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内,一个村寨外矗立着一座纪念园,纪念民族英雄——冉闵,每年这里只有零星的人前来祭拜。
时至今日,这位民族英雄在历史洪流中不得出名,皆因他做过的两件事饱受争议。
在五胡十六国时期,他力抗胡人保民族生机,被颂为“民族英雄”;但因颁布“屠胡令”,被认为是泯灭人性的暴君。
无论历史怎么评说,不可否认,冉闵为中华民族的延续立下过汗马功劳。
西晋末年爆发八王之乱,国力衰微,北方塞外众多游牧民族纷纷趁机入侵中原,其中匈奴、鲜卑、羯、羌、氐五大部落联盟南侵,先后建立十六个政权合称十六国,与南方汉族政权对峙
在五大部落中,以凶悍残暴出名的部落羯(后赵)扩张最快,短短几年,从河北邢台打到河南。
公元310年左右,羯首领石勒在河南与乞活军将领陈午对战,陈午手下年仅12岁的冉良(冉闵之父)出身牙门将世家,身材魁梧,骁勇善战,被石勒看中。
大败陈午后,石勒命其子石虎收冉良为养子,让其常年随军出战,并给他加官封侯,以安其心。
冉闵一出生就在胡人的地盘里,从小他就见识到胡人的凶狠暴虐,以及“任人鱼肉”的同胞,这在他幼小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反叛的种子。
随着年岁的增长,冉闵在战场上杀敌勇猛,计谋良多,比起冉良“有过之而无不及”,深得石勒喜爱,待他与亲孙无异。冉闵成年后,被封为修成侯,历任北中郎将,游击将军。
而真正让冉闵为人所知的是一场大战,公元338年,石虎与鲜卑族(前燕)在昌黎大战,石虎大败,各军队溃败而逃,唯冉闵带领的三千汉军全军而返,由此一战成名。
战后回都城邺城(今河南安阳北郊一带),石虎却将重赏给了苻洪,冉闵心有不平,便献计:苻洪一家皆虎将,如今手握大权,恐日后谋反,劝石虎杀之。石虎不仅拒绝了,还告诉他:“日后还得靠苻洪一家攻东吴与巴蜀。”
一边是汉人身份的冉闵始终难得信任,一边是东晋朝廷的软弱无力,夹在中间的冉闵看着百姓无辜惨死,心如刀割。
与其这样煎熬度日,不如赌命玩把大的,冉闵痛定思痛,踏着无数人的鲜血与尸骸,把积累的军功换成了生杀予夺的权力,给同胞以喘息之机。
冉闵定下计策后,一门心思上阵杀敌。公元339年8月,东晋派将领庾亮镇守武昌,与后赵相邻对峙。于是,石虎便派冉闵在内的五名将领攻打荆州与扬州边境,另派二万骑兵进攻武昌下的。
苦战月余,冉闵在大败晋军,并击杀晋将蔡怀,最终邾城沦陷。这一仗,胡人共斩晋将五人,邾城战死者六千人。
这只是冉闵累军功的开端,此后十年,他奔前袭后,斩敌无数,其冷酷无情的作风四军,这一时期,他为石虎夺得大量城池,后赵领土向东南扩张,达长江流域北。
石虎死后,其子夺位,在刘太后与右丞相张豺的专权下,石世即位,并予彭城王石遵以左丞相职位,安抚其心。此时,刚平梁犊之乱的冉闵班师回朝,中途与屯军河内的石遵相遇,冉闵力劝其攻邺城夺皇位。
有冉闵相助,石遵自然如虎添翼,出发前对其承诺:“若事成,以太子之位许之”。邺城军民闻冉闵带兵杀来,都惧怕他,纷纷开门投降,石遵直奔大殿杀张豺,废石世,承帝位,封冉闵为辅国大将军。
这时候的冉闵可谓是身居高位,拥重兵,握大权,常年征战在外的他,大肆犒赏部下,不仅在石遵面前为众多部下请功加爵,还赏钱财美人以慰军心。
有汉人血统的冉闵这般张扬放纵,惹来不少胡人将领的眼红嫉妒,同时,身居皇位的石遵也因惧怕他,生出打压之心。
不久,石遵立其子为太子,并抑制冉闵势力,此举让冉闵心生怨气,见冉闵无所动作,石遵采取身边谋士建议,渐渐剥夺冉闵兵权,这更让冉闵不满。
冉闵的一再忍让都不能打消一代帝王的猜忌,功高震主终究为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
