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人救星, 民族英雄冉闵, 一令屠杀二十万人, 汉人胡人都畏之如虎

汉人救星, 民族英雄冉闵, 一令屠杀二十万人, 汉人胡人都畏之如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震星体育 访问量:2942 更新时间:2024/1/17 0:13:04

一个历史上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被敌人蔑视为奴仆之子,却篡夺了后赵江山。为了清除反对势力,他下令诛杀20万敌人。有人说他滥杀无辜,是残暴不仁,也有人说他这是替天行道。1700年后的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这段历史?

冉闵的祖籍是魏郡内黄县。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中原百姓四处离散。为了活命,冉闵的父亲冉瞻加入了流民大军——乞活军。后赵天王石勒攻打陈午时俘获了冉瞻,令侄子石虎收为养子。冉瞻虽是汉人,但是为后赵出力甚多,多次帮助石氏进攻东晋。儿子冉闵更是勇武过人,被石虎视为亲孙。

胡汉诸将都对冉闵非常敬畏。石勒死后,石虎夺位,把石勒子孙杀了个干干净净。身为石虎养孙的冉闵也身价倍增,直接进入后赵高层的核心圈层,而且还会将后赵搅到天翻地覆。那么当时的后赵又是一个什么情况?

五胡乱华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黑暗时代,外来的胡人政权,总是非常残暴,他们杀人如麻,征伐无度,给无辜的汉人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苦难。而出身羯胡的后赵石虎父子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石虎篡位后,视汉人为奴隶,强征他们为自己修建宫殿。从长安到洛阳,沿途树木上到处都是汉人的尸体。石虎的太子石邃更是青出于蓝,不仅奸淫官员妻女,更是将宫中的美貌姬妾斩下头颅,传共视之,还将尼姑杀而食之,与牛羊肉煮在一起,赐给左右,让他们分辨这是牛肉还是人肉。

如此残暴行径,纵观二十五史,也算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石虎不仅对汉人狠,对自己人也狠,石邃与石虎失和,石虎便亲手杀了儿子,还将儿子一家26口人一起杀掉,埋进一个棺材里。

之后石虎又复立儿子石宣为太子,但是石宣也反对他,于是石虎就把石宣一家也杀光了。

连杀两个儿子之后,石虎选择册立了年仅十岁的幼子石世为皇太子,埋下了后赵内乱的伏笔。那么这时候的冉闵又在干什么呢?在和东晋打仗。

公元339年,石虎带着儿子石鉴,养孙石闵,也就是冉闵,出兵攻打东晋邾城。东晋国舅庾亮收到邾城求救后置若罔闻,最终导致邾城失陷,6000人战死。冉闵在此战中大败晋军,从此和东晋结下了梁子。

十年后,石虎去世,太子石世年幼,刘太后和丞相张豺专权,后赵迅速陷入内乱之中。石虎生前很喜欢石斌和石遵两个儿子,他俩比石世年长,实力也很强大,刘太后为了消除隐患,假传圣旨,将石斌杀死,又封石遵为彭城王,试图安抚。作为后赵大将的冉闵,极力劝说石遵杀回首都邺城,夺了大位。石遵非常高兴,就对冉闵说,事成之后,我就让你做太子。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一句话,引发了后面的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石遵有9万大军,还有冉闵当先锋,气势汹汹直扑邺城而来。刘太后和张豺无力抵抗,只好开城投降。石遵篡位登基,封冉闵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辅佐朝政,又立兄长石斌的儿子石衍为皇太子,这让冉闵非常失望。论辈分,冉闵和石衍都是石遵的侄子,但冉闵并非石氏亲生,虽有拥立之功,但是论法统,终究还是不如石虎的亲孙子石衍,冉闵因此和石遵产生了隔阂,极力将朝中大权揽进手中,试图把他架空。

而石遵也开始对冉闵不满,并找来三哥石鉴商议,想夺了冉闵的权。没想到石鉴竟然向冉闵告密,冉闵派人带兵进攻,杀了石遵,拥立石鉴为帝。

冉闵虽然当时还叫石闵,但是在血统上只能算是外人,他两次废立皇帝,是后赵皇权为己物的态度,招来了后赵宗室的痛恨,其中就包括皇帝石鉴。那么接下来冉闵又会如何应对后赵宗室的挑战呢?

没过多久,石鉴派人暗杀冉闵,不仅没有成功,反而引起宫中骚乱。为了不让冉闵发现此事是由自己策划,他只能忍痛杀死了参与者,其中甚至还有他的亲弟弟石苞。紧接着,石鉴的另一个弟弟石祇集结大军讨伐冉闵,留在邺城的后赵宗室还有数人试图行刺冉闵,都被冉闵打败。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冉闵的掌权基础相当薄弱,后赵宗室都不服他,对他群起而攻之,甚至还发生了,有人想挟持天子石鉴讨伐冉闵的事情。

为了根除后患,冉闵带领数千人马冲进宫中,囚禁了石鉴,绞杀了叛军。这场政变把皇宫杀得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城中胡人纷纷逃亡。冉闵知道这些胡人不会服从自己的统治,他们只认同石虎子孙的统治。自己虽是石虎养孙,但是在羯胡人看来,自己终究还是一个汉人。

