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羲之《圣教序》北宋拓本高清修复版

王羲之《圣教序》北宋拓本高清修复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大论 访问量:254 更新时间:2024/1/26 13:17:06

一、《圣教序》作品简介及赏析

《圣教序》本身全名为《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了纪念唐三藏西天取经过程中,历经千重磨难才取得了拯救世人灵魂真经的艰难历程,全文是他亲自撰写的纪实文学作品。估计他当时虽然贵为帝王,但社会影响力远不及文人大家,于是他发布了悬赏令。大家都来吧,我李世民发布文章了,你们谁来写成书法作品,这样咱们在全国名气更大,作品不就传播的更远更广,也许几千年后也有人知道我们,来吧!其实这是几千年的效果还在发酵。

悬赏令一下,历史上最早相应是初唐书法四大家之一的家褚遂良,他很快用自己的书体写成了太宗李世明的《大唐三藏圣教序》书法作品,世称《雁塔圣教序》,又因慈恩寺与大雁塔同名,也被称为《慈恩寺圣教序》。

《雁塔圣教序》虽然笔法灵动飘逸,但基本运用的是楷书的笔意,而且字形扁宽,更像是隶书和楷书的结合体,离王羲之的书体风格相去甚远,引起了有些人的不满,不知道是唐太宗李世明本人还是文艺界,这个历史无从考证,但是后来怀仁和尚在李世民的首肯下决定从王羲之留存的书法作品中集字成《圣教序》,如审核通过,就刻字立碑,传于后世。

《雁塔圣教序》虽然有幸流传于世,但其社会影响力远不及《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我估计是当时的社会风尚不喜欢这种瘦瘦的有骨感的书法体,因为唐代以肥为美的风尚已是历史事实,不然杨玉环的丰腴肥美和颜体的粗壮拙美怎么解释。有幸的是历史把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存留给我们,我们书家是不是可以考虑以它为基础,写出不一样的书体。

怀仁和尚接到任务后不遗余力,克服了许多困难完成了这篇书法巨著,可谓是书法史在东土大唐本土上又一次发起了掘经的运动,不知过了多久,我估计用了好多年吧,他才不辱使命完成了《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后来因为诸多原因有的称为《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还有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通称《三藏圣教序碑》。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碑,全文共计2400多字,现藏于西安博物馆。此碑内容包括唐太宗为玄奘法师翻译佛经而作的序文和太子李治作的序文以及玄奘写的谢表及《心经》,被通称为《三藏圣教序碑》。

京师弘福寺僧怀仁集皇室所藏王羲之行书真迹成文,后镌刻成碑。此碑由于直接从唐代所存王羲之真迹中摹出,保留了其书原貌,因而被历代书法家视为临书楷模。

二、《圣教序》作品原作修复高清临摹范本

下面我就《《圣教序》北宋拓本高清修复版高清字帖分享广大书友,供您参考临摹,此贴我没有做任何的涂改,只是把字帖的白色斑点和无用杂色去除,让原帖文字更加清晰可辨识,展示原帖的风貌。去掉黑色底纹,白色纸纹还原黑字或淡黄色宣纸纹,黑色字体的各类字帖都可以提供给广大的书友。

更多文章

  • 王羲之这一书法范本,价值超过10部《兰亭序》,学草书不知道它,相当于还没入门!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草书,章草,晋朝,王羲之,兰亭序,十七帖,圣教序,远宦帖,书法家,书法范本,书法作品

    一说“书圣”王羲之,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兰亭序》,亦或是他与王献之合称为“二王”。毫无疑问,《兰亭序》是他得意之作,属于妙手偶得,很多与之相关的传奇故事,更进一步加深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当今书界最高奖项就被命名为“兰亭奖”。不过,单以笔法丰富性与学习价值来说,王羲之有两件作品可以说是“行书范

  • 高清|赵孟頫人书俱老时,重临王羲之草书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草书,晋朝,赵孟頫,王羲之,十七帖,兰亭序,书法家,书法作品

