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伶:酒鬼如何能入围偶像天团,魏晋风流难道是“穿睡衣逛街”

刘伶:酒鬼如何能入围偶像天团,魏晋风流难道是“穿睡衣逛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酒苼清栀 访问量:2458 更新时间:2024/1/17 9:49:00

刘伶:有酒宜成颂,知君耻独醒

李白曾有诗曰:“古来圣贤多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被后世好酒者引为经典,其实想想,这李同学也很有些矫情,观古代数千年史,好饮者大多为文人狂士,这个是事实不假,但依他的意思,那些圣贤们因为不饮酒,所以才如此地寂寞。

为圣为贤,靠的自然是学问和人品,这似乎与好不好酒没甚关联嘛,他硬将二者扯在一起,好像只要是能喝酒,便可在世上赢得身前身后名一般,这不是胡扯是什么?

李白好饮,有“谪仙”之名,但让他闻名的是诗而不是酒,如果他只是一个嗜酒如命之徒,谁识得他是哪个?只能说,喜欢喝酒是他最大的乐趣之一,也是他人生的底色,趣话伴身的生活习性,仅此而已。

但如果李白说的是这刘伶就不一样了,因为刘伶的出名几乎全部是因为酒,我就不相信有几人知道他除此之外,还能有甚本事,有甚功业,有甚文章,只是他位列“竹林七贤”,大家因此记下了他,名气还不小,在人们能记得七贤的名字中,必是有他。

“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香”,这是一副常见于酒家的对联,借用古代这两位酒鬼招揽顾客,此联一问一答,又似自问自答,于诙谐中为酒店鼓吹,虽属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却也有趣,亦能看出,这二人在酒鬼阵营中,实属超一流的顶级名人。

“二阮嵇康向山流亡”,这是我以前背“竹林七贤”的口诀,二阮自然是指阮籍和阮咸,向指向秀,山指山涛,流指刘伶,亡指王戎,加上这嵇康,便可一并背将下来,倒也轻松。

这七人因常在山阳竹林下纵酒放歌,肆意酣畅,不拘礼法,清静无为,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故后人称之“竹林七贤”,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偶像男团。

相对于其他几位,这刘伶传下来的作品是少之又少,仅有一篇《酒德颂》及《北芒客舍诗》,他是以饮酒而闻名,以“疏狂放歌死便埋”的人生态度而立世,每天酒不离身,被称为“醉侯”,一生放荡不羁,是一位将酒喝到极致的魏晋名士。

刘伶生活的时代正处魏晋交替的乱世,对司马篡魏有着相当的抵触情绪,于是,在政治上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不过,在高压下,还是有人入司马朝为官,如王戎、山涛,前者还入围贾南风一朝的高官要职。

史上关于刘伶的记载极少,《晋书》所载仅区区数百字而已,其中一半是他的《酒德颂》;他的事迹大部见于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只说他是沛国人,即令安徽宿州人,生卒年不详,主流认为他生于221年,死于300年,在古代平均年龄普遍很低的时候,能活到近80岁实在难得,绝对是高寿之人了,看来,这喝酒还是有益健康的嘛。

刘伶面目丑陋,五短身材,书载其是“身长六尺,貌甚醉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按汉代度量,约合现在身高不足一米五,可谓是有点先天不足之感,不过,记得小品中有句名言,“浓缩的,都是精华”,也许这话就是指的他这般人。

他是曾做过官的,而且是在时任建威将军,亦是七贤之一的王戎手下任参军,只是无甚业绩,可能光顾着喝酒去了,所以,被罢官赶了回家。

大概45岁时,因其名声很大,或者是如王戎这样的朋友举荐,朝廷又想辟他出来为官,可他早已没有了出世的激情,于是便装疯卖傻,将自己灌得酩酊大醉,还裸奔出镜,来使见到,慌忙离去,这样的人,谁敢用,后来便一直闲居家中,直至终老。

文人都爱惜自己的羽毛,拒绝当官的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就是避而不见,要不就是如司马懿那样的称病不出,如他这样自损形象之人,着实少见,也许,只有疯狂的时代才有这样疯狂之人,不过,后世也有效仿之人,那大名鼎鼎的唐伯虎不就是装疯裸奔而离开宁王的监控,方得免杀身之祸的。

