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武帝司马炎:除了“羊车望幸”,咱还能不能聊点别的了?

晋武帝司马炎:除了“羊车望幸”,咱还能不能聊点别的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最爱故事 访问量:3988 更新时间:2024/1/16 6:46:21

司马炎是个奇人。说奇,不一定是出生就有异相,打雷闪电,漫天冒红光,也不一定是天生聪慧,奥数神童,十分钟能开一百个平方。说他奇,很简单,就是长相比较奇怪。发委地,手过膝。——《晋书》司马炎同志头发奇长,站着的时候,头发可以垂到地上。这样浓密的发量,放在今天,一定会被各大洗发水广告的代言争抢。光是头发长也就算了,所谓头顶三千烦恼丝,一剪尽忧愁,只要肯打理,经常修剪,倒也没什么所谓。但司马炎不光头发长,他的手臂也很长,直直站立,双手可以碰到膝盖。手臂长有什么好处?好像没什么好处,但仔细一想,还是有点用处,什么用处呢?离人很远,就可以趁人不备,扇人大耳瓜子。头发很长,手臂很长,仔细想象的话,司马炎应该长的并不算太好看,至少跟英俊是不沾边的。但幸好,封建时代,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环境,大家都很少看脸。而对司马炎本人来说,长成啥样无所谓,有权有势就得了。那司马炎同志有权有势吗?有,而且相当有。他的爷爷是“三国待机王”司马懿,父亲是曹魏的头号权臣司马昭

对,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那个司马昭。但作为儿子,他很显然对自己父亲的了解程度并不是很够。甚至对整个司马家族,司马炎都没有太多印象,当然,他也懒的了解。他只知道,司马家族世世代代都是曹魏王朝的打工人,现在打工打够了,他们打算把老板开除了,自己单干。爷爷司马懿曾经想要单干,但岁数太大,心有余而力不足。大爷司马师想要单干,但奈何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害了很厉害的眼疾,没两天就去世了。父亲司马昭当然也想要自己单干,这是全天下都知道的事情,路人皆知嘛,但父亲的身体显然也不足以支撑他的梦想。在离帝位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突发恶疾,归天了。当皇帝这事儿还真是很玄妙,它和这世上绝大部分的东西都不同。在当皇帝的问题上,机会从来不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机会只留给有缘人。司马炎是不是那个有缘人呢?让我们拭目以待。现在父亲死了,虽然没给自己留下什么荣华富贵,传世珍宝,但却给自己创造出了一个极好的环境。什么环境呢?登基的环境。曹魏王朝时间不长,皇帝也不多。

魏武帝曹操雄才大略,是曹魏皇帝队伍的顶梁柱,但很可惜,曹操同志的帝位是被追封的。魏文帝曹丕,人很聪明,又有谋略,但也很可惜,身板不行,当皇帝没几年,就领了便当。魏明帝曹叡,文治武功,水平相当不错,但为人轻浮,难堪大用。以上这三位皇帝,虽然各有优劣,称不上是治世明君,但至少在位期间,都把司马家族压制的死死的。可之后的曹芳、曹髦两位皇帝,情况就不太乐观了。司马家族擅权,皇帝被彻底架空。曹芳同志想要发动兵变,结果先被司马家族按在地上捶了一堆,不仅没能廓清环宇,拿回主权,还被司马家族给废黜了。曹髦同志当然也不甘于人下,但形式却比曹芳更加简单粗暴,这位仁兄一人一甲一剑一马,居然直接跟司马家族拼上命了。结果当然可想而知。皇帝很勇敢, 下场很悲惨。曹髦被乱刀分尸,皇帝又落到了魏元帝曹奂的身上。曹奂即位的时候,司马家族已经站在了整个王朝的权力枢纽上。

