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乞活军
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在离石起兵反晋,这标志着华夏历史进入到最黑暗的一段“五胡乱华”。匈奴人带领各族胡人在山西四处攻城略地、肆意烧杀劫掠。而镇守山西的西晋宗室司马腾确是个草包,面对胡人的猛扑他根本无力镇压,只能龟缩在几个重要军事据点,等胡人抢够了自行离去。这就苦了在山西生活的汉人,他们要时刻防着胡人来抢他们的粮食、财物、女人,根本没有时间进行耕种等生产劳动,再加上那几年连年灾荒,很快全山西都没有吃的了。作为山西最高军事统帅的司马腾最终决定带着几十万山西百姓到冀州去找饭。
这种千里行军对于全副武装的职业军人来说尚且并不轻松,更何况是拖家带口的普通百姓。不得不说华夏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不论遇到什么样的灾难,我们这个民族都不会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神仙皇帝身上,因为他们知道此时他们能依靠的只有他们自己。这些汉人百姓中的男人把家里的门板制作成了大盾,将锄头融化制成了矛头,他们以宗族的亲情和乡党的朋友之义自发的结成一个个小军事团体,用大盾将年老的父母、柔弱的妻儿护在中间。他们没有严密的组织、过硬的军事素质,仅仅是凭着一腔热血顽强的跟任何敢于扑向他们的胡人和猛兽进行殊死搏斗。就是凭着这样粗糙的组织,大部分百姓竟然活着翻越太行山活着完成了这次千里大行军。他们没有统一的自上而下的组织,他们也没有共同的政治诉求,他们有的是一个相同的信念,他们要靠自己的力量让家人在这个乱世活下去,所以他们自称乞活军。乞活军不是一个组织严密的军事团体,而是无数个汉人自救团体的统称。他们的顽强和勇敢让司马腾十分震惊,为了不让这些百姓倒向自己的对立面,他在部下中选派了大量的中下级军官加入到大大小小的乞活军中,为乞活军带去了他们急需的军事知识,乞活军的战斗力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了五胡乱华时期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
等他们到了冀州之后,这种模式被河北、河南、山东的汉族百姓快速推广,于是出现了无数个打着乞活军旗号的自助军事团体。由于共同的民族认同感,早期的乞活军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跟反晋的土匪和各族叛军作战。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湮灭在历史的尘烟中,仅死于石勒之手的乞活军就有十几支。但是少部分乞活军却顽强的活了下来。
公元311年,前赵在攻破洛阳之后,将皇帝掳走并在洛阳展开了疯狂的屠杀,史称永嘉之乱,西晋政府的权威跌落尘埃被肆意践踏。而在河南的汉人百姓面对胡人各部的肆意凌虐组织成大大小小的乞活军大大小小几十个,多者拥兵四五千人,少者只有几百人。当时石勒四处抢粮,跟蓬关的乞活军陈午部死磕上了。双方来来往往打了很多轮,陈午打的很顽强,石勒有一种狗吃刺猬无处下嘴的感觉,陈午知道再这样死磕下去石勒会怎么样不知道,最后哪怕侥幸活下来,在这样的乱世很难存活。于是主动跟石勒请降,石勒这个乱世霸主向来以实力为尊,于是收拢了陈午部。陈午所部有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叫冉良的小将给石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冉良虽然年幼,但是视死如归、往来冲杀勇猛无匹,石勒对冉良非常欣赏。
公元313年,石勒开始以襄国城经营自己的霸业,石勒为了培养宗室晚辈石虎,将全军最勇猛的一批人挑选出来让石虎带,这也造成了石勒时期,石虎战必胜攻必取得神话。而这个叫冉良的小将也是在这前后来到石虎麾下的,石虎也非常喜欢勇猛的冉良,于是将冉良收为干儿子,并改名石瞻,为了行文方便,本文统一称之为冉良。
