们心中最完美的“高僧”,大概就是《西游记》中唐三藏那般的人物吧。在中国的历史中,有一位高僧,他被誉为“中国佛教八宗之祖”,却多次破戒娶妻生子。在圆寂之后,他的肉身化为舍利子。这个人,就是鸠摩罗什

中国佛教八宗之祖

佛教是一个在中国扎根极深的宗教之一,直至今日,依旧有不少中国人信奉佛教。每逢佛诞日,各个佛寺总是充斥着前来烧香拜佛的游客信徒。

在甘肃省武威市有一座传承了千年而香火不断的佛寺——鸠摩罗什寺,千古高僧鸠摩罗什的舍利子就被供奉在此处。而这座寺庙之所以能有如此旺盛的香火,和鸠摩罗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佛教能够从一个外国宗教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最知名的宗教,中国历代高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果要回顾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的,这个人就是鸠摩罗什。

从“鸠摩罗什”这个名字就不难看出,这位高僧并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不过他对中国佛教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不是鸠摩罗什,中国佛教的发展速度至少延后一百年。

也正因为如此,鸠摩罗什被称为“中国佛教八宗之祖”。在中国,能够与之齐名的,也只有当年跨越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苦前往天竺取经的唐玄奘了。

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的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翻译经书,另一个则是广收弟子。鸠摩罗什在有生之年,为中国翻译了大量的佛经。

如今人们广为熟知的《妙法莲华经》《阿弥陀经》《金刚经》和《大品般若经》等,都是鸠摩罗什翻译过来的。而鸠摩罗什所收的弟子,也大多成为了佛家的中流砥柱。

充满传奇色彩的父母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鸠摩罗什的人生,或许“传奇”是最合适的。因为鸠摩罗什的父母就是一对极其传奇的人物。

鸠摩罗什的父亲名叫鸠摩罗炎,他是天竺国宰相的儿子。根据当时天竺国的规矩,在父亲去世之后,鸠摩罗炎可以继承父亲的宰相之位。

然而,从小便信奉佛教的鸠摩罗炎对于高官厚禄没有丝毫的兴趣。为了摆脱宰相之位,他甚至离开故土、只身远走他乡。

离开天竺国之后,鸠摩罗炎曾去到不少国家传播佛教道义,后来,他去到了龟兹国,也是在龟兹国,他与鸠摩罗什的母亲相遇了。鸠摩罗什的母亲是龟兹国的公主耆婆。

据说,当年的鸠摩罗炎风度翩翩、英俊潇洒,所有见过他的人都会被他的气度所折服。在他到达龟兹国不久之后,关于他的消息便很快传遍了全国。

而龟兹国的国在亲眼见到相貌不凡的鸠摩罗炎之后,不顾鸠摩罗炎的想法,直接把自己的妹妹耆婆嫁给了他。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面对国王的逼迫,鸠摩罗炎不得不屈服,不仅最终娶了耆婆公主,还留在龟兹国,成为了龟兹国的国师。没过多久,耆婆公主便怀上了孩子,那个孩子便是鸠摩罗什。

据说,耆婆公主在怀上鸠摩罗什之后,曾经表现出了极不寻常的变化。原来的耆婆公主,虽然也信奉佛教,但是由于佛教在龟兹国的发展并不久,她对佛经的了解并不多,甚至不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完全读懂一本佛经。

然而在怀上鸠摩罗什之后,耆婆公主仿佛在一天之内突然开了窍,不仅能够读懂经书中深奥的字,还能够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甚至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天竺国的语言。更加神奇的是,在鸠摩罗什出生之后,耆婆公主这个突如其来的超能力也瞬间消失不见。

对于这种特殊的现象,龟兹国的人们都将原因归结于鸠摩罗什,认为鸠摩罗什是天生的奇才。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人们的猜测——鸠摩罗什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够开口说话,在五岁那年就已经博览群书了。

