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回望陶渊明一生经历,隐居田园并非机缘巧合,而是他逃不出的宿命

回望陶渊明一生经历,隐居田园并非机缘巧合,而是他逃不出的宿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烛下青史 访问量:2816 更新时间:2024/2/28 20:10:40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的这首著名的《归园田居》让无数人仰慕他的精神追求,原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菊,和远方。

但世人或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若仔细探究陶渊明一生的经历,我们会发现陶渊明的隐居田园并不是机缘巧合,而是宿命。

陶渊明怒砸“铁饭碗”,这五斗米不要也罢

405年前的早晨,陶渊明不情愿的从寝居走出来,皱着眉头,不想上班。因为此时正值寒冷的冬季,尽管陶渊明是刚上任不久的彭泽县令,亦是被这寒气冻得直哆嗦。陶渊明身边的助手对他说,待会要见一位客人,是远道而来的督邮,最好还是换一件正式整齐的官服,以表尊重。

督邮在东晋时期虽然不是大官,但相当于现今的检察机关部门,到基层视察工作时一般人都不敢轻视,生怕督邮给自己冠上工作不合格的印象。然而,当陶渊明的助理提醒他应“束带迎之”,陶渊明怒火冲天。我一个县令,为了去见一个乡里小儿还要特意打扮一番?

陶渊明当场辞官,并由此道出千古名句:“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此举震惊众人,陶渊明实属霸气,因不满官场风气竟然亲手砸了这“铁饭碗”,这是多少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其实这不是陶渊明第一次裸辞了,早年间他上任江州祭酒后亦因为不喜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而辞官回乡。

除了个性原因外,陶渊明之所以经常辞职与东晋时期特殊的时代特征也有很大关系。从陶渊明称督邮为乡里小儿便能看出,他觉得这个督邮就是个乡巴佬,他根本没把人家放在眼里。

东晋是门阀贵族时代,阶级分明而固化,才能在那个时期并不重要,出身才是人们首要看中的事。

陶渊明之所以觉得自己是家族显贵的“上层人士”,与他的曾祖父陶侃有不小的缘由。陶侃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才德兼备,颇受好评。除此之外,陶侃还有个著名的故事,搬砖以励志。他每天会把一堆砖头从院子里搬到屋里,再从屋里搬到院子里。

现代人“搬砖”是为了谋生,而陶侃搬砖则是为了锻炼身体,增长志气。陶渊明在提起曾祖父时总是洋溢着仰慕之情,他为有这样一位祖宗骄傲,也期待着自己成为曾祖父那般令人赞颂的人物。

庄稼长得不好?不要紧,有酒就行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一首《归去来兮辞》把陶渊明彻底辞官归乡之初的潇洒和惬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大抵当时的陶渊明觉得隐居才是君子应当选择的生活,再不必为官场的是非黑白囚禁,身心愉悦,未来可期。

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只有亲自体验才能彻底领悟。正如李诞在《宇宙超度指南》中说“人生有泥煤味,也有木桶味,没喝醉过的人会说那是苦味,喝醉过的人才知道,那确实就是苦味。”

初隐田园的陶渊明被那紧蹙的菊花吸引,陶醉其中,种种地采采菊,美哉悠哉。然而,没有了“铁饭碗”的陶渊明必须要思考如何才能活下去,妻子儿女的生活全都靠他了。日复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让陶渊明有些无奈,“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果然,术业有专攻,写起诗词来雅辞藻滔滔不绝,可种起地来,奈何那些庄稼就是不长。

爱酒的不止有李白,陶渊明亦是把酒作为人生伴侣的痴人之一。陶渊明见地里的庄稼没有收成,只能厚着脸皮到别人家蹭吃蹭喝了。虽然这种生活十分艰苦,可他还是不后悔,纵使朝廷征召他重回官场,可他还是拒绝了。因为陶渊明觉得,庄稼可以不长,但是潇洒快活不能少。

逃得过官场,逃不过宿命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正如《五柳先生传》里的陶渊明一样,日子孤单寂寥,但是精神必须永远富足。相比较于陶渊明那些来格调清冷的作品,《桃花源记》算是一个例外。

或许他的其他作品以写实为主,而《桃花源记》写的是一种终极理想。因为桃花与菊花不同,没有孤傲清冷,只有灿烂、美好、浪漫。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所以令所有读过的人神往,大抵是因为桃花源里的世界太过美好,简直是人间天堂。寻访未果,既给桃花源增添了一种神秘幽静的色彩,也表露出陶渊明自己对桃花源的设定其实是一种幻想之意。

陶渊明写《桃花源记》时,距离辞官已经16年之久。这与往昔不同的写作风格,或许也是他对人生归宿的渴望和畅想。

陶渊明隐居后的真实生活是艰难的困苦的,而桃花源里的世界与之相反,那里邻里友好,和谐富足,安逸平静。实与虚的对比,让人对人生展开深刻的思索。

当今无数人是陶渊明为知己,为偶像,想必一生追求精神洁净的陶渊明定会欣慰。陶渊明的归隐生活虽然不是常人能够体会的,但舍掉五斗米也不折腰的陶渊明定是一生无悔的。性格决定命运,选择决定结局,或许这就是陶渊明的宿命。

更多文章

  • 隐居二十二年的陶渊明,为何被称为“古今隐士”?