冉良几乎参与了石虎的全部战斗,立下了汗马功劳,积功升为左积射将军、西华侯。公元328年,在跟刘曜的战斗中冉良战死。石虎将冉良的儿子冉闵带回家跟自己的儿孙一起抚养。冉闵长大之后生的极为魁梧,跟关二爷差不多,身高八尺武艺绝伦。冉闵长大之后就带领冉良的旧部,也是乞活军的一部。这也造成了冉闵的民族认同感非常模糊,他既觉得自己是出身乞活军的汉家子,但是从小跟世家子弟长大的他又自认为自己是个羌族少年,甚至是石家宗亲的一员。就是这种民族认同感的模糊造成了冉闵后期的很多精分的行为。
公元338年,石虎带领十万大军报复性的把慕容鲜卑的大本营大棘城给围了,试图把慕容氏给困死。没想到却被慕容恪反推杀了数万人,就连石虎本人也差一点被慕容恪给砍了。此次大败后赵全军都损失惨重,却只有冉闵一支军队完好无损,这让后赵上下意识到冉闵的军事才能。公元349年,也就是石虎死的前一年后赵报复了梁犊大起义,冉闵所部跟随平叛大军跟梁犊作战,此战中冉闵在后赵名将们面前秀了一大波,他和他的部下横冲直撞所向披靡,创下了小项羽、小孙策的名声,胡汉各族将领对冉闵及冉闵所部又敬又怕。他本人也崛起为跟李农、张举、姚弋仲、苻洪等平起平坐的大将之一。冉闵正在关中镇压梁犊残部的时候石虎死了,后赵进入到动乱时代。
贰·九狼争位
石虎生了多少个儿子不知道,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的共计13个。按照年龄排序分别是:石邃、石宣、石鉴、石韬、石冲、石苞、石斌、石挺、石遵、石琨、石祗、石炳、石世。
其中老大石邃、老二石宣这两位都是石虎曾经的太子,也都是被石虎所杀。老四石韬是被老二石宣所杀,老八石挺战死。石虎死后还活着的儿子分别为老三石鉴、老五石冲、老六石苞、老七石斌、老九石遵、老十石琨、老十一石祗、老十二石炳、老十三石世九个儿子。石虎死了之后,石家兄弟没有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反倒为了皇位狗脑子打了一地,我个人称之为“九狼争位”。
石虎临死前却立了年仅十岁的老十三石世为太子。这也是一个曲折的故事。公元329年,前赵最后一个堡垒上邽被攻破,后赵将领张豺趁乱抢了一个小美女献给自己的老大石虎,这个小美女就是前赵皇帝刘曜的小女儿。后来这个女孩给刘曜生了一个儿子就是石世。刘氏原本是应该恨张豺的,但是来到后赵之后张豺却成了他唯一认识的人,反倒把张豺当成了娘家人。在石虎人生的最后一年,原本脑袋就不清晰的石虎此时更加糊涂了。于是张豺就联合了大将李农、张举等人极力推荐 年仅十岁的石世做太子,石虎竟然稀里糊涂的就同意了。公元349年石虎挂了之后,刘太后就以石世年幼为由临朝称制,她任命张豺为丞相,后赵的政权就落到了张豺手中。
张豺为了安抚住石虎最强的两个儿子老三石鉴和老九石遵,于是风他们为左右丞相。这二位一只趴在外边死活不回来。张豺一看不能傻等,于是先把石斌给杀入(九狼中的第一狼石斌死),然后又跟张举等人谋划杀死位高权重的李农。
李农也是乞活军出身,以勇猛善战而归石虎统领。在公元333年,石虎发动政变囚禁石弘的时候,李农是石虎最重要的支持者。从此李农混成了石虎的绝对心腹,在一直想把北方汉人灭族亡种的石虎时期,李农一直都是后赵的武将第一人。素以张豺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联合张举等人搞李农。可是令张才没想到的是,他这边会还没开完,张举就派人将会议内容同步给了李农,李农二话不说就跑到城外,带着自己的几万户乞活军全家老小占据了上百,然后修整城防工事,静待后赵的平叛大军。果然张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派张举带兵去干李农,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张举到了上百之后,就一个在城头一个在城下开始了静坐战争,他们非常有默契的等天下有变的一天。
果然没过几天,扫清梁犊关中余部的姚弋仲、苻洪、冉闵、刘宁等人在班师还朝的时候绕路找到了割据河内郡的石虎的九儿子石遵。众将在姚弋仲的带领下对石遵进行了一波劝进,大概意思就是“您得到了我们这些后赵最能打的军头们的支持,夺取皇位是一定的,但是为了减少阻力,最好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张豺这王八蛋就是头号奸臣。只要打出诛杀奸臣张豺而不是讨伐皇帝石世的大旗,就可以兵不血刃夺取皇位。”石遵觉得非常有道理。但是石遵画蛇添足的找到冉闵说:“阿闵,你要努力哦,一旦打下江山我就立你为太子。”