凭借着出色的天赋,鸠摩罗什小小年纪就在龟兹国拥有着极高的人气,当时龟兹国的国民都心照不宣地认为鸠摩罗什在长大之后也会如同他的父亲一样,成为一个英俊潇洒、受人敬仰的国师。然而,谁也想不到的是,他的命运在7岁那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和耆婆公主成亲之后,鸠摩罗什的父亲已经放下了对佛法的执着,真心诚意地想要和耆婆公主好好生活。然而他万万没想到,在鸠摩罗什7岁那年,耆婆公主突然做出“出家”的决定。

原来耆婆公主在成亲之后,因为种种原因,对佛法越来越有兴趣。后来,在亲生经历了二儿子的夭折之后,悲痛欲绝的耆婆公主仿佛突然看破了红尘,心里诞生了出家为尼的想法。鸠摩罗什在得知母亲想要出家的想法之后,也提出“跟随母亲一起出家”的想法。

对于妻子和儿子的决定,鸠摩罗炎虽然无奈,却也认同他们对于信仰的坚持,于是同意让耆婆公主带着鸠摩罗什一起剃度出家。

就这样,小小年纪的鸠摩罗什正式成为了一名佛教的传道者。值得一提的是,在耆婆公主带着儿子出家后不久,鸠摩罗炎便辞去了国师一职,再次出家为僧了。

精通佛法,名扬一时

如今的新疆一片,在千年之前被统称为西域,在那片土地上,星罗棋布地散落着不少的小国家,其中就包括龟兹国。

最初耆婆公主带着鸠摩罗什在龟兹国修行,后来因为不能接受国人对她们母子的照拂,便带着儿子去到了其它的国家。

在那几年的时间里,耆婆公主带着鸠摩罗什翻过雪山、跨过沙漠,经历过生与死的挑战。一个弱女子带着一个稚子辗转于各个国家,这个画面想起来就令人心酸,然而她们母子却甘之如饴。

当然,因为这种特殊的经历。鸠摩罗什不仅学习到了非常多的知识,还培养出了一颗强大的心脏。

众所周知,佛教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这两种流派虽然都属于佛教,但是在世界观和主张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一般的佛教信徒只会选择其中一种进行修行。

鸠摩罗什原本修行的是小乘佛教,并且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把小乘佛教参透领悟了。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他认识了大乘佛法的高僧,并在高僧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大乘佛法。最终,鸠摩罗什成为举世罕见的大小乘佛法双修的奇才。

在鸠摩罗什学有所成之后,耆婆公主认为儿子已经经历里足够多的苦难和折磨,也学到了许多的知识,于是就带着儿子再次回到了龟兹国,希望鸠摩罗什在龟兹国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然而,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整个龟兹国,没有一个人能够在佛法上比得上鸠摩罗什。因此,龟兹国的国王专门派遣鸠摩罗什常驻伽蓝寺讲经、宣扬佛法。久而久之,鸠摩罗什的名号便在整个西域传播开来了。

命运半分不由己

鸠摩罗什是幸运的,他出生于佛法盛行的国家,他的父母都是信奉佛教且在佛法上有着深刻研究之人,这是鸠摩罗什能够成为一代高僧的重要原因。同时,他又是不幸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鸠摩罗什怎么也想不到,他在佛法上的天赋竟然成为了禁锢他的原因。

鸠摩罗什所处的时代是南北朝时期,那个时代的中国,战争频繁、国家四分五裂,而当时的中国人,大多信奉佛教。后世的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就足以证明当时的人们对于佛教的痴迷。