这大概就是刘伶人生的全部经历了,在为政上他是没什么能提得起的,于文学吧,应该是有些名堂的,但由于散失,于世不存,所以我们也不知他究竟有何精彩大作,只是搭在“竹林七贤”的声名上,想必也是有些文才的。

我是很看不起这所谓“竹林七贤”的,倒是觉着其中嵇康的“广陵绝响”有些意思,而且我很认同陈寅恪大师所言,即“竹林七贤是先有七贤而后有竹林”,想这一帮人天南地北的,如何会时常聚在一起喝酒,必定是后人将当时的一些名士,以竹林一词而冠之。

几乎所有相关七贤的文章都有这么一句话,说他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风骨,我对此是大不以为然的,想那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如何能由这一帮平常不务实事,崇尚玄学清谈之人来承袭,真是贻笑大方之谈。

建安文学说起来还包括“建安七子”,即孔融陈琳王粲等几人,其实,现在的人们除了“王粲登楼叹怀才不遇”,“陈琳写檄骂曹操”外,就只剩下个“孔融让梨”了,所以有人说,“建安实曹操一人之建安”,此话很有道理。

想这曹操雄才大略,怀揽天下,作诗作文波澜壮阔,气吞山河,岂是这些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们可比,我觉得,这一众人,连给曹操提鞋都不配。

这竹林七贤,一味地崇尚玄学,清淡无为,做出一副“莫谈国事,唯我独尊”的架势,人生就是放浪形骸,如美国当年战后被毁掉的一代,就是如“嘻皮士”一样吃饱了没事干的人一样,试想,在魏晋之时,人连温饱都不能保障的年代,这一帮坦胸露乳的无所事事之人,于家于国,有何值得赞颂之处,似乎这魏晋风流在人们的眼中,变成为“穿睡衣逛街”的时尚。

刘伶与其他“竹林”之人不同之处就是嗜酒如命,他常常坐着鹿车,载着几坛酒,让下人扛着根铁锹跟着,说“如果我醉死了就把我埋了”,原文为“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我就不懂了,这就是个狂人,后世为其大肆点赞究竟是何缘由,他不肯如常人一样生活,曾言道,“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裈”为古语,差不多就是裤子的意思,所以,他的意思就是说,不愿意穿衣裤来给人看,我们都知道,这衣物除了保暖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遮羞,而在刘伶的眼中,这后一功能于他是完全可以忽略的,所以,他是经常在光天化日之下赤身裸体,大搞表演行为艺术,在今人眼中,与疯子无异。

但是,在后世的眼光中,他是一位好老庄之学,蔑视礼法的高人,不着衣裤也被认为是崇尚自然的心神再现,一切的一切,都是他独立人格和反抗精神的一种表达,纵酒只是其避世的手段,反正是一堆的好词。

从时代来看,他们这些怪异的言行是当时的一种风尚,这些都是同后世正统士人的行驶轨迹大相径庭的,他们抚琴打铁、狂饮烂醉、惊世骇俗、游戏人生,并且,为了拥有一付“粉嫩”的脸面,都服用“五石散”,几如现在的吸毒一般。

吸食“五石散”之风一直延续到唐末,前有王羲之,谢安这些一等一的高人,都乐此不疲,以此为荣;后有韩愈、元稹、杜牧等大文人,白居易有诗云:“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微之炼秋石,未老身溘然。杜子得丹诀,终日断腥膻。”可见这药的危害之久,流毒之深。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中的这句诗被后世一直奉为经典,适量地饮酒,能使人产生飘飘然之感,与平常的心态相比,自是有些异样,我是饮酒之人,对此自然是有话语权的。

但是,这东西与“解忧”是没一毛钱关系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醉后可眠,忘却一切,但终究是要醒来的,一切依然,所以,浅尝辄止才是正道,而如刘伶这样喝得个昏天黑地,那是万万不可的。

魏晋六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之时,人口百不存一,然而,这一时期又被后世称为精神最解放,思想最自由的时代,其实细细想来,这也颇有商榷之处,观朝廷进行思想统一,无一不是在疆域稳定的大统一之时,如秦汉,如明清,只有小国林立,战乱频仍之际,方有思想大解放一说,如春秋战国,如这魏晋六朝。

这个并不奇怪,想那战乱之时,统治者的眼光都盯在了扩大疆域,关心的是战争之胜负,哪有闲心来管你这思想是哪门哪样,只要你不给我捣乱,便采取利我所用的原则。

所以,什么百家争鸣,魏晋风韵一类的思潮,便没有了禁锢,这也是势之必然,但是,如果要将其看作是黄金时代,那便有些残酷了,因为,这思想解放是建立在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白骨盈野,兵燹连年基础之上的。