冉闵听到这句话之后非常激动,因为在冉闵心里,他是有资格参与世家兄弟争夺的游戏当中去,因为他自己觉得自己不但是一个羯族人、更是石家子弟,自己又刚好比石遵晚一辈,所以冉闵认为自己作为石虎的干孙子,是有权力继承家产的,所以就上头了。在向邺城进发,冉闵尤其卖命,一路上猛冲猛打所向披靡。当石遵进军到荡阴的时候,张豺向集中所有力量刚一次,但是半夜的时候邺城的羯族将士不断的逃出城外投靠石遵,后来张豺的副手张离竟然带着禁卫军偷开城门投靠石遵去了。张豺一看再去刚那就是找死了,于是主动向石遵投降,石遵进入邺城之后先把张豺以及张豺的三族全部诛杀干净,然后就把皇帝石世给废了自己登基当皇帝,然后把石世和石世的老妈刘太后给杀了(九狼中的第二狼石世死),石世在位仅33天。然后石遵把李农请回来官复原职。
石遵当了皇帝之后先来一波大撒币,石鉴为侍中,石冲为太保,石苞为大司马,石琨为大将军,冉闵为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辅政,但是最重要的太子之位给了石斌的儿子石衍。对冉闵石遵反悔了。
听说石遵当了皇帝,镇守蓟州的石冲立刻起兵杀向邺城,说石遵篡位,后赵很多军头都加入石冲的队伍,等杀到冀州的时候,石冲的队伍已经扩充到十万多万人。石遵派李农为统帅将石冲击败,李农将石冲和石冲被俘的三万多将士一起坑杀了(九狼中的第三狼石冲死)。
听说石虎死后,石虎的儿子们互相残杀已经乱成一锅粥了,于是东晋大将褚裒组织了一次北伐。李农又马不停蹄的击退褚裒,暂时解除了来自南部的军事压力。
此时镇守关中的石苞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小火苗,于是开始召集关中的豪强们商量进军邺城的可能性,但是保密工作做的只能说是四处漏风,就连东晋梁州刺史司马勋都知道了,司马勋立刻带兵进攻关中,结果关中各路豪强杀了后赵地方官加入司马勋的人马多达五万多人。石苞只能暂时放弃反叛的邺城的计划,全力迎战司马勋,石遵收到消息之后派车骑将军王朗带领两万多骑兵支援石苞,到了关中之后王朗就把石苞给逮捕了,一面派人把石苞送到邺城,一面全力迎战司马勋。司马勋跟王朗刚了几次感觉打起来费劲就撤兵了,关中的军事压力暂时解除。
外部压力暂时解除后,石遵就准备铲除内部的威胁。原来石遵背弃诺言没有立冉闵为太子,导致冉闵怀恨在心。冉闵还利用总内外兵权的职位之便,对万余人的原东宫高力都拉拢到自己的麾下,不但给他们都升官还把石虎宫中的宫女嫁给他们当老婆。这群东宫高力可不是普通人,石勒曾将全军身材高大、武艺高强的各族勇士选拔出来单独成军,也就是高力,后来石虎将高力分配给东宫,所以又称东宫高力。得到万余高力后,冉闵的实力更加强大了,再加上因没有得到太子,冉闵对石遵那掩饰不住的敌意让石遵非常不安。于是石遵把石鉴、石苞、石琨、石昭等人召集到太后郑氏的宫里商量诛杀冉闵。众人讨论的热火朝天的时候,郑太后也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当时起兵进攻石世的时候,冉闵立下大功的。现在仅仅因为他骄纵就杀他,众将恐怕会不服。”石遵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就暂时按下了诛杀冉闵的想法。可是会后石鉴却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通知给了冉闵,冉闵也投桃报李答应扶石鉴当皇帝。冉闵的政变也简单的很,他直接找到后赵最大的几个兵头李农、王基等人统一了思想之后,就让苏亥、周成带着士兵冲到皇宫里的如意观,把刀架在正在跟美女下棋的石遵的脖子上,石遵知道自己玩完了,但是临死前他还是想搞清楚是谁要杀自己,于是他问:“你们是跟谁造反啊?”周成说:“石鉴贤能应该当皇帝。”石遵冷笑一声:“我今天尚且落了一个这样的下场,石鉴又能当几天皇帝呢?”于是冉闵把石遵和太子石衍都给砍了,石遵仅仅做了183天皇帝(九狼中的第四狼石遵死)。
