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与桓温,被临终托付时的不同待遇

诸葛亮与桓温,被临终托付时的不同待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访问量:691 更新时间:2024/2/19 15:44:07

‍ ‍

‍‍公元223年,刘备六十三岁,人在白帝城,病势不起,临终之际,从成都召来丞相诸葛亮。

然后就是我们知道的名故事:白帝城托孤。

后世许多人爱念叨,说刘备是跟诸葛亮耍心机。话说,刘备真的相信诸葛亮没有野心吗?

凡事论迹不论心,看看刘备的实际举措:

他是明明白白地,当着所有人下诏令给诸葛亮: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说的不是“君才十倍陈群/王朗/贾诩/司马懿/曹真/任何一个曹魏大臣”,而是“曹丕”。即他托孤时,将诸葛亮对标曹丕,意思很明白:

以后,你是实际的君主。

还怕说得不清楚,刘备写诏书给后主刘阿斗:

“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这是公开明白地,把权力交给诸葛亮,让他放手办事。

刘备和诸葛亮合作超过十五年,这年刘备63岁,诸葛亮44岁,说情同父子,也没错。

刘备这么一个老枭雄,当然知道事业延续比血缘延续更重要;所以他对诸葛亮的希望是:你把事业延续下去就行,具体怎么办随便你,“君可自取”。

诸葛亮的回应:“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先前已经许诸葛亮录尚书事,刘备崩后,刘禅许诸葛亮开府治事,所以《三国志》说得明白:“政事无巨细,咸決於亮。”事无巨细,都由诸葛亮决定。从此直到诸葛亮去世,公元223年到公元234年,诸葛亮是蜀汉的实际掌权者。

当时魏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这么一群高级干部给诸葛亮写信,说天命如此,你们可以举国称藩,投降曹魏——不找后主阿斗,而找丞相诸葛亮,“你们当家主事的人是谁,我们门儿清,就是诸葛亮!”

对刘备的真诚,诸葛亮还以真诚。

本来他一个权臣,大可以学曹操或司马昭,倘若要玩个加九锡、封公、封王,简直随心所欲。但诸葛亮到死就是个武侯,是所谓专权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

第一次北伐结果不好,诸葛亮立刻上诏自贬,主动做检讨。虽然当时他就是蜀汉一把手,但还是要检讨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临终给后主上表,意思是成都有八百桑树、薄田十五顷,子孙过日子也够了,他也没别的产业,自己死时,不会有多余的产业,不会亏负后主的——事实如此。

后来东晋学者孙盛,说过一个意思:

刘备托孤,其实挺险;如果所托非人,那刘备如此和盘托出全权托付,很容易让人滋生野心——比如,众所周知,司马懿被曹芳托孤,就篡了曹魏。

但刘备是确认诸葛亮没野心,敢举国托孤诸葛亮;诸葛亮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是接了。

孙盛为什么这么说呢?是怎样的权臣,会让他有感而发呢?

孙盛同时代的东晋,著名的大权臣桓温。固然有雄略奇才,却又有点矛盾,还有点情绪化:

桓温欣赏孤守北方的刘琨,不喜欢闹事的王敦,但后来经过王敦墓,又叹曰可人。

他觉得自己不做点事,就比不上司马师司马昭,又念叨“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岁邪?”

他见过诸葛亮时代的老人,问起来时,老人答了句妙语:“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诸葛亮在时,也不觉得特别;他逝世后至今,没见着有人能比。

桓温与诸葛亮,如何对标呢?

东晋简文帝临终前,曾想下遗诏让桓温辅政,当时诏书都写好了:“大司马温依周公居摄故事……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

——大司马桓温参照周公摄政的方式来辅佐新皇,而且给他“君可自取”的待遇:这是刘备给诸葛亮的待遇。

但当时名臣王坦之看了诏书,当着简文帝的面撕了。

简文帝还念叨“天下也是好运意外得来的嘛。”

王坦之说:“晋朝天下,是宣帝(司马懿)和元帝(司马睿)建立的,怎能由您独断专行!”

于是简文帝改了诏书,让桓温参照诸葛亮与王导的方式辅政。

这其中参差,细想来极有趣:

——刘备无限信任诸葛亮,给了诸葛亮“君可自取”的权限;但诸葛亮没用这权限,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君诚臣忠,千古佳话。

——简文帝也想给桓温“君可自取”的权限,但王坦之认为不可,说天下不能随便给出去,大概他也知道,一旦让桓温“君可自取”,桓温就真要自取了。于是简文帝让桓温按诸葛亮方式辅佐新皇。

正如孙盛所言:权力这玩意,如果所托非人,很容易让那人滋生野心。

没野心的诸葛亮,得了权柄也不滥用。所以对诸葛亮不妨多信任些,最后他也不会贪求。

有野心的桓温,王坦之劝简文帝,一开始就别给他至高权力——对桓温可别那么大方,你给他,他真敢要啊!