当时的北方,被苻坚率领的前秦政权所统治着。苻坚在听说了鸠摩罗什的存在之后,为了世人证明自己政权的合理性,便令他部下的大将吕光前往龟兹国,将鸠摩罗什带到中原。

当时的西域,虽然有着许多的国家,但是这些国家的战斗力都不强,于是,吕光一路披荆斩棘,直奔龟兹国,顺利地掳走了鸠摩罗什。不过,吕光还没有来得及将鸠摩罗什带到苻坚的面前,便听说前秦的政权被颠覆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苻坚身死,吕光自然也不能再回到中原了。于是,吕光直接在凉州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与此同时,他也没有放过鸠摩罗什,仍然将他扣留在了自己身边。

凉州离西域并不远,凉州的居民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佛教的影响。在得知西域高僧鸠摩罗什来到凉州之后,不少人都慕名前来拜访鸠摩罗什。

吕光本身不是信奉佛教之人,在看到这样的情景之后,心中想的并不是将鸠摩罗什奉为贵宾,而是想要戏弄他。

吕光知道出家之人必须要戒色,于是他给鸠摩罗什安排了一个妻子。面对这种带着恶意的安排,鸠摩罗什一开始是极力拒绝的,然而一个僧人又如何拗得过手握大权的统治者呢?

吕光见鸠摩罗什反抗自己的意志之后,非但没有及时悔改,反而让人直接把鸠摩罗什和“妻子”强行关在一间屋子里,并下令他们什么时候圆房,就什么时候放他们出来。

鸠摩罗什被逼无奈,只好与他的妻子圆房。就这样,鸠摩罗什破了自己坚守了足足三十五年的清规戒律。

所幸,鸠摩罗什在长年累月的苦修中已经练就了无比强大的内心,虽然他被逼无奈破了戒,但是他的本心却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此事之后,他虽然有了一个出家之人不应该有的妻子,但是也一直留在凉州的寺庙宣扬佛法。

而当地的人们虽然不认同和尚娶妻的做法,但是因为知道鸠摩罗什的选择是被逼无奈,兼之鸠摩罗什的佛法着实高深,大家也依旧尊重他,时时向他请教佛法。

不过,这种岁月静好的时间并没有持续太久,没过几年,替代了前秦政权的后秦政权的统治者姚兴带领着军队,来到了凉州城城门口。此时的吕光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很快,凉州城就被攻陷了。作为凉州城的名人,鸠摩罗什再一次被俘虏了。而这一次,他被带到了长安。

此时的鸠摩罗什,早已是名扬全国的高僧了。因此,为了笼络民心、挣得一个好名声,姚兴对鸠摩罗什可谓是礼遇有加,甚至以国师之礼待之。鸠摩罗什到达长安之后,受到了长安人的热烈欢迎。

据史书记载,鸠摩罗什进入长安城那天,长安道路两旁挤满了僧人和佛教信徒。进入长安城之后,鸠摩罗什被安排在了一座名为“草堂寺”的寺庙里。在那里,他带领着数千名佛家弟子翻译佛经、开坛讲道。不知不觉,鸠摩罗什在长安的威望越来越高。

对于统治者而言,不管是宗教还是文化,最终都必须服务于自己,而当其中一股势力过大的时候,统治者们就会担心自己的统治受到威胁。

姚兴就是这样的——在鸠摩罗什刚刚来到长安城的时候,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姚兴不介意给予鸠摩罗什足够多的礼遇,但是随着鸠摩罗什的威望越来越高,姚兴就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打击他的威信了。

姚兴打击鸠摩罗什的威信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让鸠摩罗什娶妻生子。为了让自己的方法合理化,姚兴还为自己想了一个理由——不让鸠摩罗什优秀的血统后继无人。

于是,姚兴一口气赐给了鸠摩罗什十多为美女。面对姚兴恶意满满的赏赐,已经有过一次经验的鸠摩罗什没有再提出丝毫的抗议,直接接受了这些美人,甚至还让她们为自己生下了子女。

