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炎建立西晋后, 如何处置三国的亡国之君!

司马炎建立西晋后, 如何处置三国的亡国之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农民小刚 访问量:1289 更新时间:2023/12/8 1:30:47

众所周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亘古不变的历史规律。自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格局逐渐形成。在数十年的时间中,魏蜀吴三国展开了激烈的较量。不过,最后完成统一的,却是司马懿所在的家族。公元279年,司马炎调集了20万大军,正式发动了晋灭吴之战。到了公元280年,西晋消灭东吴,从而彻底结束了三国时代。

对于司马炎来说,虽然完成了统一,但是,和秦始皇一样,他也面临如何对待魏蜀吴末代皇帝的问题。此外,尽管蜀汉的刘善在司马炎登基之前就已经投降,然而,刘禅也好,曹奂以及孙皓也罢,其命运依然掌握在司马炎手中。

一、刘禅

首先,在三国中,蜀汉不仅实力最弱,也是最先走向灭亡的。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姜维扛起了北伐中原的大旗。不过,蜀国和魏国的实力差距太大了。到了公元263年,魏国终于派出大军来收拾蜀汉了。在邓艾的进攻下,诸葛亮的后代诸葛瞻诸葛尚战死沙场。姜维假意投降钟会,准备借钟会之手诛杀魏将,而后复兴蜀汉,并写密信给刘禅只需等待几天就可以。但因为事情泄露,姜维及张翼等都被杀。蜀汉就此彻底灭亡。

对于刘禅来说,向邓艾投降不仅保住了性命,还获得了一个安乐公的爵位。当然,刘禅至死都需要呆在洛阳了。面对已经是阶下囚的刘禅,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故意当着他的面安排表演蜀汉地区的歌舞。面对此情此景,刘禅的随从人员非常感慨,不禁掩面而泣。

不过,刘禅似乎不为所动,依然吃好喝好。在司马昭的提问下,刘禅表示:此间乐,不思蜀。到了公元271年,西晋建立后的第六年,刘禅去世,享年六十四岁,也即他获得了善终的结局。

二、曹奂

其次,早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家族就对曹魏皇帝步步紧逼。公元260年,高贵乡公曹髦被成济弑杀后,司马昭改立魏明帝曹叡的后代曹奂为帝。当然,皇帝曹奂只不过是司马氏手中的傀儡。

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后,司马炎先是继承晋王的爵位,然后如同曹丕一样,司马炎也是迫不及待的篡位称帝。至于魏国的末代皇帝曹奂,似乎要比汉献帝好一点,因为他被降封为陈留王。对于这位亡国之君,司马炎不仅没有刀剑相向,还将他的封地安排在曹操特别经营过的邺城。值得注意的是,曹奂还可以使用天子旌旗,行魏国正朔。凡此种种,丝毫不比曹丕对刘协差。到了公元302年,陈留王曹奂去世。

曹奂的后人没有再在官方的纪录出现,因此无从知道他有没有后人,由于他离世时正值八王之乱时期,很多纪录都可能在那段期间遗失或被摧毁。东晋一直有曹姓陈留王这个爵位,南朝宋有陈留王曹虔嗣的记录,但无法确定是否为曹奂的后人,或是曹家旁系入继。此外,由曹奂开始的这个陈留封国一直传国至南朝齐,历经214年。

三、孙皓

最后,在蜀汉和曹魏相继灭亡后,东吴自然成为司马炎的主要目标了。公元264年,二十三岁的孙皓登基称帝。孙皓在位期间屡次北伐晋朝,虽然曾在交趾和西陵大破晋军,但穷兵黩武耗尽孙吴国力,终在晋灭吴之战中一败涂地。由于孙皓残暴不仁,屡有吴将倒戈,同时也导致起义四起。

到了公元280年,面对西晋大军,孙皓放弃抵抗,这促使东吴被西晋灭亡。和刘善一样,投降后的孙皓被押送到西晋都城洛阳,并被授予归命侯的爵位。被俘四年后,四十二岁的孙皓就病逝于洛阳。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魏蜀吴的末代皇帝,司马炎保持了相当的宽容,也即没有赶尽杀绝。当然,这也是因为三位亡国之君都没有了实权,从而不会对西晋构成威胁。

更多文章

  • 西晋,皇帝司马炎到王济家吃“蒸乳猪”,王济拽上40个奶娘

    历史解密编辑:瑶光暖暖标签:皇帝,大臣,乳猪,西晋,三国,司马炎,王济(晋朝)