司马懿、司马师已经与世长辞,司马昭刚要登基,一病不起,死在了病榻上。这三位司马家族的翘楚似乎有着相同的命运。皇位对他们来说唾手可得,咫尺而已,但皇位对他们来说又相隔天涯,可望而不可及。父亲司马昭死了,司马炎有点懵。全世界都很懂他父亲的心思,唯独他这个儿子不是很懂。他实在想不到父亲居然说没就没了。本来,自己最好的打算不过是父亲登基称帝之后自己能当个太子,但现在皇位却呼之欲出,在向他招手。幸运,实在是很幸运。他的祖辈,父辈,为了登上皇位,苦心孤诣,精妙安排,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但现在却让司马炎给捡了个洋落。既然是白给的,那不当白不当!皇位,我来啦!咸熙二年,公元266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登基,魏朝灭亡,西晋建立。对篡魏建晋这件事儿,司马炎一点也不心慌,也一点不内疚。我们知道,当皇帝是个美差,是件好事儿,但篡位却是个技术活,篡的好可以偷天换日,不声不响,篡的不好,那就容易被老百姓议论纷纷,千夫所指。当年魏文帝曹丕篡汉,天下骂声一片,因为毕竟东西汉加起来也有四百年,老百姓对大汉是有感情的,冷不丁换了个朝代,换了个领导,难免不适应。

曹丕当时的压力实在是很大,汉室大臣骂、老百姓骂、三国大V诸葛亮骂的更狠。但司马炎篡魏,却篡得大大方方。登基那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场面那是相当大,生怕别人不知道。原因很简单,人们对于魏朝的灭亡,并不感冒,大多数人只会留下两个字的评价:报应。当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退位,现在司马炎又逼迫魏元帝曹奂退位。大家都是乱臣贼子,那还有什么放不开的?司马炎很放得开,他一屁股坐在了皇位上,开始缔造起了自己的传奇人生。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基本上都是文韬武略,文治武功的旷世英雄。往远说,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光武帝刘秀堪称天选之子。往近说,曹孟德雄才大略,刘皇叔惟贤惟德,孙仲谋年少有为。往后说呢,还有唐高祖、宋太祖、元世祖、明太祖等等帝王,司马炎不认识,咱们也就不多赘述。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名开国皇帝,如果在位期间没有亮眼表现的话,似乎是件很丢脸的事儿。不仅丢脸,身为先行者,自己没啥成就的话,如何给后世子孙树立榜样?如果不能树立榜样,上行下效,岂不是一代比一代窝囊?那实事求是地说,司马炎同志有作为吗?有。介绍皇帝的成就,就难免扯到一些晦涩难懂的历史背书,而这些内容,相对来讲,又很无聊。除了专业的历史学习者之外,几乎很难有人对这些内容感兴趣。所以我更愿意用一种有趣,简单,但又十分严谨的方式来告诉大家,司马炎都干了些什么。

首先是政治方面。司马炎同志初登帝位,非常勤劳,大量增删更改各种制度,这些制度涉及文化,政治、军事、民生等各方面,但很遗憾的是,成果并不显著。而效果不好的最大原因,是因为司马炎同志的各种制度基本上都是借鉴汉代以来现有的成果,说是删改,不如说是原地踏步。不创新,吃老本,这一点非常值得批评。一直去模仿,那就很难去超越。然后是军事方面。打仗的话,司马炎倒是卓有成就。他的父亲司马昭灭掉了蜀国,而他则灭掉了隔江相望的东吴。灭吴,这几乎是司马炎同志一生之中最伟大的成就。但此等成就,并不是因为司马炎很强,而是因为当时东吴皇帝孙皓太弱了。抗吴谁都行,你上你也三比零。

