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晋权臣桓温,准备篡位的时候,被一尼姑说了九个字,安分一辈子

东晋权臣桓温,准备篡位的时候,被一尼姑说了九个字,安分一辈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小武哥 访问量:2466 更新时间:2023/12/14 20:08:39

桓温在控制东晋朝廷之后,多次建立大功,个人威望登峰造极,于是萌生不臣之心,思考着如何效仿曹操司马懿。甚至觉得不弄权就会被司马师司马昭等人笑话。

本来他希望建立不世之功,水到渠成的接受禅位,但是第三次北伐的时候损兵折将,让他的如意算盘落空,也明白了没办法流芳百世,于是撂出狠话,做好打算,如果不能流芳百世,那就遗臭万年!在幕僚的建议之下,废立皇帝来操弄朝廷,延续自己的威望。

《晋书·桓温传》:然以雄武专朝,窥觎非望,或卧对亲僚曰:"为尔寂寂,将为文景所笑。"众莫敢对。既而抚枕起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在桓温的威逼之下,皇太后下诏废黜皇帝,名义是他阳痿不能生育,随后相王司马昱被册立为皇帝,桓温进一步控制朝政,他做的美梦是,希望司马昱某天明白过来,把皇位禅让给他。

果然,这次桓温没有看错人,在桓温的非暴力不合作恐吓之下,司马昱在确定无法控制桓温之后,一度打算把朝廷委托给桓温,甚至临死的时候遗诏桓温摄政,但是这个现象是朝中其他士大夫不愿意看到的。

《晋书》:简文帝临崩,诏大司马温依周公居摄故事。坦之自持诏入,于帝前毁之。帝曰:"天下,傥来之运,卿何所嫌!"坦之曰:"天下,宣元之天下,陛下何得专之!"帝乃使坦之改诏焉。

对未来没有希望,已经放弃抵抗的司马昱在遗诏中明言,由桓温摄政,如果晋室能辅就辅佐,不能辅佐就由桓温自己取,并且对当时在旁边,反对的王坦之说,当初晋朝取得天下不过是侥幸,现在幸运没有,失去也没啥可惜的。

王坦之反驳说,晋室的天下是司马懿和司马睿辛辛苦苦建立的,不是皇帝你一个人的,所以不能随便送人,随后撕烂遗诏,司马昱毕竟不希望自己家的天下送人,寄希望于万一,更改遗诏,把摄政改为辅政,把给桓温的遗命由效仿周公摄政改为效仿诸葛亮王导辅政。

对此,又一次失望的桓温也感觉到了现实的无奈,他这时候清楚地明白,那一些世家大族可以容忍他主宰朝廷,但根本不希望桓温主宰天下,这一些大家族的底线就是皇帝还是由司马家的人做。

在太原王氏坚持之下,桓温没有被征调入朝摄政,当时的皇太后褚蒜子也无法掌控朝堂,朝臣这时候却也胆寒没有魄力拥立太子继位,都想着等桓温来定夺,这时候琅琊王氏、王彪之站出来说太子继位名正言顺,即使桓温位高权重也不能改变,于是扶太子登基。

新君继位又没办法亲政,她再一次提出由桓温摄政,又被王彪之阻止,于是褚蒜子临朝听政,派遣谢安征桓温入朝辅政,但是事事不顺心的桓温拒绝入朝。

这件事让桓温明白,世家大族即使都把皇帝不当一回事,但依然希望天下的皇帝是司马家的,这样自己家族的利益才不会受损,不然突然有人要换一个了,很多家族的危机感就出现了,都不愿意天下换一个司马家之外的皇帝,于是从中阻挠坚决反对皇帝换一个姓。

这样,一直谨慎的他接受了这个现实,没有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威逼皇室,也没有闹出司马氏当街弑君的行径,毕竟大部分人反对,所以没有进一步的行动。毕竟,在他之前,占据荆州的王敦直接作乱,结果被朝廷军队很快平定,他不想成为王敦二号。所以选择了隐忍。

关于桓温没有篡位的原因,东晋晚期的陶渊明在《搜神后记》里面还记载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非常玄乎。现在看起来画面感依然很强烈。

因为当时天下大乱,所以佛教、道教等宗教盛行,一时间僧尼遍地,而高门大户之中也普遍供养僧尼道士来装点门面,身居高位的桓温也不例外,在他晚年打算谋朝篡位的时候,自远方来了个尼姑。

她专门来投奔桓温,正想积累功德的桓温于是高兴地把他供养起来,对她非常客气。这个尼姑看起来啥都好,就是有个不好的毛病,洗澡的时候特别费时间。桓温为此感到很奇怪,本来有心事的他起了疑心,于是专门跑过去偷看她洗澡。

一个位高权重、六十多的老头因为疑心跑去看一个尼姑洗澡,画面看起来就很香艳。果然,桓温看见,这个尼姑洗澡的时候脱光衣服,拿一把刀子划破肚子,取出五脏,截断身首,然后把身上的肉一刀一刀地割,吓得老头赶紧跑回自己的房间。

过了一会,这位刀头舔血的大将军冷静下来,那个尼姑也洗完澡除了,让桓温惊诧的是这尼姑身形如常,看不出来一点刀痕,颇为洒脱的桓温于是对尼姑说了实情,然后问究竟是什么原因。

尼姑冷冷地看了他一眼,风轻云淡地回答:若逐凌君上,形当如之!这给正计划谋朝篡位的桓温泼了一头冷水,非常恐惧,到死都保持臣子身份,不敢逾越雷池。后来,这个尼姑辞别,没人知道她去了哪里。