    历史解密编辑:神州翰林院标签:陶渊明,隐士,渊明,名士

    陶渊明,又名元亮,或作渊铭,出生于江西浔阳柴桑,是一代名士。他出身世家,他是名门之后,祖父陶侃以军功升为大司马,祖父、父亲曾任太守,至渊明,他的家族早就衰落了。渊明少年时博览群书,有一颗普天之下的心,但对世俗和名利,他并不感兴趣。29岁当官,41岁时,因不肯吃五斗米,甘心辞去彭泽县知县长八十余日

  • 陶渊明:诗酒相亲,世事挂心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陶渊明,白居易,王绩,阮籍,诗人

    图片中国文化与酒、中国文人与酒的关系,具体到陶渊明及其所处的时代,尤其显得特殊和富有意味。陶渊明饮酒、写酒本意并不在于酒,而是“寄酒为迹”,通过酒来显示自己孤高不群和独立卓绝的人格追求。01陶然自乐 物我两忘陶渊明好酒好饮,这在他的诗文中有丰富的描写。耕耘、收获、花竹掩映、琴酒自娱,是陶渊明所期待的

  • 陶渊明:忘怀得失,清淡度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陶渊明,庄稼,圣贤,诗人,田园诗,桑麻

    41岁那年,陶渊明辞官还乡。路上,他反思自己多年的生活,“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船行水上,清风吹衣,他一面眺望家乡,一面感叹天亮得太慢,延误赶路。终于回到家乡,家僮迎接,孩子环绕,桌上有酒,窗外有菊。一切自然清淡。走到村口,“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天地间的景象与心中感受竟如此默契,于

  • 岳云鹏饰演陶渊明,形象学识遭吐槽,谁说岳云鹏不能做个演员

    历史解密编辑:西楼知趣杂谈标签:演员,相声,大雅,诗人,晋朝,岳云鹏,陶渊明,郭德纲,南北朝,春晚主持人阵容

    最近一档节目,被网友吐槽选角失败,太过于牵强。原来是节目里选中岳云鹏饰演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乃是文人墨客,大雅之家。岳云鹏虽然在相声界很优秀,但是和大雅还是又一定距离。很多网友认为岳云鹏并不适合演,主要还是岳云鹏不是专业演员,更不是学者,要是饰演陶渊明肯定会难以塑造出一个大家心目中

  • 改朝换代中的真文人,效仿陶渊明隐居山林,用一幅画成功拒绝忽必烈,鲜于枢亲自为其题跋!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钱选,元朝,诗人,陶渊明,鲜于枢,忽必烈,赵孟頫,南北朝,归去来兮辞

    中国文人若是不幸生在改朝换代的时候,难免要面临“旧王孙新朝廷”的矛盾。继续效力新王朝,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即便是如赵孟頫一般的艺术泰斗,也免不了被带上“贰臣”的帽子,甚至被指责上千年。赵孟頫有一个同乡画家钱选,与赵孟頫等人并称“吴兴八俊”。元朝建立以后,钱选自谓“耻做黄金奴”,选择了归隐山林,成全自己

  • 继岳飞之后, 德云社岳云鹏又来霍霍历史人物, 上演屠夫版陶渊明

    历史解密编辑:吴韦谈科技标签:演员,岳飞,诗人,宋朝,岳云鹏,陶渊明,德云社,历史人物

    在演艺界,如果某个演员和扮演的角色差别太大,大家都喜欢用霍霍来调侃,就是祸害角色的幽默说法,没有恶意。比如德云社的相声演员岳云鹏,在4月13号官宣,自己要去扮演历史人物,著名的文人陶渊明,还放出了剧照。看完以后大家都乐坏了,说这是屠夫版的陶渊明,无论是身材还是大脸盘子,都跟大家心目中的陶渊明差距有点

  • 明 祝允明 书陶渊明闲情赋

    历史解密编辑:里仁标签:祝允明,文征明,王世贞,陶渊明,书坛,书法

    冊頁王世貞認為明代書壇中,最傑出的就是祝允明(1461- 1527)、文徵明(1470-1559)與王寵(1494-1533),而提出吳中三家的觀點,至今仍是書史上的主流說法。此冊用筆俐落精緻,線條潤澤凝練,圓厚中帶著清雅氣質,單字富變化巧思。撇、捺、橫與豎,往往縱橫伸展,起著統整的效果。此冊風格獨

  • 比杭州西湖大3倍,被誉为“中国城市第一湖”,陶渊明生活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秒懂风景标签:秀丽,常德,晋朝,陶渊明,柳叶湖,南北朝,艺术家,杭州西湖,桃花源记,世外桃源

    提到陶渊明,我想大家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吧。陶渊明,这个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桃花源记》让人们认识了他,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他内心的向往。有人说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归隐田园是迫于无奈,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入仕做官是根本的目标,陶渊明也选择了做官这条路,但几次入仕的失败,使他不得不选择归隐田园的

  • 日本这座世界遗产宫殿,是德川家康之墓,但还刻有陶渊明和苏东坡

    历史解密编辑:郅建伟标签:茶,日本,关东,苏轼,宋朝,陶渊明,苏东坡,德川家康,世界遗产

    日光自古就是关东的宗教圣地,不论是佛教的轮王寺,或代表当地山岳信仰的二荒山神社,都是奈良时代就创立的古老寺社。加上日光东照宫,三者合称“二社一寺”,共同被录入为世界文化遗产。在“二社一寺”中,以建于江户时代初期的日光东照宫最年轻,但名声也最为响亮,除了因葬于此地的德川家康乃是赫赫有名的战国时代最后赢

  • 刘奕谈陶渊明的真诚与自由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苏轼,杜甫,刘奕,晋朝,诗人,陶渊明,黄庭坚,南北朝,千古名句,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

    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奕多年来潜心于陶渊明研究,近日,其论著《诚与真——陶渊明考论》的新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就陶渊明的生平、作品、精神世界、文学风貌中“重要而又文献足征”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刘奕认为该书与其说是他的陶渊明研究,毋宁视为他对陶渊明的理解,而“诚之以求真”就是他对陶渊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