于是冉闵便下达了,历史上最具有争议性的“杀胡令”,无分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这场前所未有的杀胡行动造成死者20余万,其中还包括不少已经胡化的汉人,他们的尸体在城外堆积,无人善后,只能被野犬豺狼分食。

这道“杀胡令”在历史上一直都是褒贬不一。首先,后赵石氏的统治极为残暴,中原百姓生活悲苦,民族矛盾非常严重,这是冉闵发起杀胡令的现实基础。其次,冉闵的身份却非常尴尬,他是石虎养孙,又是汉人血统,在羯胡人看来,此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是在中原汉人看来,冉闵和那些胡人没什么两样。在这样两头不落好的情况下,冉闵选择了对羯胡人大开杀戒,根除所有反对势力,想以此获得北方汉人的认同,确立自己的统治基础。

但是冉闵的设想能实现吗?在下达杀胡令的四年,冉闵登基称帝,复姓冉氏,国号大魏,史称冉魏。石虎子孙38人皆被冉闵所杀,冉闵虽然对羯胡人深恶痛绝,但是他所建立的冉魏政权,依然带有浓重的胡人色彩,政治上实行胡汉分治,军事上保留了部落兵制,就连冉闵的儿子也被封为大单于。

这样的冉魏与当时士族风流的东晋王朝形成了鲜明对比。正统性不足,是摆在冉闵面前最大的难题,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没有人愿意认同冉魏政权,那么冉闵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冉闵称帝后不久,石虎的儿子石祇也自称大赵皇帝起兵造反,各地纷纷响应,刚刚立国的冉魏政权,一下就陷入内乱四起的局面。

冉闵派人向东晋求救,言辞却让东晋朝廷大为恼火,“胡人祸乱中原,如今已被我摆平,如果你们想和我一起讨逆,那可以派军来帮我。”言外之意,就是想以中原皇帝的身份,与东晋平起平坐,这对于东晋朝廷来说简直是痴人说梦。

东晋一直自恃是华夏正统,与两汉、曹魏、西晋一脉相承,对于在中原割据的伪朝,无论胡、汉,统统都不予承认。因此,东晋不仅没有派人驰援冉魏,反而还出兵攻打冉魏的合肥,迁徙了当地数千户百姓。

同为汉人的东晋指望不上冉闵,又该如何应对石祇的进攻呢?

公元351年,冉闵率兵十万攻打石祇的大本营襄国,围困百余日,死伤惨重。刚刚接受东晋册封的燕王慕容儁,羌族首领姚戈仲派兵救援石祇,三方合兵十余万,冉闵被杀的大败,匆匆逃回了邺城。

讽刺的是,慕容儁是鲜卑人,却得到了东晋的承认,以大晋燕王的身份进攻冉位,而冉闵虽是汉人,却得不到同是汉人的东晋认可。那么东晋为何会这么做呢?

前面说过,东晋自是正统,不承认北方的伪朝,但若是北方的胡人首领,愿意向东晋称臣,在名义上臣服东晋的话,那么东晋也会非常乐意的册封他们官职爵位。而冉闵称帝建国,还要与东晋平起平坐,这就挑战了东晋立国的合法性。正因为东晋是唯一的华夏正统,所以才能站在民族大义上的高地上,靠着民族认同感,吸纳南渡而来的士族流民,以此在江左立足,也为日后北伐中原提供法统。

而冉闵以中原汉人正统自居,这从根本上就影响了东晋的法统。若是东晋承认冉闵这个皇帝,那日后东晋北伐中原是收复失地还是侵略他国?显然,同为汉人的朴素民族情感,远不如确保自身统治根基重要。因此,东晋宁可支持称臣的胡人首领,也不愿支持想与东晋平起平坐的汉人皇帝冉闵。

然而,冉闵最大的悲剧在于,他虽然有当皇帝的野心,却无扫平群雄的能力。在败退回邺城之后,冉闵虽勉强灭掉了石祇,但是再也没有能力应对慕容氏的大举进攻。冉闵穷途末路,单骑溃逃20余里,最终被慕容儁之弟慕容恪所擒,送到了龙城遏陉山斩首。

冉闵死后,方圆数里草木悉枯,连续五个月都没有下雨,慕容儁连忙派人祭祀冉闵,追谥武悼天王。

冉闵的失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得位不正,难以服众。冉闵虽是后赵大将,但是未建大功,受石虎养育之恩,却挑拨石虎子孙内讧,继而又连废两帝,篡位登基。无论是汉人还是胡人,都将他视为不忠不孝的乱臣贼子。

二是刚愎自用,不听劝诫。光禄大夫韦謏,出身汉人士族高门,雅好儒学,在后赵时就已是德高望重。冉闵继位后,韦謏劝谏冉闵,结果全家惨遭诛杀,冉闵由此失去了汉人士族的支持。

三是挑战东晋法统,导致腹背受敌。后赵虽然统治残暴,但是立国也有几十年,在北方余威尚在,冉闵以石虎养孙身份夺得政权,却以汉人的身份登基称帝,即没有继承到后赵的法统,也没有确立自己的法统,毕竟当时有一个更加正统的东晋在那里,冉闵就算杀了20万羯胡人,也不能用汉人的身份获得同胞的认同,反而腹背受敌,最终走向死路。

冉闵的杀胡令真的是无意义的吗?这之后的前秦政权吸收了后赵灭亡的教训,不再像石虎父子那般残暴统治,冉闵的杀胡令又在其中起到了多大的警示作用呢?