    西晋,皇帝到大臣家吃饭,被一道“蒸乳猪”惊艳:“怎比宫宴还好吃?”大臣撇嘴一笑:“人奶蒸炖,如何不美?”皇帝呕吐。开国皇帝司马炎,有个瞎眼姐姐,名叫常山公主。被一纸赐婚,嫁给了素有“白马”之称的王济。这一下,司马一家欢天喜地,王济一家却哑巴吃黄连,满口苦水吐不出。原来,常山公主不但“眼瞎”,且极为善

  • 王羲之《心经》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艺术家标签:王羲之,菩提,心经,菩萨,般若波罗蜜

    王羲之《心经》,即《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中之《心经》。《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经怀仁禅师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24年所得,终刻制成精彩书法碑文,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养活、养成、养大了的一大批书法家。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

  • 王羲之:沉疴忧悴,行草苍茫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王羲之,大观帖,草书,宣和书谱

    ▲阁帖本王羲之《近得书帖》又称“永兴帖”,王羲之书。拓本。五行,四十字,行草。又称《近得书帖》。褚遂良《右军书目》“草书都五十八卷”第十八卷记有“二十二日羲之报,近得书,五行”,与此帖正合。此帖流传有绪,理应视为研究王氏书法的可靠资料。《宣和书谱》录有王羲之行书《永兴帖》。《澄清堂帖》、《大观帖》收

  • 王羲之《圣教序》北宋拓本高清修复版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大论标签:楷书,拓本,晋朝,王羲之,褚遂良,书法家,书法作品,雁塔圣教序

    一、《圣教序》作品简介及赏析《圣教序》本身全名为《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了纪念唐三藏西天取经过程中,历经千重磨难才取得了拯救世人灵魂真经的艰难历程,全文是他亲自撰写的纪实文学作品。估计他当时虽然贵为帝王,但社会影响力远不及文人大家,于是他发布了悬赏令。大家都来吧,我李世民发布文章了,你们谁来写

  • 王羲之这一书法范本,价值超过10部《兰亭序》,学草书不知道它,相当于还没入门!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草书,章草,晋朝,王羲之,兰亭序,十七帖,圣教序,远宦帖,书法家,书法范本,书法作品

    一说“书圣”王羲之,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兰亭序》,亦或是他与王献之合称为“二王”。毫无疑问,《兰亭序》是他得意之作,属于妙手偶得,很多与之相关的传奇故事,更进一步加深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当今书界最高奖项就被命名为“兰亭奖”。不过,单以笔法丰富性与学习价值来说,王羲之有两件作品可以说是“行书范

  • 高清|赵孟頫人书俱老时,重临王羲之草书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草书,晋朝,赵孟頫,王羲之,十七帖,兰亭序,书法家,书法作品

    赵孟頫学习王羲之最多,对于王羲之的名作《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多次临习,比如《兰亭序》流传的墨迹版本就好几个,《十七帖》也有很多,临习完整本的墨迹则仅见台北故宫的这一套。落款时间在延祐三年,六十三岁,也是晚年功成名就之时了。元赵文敏公临十七帖唐代孙过庭在其所撰《书谱》中写道“察之者尚精”,就是

  • 王羲之《圣教序字汇表》,赶紧收藏!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楷书,王羲之,收藏,圣教序字汇表

  • 书法:王羲之用笔有哪些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艺术收藏标签:隶书,章草,楷书,晋朝,王羲之,行草书,书法家,书法作品

    艺术、美——阅读“书画艺术收藏”开放、美——阅读“世界艺术大观”一、具有楷书用笔习惯这里所说的楷书,不是特指哪一个朝代的楷书,而是立足当代纵观整个书法史就所有楷书和其它书体相比较而言,楷书的用笔特点一是注意线条的起笔和收笔,起笔和收笔的动作做得精致、丰富而到位;二是运笔形成线条中段的动作以提按为主,

  • 王羲之草书《寒切帖》高清附释文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王羲之,寒切帖,草书,书法,董其昌

    王羲之《寒切帖》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二书帖》。唐人勾填本,有乌丝栏,纸本,天津博物馆藏, 纵25.6厘米,横21.5厘米,草书五行,五十字。卷尾有董其昌、娄坚题记。此帖宋代曾入绍兴内府,明代流入民间,明韩世能、王锡爵,清王时敏等递藏,是一件流传有绪的书法艺术珍品。此帖书体遒劲妍润 ,沉著

  • 绝版孤本王羲之书《草诀歌》拓片册页鉴赏

    历史解密编辑:装的大不将就标签:王羲之,草诀歌,拓片,王献之,书法

    此拓本乃雨霖穆风个人收藏所有。啥也不说了,看拓本吧,就是这么傲娇。虽然只有三十一页,但是能保存下来已十分难得了。王羲之不用说了,东晋书法大家,与其子王献之并称“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