皇帝虽然平庸,可毕竟是本着干好事儿的初心在皇位上奋斗的,所以很快缔造出了西晋王朝的第一个盛世——太康盛世。四海升平,黎民安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农业丰收,文化风行。盛世来了。三国战乱那么多年,你打我,我打你,你给我一脚,我给你一拳,现在全国终于统一了,老百姓终于开始过上好日子了。很好,正是继续努力,再创辉煌的时候。但很显然,缔造完盛世的司马炎表示,我累了,我需要休息。班我是不上了,工作我也不管了,我都缔造盛世了,还想让我加班?那不可能。我要放松,我要休息。去哪儿休息呢?后宫。时帝多内宠,平吴之后复纳孙宫人数千。——《晋书》晋武帝司马炎的妃子特别多。是的,不是很多,非常多,是特别多。封建帝制时代,皇帝是万乘之尊,是天下的主人,多娶两个媳妇儿,似乎无可厚非。一般来说,三宫六院,佳丽上千,也可以理解。但上千对司马炎来说只是个小意思。这位皇帝有将近一万名妃嫔。是的,你没看过,将近一万。我们实在很难理解晋武帝为什么要讨这么多房老婆。如果非要我说出一个原因,那么就是一句话:人的欲望真的是永无止境。妃子一多,皇帝每天晚上跟谁睡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乱花渐欲迷人眼,一万多妃子,一个一个挑,不太现实。皇帝想出了一个创造性的办法。他每晚亲自驾驶一辆羊拉的小车,在后宫里转悠,羊停到哪里,他就到谁的寝宫去过夜。很随缘,也很公平。皇帝有政策,妃嫔们有对策。有些聪明的嫔妃在地上撒上盐巴,在门楣上插一些嫩草,这样一来,喜食盐巴嫩草的羊就会停在自己寝宫的门口——“羊车望幸”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皇帝认为,盛世是永恒的,只要自己活着,盛世就会一直跟随自己。但他不知道,彼时的盛世也许只是机缘巧合,若不抓住机会,再接再厉,国家很快就要走上下坡路。这位皇帝的前半生励精图治,虽然成就不算太大,但也算可圈可点。但皇帝的后半生却懈怠政事,荒淫无度,妥妥的昏君面孔。开国即昏君,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头一遭。晋武帝司马炎在羊车巡幸的后宫里度过了他自己的一生。太熙元年,司马炎病逝,时年55岁。多年前,他懵懵懂懂,心不怀大志,但却被命运选中,成为了西晋帝国的王。这一生,他扮演过各种角色,儿子、乱臣贼子、帝王、开国皇帝、有为之君、昏庸之主。而现在,他老死病榻,同样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和抱负能继承给子孙后代。唯一能留给后世的,只有那只缓缓踱步,吃着青草的老山羊。

标签: 司马炎车望幸司马昭皇位曹丕

更多文章

  • 司马炎建立西晋后, 如何处置三国的亡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刚标签:蜀汉,刘禅,魏国,孙皓,曹魏,西晋,司马炎,司马昭,三国演义,史说三国,中国古文献

    众所周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亘古不变的历史规律。自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格局逐渐形成。在数十年的时间中,魏蜀吴三国展开了激烈的较量。不过,最后完成统一的,却是司马懿所在的家族。公元279年,司马炎调集了20万大军,正式发动了晋灭吴之战。到了公元280年,西晋消灭东吴,从而彻底结束了三国时代。对于司

  • 西晋,皇帝司马炎到王济家吃“蒸乳猪”,王济拽上40个奶娘

    历史解密编辑:瑶光暖暖标签:皇帝,大臣,乳猪,西晋,三国,司马炎,王济(晋朝)

    西晋,皇帝到大臣家吃饭,被一道“蒸乳猪”惊艳:“怎比宫宴还好吃?”大臣撇嘴一笑:“人奶蒸炖,如何不美?”皇帝呕吐。开国皇帝司马炎,有个瞎眼姐姐,名叫常山公主。被一纸赐婚,嫁给了素有“白马”之称的王济。这一下,司马一家欢天喜地,王济一家却哑巴吃黄连,满口苦水吐不出。原来,常山公主不但“眼瞎”,且极为善