石鉴即位之后立刻封冉闵为大将军、李农为大司马,二人将后赵的军政大权都抓在手中。石遵临死前的话石鉴算是听到心里去了,于是他让心腹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人偷偷召集了一批死士,某天趁着冉闵、李农在琨华殿议事的时候让他们搞偷袭,冉闵、李农都是打了一辈子仗的人,而且后赵的宫廷政变太过频繁,他们平时出门都会带领大量的保镖,即使是进入皇宫他们的防守也极为严密。李松等人不但没得手,还被冉闵、李农发推了,双方在皇宫里杀的是难解难分、人头滚滚。随着冉闵、李农的心腹部队杀入皇宫,大局已定。石鉴知道大势已去立刻让人砍了李松、张才、石苞给冉闵送过去(九狼中的第五狼石苞死),说是这几个人私自偷袭冉闵的,跟皇帝石鉴无关。
冉闵还没来得及处理石鉴,镇守襄国城的石祗就在姚弋仲、苻洪等老将的支持下公开反对冉闵、李农。在外部压力之下石鉴和冉闵、李农暂时达成妥协,他们决定暂时枪口一致对外先解决石祗再说。于是派张举为统帅讨伐石祗。
这里说一下冉闵的复杂的民族认同感。由于冉闵复杂的早年经历,他一直认为自己既属于羯族贵族又属于乞活军,他一直是双重身份认同。但是在之后的历史狠狠的啪啪打脸,冉闵自认为的羯族贵族身份却一直没得到羯族的普遍认同,他们认为冉闵不过就是一个来自贱民阶层的幸运儿而已。石勒、石虎所建立的后赵本质上是一个以民族成份划分社会阶级的的国家,顶层是羯族,中层是其他各族胡人,底层是汉人。而冉闵、李农等少数汉族将领不过是皇帝宠幸的奴才罢了,皇帝活着的时候大家都给面子,皇帝死了,让这群贵族老爷跟可以随意欺辱掠夺的汉人平起平坐,他们是接受不了的。但是冉闵却一时转不过这个弯来,这也是后来很多悲剧的根源所在。
张举的大军一出发,利用邺城空虚的机会,宗室中的中领军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就发动叛乱突袭冉闵,被冉闵反杀。
随即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人带领三千多羯族武士准备弄死冉闵,但是他们怕干不过,于是趁石鉴在中台的时候把石鉴给劫持了,跟石鉴要了一份讨伐冉闵、李农的许可,当时石鉴被刀架在脖子上还能说什么:“众爱卿放心干吧,事成后朕一定不会亏待你们。”于是这三千羯族武士就兴高采烈的去偷袭冉闵、李农,结果还是没干过,被冉闵、李农胖揍了一顿之后他们躲在凤阳门负隅顽抗。冉闵、李农强攻了几次发现死人太多,于是绕道金明门杀入皇宫,准备从前后夹击凤阳门。此时的石鉴一看孙伏都、刘铢等人太废物了,只能抛弃他们了,于是派人一路上给冉闵、李农开门,还派人跟冉闵说:“孙伏都谋反,大将军请尽快进宫平叛。”冉闵、李农带兵杀入皇宫,对羯族武士展开了非常血腥的屠杀,从凤阳门到琨华宫一路上都被尸体铺满,鲜血把皇宫的沟渠填满了。
石虎还剩下四个儿子,分别是石鉴、石祗、石琨、石炳。他们后来或直接、或间接死于冉闵之手,都归于冉闵的章节当中。
叁·杀胡檄
接连的反叛让冉闵很烦躁,于是他宣布邺城戒严,命令非常严格:“各族胡人,胆敢拿着武器出现在大街上一律处斩。”没想到冉闵的戒严令一下,仍然有不计其数的胡人或冲击城门、或翻越城墙逃离邺城。这让他意识到胡人是从心底不支持自己。于是他决定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他把皇帝石鉴软禁在御龙观,就连食物都是用绳子提着篮子送进去。这样做的目的是杜绝任何人利用皇帝的名义搞自己。
第二步:搞清楚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于是他宣布:“全城百姓听着,愿意跟我冉闵就留下,不愿意就自行离开吧,我绝不阻拦。”结果邺城里的各族胡人蜂拥而出准备逃离邺城,而方圆百里的汉人也蜂拥朝邺城赶来,双方把城门都堵得水泄不通。清楚了,胡人是敌人汉人是朋友。
