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英雄还是屠夫,冉闵为什么要下达《杀胡令》,长文分析

英雄还是屠夫,冉闵为什么要下达《杀胡令》,长文分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热点猎手123 访问量:4998 更新时间:2024/1/21 16:04:44

公元349年11月,赵国都城邺城的宫殿金明门内,杀红了眼的李闵砍杀了一名羯族士兵后,看向身旁的赵国大司马李农说道,“今天正是杀光这群蛮夷的时候”,说完,不待李农应答,大喝一声,“传令兵,速传军令,告知宫廷内外,六夷凡敢动用兵器者一律斩杀”,随着这道被后世称为“杀胡令”传达出去,上百万胡人由此丧命,后世也有人说他也因此拯救了数百万汉人的性命。

冉闵时期势力分布图

这位搅得五胡十六国风雨飘摇,后来名震互联网的天王冉闵到底是功臣还是罪人,是民族英雄还是暴戾屠夫呢?接着往下看

一、引狼入室

三国时期,由于魏蜀吴三国连年征战,尤其是司马家为取得统一战争的绝对优势,不断横征暴敛,根据史料记载,全国人口从东汉末年的5600万人锐减到767万人,说是十室九空也不为过。

为了补充兵员和劳动力,西晋初年开始将“招抚五胡”定为基本国策,不断强迫生活在边境地区的匈奴、羯、鲜卑、氐、羌等胡人内迁到中原地区,完全废弃了汉朝时期“北击匈奴”的国策。

“五胡”内迁路线图

“八王之乱”前夕,内迁的少数民族已经超过了整个北方人口的一半。其中在今天的山西太原以西、河北保定以北的原中原王朝统治区内,胡人人口已经是汉族人口的好几倍。但是,由于西晋王朝初年强盛的军事实力震慑,内迁的胡人虽然结群而居发展出一定的势力,但是表面上仍然遵从西晋地方州郡的管理,不敢有丝毫反抗。但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地方上胡人远多于汉人却要听从汉人的指挥、汉人官僚地主利用手中的权力不断欺压胡人,造成胡汉之间矛盾越积越多,星星之火势成燎原之势。

二、八王之乱

八王关系图

西晋建立初年,为了吸取曹魏灭亡的教训,巩固皇室的权力,削弱豪强士族门阀势力,晋武帝司马炎仿效西汉初年的分封制,大封皇族子弟到地方为王,在建国初期便封了27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形成了事实上的小王国,可以自行选用任命属地官员、收纳赋税、管理军队,甚至可以互相探访,这就为诸侯国形成势力、勾结造反埋下了隐患。

终于,在晋武帝去世后,历史上有名的“何不食肉糜”的白痴皇帝司马衷即位,为了把持控制朝政,东晋的王爷们就互相攻伐。

整个八王之乱共分为七个阶段,具体经过是:

为便于彼此之间关系的理解,分别标注了每个人的血缘亲属关系,

第一阶段:侄孙杀叔爷爷

楚王司马玮(晋武帝司马炎五子)杀汝南王司马亮(晋武帝司马炎三叔);

第二阶段:侄媳妇杀叔叔、继母杀继子

皇后贾南风(晋武帝司马炎儿媳妇)杀楚王司马玮(晋武帝司马炎五子)、广陵王司马遹(太子、晋武帝司马炎孙子);

第三阶段:叔爷爷杀孙媳妇

赵王司马伦(晋武帝司马炎九叔)杀皇后贾南风(晋武帝司马炎儿媳妇);

第四阶段:侄孙联合堂兄弟、叔叔一起杀叔爷爷

齐王司马冏(晋武帝司马炎侄子)、成都王司马颖(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河间王司马颙(晋武帝司马炎堂弟)杀赵王司马伦(晋武帝司马炎九叔);

第五阶段:叔叔联合侄子一起杀另一个侄子

河间王司马颙(晋武帝司马炎堂弟)、长沙王司马乂(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杀齐王司马冏(晋武帝司马炎侄子);

第六阶段:兄弟联合堂兄弟一起杀亲哥哥

成都王司马颖(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河间王司马颙(晋武帝司马炎堂弟)杀长沙王司马乂(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

第七阶段:本家叔叔杀本家侄子

东海王司马越(晋武帝司马炎本家兄弟)杀成都王司马颖(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

从公元291年到公元306年,前后共持续16年的内战,导致西晋军队精干损失殆尽,汉族人口大量死于战乱,胡人逐步由北方向中原蚕食,在看到西晋朝廷的空虚后,暗暗积蓄力量,看准机会,将要露出自己的獠牙。

八王之乱真是乱得够呛!涉及资料较为繁杂,我会尽量从贴近史实的角度去讲述这段故事。由于文章篇幅较长,我会分开发,请持续关注。

如果喜欢的话请转发、评论、点赞、收藏,简单的一个动作,对我却是莫大的鼓励。感谢!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猛将,冉闵是什么人?冉闵比吕布、项羽厉害吗?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吕布,项羽,苻洪,冉闵,秦朝,冉永曾,中国历史,春秋战国

    冉闵(322?~352年6月1日),字永曾,小名棘奴,魏郡内黄县(今河南省内黄县)人,冉魏开国皇帝。初名石闵,乃后赵皇帝石虎的养孙,石虎待他就如同亲孙儿一般。果断敏锐,以勇猛著称。后赵授游击将军,封修成侯。数从征伐,屡立战功。石虎死后,拥立石鉴,然后屠胡灭石。青龙元年(350年),即位称帝,恢复冉姓