  • 王羲之《心经》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艺术家标签:王羲之,菩提,心经,菩萨,般若波罗蜜

    王羲之《心经》,即《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中之《心经》。《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经怀仁禅师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24年所得,终刻制成精彩书法碑文,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养活、养成、养大了的一大批书法家。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

  • 王羲之:沉疴忧悴,行草苍茫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王羲之,大观帖,草书,宣和书谱

    ▲阁帖本王羲之《近得书帖》又称“永兴帖”,王羲之书。拓本。五行,四十字,行草。又称《近得书帖》。褚遂良《右军书目》“草书都五十八卷”第十八卷记有“二十二日羲之报,近得书,五行”,与此帖正合。此帖流传有绪,理应视为研究王氏书法的可靠资料。《宣和书谱》录有王羲之行书《永兴帖》。《澄清堂帖》、《大观帖》收

  • 王羲之《圣教序》北宋拓本高清修复版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大论标签:楷书,拓本,晋朝,王羲之,褚遂良,书法家,书法作品,雁塔圣教序

    一、《圣教序》作品简介及赏析《圣教序》本身全名为《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了纪念唐三藏西天取经过程中,历经千重磨难才取得了拯救世人灵魂真经的艰难历程,全文是他亲自撰写的纪实文学作品。估计他当时虽然贵为帝王,但社会影响力远不及文人大家,于是他发布了悬赏令。大家都来吧,我李世民发布文章了,你们谁来写

  • 王羲之这一书法范本,价值超过10部《兰亭序》,学草书不知道它,相当于还没入门!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草书,章草,晋朝,王羲之,兰亭序,十七帖,圣教序,远宦帖,书法家,书法范本,书法作品

    一说“书圣”王羲之,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兰亭序》,亦或是他与王献之合称为“二王”。毫无疑问,《兰亭序》是他得意之作,属于妙手偶得,很多与之相关的传奇故事,更进一步加深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当今书界最高奖项就被命名为“兰亭奖”。不过,单以笔法丰富性与学习价值来说,王羲之有两件作品可以说是“行书范

  • 高清|赵孟頫人书俱老时,重临王羲之草书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草书,晋朝,赵孟頫,王羲之,十七帖,兰亭序,书法家,书法作品

    赵孟頫学习王羲之最多,对于王羲之的名作《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多次临习,比如《兰亭序》流传的墨迹版本就好几个,《十七帖》也有很多,临习完整本的墨迹则仅见台北故宫的这一套。落款时间在延祐三年,六十三岁,也是晚年功成名就之时了。元赵文敏公临十七帖唐代孙过庭在其所撰《书谱》中写道“察之者尚精”,就是

  • 王羲之《圣教序字汇表》,赶紧收藏!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楷书,王羲之,收藏,圣教序字汇表

  • 书法:王羲之用笔有哪些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艺术收藏标签:隶书,章草,楷书,晋朝,王羲之,行草书,书法家,书法作品

    艺术、美——阅读“书画艺术收藏”开放、美——阅读“世界艺术大观”一、具有楷书用笔习惯这里所说的楷书,不是特指哪一个朝代的楷书,而是立足当代纵观整个书法史就所有楷书和其它书体相比较而言,楷书的用笔特点一是注意线条的起笔和收笔,起笔和收笔的动作做得精致、丰富而到位;二是运笔形成线条中段的动作以提按为主,

  • 王羲之草书《寒切帖》高清附释文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王羲之,寒切帖,草书,书法,董其昌

    王羲之《寒切帖》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二书帖》。唐人勾填本,有乌丝栏,纸本,天津博物馆藏, 纵25.6厘米,横21.5厘米,草书五行,五十字。卷尾有董其昌、娄坚题记。此帖宋代曾入绍兴内府,明代流入民间,明韩世能、王锡爵,清王时敏等递藏,是一件流传有绪的书法艺术珍品。此帖书体遒劲妍润 ,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