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羲之:沉疴忧悴,行草苍茫

王羲之:沉疴忧悴,行草苍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之海 访问量:2424 更新时间:2024/6/22 3:28:01

▲阁帖本

羲之《近得书帖》又称“永兴帖”,王羲之书。拓本。五行,四十字,行草。又称《近得书帖》。

褚遂良《右军书目》“草书都五十八卷”第十八卷记有“二十二日羲之报,近得书,五行”,与此帖正合。此帖流传有绪,理应视为研究王氏书法的可靠资料。《宣和书谱》录有王羲之行书《永兴帖》。《澄清堂帖》、《大观帖》收刻。第五行“不具”,有释为“不一一”者。“永兴”,即今浙江萧山县,非人名。

▲大观帖本

王羲之在帖申述及病痛之苦,忧悴之情。其病“沉滞”,乃血气积滞而不通畅,这一病疾是他的老病了。晋人对死亡的问题特别关注,他们害怕死亡,感到死亡的可哀,为了增加生命的长度,企仰服食。服食却是危及生命的事情,常带来负面的效应,“沉滞”就是其中一症。在无法解脱的痛苦矛盾的状况下,只有“忧悴解日”了,王羲之的伤感多愁,于此帖见出一斑。

大意是:最近得到您的来信,今天又收到您在永兴写的信,十分欣慰。我想您在路途上一切尚好。我的病痛还是那样,血气积滞而不通畅,忧虑不安地渡日。

此帖在《大观帖》中属上品,意兼行草,笔法欲舒还抑,圆润饱满,似正有三分情愁,郁结不开,笔底心下,焉能有所隐耶?正所谓:沉疴忧悴,行草苍茫。

释文:

廿二日羲之報,近得書,即日又得永興書,甚慰,想在道可耳。吾疾故爾,沈滯,憂悴解日。面近不具。羲之報。

—版权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标签: 王羲之大观帖草书宣和书谱

更多文章

  • 王羲之《圣教序》北宋拓本高清修复版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大论标签:楷书,拓本,晋朝,王羲之,褚遂良,书法家,书法作品,雁塔圣教序

    一、《圣教序》作品简介及赏析《圣教序》本身全名为《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了纪念唐三藏西天取经过程中,历经千重磨难才取得了拯救世人灵魂真经的艰难历程,全文是他亲自撰写的纪实文学作品。估计他当时虽然贵为帝王,但社会影响力远不及文人大家,于是他发布了悬赏令。大家都来吧,我李世民发布文章了,你们谁来写

  • 王羲之这一书法范本,价值超过10部《兰亭序》,学草书不知道它,相当于还没入门!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草书,章草,晋朝,王羲之,兰亭序,十七帖,圣教序,远宦帖,书法家,书法范本,书法作品

    一说“书圣”王羲之,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兰亭序》,亦或是他与王献之合称为“二王”。毫无疑问,《兰亭序》是他得意之作,属于妙手偶得,很多与之相关的传奇故事,更进一步加深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当今书界最高奖项就被命名为“兰亭奖”。不过,单以笔法丰富性与学习价值来说,王羲之有两件作品可以说是“行书范

  • 高清|赵孟頫人书俱老时,重临王羲之草书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草书,晋朝,赵孟頫,王羲之,十七帖,兰亭序,书法家,书法作品

    赵孟頫学习王羲之最多,对于王羲之的名作《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多次临习,比如《兰亭序》流传的墨迹版本就好几个,《十七帖》也有很多,临习完整本的墨迹则仅见台北故宫的这一套。落款时间在延祐三年,六十三岁,也是晚年功成名就之时了。元赵文敏公临十七帖唐代孙过庭在其所撰《书谱》中写道“察之者尚精”,就是

  • 王羲之《圣教序字汇表》,赶紧收藏!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楷书,王羲之,收藏,圣教序字汇表

  • 书法:王羲之用笔有哪些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艺术收藏标签:隶书,章草,楷书,晋朝,王羲之,行草书,书法家,书法作品

    艺术、美——阅读“书画艺术收藏”开放、美——阅读“世界艺术大观”一、具有楷书用笔习惯这里所说的楷书,不是特指哪一个朝代的楷书,而是立足当代纵观整个书法史就所有楷书和其它书体相比较而言,楷书的用笔特点一是注意线条的起笔和收笔,起笔和收笔的动作做得精致、丰富而到位;二是运笔形成线条中段的动作以提按为主,

  • 王羲之草书《寒切帖》高清附释文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王羲之,寒切帖,草书,书法,董其昌

    王羲之《寒切帖》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二书帖》。唐人勾填本,有乌丝栏,纸本,天津博物馆藏, 纵25.6厘米,横21.5厘米,草书五行,五十字。卷尾有董其昌、娄坚题记。此帖宋代曾入绍兴内府,明代流入民间,明韩世能、王锡爵,清王时敏等递藏,是一件流传有绪的书法艺术珍品。此帖书体遒劲妍润 ,沉著

  • 绝版孤本王羲之书《草诀歌》拓片册页鉴赏

    历史解密编辑:装的大不将就标签:王羲之,草诀歌,拓片,王献之,书法

    此拓本乃雨霖穆风个人收藏所有。啥也不说了,看拓本吧,就是这么傲娇。虽然只有三十一页,但是能保存下来已十分难得了。王羲之不用说了,东晋书法大家,与其子王献之并称“二王”。

  • 赵孟頫“封神”之作,足以挑战“书圣”王羲之,这样的字千年难得一遇!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颜平原,书法作品,董其昌,书法家,王羲之,赵子昂,晋朝,赵孟頫

    我们耳熟能详的古代书法家有很多,比如“书圣”王羲之、“颜筋柳骨”的颜真卿、柳公权,还有赵子昂、董其昌等。他们都成就极高,属于“泰山北斗”级别的人物。其中处于“至尊”地位的无疑是王羲之,千百年来,能够挑战他的书法家没几个,直到“元人冠冕”赵孟頫的出现。如果大家在搜索软件上查询“赵孟頫”词条,下方肯定会

  • 王羲之真迹惊现辽宁,轰动了书法界!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行书,晋朝,王羲之,行草书,辽宁省,书法家,书法作品,万岁通天帖

    我们之前谈到过当代人不如古人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特定的文化环境,已经没有了传统的旧学教育,因为书法是根植于传统文化当中的!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晋唐法帖的遗失,这些法帖具体遗失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万岁通天帖》长卷在唐代,王羲之的墨迹还有很多,在宋代也有不少,唐代的真迹就更多了,但是到了现在,王羲

  • 赵孟頫临王羲之书法对比图,形神兼备从容潇洒!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赵孟頫,王羲之,书法

    王羲之《太常帖》与赵孟頫临本赵孟頫临王羲之《适太常帖》,得王之气脉流畅外,更见端正朴茂,究其点画,将刻本隐去之笔意予以还原,而且增强了笔气映带与连贯性。这些,都是今天临古值得借鉴之处。左为王羲之草书《采菊帖》右为赵孟頫临左为王羲之草书《太常帖》右为赵孟頫临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