标签: 桓温遗诏司马懿褚蒜子太子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是野心家?看看东晋桓温,便明白:专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桓温,褚裒,殷浩,东晋,晋朝,三国,诸葛亮,司马氏,司马睿,天文学家

    公元349年——公元353年间,东晋朝廷进行了3此虎头蛇尾的北伐,其中褚裒(pou,二声)北伐一次,殷浩北伐两次。这三次北伐的目的与其说是收复中原,不如说是为了打击桓温。桓温是桓彝的长子,桓彝死于东晋初期的苏峻之乱。桓氏的重担就落在了15岁的桓温身上,也正是过早接过家庭重担的经历,培养了桓温坚韧的性

  • 比肩曹操的东晋名将桓温,先后操控5名君主,为何迟迟不能加九锡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曹操,桓温,加九锡,司马睿,王导,君主

    桓温和曹操其实很像,都比较复杂。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桓温,那么我觉得应该是这一句:空有贼心,却没贼胆!桓温是东晋名将,巅峰时期曾经北伐打到了长安城下,只可惜巅峰时间有点短,一眨眼功夫,桓温就因为北伐失败,跌入了谷底。按理说,桓温这种权臣,想要篡位问题不大。只需要在朝廷里面安排一帮人跟他演一场禅位的戏,

  • 前燕最出色的权臣:文武兼备拒绝称帝,桓温怕他,王猛敬他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王猛,桓温,权臣,前燕,晋朝,慕容恪,慕容垂,五胡十六国

    前燕是由慕容鲜卑建立起来的政权,由辽东进入中原,一度占领辽宁、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大部分地区。在前燕统治时期,这个政权的宗室之中,可以说是名将辈出,其中有一位人物最为出色,他不仅文武兼备,而且没有政治野心,虽然贵为权臣,但却拒绝篡位称帝,连桓温、王猛都对他十分敬畏,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一、

  • 桓温:北伐英雄还是盗国奸贼?

    历史解密编辑:全世界 原全历史标签:桓温,刘琨,谢安,司马昭,曹操,司马懿

    373年8月18日,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权臣桓温去世。东晋是典型的门阀士族社会。这时皇权旁落,掌握军政大权的是门阀士族,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这些士族轮番掌权把控朝政,有的甚至擅自废立皇帝,图谋造反。桓温就是东晋废帝的第一人。他身居要职三次北伐,目的却不是收复关中,而是打算像当年的司马氏以战功立威

  • 桓温: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历史解密编辑:阴山标签:桓温,谢安,刘琨,王导,丞相,刘裕,王敦,晋朝,司马氏,史说三国,五胡十六国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关于桓温的逸事佳话,实为《晋书》和《世说新语》最具活力的篇章之一。字里行间,一个鲜活的英雄跃然纸上,带着浓烈的欲望,带着对生命的热爱,自信而睥睨当世,骄傲而指点山河;活过爱过拼搏过辉煌过也失败过,只为全身心去展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在青史中留下自己不可磨灭的存在。这就是兼

  • 司马伦谋主醉酒后,到皇家牢狱找废后贾南风,所谓何事?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东宫,宫女,牢狱,孙秀,贾南风,司马伦

    金墉城。黑黝黝的房间。贾南风一直没有睡觉。十年了,做了皇后之后,有许多个早晨,她可以随意躺在显阳殿的大床上,尽着性子,做一切想做的事情。那些多如树叶的日子,没有自己的吩咐,谁都不敢打搅她皇后的懒散和清梦……一切都成为过去了。躺在金墉城皇家牢狱湿乎乎的地面上,即使是初夏时分,从地底散出来阴凉的潮气,让

  • 西晋作死能人:公元300年司马伦称帝不作死就不会死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司马伦,贾后,贾南风,晋惠帝,石崇,贾充

    前因司马伦凭借一石二鸟之计,借贾南风之手杀掉了太子司马遹。公元300年4月,赵王司马伦杀死皇后贾南风,逼迫晋惠帝退位,擅自称帝。可以说,“诏书"真是个杀人的“利器”。之前贾后依靠密诏和矫诏杀掉了司马亮和司马玮,此时的司马伦,也拿出了自己编写的假诏书:“中宫贾后和贾谧等人杀害太子,因此命令车骑将军兼领

  • 为什么说司马懿之子司马伦是“八王之乱”失控的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汉朝,三国,司马懿,司马伦,晋惠帝,贾南风,司马炎,八王之乱,军事制度

    众所周知,“八王之乱”导致了西晋的灭亡和“五胡乱华”。但鲜为人知的是,“八王之乱”是一场逐步升级到最后失控的动乱。后世很多人认为:“八王之乱”升级到失控的罪魁祸首是司马懿的第九子、西晋赵王司马伦。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一家之言。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逝,其子司马衷

  • 司马伦的篡逆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司马伦,贾后,贾南风,司马昭,司马懿,司马衷

    司马伦是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他的母亲是柏夫人。司马伦被晋武帝封为诸侯王,本来与皇帝的位置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去。但是乱世中司马伦想分一杯羹,居然就弄成了。司马伦这个人没多大的本领,人很胆小,也没有带兵的能力。既没有父亲的韬略,也没有母亲的机智。也算是时代造英雄吧,不知道怎么把这个混蛋给推了上去。先说人品

  • 赵王司马伦与“狗尾续貂”

    历史解密编辑:聊聊身边的法律标签:司马伦,赵王,贾南风,司马衷,司马炎,司马懿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题记。俗话说,教人交心,浇树浇根。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友谊是坦诚相待,也就是交心,就如同本文第一段里的“以利相交”、“以势相交”、“以权相交”都不会天长日久,最终结局都是吹灯拔蜡,分道扬镳。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