第三步:对待朋友有美酒,对待敌人用钢刀。于是冉闵宣布:“汉人只要带一颗胡人脑袋到凤阳门,文官升三级,武将封牙门将军。”之所以赏格这么高,是冉闵担心汉人不敢杀胡人,在冉闵的印象里,除了少数乞活军将领的部众,其他汉人都是隐忍懦弱的。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彻底点燃了汉人的怒火。汉人百姓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一天之内冉闵就收到了一万多颗胡人的脑袋。这让冉闵看到了汉人的民心和战斗力,于是他立刻带领全军也加入到这场盛宴,邺城内的胡人尤其是羯族人,二十万男女老幼都被杀光,他们的尸体被扔到城外。也许有人忘记了,邺城城外是石虎的猎场,那里生活着无数的豺狼虎豹,胡人的尸体被吃个干干净净。
太宰赵鹿、太尉张举、中军张春、光禄石岳、抚军石宁、武卫张季带领羯族的公卿大夫、将领、士兵万余人趁乱突围逃到襄国投靠石祗去了。
冉闵随即向后赵全境发布了诛杀胡人的命令,后赵境内的汉人苦羯久矣,他们拿着菜刀、锄头冲向往日骑在他们头上的羯胡人,当时都杀疯了,很多高鼻深目毛发旺盛的其他民族的百姓大多也都被当成羯族杀掉了。经此一役,各族胡人被杀者不下百余万,羯族几乎被灭族。
后赵境内的各族胡人被汉人展现的出来的怒火吓到了,在以胡人为主的地区,胡人将领们纷纷割据,石琨割据冀州、抚军将军张沈割据滏口,张贺度割据石渎,建义将军段勤割据黎阳,宁南将军杨群割据桑壁,刘国割据阳城,段龛割据陈留,姚弋仲割据混桥,苻洪割据枋头,他们多的拥兵数万,少的数千。他们紧守寨门生怕汉人过来寻仇。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杀胡檄。杀胡檄并不是一篇文章,仅仅是冉闵的几个命令,但是冉闵的这几个命令仿佛一篇战斗檄文,点燃了在亡族灭种边缘的北方汉人的怒火,他们自发的发起了一场全民的战斗,这场战斗的战果是南北朝所有战争之最。杀胡檄跟乞活军很像,他们一点都不高屋建瓴,但是他们都反应了最底层汉族百姓的诉求。再怎么去赞颂都不为过。
逃出去的石琨不甘心失败,于是联合了张举、王朗集结了七万大军直扑邺城,试图趁一战就把冉闵灭了。久经战阵的冉闵仅仅带领千余骑兵出城迎战,冉闵手持双刃矛带头冲锋,一个照面就打穿了石琨的联军,石琨联军都被冉闵吓坏了,他们一触即溃转身就跑。冉闵砍了三千多颗脑袋就回邺城了。石琨等连滚带爬的逃回自己的领地。
回城之后冉闵跟李农一商量,他们决定干离他们很近且实力弱小的盘踞在石渎的张贺度。可是冉闵前脚离开邺城,后脚皇帝石鉴就派人给张沈等人送信,让他们趁着邺城空虚前来偷城,结果这些信直接就送到了冉闵手里。冉闵和李农一看赶紧就掉头回到邺城,把石鉴这个皇帝以及石虎还活着的三十八个孙子一并咔嚓了(九狼中的第六狼石鉴死)。
冉闵、李农和众将一商量,现在已经跟胡人各族翻脸了,在中国北方汉人稍显势单力孤,于是他们派出使者出使东晋,希望可以拜在东晋门下,给东晋做小弟。东晋朝廷直接给拒绝了,还派兵攻取了冉闵的合肥。冉闵和李农一看,没有大腿可抱了,只能自己做大腿了。于是冉闵在公元350年自立为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听说冉闵杀了石鉴,石祗立刻在襄国城自立为帝,后赵一分为二,汉人为主的地方都归属了冉闵,胡人为主的地方都归属了石祗。
也是在这一年,在河南坊头割据的氐族首领苻洪被石虎的旧将麻秋毒死,于是苻洪的儿子苻健带领氐族旧部逃回关中老家,关中的氐族都响应苻健乘势割据关中,并在第二年建立前秦。此时中国北方有四个政权,第一个是以襄国城为首都的后赵,以邺城为首都的冉魏、关中的前秦和割据山东的段齐。南方则是东晋。周围还有盘踞在东北的前燕,盘踞在漠南的拓跋鲜卑的代国,盘踞在凉州的前凉,盘踞在汉中北部只有两个城池的仇池国和盘踞在青海的吐谷浑。
冉闵当了皇帝之后李农就显得多余了,如果冉闵加入其他政权打工,李农怎会成为最好的伙伴和盟友,但是如今冉闵自己称帝,以李农的资历、威望和实力就成了冉魏政权最大的威胁,于是冉闵将李农和他三个儿子杀死,兼并了李农所部的乞活军。从此冉闵成了冉魏唯一的权力核心。
刚刚建立的冉魏政权仍然出于极度危险之中,邺城被胡人军阀们团团包围着,他们随时准备扑上来将冉魏撕成碎片。当年四月,石祗拼凑出十万大军交给石琨带领进攻邺城,这次冉闵没有选择在邺城城下交战,而是迎着石琨主动出击,双方在邯郸遭遇随即展开会战。石琨所部仍然不敌冉闵,被冉闵砍了一万多颗脑袋。冉闵还没歇口气。张贺度、段勤与刘国、靳豚组成联军在昌城集结在一起准备进攻邺城,冉闵派刘群为主帅,王泰、崔通、周成等为将领,带领十二万大军迎战,双方在苍亭会战,冉魏再次获胜,斩首两万多首级。在追击的时候斩杀了段勤,将他的部下全部俘虏,冉魏大军浩浩荡荡的举行了凯旋仪式,士兵多达三十余万,旌旗钟鼓绵亘百余里。冉闵亲自主持了凯旋仪式,并重新厘定官职,提拔了大量的儒生进入冉魏政权,冉魏政权的胡风彻底被消除,冉魏政权的政治风貌仿佛回到曹魏初期,焕然一新。
