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封建王朝都免不了会出现皇位之争,西晋时期司马家出现的八王之乱,是封建历史上最严重的皇位争夺之战。
西晋结束了60年的三国鼎立,再次建立了中原王朝的统一,司马家耗时三代人才得到的皇位,诸藩王都想争一争。
胡人当政
各藩王势力一乱,西晋国力就下滑,周围虎视眈眈的胡人部落,便趁机建立了好些异族政权,压缩中原政权的生存空间,并大肆屠杀汉人。
在汉人政权占主导地位时,汉人是看不起胡人的,压迫、限制胡人是常事。当胡人一翻身,马上就对汉人进行报复。
他们将自己的称呼尊为国人,禁止汉人中出现“胡人”的说法,在胡汉混居的地方采取“胡汉分治”的统治方式,称汉人为狗或者奴。
十六国时期,羯族石虎继承了后赵政权,他有一个养孙叫冉闵,此人是个狠人,下了个“杀胡令”,接着仅在三天之内,就疯狂杀死了20多万羯人。
又将十多个胡人部落驱逐出去,结果,数百万的胡人死在了逃亡的路上。
“养虎为患”
冉闵是汉人,但石虎待他非常亲近,当亲孙子一样。在石虎身边时,冉闵随石虎改姓叫石闵,一直为石虎立战功。
冉闵的父亲冉良十多岁,就被石虎收为养子,冉闵从小在石虎身边长大,所以这祖孙二人关系才亲近。
同所有的皇室子孙一样,冉闵也加入了皇权之争。石虎去世后,冉闵拥立了两任皇帝,拥立一个杀一个,时机成熟后,便自己称帝,并恢复了本姓,建立了冉魏政权。
关于冉闵狂杀羯人的行为,起因就是皇室内部的争斗,冉闵一个养孙、外姓人、汉人,想在羯人的势力范围内夺取政权,诛灭原来政权的族人,是正常的手段。
斩草要除根,冉闵杀了石虎38个子孙,是为了清理自己登基的道路。
虽然根本的原因是为一己私利,但也为被胡人杀死的汉人冤魂报了仇,保住了汉族,否则再任胡人那么杀下去,汉族真的就绝种了。
从秦朝起,汉人抵御胡人的方法就是修建长城,以长城为界划分胡汉的居住地,只要有胡人进犯就发兵打退,确保胡人不会进入汉人的地界。
然而三国纷争多年,导致汉地人口锐减,魏晋时期为了恢复人口数量,对外开放,引胡人内迁。
民族仇恨
八王之乱后,汉地胡人数量猛增,远超汉人,占领了人口优势的胡人便迅速建立政权,将汉人的地位压了下去。
汉人奋起反抗,但敌不过凶狠残暴的胡人。冉闵的父亲冉良,就是在胡汉的斗争中,被后赵的皇帝石勒俘虏的。
冉家先祖曾是汉朝的都督,家族世代都是牙门将。若不是战败被俘,冉家还在抵抗胡人。
羯人对汉人的暴行,冉闵从小便看在眼里。他们以屠杀汉人为乐,将汉人当成奴隶和牲口,行军作战时,没有军粮就去抓一批汉人宰了烹饪。什么年龄、性别的汉人好吃,羯人还分了等级。
羯人尤爱掳掠汉人女子,不仅可供士兵享乐,还可以当食物。冉闵的成长过程就算再受石虎家族恩惠,那也是民族仇恨不共戴天。
反杀
改建称帝后,冉闵开始大赦天下,光是邺都一城,就解救了20多万的汉族女子。然后他再集结汉人军队,杀匈奴、羌氐、慕容鲜卑,屡战屡胜,将他们驱逐出百里之外。
对胡人,冉闵的命令是,只杀不俘,抓住就斩首,不要手下留情。一时间,整个北方地区的汉人群情激愤,都在响应冉闵,诛杀胡人。
民族仇恨一触而发,当时只要是长相有异于汉人的,都当胡人杀了。
面对汉人的反攻,胡人只得退出中原,往老家回迁。胡人的凶残不止是对汉人,他们的天性,在胡人各种族之间也适用。
互相攻击、争抢,没了粮食就杀人食肉。在胡人看来,吃人不算什么,于是就这么一路争斗,一路互杀,还没回到老家就死得差不多了。
解放了汉人百姓,冉闵再给他们分发粮食,让这些深受胡人压迫多年的可怜百姓活了下来。
冉闵的报复选择了以牙还牙的方式,但终究汉人不可能像胡人那样,没有人性以杀人食肉为荣,他杀掉的胡人,只是将他们弃尸荒野,让野兽啃食。
是屠夫还是民族英雄,是复仇还是忘恩负义,站不同的角度各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如此没有人性的羯人,不管对哪个民族来说都是祸害,惩罚一下也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