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里竟然是“竹林七贤”之一刘伶的故里?

这里竟然是“竹林七贤”之一刘伶的故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法眼观三晋 访问量:3720 更新时间:2024/1/16 13:21:57

盐湖水系调研第526天

走进盐湖区王范乡刘村庄

刘村庄地处涑水河边,鸣条岗下。在村西北0.5公里的坡地上,有一墓冢,墓前有“晋竹林名贤刘夫子讳伶之茔”石碑一通。晋竹林名贤刘夫子讳伶便是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刘伶一生淡泊名利,嗜酒不羁,其与杜康酒的传说可谓是家喻户晓。刘村庄因刘伶之墓而得名,村南门三间牌楼上有“刘伶故里”四个大字。刘伶本是安徽人士,至于他的墓为何会在此处?成了无人能解之谜。

王向前告诉我们,刘村庄很早以前叫刘村,位置在现在村的西北角方向。刘村庄历史悠久,据记载,安邑县四大镇之一霍阳镇就在这一带,处在霍阳镇东北方向的刘村,相传是与霍阳镇同期所建,实际上就是该镇的东关。当时村子住有百十户人家,主要从事农业、酿酒,刘伶是酒仙,所以该村有酿酒作坊多个。后由于当时势局不稳,战争纷纷,致使村大住户少,土地落荒。宋朝末年时,绛州范村一大户王家逃荒到此,见这儿村大房多没人居住,就在此安家定居,种粮、种菜、酿酒,土地一直耕种到涑水河南和王范交界处。

明未崇祯年间,霍阳镇兵器厂所制弓箭被官兵所用,闯王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从陕西经茅津度入晋,一员大将被箭射伤左臂。闯王大怒率兵直扑霍阳镇,用火将该镇烧毁。当时李闯王军队就扎在刘村,刘村有一座寿院叫寿圣寿,当时李闯王火烧霍阳镇时,正逢寺内主持寿诞,他们热情设宴招待李闯王,所以刘村才幸免一劫。

后来刘村部分村民为了耕种方便,就在涑水河南筑舍携家居住,随着刘村的日益衰落,大部分家户就都迁过去。还筑了堡子,建了祠堂,并有数家酿酒作坊,逐渐形成了刘村庄的规模。据说,刘村庄的酿酒传统一直到“农业学大寨”时才停止。

刘村庄以王姓为主,有一部分村民是当年从河南、山东逃荒过来。刘村庄一直有闹社火的传统,解放后,村里有一位专门制作焰火的村民,刘村庄的焰火在整个运城都比较有名,一直到文革前,逢“正月十五”大部分邻村村民都到刘村庄看“焰火”,但可惜的是,焰火手艺没有传承下来。

产业

王范乡二级主任科员谢换霞主持召开了水系调研座谈会,乡水利站站长武青云、刘村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王向前、包村干部李言、村官高秀芳,现任村干部王长治、王伟以及历任主干王振湖、赵平安等参加。

刘村庄有1000余口人,耕地2100多亩。主导产业为韭菜和大棚甜瓜。据介绍,虽然刘庄村韭菜的种植面积只有七八百亩,但村民在周边村以及夏县等地,承包了大量土地种植韭菜。

谢换霞介绍说,韭菜是是王范乡的主导产业,王范乡韭菜种植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已有40多年的种植历史,全乡连片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主要集中在刘村庄、王范等村。

近年来,王范乡以振湖韭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积极推广“日晒高温覆膜法”防治韭蛆新技术,实施韭菜标准化园区建设工程,在刘村庄新建钢架大棚200亩,建设绿色韭菜示范园区。通过规范种植技术,实施质量检测全覆盖,基本实现韭菜绿色种植,并于2017年建成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王向前告诉我们,2017年,在区蔬菜发展中心的指导下,刘村庄开始进行“日晒高温覆膜法”新技术试验,并获得了很大成功。“日晒高温覆膜法”就是每到六月份左右时候,用塑料布蒙住韭菜,靠高温把韭蛆弱苗全部杀掉,实现了一年四季不用药,这种办法也被称为“42℃光照韭菜”。