公元351年,冉闵决定再接再厉,亲帅十万大军进攻襄国城。出发前冉闵任命儿子冉胤为太原王,冉闵竟然封他为大单于,并把一千投降胡人给他当卫队。光禄大夫韦謏赶紧劝谏,这种行事风格过于不伦不类。冉闵虽然是汉人,但是他从小是被石虎养大的,其行事风格受到石虎的影响,冉闵大怒之下将韦謏以及他的子孙全都杀了。
冉闵在襄国城外拿出了足够的耐心,挖地道、垒土山,什么方法保险用什么。他甚至是派人在襄国城外给士兵修建了大量的营房,还派人开荒种地筹集军粮。围城一百多天之后,城内的石祗吓死了,这样迟早会玩完,于是派使者跟冉闵请降,去掉皇帝名号,但是跟冉闵没谈拢。于是石祗派人向盘踞在幽州的慕容俊、在混桥割据的姚弋仲以及石琨求援。三方联军不下十万。
面对联军的进攻冉闵派将领阻击,都被姚弋仲和慕容鲜卑的军队全歼,联军逼近襄国城,冉闵秉持着一直以来刚正面的习惯准备带兵出击。卫将军王泰赶紧劝阻:“陛下,城内的石祗实力并不弱,如今他的援军到了,他们的士气正旺,此时出击是腹背受敌胜算不大。应该固守营垒打防守反击。现在陛下您如果亲自出战万一有失,就会全军震动后果不堪设想。不如让臣带领小部队先出营试探一下对手的实力,倒时候咱们再相机而动,您觉得呢?”冉闵觉得王泰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一个叫法饶的神棍跟冉闵说:“陛下,我夜观天象,太白星行经昴宿。正是杀掉胡人的征兆,一定百战百胜,机会不可错过。”冉闵被说的上头了,大手拍在桌子上大声喊道:“我决定出城决一死战,敢有劝阻的斩。”于是冉闵带着全军出营决战,姚弋仲、石琨、慕容鲜卑三面围攻冉闵,石祗趁机从冉闵军阵后方夹击,冉闵全军覆灭。冉闵本人带着十多个卫士逃回邺城。冉胤被手下的胡人卫队给抓住送给了石祗,被石祗给杀了。此战冉闵元气大伤,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车骑胡睦、侍中李琳、中书监卢谌、少府王郁、尚书刘钦、刘休等诸将士死者十余万人被全歼,冉魏元气大伤。
冉闵战败极度动摇了冉魏的统治,大家以为冉闵精锐丧尽,再也没有可能东山再起了,冉魏境内立刻就盗贼四起,四处劫掠。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一年司隶州、冀州发生了大饥荒,而后赵在石虎的可持续竭泽而渔之下,家底早就折腾光了,粮库里一粒粮食都没有,面对天灾冉闵拿不出粮食赈灾。百姓们只能自谋出路,他们打算逃回被后赵迁徙过来之前的老家去,于是各族百姓扶老携幼开始了逃荒之路。各族百姓在道路上相遇,出乎胡人的预料,汉人一改之前的内敛温和,面对这群欺负他们十几年的各族胡人,他们不再选择隐忍而是抄起锄头就跟胡人开干,因为冉闵给他们做了榜样,胡人被砍也是会死的。这场械斗再次导致一百多万各族胡人被完全消灭,他们逃回老家的人数不足十分之一二。
自永嘉之乱以来,汉人懦弱可期的形象被改变,从此胡人再也不敢把汉人百姓当两脚羊随意虐杀,从此他们知道一旦把汉人逼急了,他们的怒火会让自己灭族亡种的。从此以后,历代胡人的雄主们开始摸索跟汉人进行融合。冉闵的行为事实上为汉人赢得了尊重,赢得了生存的空间和再次崛起的机会。
这次大败让冉闵十分后悔,他将神棍法饶父子都砍了,并将尸体肢解。而追认韦謏为大司马,恢复名誉。
冉闵的大败让石祗又有了战胜冉闵的信心,于是他拼凑出七万大军给大将刘显进攻邺城。当刘显浩浩荡荡的杀来的时候,邺城城内人心惶惶。一向自信的冉闵第一次有点心虚,他主动请王泰出山帮自己,但是王泰仍然生冉闵的气,就装病不出。冉闵第一次主动低头到王泰家里探病,其实还是请王泰出山,但是让一个骄傲如冉闵这样的人低头是十分别扭的,估计冉闵见到王泰的时候,虽然嘴里说着我错了但是表情却写满了倔强,这让王泰很不爽,一口回绝说自己病的下不了床了。冉闵大怒拂袖而去,一边走一边破口大骂:“王泰,你真的以为地球没你就不转了吗?我就让你看看,你爷爷我是怎么取胜的。待我得胜还朝之时看我怎么把你碎尸万段。”