刘伶等一众与世不同之人,正是在这在乱世的夹缝中,赢得了一个短暂的喘息之机,但却又畏朝廷的淫威,不敢直抒胸意,只得以一些怪诞的言行来为自己张目,于文来说,便显得很是隐晦曲折,这与直抒心胸的“建安风骨”那是完全不搭界的。

靠着能喝酒,那当然是不能入竹林七贤之列的,他肯定是早有文名,所作文辞诗赋定是不少,不然也不可能浪得虚名,获得为官的举荐,只是可惜,我们现在不能一观其文采了,他的文章,只有下面这篇《酒德颂》了。

“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攮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三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这是刘伶唯一传世的骈文,文中他虚构了两个人物,一是“大人”一是“公子”,可以看出,这大人者,睥睨万物,居天地间而不受羁绊,嗜酒如命,纵情任情,实是刘伶的自画像;而公子则是拘泥礼教,谨小慎微,然对大人言行却怒不可遏,数数落落又喋喋不休地加以讨伐。

“世人皆醉吾独醒”,刘伶以这两种人的对比,自喻自己超凡脱俗的“真性情”及蔑视礼法的鲜明态度,从中也表达了自己嫉世愤俗的情愫。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刘伶的这些放诞行为,实际已沦为纵欲享乐之人找到了荒诞不经的理由,也为颓废之人在及时行乐中,徒增了几分乖张戾气。

写有关酒德了文章后世也不少,如唐之王绩,元之赵孟頫皆写过类似的文章,但人们一提起有关酒的文章,必是刘伶的这篇,不得不说,此赋行文轻灵恣肆,笔意飘逸流畅,辞藻大气磅礴,颇有点庄周遗韵。

其实,常言道“酒不醉人人自醉”,刘伶疯癫红尘,游戏人生,得罪之人亦是不少,当他醉酒失态之时,惹人恼怒而将挥拳相向之时,他还能嘻皮笑脸地说道 “鸡肋岂足当尊拳”,这是气度还是无赖,我是吃不准的,但我倾向于后者,而很多人却是赞美其为智慧与风度,不懂!

黑暗的时代,既成就了一位奇葩酒鬼,也成就了一个群体,这些怪异之人的言行举止被冠以“魏晋风流”,我觉得真是可惜了这个词了。

历来对刘伶都是赞美多多,不过,我设想,如果你隔壁住着这样一位类似当今网红的风流名士,你肯定是会要搬家的,否则,每晚是要做恶梦的。

更多文章

  • 郭德纲唱了四位有爱好的古人:赵匡胤刘伶有典故,李荣杰又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刘伶,嵇康,王戎,宋太祖,李荣杰,郭德纲,赵匡胤,电影导演

    郭德纲唱太平歌词,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好喝酒的刘伶成了仙体, 好耍钱赵匡胤他坐了江山, 郑元和逛青楼(原文是另两个字)登了龙虎榜, 李荣杰玩画眉做了二品官”,这几天笔者翻遍资料,也只找到了三位的出处,至于第四位,还真不知道是何许人也,所以这篇稿子其实也是一个请教贴,还望对这方面有研究的读者不吝赐教

  • 这里竟然是“竹林七贤”之一刘伶的故里?

    历史解密编辑:法眼观三晋标签:刘伶,刘村,甜瓜,晋朝,李闯王,竹林七贤

    盐湖水系调研第526天走进盐湖区王范乡刘村庄刘村庄地处涑水河边,鸣条岗下。在村西北0.5公里的坡地上,有一墓冢,墓前有“晋竹林名贤刘夫子讳伶之茔”石碑一通。晋竹林名贤刘夫子讳伶便是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刘伶一生淡泊名利,嗜酒不羁,其与杜康酒的传说可谓是家喻户晓。刘村庄因刘伶之墓而得名,村南

  • 涨知识!魏晋时代的刘伶,酒量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刘伶,曹雪芹,王羲之,世说新语,嵇康,阮籍