  • 冉闵:一个挽救汉族灭种的英雄,为何不被后世的史学家承认?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冉永曾,石虎,石勒,族人

    冉闵,一个几乎挽救汉族灭种的绝世英雄,为何却在历史上寂寂无名?为什么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冉闵是谁?也不知道冉闵出生于哪个朝代?更不知道冉闵为什么不被史学家承认?其实,对于史学家们来说,冉闵是一个让人爱不起来,又恨不起来的人物。有人认为他嗜血残暴、毫无人性,有人认为他救了汉族族人一脉,但追根究底还是抹灭不

  • “五胡乱华”时期冉闵,建国家改年号,后来却被鲜卑终结了

    历史解密编辑:局小乖简史标签:冉永曾,石虎,石勒,苻洪,五胡乱华,胡人

    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内,一个村寨外矗立着一座纪念园,纪念民族英雄——冉闵,每年这里只有零星的人前来祭拜。时至今日,这位民族英雄在历史洪流中不得出名,皆因他做过的两件事饱受争议。在五胡十六国时期,他力抗胡人保民族生机,被颂为“民族英雄”;但因颁布“屠胡令”,被认为是泯灭人性的暴君。无论历史怎么评说,不可否

  • 都说一条“杀胡令”拯救汉人,当年冉闵“杀胡”效率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老公我饿啦标签:冉永曾,石虎,匈奴,胡人,鲜卑

    公元265年,天下三分归一统,西晋王朝建立,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一百多年的分裂战乱历史。然而,因为汉末以来的农民起义与军阀割据不断,再加上后来魏蜀吴之间连年征战,致使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九州大地人口锐减。这对新建立的西晋王朝来说是极其不利的,为了引进人口,恢复生产,司马家族采用了“引进胡人”的策

  • 冉闵:被地摊文化大肆吹捧起来的“民族英雄”,为何这么有市场?

    历史解密编辑:老刘讲的好啊标签:石虎,岳飞,武帝,冉魏,冉闵,冉永曾,杀胡令,民族英雄,地摊文化,五胡十六国

    冉闵:被地摊文化大肆吹捧起来的“民族英雄”,为何这么有市场?引言:在历史上无数战乱频仍、山河破碎之际,总有心怀大义者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古时百姓称其为“再生父母”,后世则以民族英雄总括。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出无数英雄立足于天地间,丰碑受万人敬仰。“地摊英雄”流行,高捧冉闵最近几年

  • 如同“屠夫天子”的冉闵,3天屠20万胡人,数百万胡人死在路上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冉永曾,胡人,屠夫,石虎,匈奴,八王之乱

    历代封建王朝都免不了会出现皇位之争,西晋时期司马家出现的八王之乱,是封建历史上最严重的皇位争夺之战。西晋结束了60年的三国鼎立,再次建立了中原王朝的统一,司马家耗时三代人才得到的皇位,诸藩王都想争一争。胡人当政各藩王势力一乱,西晋国力就下滑,周围虎视眈眈的胡人部落,便趁机建立了好些异族政权,压缩中原

  • 汉人救星, 民族英雄冉闵, 一令屠杀二十万人, 汉人胡人都畏之如虎

    历史解密编辑:震星体育标签:胡人,石虎,慕容,石勒,冉闵,冉永曾,五胡十六国

    一个历史上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被敌人蔑视为奴仆之子,却篡夺了后赵江山。为了清除反对势力,他下令诛杀20万敌人。有人说他滥杀无辜,是残暴不仁,也有人说他这是替天行道。1700年后的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这段历史?冉闵的祖籍是魏郡内黄县。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中原百姓四处离散。为了活命,冉闵的父亲冉瞻加入了流

  • 冉闵可称为小号项羽,武力值出众,但称帝之时就注定了败亡

    历史解密编辑:搞笑史说标签:项羽,慕容,石虎,皇帝,冉魏,冉闵,秦朝,汉朝,冉永曾,五胡十六国

    冉闵的坐骑是匹名叫"朱龙"的枣红马,号称日行千里。他骑在马上,左手双刃矛,右手钩戟,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人们印象中的古代战争,常出现大将单挑的场面,其实将军们大多不会出现在第一线,冉闵则不同,即使日后称帝,仍是身先士卒,仿佛霸王重生。过刚易折,武力值高未必能够长久。冉闵建立的冉魏,只生存两年多时间,

  • 民间传说:拯救汉民族的冉闵大帝

    历史解密编辑:中条山上的风标签:石虎,吕布,石勒,胡人,前燕,冉永曾,民间传说,冉闵大帝

    冉闵,(320年-352年6月1日)汉族民族英雄,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是冉魏的开国君主。冉闵为现代人津津乐道的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亦以勇猛著称,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勇将之一。冉闵冉闵的生父叫冉良,自幼习武,11岁时就已统率起族人与胡人作战,熟于骑马,多力、善射,勇而

  • 冉闵一生“残暴”,却于中国有大功,改写了1700年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荣一尘讲谈标签:慕容,刘聪,冉闵,冉永曾,宣昭皇帝,成吉思汗,五胡十六国

    众所周知,冉闵是一个备受争议之人,有人尊他为英雄,有人骂他为屠夫。但不管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冉闵的确杀了很多人。史学家范文澜评价,“冉闵逞勇残杀,立国三年,死人无数”!因此,从这一个意义上粗略的看,说冉闵一生“残暴”也没错。然而,冉闵虽然一生“残暴”,但于中国却有大功,至少有两点意义非凡,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