现在回头看那位老人当着桓温面说诸葛亮,“自公没后,不见其比”——那才真是意味深长。

更多文章

  • 东晋权臣桓温,准备篡位的时候,被一尼姑说了九个字,安分一辈子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桓温,遗诏,司马懿,褚蒜子,太子

    桓温在控制东晋朝廷之后,多次建立大功,个人威望登峰造极,于是萌生不臣之心,思考着如何效仿曹操、司马懿。甚至觉得不弄权就会被司马师、司马昭等人笑话。本来他希望建立不世之功,水到渠成的接受禅位,但是第三次北伐的时候损兵折将,让他的如意算盘落空,也明白了没办法流芳百世,于是撂出狠话,做好打算,如果不能流芳

  • 诸葛亮是野心家?看看东晋桓温,便明白:专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桓温,褚裒,殷浩,东晋,晋朝,三国,诸葛亮,司马氏,司马睿,天文学家

    公元349年——公元353年间,东晋朝廷进行了3此虎头蛇尾的北伐,其中褚裒(pou,二声)北伐一次,殷浩北伐两次。这三次北伐的目的与其说是收复中原,不如说是为了打击桓温。桓温是桓彝的长子,桓彝死于东晋初期的苏峻之乱。桓氏的重担就落在了15岁的桓温身上,也正是过早接过家庭重担的经历,培养了桓温坚韧的性

  • 比肩曹操的东晋名将桓温,先后操控5名君主,为何迟迟不能加九锡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曹操,桓温,加九锡,司马睿,王导,君主

    桓温和曹操其实很像,都比较复杂。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桓温,那么我觉得应该是这一句:空有贼心,却没贼胆!桓温是东晋名将,巅峰时期曾经北伐打到了长安城下,只可惜巅峰时间有点短,一眨眼功夫,桓温就因为北伐失败,跌入了谷底。按理说,桓温这种权臣,想要篡位问题不大。只需要在朝廷里面安排一帮人跟他演一场禅位的戏,

  • 前燕最出色的权臣:文武兼备拒绝称帝,桓温怕他,王猛敬他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王猛,桓温,权臣,前燕,晋朝,慕容恪,慕容垂,五胡十六国

    前燕是由慕容鲜卑建立起来的政权,由辽东进入中原,一度占领辽宁、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大部分地区。在前燕统治时期,这个政权的宗室之中,可以说是名将辈出,其中有一位人物最为出色,他不仅文武兼备,而且没有政治野心,虽然贵为权臣,但却拒绝篡位称帝,连桓温、王猛都对他十分敬畏,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一、

  • 桓温:北伐英雄还是盗国奸贼?

    历史解密编辑:全世界 原全历史标签:桓温,刘琨,谢安,司马昭,曹操,司马懿

    373年8月18日,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权臣桓温去世。东晋是典型的门阀士族社会。这时皇权旁落,掌握军政大权的是门阀士族,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这些士族轮番掌权把控朝政,有的甚至擅自废立皇帝,图谋造反。桓温就是东晋废帝的第一人。他身居要职三次北伐,目的却不是收复关中,而是打算像当年的司马氏以战功立威

  • 桓温: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历史解密编辑:阴山标签:桓温,谢安,刘琨,王导,丞相,刘裕,王敦,晋朝,司马氏,史说三国,五胡十六国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关于桓温的逸事佳话,实为《晋书》和《世说新语》最具活力的篇章之一。字里行间,一个鲜活的英雄跃然纸上,带着浓烈的欲望,带着对生命的热爱,自信而睥睨当世,骄傲而指点山河;活过爱过拼搏过辉煌过也失败过,只为全身心去展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在青史中留下自己不可磨灭的存在。这就是兼

  • 司马伦谋主醉酒后,到皇家牢狱找废后贾南风,所谓何事?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东宫,宫女,牢狱,孙秀,贾南风,司马伦

    金墉城。黑黝黝的房间。贾南风一直没有睡觉。十年了,做了皇后之后,有许多个早晨,她可以随意躺在显阳殿的大床上,尽着性子,做一切想做的事情。那些多如树叶的日子,没有自己的吩咐,谁都不敢打搅她皇后的懒散和清梦……一切都成为过去了。躺在金墉城皇家牢狱湿乎乎的地面上,即使是初夏时分,从地底散出来阴凉的潮气,让

  • 西晋作死能人:公元300年司马伦称帝不作死就不会死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司马伦,贾后,贾南风,晋惠帝,石崇,贾充

    前因司马伦凭借一石二鸟之计,借贾南风之手杀掉了太子司马遹。公元300年4月,赵王司马伦杀死皇后贾南风,逼迫晋惠帝退位,擅自称帝。可以说,“诏书"真是个杀人的“利器”。之前贾后依靠密诏和矫诏杀掉了司马亮和司马玮,此时的司马伦,也拿出了自己编写的假诏书:“中宫贾后和贾谧等人杀害太子,因此命令车骑将军兼领

  • 为什么说司马懿之子司马伦是“八王之乱”失控的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汉朝,三国,司马懿,司马伦,晋惠帝,贾南风,司马炎,八王之乱,军事制度

    众所周知,“八王之乱”导致了西晋的灭亡和“五胡乱华”。但鲜为人知的是,“八王之乱”是一场逐步升级到最后失控的动乱。后世很多人认为:“八王之乱”升级到失控的罪魁祸首是司马懿的第九子、西晋赵王司马伦。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一家之言。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逝,其子司马衷

  • 司马伦的篡逆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司马伦,贾后,贾南风,司马昭,司马懿,司马衷

    司马伦是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他的母亲是柏夫人。司马伦被晋武帝封为诸侯王,本来与皇帝的位置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去。但是乱世中司马伦想分一杯羹,居然就弄成了。司马伦这个人没多大的本领,人很胆小,也没有带兵的能力。既没有父亲的韬略,也没有母亲的机智。也算是时代造英雄吧,不知道怎么把这个混蛋给推了上去。先说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