冉闵集结了邺城所有的男人出城迎战刘显。邺城人知道,此战一旦战败,城内的家人的命运将会有多么悲惨,他们在冉闵的带领下,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一战就把刘显打垮。冉闵是恨死刘显了,追着刘显砍,一直追到平阳城。刘显实在是被吓破胆了,赶紧派人跟冉闵求和,说放他一马,他回去就把石祗的脑袋给送过来。冉闵这才收兵回邺城。
刘显果然兑现了承诺,回襄国城就把石祗以及宰相石炳、太宰赵鹿十多人砍了脑袋给冉闵送过来了(九狼中的第七狼石祗、第八狼石炳死)。石虎最后一个儿子石琨趁乱逃了出来,一路逃到江南向东晋投降,结果被东晋给砍了(九狼中的第九狼石琨死),至此石虎的儿子们算是死绝了,石虎一脉算是断子绝孙了,天道好轮回。
冉闵凯旋的时候有人对他说,王泰准备逃到关中去,冉闵挟大胜之威,在没有任何调查的前提下就把王泰本人及其三族全杀了。这原本是为了泄愤,但是后果极其严重。王泰是冉闵的心腹大将,在冉闵的部下中素有威望,对冉闵忠心耿耿的王泰落了这样一个下场,让冉闵的核心部将人人自危,于是他们纷纷背叛了冉闵,徐州刺史周成、兗州刺史魏统、豫州牧冉遇、荆州刺史乐弘都向东晋投降,以汉人为主的冉闵的基本盘大部分都离开了他。
灭了后炸之后,冉闵的地盘不但没有扩大反倒只剩下冀州一隅。刘显看到机会来了,于是立刻造了冉闵的反,并攻略冉闵的常山郡。公元352年,冉闵留下太子冉智和大将蒋干看守邺城,自己则带领新组建的大军前往救援常山郡。冉闵之所以这么做的另一个愿意是他缺粮了,冉魏自建立以来环境就极其恶劣,冉闵带领部下无月不战,而且发生了大饥荒导致邺城的粮食快空了。冉闵此举一个重要目的是把主力拉到胡人的地盘,抢胡人的粮食。
冉闵一路霹雳带闪电,轻松击败刘显并一路攻破襄国城,将刘显以及刘显设置的公卿百余人全部杀掉,将宫殿烧毁后,带着百姓以及粮草回到邺城。
肆·惜败慕容恪
此时慕容俊经过缜密的分析,他觉得灭掉冉闵的机会来了,于是以慕容恪为帅南下攻取冀州。接到消息之后,冉闵立刻再次把主力拉出邺城前往迎战慕容恪,临出邺城的时候冉闵跟部下说:“此去必要灭掉慕容俊,咱们再幽州过一个肥年。”
魏燕两军在昌城相遇。当晚魏军大营的作战会议上,大将军董闰、车骑张温极力劝说冉闵暂避锋芒,待多集结一些军队再跟燕军决战,不然胜算太小。冉闵大怒:“你们以为我们真的有更多的选择吗?我们魏国被胡人各部环绕,他们随时都准备扑上来将我们撕成碎片,我们之所以今天还能够存在,就是我们展示出来的毫无畏惧的勇气。如果我们今天退却了,倒时候胡人各部就会觉得我们胆小了、心虚了、实力不济了,他们就会扑上来,倒时候我们面对的就不仅仅是慕容恪了,那个时候我们还能有胜算吗?所以我们冉魏只能一往无前,以必胜饿信念参加明天的决战,战胜慕容恪打到幽州去吃饭。”众将轰然应诺,回营准备决战。
此时燕军的大营的军事会议上,燕军众将竟然也提出撤兵,他们被虽然装备简陋,但是阵型森严杀气外露的魏军吓到了,他们没有信心跟这支让天下颤抖的军队硬刚。燕军主将慕容恪暴跳如雷:“冉闵这个人勇猛无比,但正因如此,他过于依赖自己的军事才能,而不愿意用计谋,这就是典型的有勇无谋。其次冉闵的那些心腹旧将大部分都在前一年的襄国之战中死了,如今的军队都是去年重新招募的,还算不上精锐。如果此次不将冉闵灭掉,给他时间他将会带出一只更加能打的队伍,倒时候恐怕就再也没机会灭掉冉闵了。同时冉闵即位以来无月不战,军队疲惫不堪。所以坚决不能给冉闵休整的机会。”当然众将不想听这些虚的,直到慕容恪提出,他本人带领部下为众军正面死扛冉闵,众将为左右两军,待他打垮冉闵之后,众将再上。也就是说仗他慕容恪打,人他慕容恪死,但是便宜大家占。众将这才没话说。