2018年,“42℃光照韭菜”通过国家农村农业部检测和验收,打响了盐湖韭菜品牌;2019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重大蔬菜害虫韭蛆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0年,被授予“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盐湖博士工作站”、“运城市蔬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区”。

在村口正在建设的王范乡刘村庄韭菜分拣交易中心,王向前向我们介绍,该项目是乡村产业振兴项目,占地2600平米,总投资123万元,建有仓库、冷链、生产车间、办公室等,建成后主要以果蔬分拣、精品韭菜分拣、韭花酱生产为主,做好韭菜深加工系列高端产品,二期的深加工生产线每天可加工8到10万斤的韭菜。该项目将由村集体合作社经营,依托王范乡的韭菜产业,一方面可以解决群众卖难、买难的问题,同时实现壮大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的目标。

王向前告诉我们,下一步,计划把村里种植的蔬菜、韭菜、甜瓜全部附上溯源码,扫码后可以从发芽到成熟全程监控,同时还要为产品提供一张质量保证卡,附上检测报告,做高标准的产品,让大家买得放心,吃得放心。

约在2010年以后整体水质变差,东边的水质还比较好,西边的深井是咸水层,水含碱量很大,用深井水浇地,地上雪白一片,浇啥都是全军覆灭。所以村西目前处于几乎无水的状态,土地也不能浇灌。村干部们说,刘村庄的产业发展要想发展好,灌溉问题必须要得到妥善解决。

据介绍,刘村庄的海拔比较低,井深280米是石膏层,水是咸水层,而坡上280米深就是甜水。目前,高标准农田覆盖村里700多亩耕地,引黄的北干渠南干渠都没有覆盖到刘村庄。村民们说,76年修引黄渠的时候,村里去了四五十个人干活,但是修好的渠至今也浇不上自己村子,心里十分遗憾。

刘村庄村民们的心愿,是希望能像祖辈一样,利用涑水河的水进行灌溉——而这个心愿将随着黄河小浪底引黄工程的实施得以实现。

韩睿 陈晨 朱润娇 薛吉信

来源:华夏盐湖

标签: 刘伶刘村甜瓜晋朝李闯王竹林七贤

更多文章

  • 涨知识!魏晋时代的刘伶,酒量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刘伶,曹雪芹,王羲之,世说新语,嵇康,阮籍

    中新网北京8月18日电(记者 上官云)竹林七贤、“书圣”王羲之……回望遥远的魏晋时代,很多名士的故事经常令人感叹不已。最近,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董上德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刘伶以特立独行著称,虽是“竹林七贤”之一,但却是一个朋友不多且十分孤傲的人,平常喜欢行为艺术。另外,曹雪芹可以算是阮籍的“粉

  • 民间故事:樵夫刘伶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残缺的唍美PLUS标签:刘伶,民间故事,樵夫

    古时候,东晋时期,有一个叫刘伶的樵夫。刘伶以出海为生,所以每日风雨无阻,日子过得充实而快乐。一天傍晚的时候,刘伶在山下看到一个女子在哭泣,他觉得奇怪便问道:“你哭水还是哭人?”女子哭道:“我哭水,你哭人?”刘伶闻言大笑道:“你这小妞不是有心给你哭,是不想理你。”女子笑道:“你懂我何意?”刘伶想她懂自

  • 魏晋“酒鬼”刘伶,被夫人一脚踹酒缸,爬出后说3字成电竞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苏柒美妆妞标签:李白,饮酒,王戎,魏晋,晋朝,刘伶醉,陶渊明,竹林七贤,千古名句

    刘伶常“借杯中之醇醪,浇胸中之块垒”,并乘兴著诗。诗中道:“捧瓮承槽,衔怀漱醪”,“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太行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徐水县碑志》中有关于河北省著名酒刘伶醉的描述。一说起酒,有人说他是害人精,有人说她是快活水,说起诗人,有

  • “酒鬼”刘伶,被妻子推进酒缸,三天后将一缸酒喝完才爬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刘伶,酒鬼,杜甫,酒缸,杜康