囿于污泥,心向莲花

姚兴的这一个毒计很快就见了成效,长安城中不少僧人在得知鸠摩罗什违反了佛教的清规戒律之后,立刻愤怒地找上鸠摩罗什,并且言辞激烈地指责他行为。

其中不少僧人更是因此生出了轻慢鸠摩罗什的想法,甚至还扬言要效仿鸠摩罗什娶妻生子。一时之间,鸠摩罗什的威望大大降低。

面对人们的指责和允许僧人娶妻生子的提议,鸠摩罗什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情绪波动,他只是请人们来到草堂寺,然后当着众人的面喝下了一碗放了银针的水。

然后淡然地告诉众人:“如果你们能够做到这样,那就尽管娶妻生子,如果做不到,好好地持戒修行。”自那之后,再没有人再说什么了。

于鸠摩罗什而言,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的恶意,不过是他修行路上必须经历的劫难。鸠摩罗什对于佛法的理解和坚持,早已经在日久天长的修行之中刻在了他的骨子里。不管在什么时候,他都坚持认为他最大的任务,就是翻译佛经、宣扬佛道。

人有生老病死,鸠摩罗什即使是一代高僧,也避免不了死亡。在他弥留之际,他曾经对他的弟子们说道:“我一生以宣扬佛法为己任。在我圆寂之后,就将我火化,如果我坚持了一生的佛法是正确的,那么我的身体就会化为舍利子。”

鸠摩罗什圆寂之后,他的弟子们按照遗言将他的尸身火化之后,惊讶的发现师父的尸身真的化为了舍利子——鸠摩罗什用一生来证明了自己的佛法。

结语

鸠摩罗什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他曾是王室贵族,也曾经是阶下之囚;他曾经受到万人敬仰,也曾遭受千人唾骂;他曾严格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也曾破解两次娶妻。

鸠摩罗什就像是一株莲花,命运使他不得不停驻在污泥里,但是即使囿于污泥,也从未放弃自己的信仰。而这种对信仰的坚持,正是今天的我们所需要的!

标签: 罗什高僧出家佛法僧人舍利子

更多文章

  • 鸠摩罗什:遭人囚禁17年,2次被逼破色戒,70岁圆寂舌头化作舍利

    历史解密编辑:照见古今标签:佛法,佛学,高僧,佛经,信佛,色戒,鸠摩罗什,星云大师

    鸠摩罗什是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他是为佛教而生的天才。他文采斐然,翻译的佛经朗朗上口,行文优美,有一些依然被佛教广泛使用。你能想象得到吗,今天我们整天挂在嘴边的这些词儿,世界,未来,大千世界,想入非非等等,这都是千年之前的鸠摩罗什创造出来的。他的人生跌宕起伏。他曾经

  • 一代高僧鸠摩罗什:身边拥有无数女性,火化时舌根烧出“舍利子”

    历史解密编辑:留泽说美食标签:高僧,佛经,佛法,佛学,皇帝,舍利子,鸠摩罗什,星云大师,妙法莲华经

    一代高僧鸠摩罗什:身边拥有无数女性,火化时舌根烧出“舍利子”佛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到五世纪之间,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虽为外来宗教,但佛教在中国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这主要得益于历朝历代那些不顾艰辛,翻译佛经,传播佛法的高僧。鸠摩罗什,古西域得道高僧。他于公元343年出生在龟兹国的一个贵族家庭,家庭条

  • 武威鸠摩罗什寺,它雄踞西北已逾千年,诉说着千古一僧的不朽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水玉扬观世界标签:寺院,高僧,武威,佛教,星云大师,鸠摩罗什寺

    第一次知道武威这座城市,我还是源自日本光荣公司出品的《三国志》系列游戏,在游戏的地图中赫然存在着一座城市,而这座城市正是武威。时间回到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置凉州,以姑臧为州治,并以安定太守邹岐为刺史,这是武威为凉州治所的开始。在此以前,汉武帝元朔二年,曾将雍州改为凉州,以地处西方,气候寒凉而得名

  • 【书画欣赏】 王铎行书《顾恺之洛神图跋》,摇曳多姿、变化万端!