第二天魏燕两军摆开阵仗开始了正面对决。据后世的军事爱好者推测,冉魏军主力是以手持长枪大盾组成的步兵方阵为主,这是乞活军最擅长的战术,燕军则是以骑兵为主。魏军不愧百战余生的强兵,冉闵不愧猛如项羽、孙策,魏军士兵手持巨盾长矛的步兵在冉闵的带领下,一个照面就打穿了燕军中军。这要是一般的军队也就崩溃了,慕容恪不愧百战名将,他赶紧后撤一段距离收拢溃军集结成阵,再次迎着魏军杀了过去。双方士兵很快再次碰撞到一起,冉闵带着魏军呼号酣战,再次打穿燕军战阵。慕容恪从容布置,赶紧收拢溃军集结成阵,再次迎战。就这样不到半天冉闵竟然十次打穿燕军中军军阵,慕容恪一直认真观察,他终于想到办法,于是他一面派人赶紧收拢溃军,一面将五千重甲骑兵集结在一起,用铁链将他们连在一起,这种军阵金兀术取名铁浮图,又叫连环甲马。慕容恪以连环甲马为先锋,其他部队为后继再次向魏军杀去,这种战术无异于奔驰的钢铁洪流,生生得把魏军军阵撕开了一条大口子,其他燕军看到有便宜可占,纷纷跟进,将魏军分割包围歼灭。冉闵神勇无比,胯下硃龙宝马,左手双刃长矛右手钩戟,在军阵中左冲右突,手下无一合之将。但是无奈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于是果断突围,硬生生的杀出一条血路冲出重围,跑了二十多里,战马力竭而死,落马的冉闵被紧追而来的前燕军队俘虏。慕容恪看到被捆成粽子的汉人英雄,没有随意处置,赶紧派人用车送回后方给慕容儁处理,冉闵手下大将董闰、张温被俘后也一并送到蓟州。
伍·英雄惨死天地动容
慕容俊看到冉闵之后很得瑟:“你一个石家的奴才,也敢自称天子?”冉闵慨然答道:“天下大乱,你们这群夷狄野兽、人面兽心的王八蛋尚且敢于称王、称帝,我堂堂中华英雄男儿,为什么就不能称帝呢?”慕容俊被冉闵怼的暴跳如雷,打了冉闵一顿送到老家龙城,在攻破邺城之后,将冉闵斩杀于遏陉山。结果天下大旱、草木枯黄,蝗虫四起,从五月到十二月一滴雨、雪都没下。慕容俊赶紧反思自己做了哪些伤天害理的事情,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杀了冉闵这个汉人英雄,让老天愤怒了,进而惩罚他。于是他赶紧让人筑台向上天忏悔,并为冉闵恢复名誉,还给上了“武悼天王”的谥号,据说当天就下了大雪。这段记载出自《晋书》,我个人希望是真的。
总结:
很多人包括很多历史学家,对于冉闵的评价都不高,甚至说他是个英雄的都不多,大部分人的理由是冉闵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想当个英雄。说冉闵刚开始还想整合羯族和汉族两族将士,失败了不得已而发布了诛杀胡人的命令。冉闵第一时间也不是想自立为帝,而是向东晋称臣,称臣不得在建国称号云云。这种说法很普遍,但是不得不说,他们说的标准不是英雄,而是龙傲天。
每当人们回首过往,仿佛有很多选择,但是复原了全部的实际要素,每个人在特定历史时期,他们的选择是不多的,甚至是唯一的。冉闵做出所有的选择的初衷不是想做一个为后世所谓的英雄,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活下去,让他自己活下去、让他的部下活下去。他的发布杀胡令的原因也不是为了做一个英雄,而是为了活下去,因为他不杀胡人胡人就要杀他,而当时大部分北方汉人也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所以杀胡令一下群起响应,六夷敢持兵杖者被屠戮一空。最近两年圣母频出,有一撮人说冉闵搞种族屠杀。但是只要还原当时的历史环境,冉闵带领汉人进行的是绝地反击,而不是种族屠杀。此种观点不值一提。
自永嘉之乱以来,汉人的尊严被胡人踢落尘埃肆意践踏,他们把汉人当成了软柿子随意揉捏。缺粮了他们抢汉人的、缺衣了抢汉人的、缺钱了抢汉人的、缺女人了抢汉人的,甚至把汉人当两脚羊吃掉,随意凌虐、肆意杀戮汉人的记录更是比比皆是。最近一些年为羯胡平反美化的所谓史学家们,你们的良心不疼吗?
冉闵不论是出于什么目的,他的杀胡令取得的结果是,胡人各部从此开始正视汉人的怒火,从此他们知道了,汉人不是可以肆意欺辱屠戮的牛羊,他们的怒火一旦点燃就会烧毁一切,于是胡人各族从此开始重新定义自永嘉之乱以来跟汉人的关系,虽然没有完全平等,但是他们开始重视汉人的存在。正是冉闵事实上为汉人争取了更加宽松的生存环境,汉人的元气开始逐渐恢复,慢慢的逐渐超过胡人各部,再次成为北方的主体民族。仅以此一点,我便认为冉闵是华夏的英雄。
我个人认可历史学家吕思勉对冉闵的评价:冉闵之百战百胜,颇似项籍、孙策,与石氏余孽角逐,未必会遽败,而慕容氏加入这场与它本不相关的战争,挟其方兴之势,其气完,其力厚,‘是亦其所遭之不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