    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杜甫中国人做事讲究一个度,做什么都不能超出一定的界限,不然只会适得其反。酒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自古以来就有以酒会友的情怀,亲朋好友之间见面免不了要喝上几杯。但喝酒也要有一定的度,如果喝得伶仃大醉就失去了喝酒的初衷。魏晋时期有一位叫刘伶的人嗜酒如命,每天都要喝上几两酒

  • 古代酒鬼刘伶,被老婆一脚踹酒缸,爬出来后说3字成大众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刘伶,李白,陶渊明,酒鬼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说的就是杜康酒。酒在我国悠长的历史文化中,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酒是什么?酒是长夜漫漫的消遣,是恐惧害怕的武器,是情绪激动的表达。酒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酒香不怕巷子深。酒也变成了我们国家的一种文化标志。酒是什么?在古人的诗句中,它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不舍;是“举

  • “竹林七贤”刘伶:荷锸任埋的洒脱背后,是对魏晋门阀的轻蔑无视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刘伶,嵇康,李白,苏轼,晋朝,欧阳修,艺术家,竹林七贤,魏晋门阀,千古名句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谈起谁最喜欢喝酒,大多数人想到的是李白,其实和刘伶比起来,李白的贪杯不值一提。李白为了喝酒,散尽唐玄宗赠送的千两黄金,这叫做洒脱豁达;但刘伶为了喝酒,让家丁拎着铁锹跟着,随时准备活埋自己,这已经到了醉生梦死的境界了。那么刘伶是谁,又是什么让他如此嗜酒如命的呢?有种

  • 魏晋名士刘伶嗜酒如命,妻子发怒将其踹进酒缸,3天后妻子被气哭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刘伶,嵇康,李白,王戎,名士,魏晋,晋朝,艺术家,竹林七贤,千古名句

    文|飞鱼说史说到酒,我们并不陌生,亲朋好友聚会无酒不欢,婚庆喜事如果没有酒的话,更好似缺少了点什么,而在商场上也是如此,谈生意也需要酒来促进感情,而能喝的人在业务上也要比不能喝的人更游刃有余。当然,酒并不是只有在特殊场合之下才会被人们想起,对于爱好喝酒的人来说,即便是没有旁人在场,那也是能自酌自饮地

  • 魏晋狂人刘伶:被老婆踹进酒缸后大喊3个字,今成年轻人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刘伶,司马炎,嵇康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哪怕只是喝酒当酒鬼,也有个境界高下之分,唐代诗人杜甫写了首大名鼎鼎的《饮中八仙歌》,将李白、张旭等八位嗜酒如命的文人封为“饮中八仙”。可要论起喝酒,这八人的名头比起魏晋时期的另一位文坛大家,却还是差了一筹。魏晋时期有一位狂士号称古代第一酒鬼,他平生嗜酒如命,谁都劝不

  • 古代酒鬼刘伶, 被老婆踹进酒缸时说了三个字, 如今成年轻人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视线前瞻标签:刘伶,酒鬼,李白,酒缸,晋朝,司马炎,艺术家,竹林七贤

    提起酒想必大家都很是熟悉,在我国古代乃至于现,酒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亲朋好友来相会之时,做主人的总是会拿出自己珍藏最美的美酒供客人品尝,这一历史持续了几千年从未变过。从这一桩桩一件件中也不难看出,我国酒文化盛行时间之长是其他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在魏晋时期我国的酒文化更是发展

  • 中共胶东特委,在乳山北刘伶庄成立,红色胶东由此发端!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牟平,省委,莱阳,张静源,刘伶庄,红色胶东,中共中央北方局

    早在1931年2月15日,中共山东省委在《山东省委工作计划大纲》中对胶东党的工作就作出指示:“整顿所属各县工作,准备成立胶东特委”。根据这一指示,1932年冬,张静源受省委委派从莱阳县来到牟海边区,进行胶东特委的筹建工作。经与当地党组织负责人刘经三等周密考虑,决定先建立党的秘密联络站,做好各项准备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