    历史解密编辑:砚田文化标签:王铎,顾恺之洛神图跋,行书,书法,顾恺之,书画

    王铎行书题顾恺之洛神图(宋摹本),凡四行,共三十二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灵变飘渺洵为传神复见实相宇宙第一尤物。崇祯癸未(1643年)夏日题于金阊西泾。王铎美不要私藏 转发给朋友免责声明:本平台所载图文等稿件均出于公益传播目的。所使用的非本院原创,图、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者联系,我们尊重原创,

  • 堪补《明史》之阙+真的假顾恺之成了假的真顾恺之 韩羽

    历史解密编辑:文汇报标签:顾恺之,韩羽,洛神赋图,明史,寒花葬志,摹本,艺术家,画家

    《红楼梦》里的小婢女——藕官 韩羽 画堪补《明史》之阙《寒花葬志》是明代大散文家归有光为婢女写的一篇悼文,主子悼念奴仆,只此一点,即可谓之“奇文”。奇者,不偶也,试翻文学史,能否找得出与其相类之文?又可赞之为“美文”,其文小,仅百余字。其事小,一瓯荸荠。其人小,十岁的小奴仆。然而,虽小,小中亦可见大

  • 王羲之、顾恺之、刘牢之…这些两晋名流, 为何对“之”字如此钟爱

    历史解密编辑:老陈做菜标签:孔子,晋朝,画家,王羲之,顾恺之,刘牢之,王献之,书法家,两晋名流

    翻开《晋书》,不难发现,很多名流皆爱为自己的名字加上一“之”字,如王羲之、王徽之、王献之、顾恺之、司马尚之、何澹之、刘牢之等等,粗略统计,名字中带有“之”字的不下百余人,其中王羲之一门就贡献了二十多个“之”,且遍布朝野,泛及文武,那么问题来了,两晋名流为何喜与“之”字过不去?这还需从头说起。远古时,

  • 中国5000年绘画史——历代名家:东晋.顾恺之

    历史解密编辑:書畫聯盟标签:绘画,画家,顾恺之,张僧繇,人物画,女史箴图,书法作品

    顾恺之(348年~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东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因为他在文学和绘画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于是人们称他为画绝、文绝和痴绝。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世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

  • 大英博物馆藏中国绘画,顾恺之、赵佶、石涛、马和之、吴伟名迹高清呈现!

    历史解密编辑:艺术道标签:顾恺之,赵佶,石涛,大英博物馆,周文矩

    艺术之道,让人生更美!—— 艺术道 ——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藏中国古代绘画最著名者,莫过于隋唐官摹本《女史箴图》。其身世大家也很清楚,它是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时被英军掠走,后藏入该馆的。顾恺之(传)《女史箴图》此外,还有一卷长卷可做为镇馆之宝来看,它便是南宋马和之的《陈风图》。马和

  • 中国绘画丨中国5000年绘画史——历代名家:东晋.顾恺之

    历史解密编辑:書畫聯盟标签:画家,顾恺之,张僧繇,人物画,女史箴图,中国绘画,书法作品

    点击:“收录于话题”分类,查阅全部。提示:图文信息来源于网络,图片并不确定作品之真伪,不作为投资收藏的依据,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顾恺之(348年~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东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因为他在文学和绘画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于是人们称他为画

  • 顾恺之作品被英国人破坏,日本人临摹,专家:两种方式可以索回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顾恺之,文物,女史箴图,公约,国际法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辛苦耕耘,既留下了无数美好的传说,也创造出了纷繁夺目的文化遗产,但是近代以来,有一批“遗产”并不是那么幸运!我们都知道,中国的近代史充满了屈辱,自鸦片战争以来,多次遭遇劫掠,无数老祖宗留下的珍宝丢失海外,今天,笔者就简单谈一谈,这些承载着中华文化积淀的文物,有着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