    赵孟頫学习王羲之最多,对于王羲之的名作《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多次临习,比如《兰亭序》流传的墨迹版本就好几个,《十七帖》也有很多,临习完整本的墨迹则仅见台北故宫的这一套。落款时间在延祐三年,六十三岁,也是晚年功成名就之时了。元赵文敏公临十七帖唐代孙过庭在其所撰《书谱》中写道“察之者尚精”,就是

  • 王羲之《圣教序字汇表》,赶紧收藏!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楷书,王羲之,收藏,圣教序字汇表

  • 书法:王羲之用笔有哪些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艺术收藏标签:隶书,章草,楷书,晋朝,王羲之,行草书,书法家,书法作品

    艺术、美——阅读“书画艺术收藏”开放、美——阅读“世界艺术大观”一、具有楷书用笔习惯这里所说的楷书,不是特指哪一个朝代的楷书,而是立足当代纵观整个书法史就所有楷书和其它书体相比较而言,楷书的用笔特点一是注意线条的起笔和收笔,起笔和收笔的动作做得精致、丰富而到位;二是运笔形成线条中段的动作以提按为主,

  • 王羲之草书《寒切帖》高清附释文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王羲之,寒切帖,草书,书法,董其昌

    王羲之《寒切帖》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二书帖》。唐人勾填本,有乌丝栏,纸本,天津博物馆藏, 纵25.6厘米,横21.5厘米,草书五行,五十字。卷尾有董其昌、娄坚题记。此帖宋代曾入绍兴内府,明代流入民间,明韩世能、王锡爵,清王时敏等递藏,是一件流传有绪的书法艺术珍品。此帖书体遒劲妍润 ,沉著

  • 绝版孤本王羲之书《草诀歌》拓片册页鉴赏

    历史解密编辑:装的大不将就标签:王羲之,草诀歌,拓片,王献之,书法

    此拓本乃雨霖穆风个人收藏所有。啥也不说了,看拓本吧,就是这么傲娇。虽然只有三十一页,但是能保存下来已十分难得了。王羲之不用说了,东晋书法大家,与其子王献之并称“二王”。

  • 赵孟頫“封神”之作,足以挑战“书圣”王羲之,这样的字千年难得一遇!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颜平原,书法作品,董其昌,书法家,王羲之,赵子昂,晋朝,赵孟頫

    我们耳熟能详的古代书法家有很多,比如“书圣”王羲之、“颜筋柳骨”的颜真卿、柳公权,还有赵子昂、董其昌等。他们都成就极高,属于“泰山北斗”级别的人物。其中处于“至尊”地位的无疑是王羲之,千百年来,能够挑战他的书法家没几个,直到“元人冠冕”赵孟頫的出现。如果大家在搜索软件上查询“赵孟頫”词条,下方肯定会

  • 王羲之真迹惊现辽宁,轰动了书法界!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行书,晋朝,王羲之,行草书,辽宁省,书法家,书法作品,万岁通天帖

    我们之前谈到过当代人不如古人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特定的文化环境,已经没有了传统的旧学教育,因为书法是根植于传统文化当中的!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晋唐法帖的遗失,这些法帖具体遗失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万岁通天帖》长卷在唐代,王羲之的墨迹还有很多,在宋代也有不少,唐代的真迹就更多了,但是到了现在,王羲

  • 赵孟頫临王羲之书法对比图,形神兼备从容潇洒!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赵孟頫,王羲之,书法

    王羲之《太常帖》与赵孟頫临本赵孟頫临王羲之《适太常帖》,得王之气脉流畅外,更见端正朴茂,究其点画,将刻本隐去之笔意予以还原,而且增强了笔气映带与连贯性。这些,都是今天临古值得借鉴之处。左为王羲之草书《采菊帖》右为赵孟頫临左为王羲之草书《太常帖》右为赵孟頫临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书法:智永是怎么学王羲之的?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艺术收藏标签:王羲之,智永,兰亭序,千字文,书法

    王羲之《兰亭序》智永《千字文》智永《真书千字文》和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有许多相同字,我们通过这些相同字的比较来探寻千百年前这两位书法大家之间的异同之处。“和”字为左右结构,字体扁宽圆厚。主要的不同之处集中在第一笔和第二笔,第一笔横撇,自右向左行笔,《千字文》中是直接按笔下去,《兰亭序》中按笔之后提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