    中新网北京8月18日电(记者 上官云)竹林七贤、“书圣”王羲之……回望遥远的魏晋时代,很多名士的故事经常令人感叹不已。最近,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董上德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刘伶以特立独行著称,虽是“竹林七贤”之一,但却是一个朋友不多且十分孤傲的人,平常喜欢行为艺术。另外,曹雪芹可以算是阮籍的“粉

  • 民间故事:樵夫刘伶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残缺的唍美PLUS标签:刘伶,民间故事,樵夫

    古时候,东晋时期,有一个叫刘伶的樵夫。刘伶以出海为生,所以每日风雨无阻,日子过得充实而快乐。一天傍晚的时候,刘伶在山下看到一个女子在哭泣,他觉得奇怪便问道:“你哭水还是哭人?”女子哭道:“我哭水,你哭人?”刘伶闻言大笑道:“你这小妞不是有心给你哭,是不想理你。”女子笑道:“你懂我何意?”刘伶想她懂自

  • 魏晋“酒鬼”刘伶,被夫人一脚踹酒缸,爬出后说3字成电竞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苏柒美妆妞标签:李白,饮酒,王戎,魏晋,晋朝,刘伶醉,陶渊明,竹林七贤,千古名句

    刘伶常“借杯中之醇醪,浇胸中之块垒”,并乘兴著诗。诗中道:“捧瓮承槽,衔怀漱醪”,“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太行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徐水县碑志》中有关于河北省著名酒刘伶醉的描述。一说起酒,有人说他是害人精,有人说她是快活水,说起诗人,有

  • “酒鬼”刘伶,被妻子推进酒缸,三天后将一缸酒喝完才爬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刘伶,酒鬼,杜甫,酒缸,杜康

    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杜甫中国人做事讲究一个度,做什么都不能超出一定的界限,不然只会适得其反。酒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自古以来就有以酒会友的情怀,亲朋好友之间见面免不了要喝上几杯。但喝酒也要有一定的度,如果喝得伶仃大醉就失去了喝酒的初衷。魏晋时期有一位叫刘伶的人嗜酒如命,每天都要喝上几两酒

  • 古代酒鬼刘伶,被老婆一脚踹酒缸,爬出来后说3字成大众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刘伶,李白,陶渊明,酒鬼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说的就是杜康酒。酒在我国悠长的历史文化中,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酒是什么?酒是长夜漫漫的消遣,是恐惧害怕的武器,是情绪激动的表达。酒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酒香不怕巷子深。酒也变成了我们国家的一种文化标志。酒是什么?在古人的诗句中,它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不舍;是“举

  • “竹林七贤”刘伶:荷锸任埋的洒脱背后,是对魏晋门阀的轻蔑无视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刘伶,嵇康,李白,苏轼,晋朝,欧阳修,艺术家,竹林七贤,魏晋门阀,千古名句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谈起谁最喜欢喝酒,大多数人想到的是李白,其实和刘伶比起来,李白的贪杯不值一提。李白为了喝酒,散尽唐玄宗赠送的千两黄金,这叫做洒脱豁达;但刘伶为了喝酒,让家丁拎着铁锹跟着,随时准备活埋自己,这已经到了醉生梦死的境界了。那么刘伶是谁,又是什么让他如此嗜酒如命的呢?有种

  • 魏晋名士刘伶嗜酒如命,妻子发怒将其踹进酒缸,3天后妻子被气哭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刘伶,嵇康,李白,王戎,名士,魏晋,晋朝,艺术家,竹林七贤,千古名句

    文|飞鱼说史说到酒,我们并不陌生,亲朋好友聚会无酒不欢,婚庆喜事如果没有酒的话,更好似缺少了点什么,而在商场上也是如此,谈生意也需要酒来促进感情,而能喝的人在业务上也要比不能喝的人更游刃有余。当然,酒并不是只有在特殊场合之下才会被人们想起,对于爱好喝酒的人来说,即便是没有旁人在场,那也是能自酌自饮地

  • 魏晋狂人刘伶:被老婆踹进酒缸后大喊3个字,今成年轻人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刘伶,司马炎,嵇康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哪怕只是喝酒当酒鬼,也有个境界高下之分,唐代诗人杜甫写了首大名鼎鼎的《饮中八仙歌》,将李白、张旭等八位嗜酒如命的文人封为“饮中八仙”。可要论起喝酒,这八人的名头比起魏晋时期的另一位文坛大家,却还是差了一筹。魏晋时期有一位狂士号称古代第一酒鬼,他平生嗜酒如命,谁都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