为一举击杀冉闵,石遵秘密召回其弟石鉴商议,不料石鉴前脚才出门后脚就向冉闵告密。冉闵得知消息大怒,即刻召集部下杀了石遵,扶石鉴上位,冉闵被封为武德王,任大将军。
历史是何其的相似,冉闵先扶石遵继位,遭忌惮而被谋杀,如今又扶石鉴,同样也逃不过被谋杀的命运。
果不其然,当了皇帝的石鉴,十分忌惮冉闵,秘密派人刺杀冉闵,被其反杀后,立马装糊涂,并连夜杀了知情人。
邺城皇权的几经动荡,让驻守旧都襄国(今河北邢台)的石祗派兵前来讨伐,石鉴趁机再次派人前去暗杀,仍被冉闵反杀。不仅在宫殿内冉闵面对重重暗杀,在宫外也悄悄埋伏着三千羯兵,想取冉闵首级。
在胡人地盘里,汉人血统的冉闵陷入死局,无奈之下,冉闵带领身边大将召集人马杀入皇城,一人一马一刀率先闯入,所过之处皆横尸遍野,血流成河。
虏获石鉴后,冉闵贴出告示:“与官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一时之间,赵人都涌进来,而胡人都纷纷逃离。
见此情形,冉闵再告之赵人,“凡斩杀一胡人首级者,文官进三等,武官都任牙门”,这就是后人所诟病的“屠胡令”。
一天之内被百姓所杀胡人数万,而冉闵还亲率军杀胡羯人,四方之内,无论男女老少,一律斩杀,死者多达二三十余万。冉闵清除邺城石氏,于公元350年,继任大统,改国为魏,改年号为青龙,大赦天下。
在他统摄期间,开仓放粮,接济百姓,并重教化,任儒生为官,一时之间境内和平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冉闵此举无异于给了胡人重重一击,石祗在襄国不断派兵来犯,冉闵次次迎敌而杀之,可以说五胡乱华结束在冉闵手下。
只是身居皇位,冉闵不久生出盲目自大之心,并听信谗言,最终导致与石祗大战中,一败涂地,损失众多良才良将,还重新致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冉闵后悔不已,回城立马斩杀奸臣佞官,并为忠臣贤将追封。
冉闵重整旗鼓,在石祗下属刘显前来攻打邺城之际,出城迎敌,打败刘显,而刘显为活命,返回襄国取石祗首级献冉闵。至此,冉闵与石氏家族的生死羁绊业已清算,羯部落因冉闵的屠杀濒临灭族,退出侵华的历史舞台。
但是,其他的部落是不会放过这块香饽饽的,公元352年,鲜卑族先后攻下幽、蓟二州,侵占国土已达冀州(今河北),并大有向南扩张之势。
为此,冉闵派信使到东晋求合作,共抗胡人御外敌,但自顾不暇的朝廷并未接纳。冉闵只能独自对敌,面对一个全然陌生的强劲对手,他显然自负轻敌了,首次出战即被俘,于公元352年5月3日,在遏陉山被斩杀,其建立的冉魏王朝仅维持了两年便分崩离析。
后世有人说他以一己之力杀尽胡人,保民族安危,有人说他受养于石氏,并有高官厚禄待之,到头来反屠杀石氏,狼子野心,两者争论不休,一直未有定论。
屠杀胡人数万,但侵略者盘踞中原百年,被无辜杀害的汉人又何止数万?
从另一方面来讲,冉闵的一纸“屠胡令”,震住了凶悍的游牧民族,之后,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改汉服、学汉话,与汉人互通婚姻,民族间的矛盾渐趋缓和。
直到2012年,在冉闵死后一千六百多年,其后人冉东在其故里集资修了一座纪念园,时时来祭拜这位被历史掩埋的民族英雄——冉闵。
曾经有人还集资合拍了一部剧——《冉闵大帝》,却因其屠胡的暴行不被世人所接受,而被广电永久封禁。或许他会继续被“封禁”,但要记住,因他的“残暴”为北方民族之生存发展搏得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