更多文章

  • 冉闵可称为小号项羽,武力值出众,但称帝之时就注定了败亡

    历史解密编辑:搞笑史说标签:项羽,慕容,石虎,皇帝,冉魏,冉闵,秦朝,汉朝,冉永曾,五胡十六国

    冉闵的坐骑是匹名叫"朱龙"的枣红马,号称日行千里。他骑在马上,左手双刃矛,右手钩戟,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人们印象中的古代战争,常出现大将单挑的场面,其实将军们大多不会出现在第一线,冉闵则不同,即使日后称帝,仍是身先士卒,仿佛霸王重生。过刚易折,武力值高未必能够长久。冉闵建立的冉魏,只生存两年多时间,

  • 民间传说:拯救汉民族的冉闵大帝

    历史解密编辑:中条山上的风标签:石虎,吕布,石勒,胡人,前燕,冉永曾,民间传说,冉闵大帝

    冉闵,(320年-352年6月1日)汉族民族英雄,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是冉魏的开国君主。冉闵为现代人津津乐道的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亦以勇猛著称,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勇将之一。冉闵冉闵的生父叫冉良,自幼习武,11岁时就已统率起族人与胡人作战,熟于骑马,多力、善射,勇而

  • 冉闵一生“残暴”,却于中国有大功,改写了1700年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荣一尘讲谈标签:慕容,刘聪,冉闵,冉永曾,宣昭皇帝,成吉思汗,五胡十六国

    众所周知,冉闵是一个备受争议之人,有人尊他为英雄,有人骂他为屠夫。但不管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冉闵的确杀了很多人。史学家范文澜评价,“冉闵逞勇残杀,立国三年,死人无数”!因此,从这一个意义上粗略的看,说冉闵一生“残暴”也没错。然而,冉闵虽然一生“残暴”,但于中国却有大功,至少有两点意义非凡,改写

  • 冉闵,带领北方汉人硬刚胡人的大英雄,存华夏苗裔的真汉子

    历史解密编辑:二的十次方标签:胡人,硬刚,石勒,苻洪,冉闵,冉永曾,慕容恪,五胡十六国

    壹·乞活军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在离石起兵反晋,这标志着华夏历史进入到最黑暗的一段“五胡乱华”。匈奴人带领各族胡人在山西四处攻城略地、肆意烧杀劫掠。而镇守山西的西晋宗室司马腾确是个草包,面对胡人的猛扑他根本无力镇压,只能龟缩在几个重要军事据点,等胡人抢够了自行离去。这就苦了在山西生活的汉人,他们要

  • 冉闵的失败: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军队最强大的冉闵是如何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冉永曾,石祗,姚襄

    永和六年四月,也就是清梁之战数日之后,石赵帝国皇帝石祗命令相国汝阴王石琨率领十万大军,南下讨伐冉闵。六月,石琨大军进抵邯郸,石赵帝国镇南将军刘国也从繁阳(今河南省内黄县境)率军前来会师。冉闵派遣卫将军王泰率军迎击,大破石赵军队,斩杀一万余人,刘国退回了繁阳。时隔一个多月,到了这一年的八月,驻守在石渎

  • 冉闵杀胡,原因其实很简单:汉人递交投名状,冉闵收获死忠势力

    历史解密编辑:盗夢影剧馆标签:冉永曾,张豺,石虎,皇帝,石遵,冉魏,冉闵,五胡十六国

    冉闵(本文不纠结他改换姓氏,一律称其为冉闵)在后赵政权的地位,可不是凭空来的,那是冉闵一刀一枪打出来的。而冉闵最后取代石氏政权,也是个人钻营加机缘巧合罢了。我们上文说到,石虎将几个最有威胁的儿子杀掉,立年仅十二岁的石世当太子。结果石虎第二年就死了,幼小的石世哪有什么实力来保护自己的政权。石世的母亲刘

  • 冉闵是民族英雄?拜托,请别再往他的脸上贴金了

    历史解密编辑:倾听的历史观标签:冉永曾,石虎,石勒,苻洪

    说到民族英雄,你会想到哪些名字?如果不算近现代,马上就能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是岳飞,是文天祥,是戚继光,是郑成功等一长串光芒耀眼的名字。当然悠悠华夏数千载历史,每当一个大时代掀开帷幕,都有无数杰出人物应运而生,继而建功立业,在青史上留下赫赫威名。这样的人物当然可以称之为英雄,但想要在英雄之前加上“民族

  • 堪称“屠夫天子”的冉闵, 3天屠20万胡人, 数百万胡人死在路上

    历史解密编辑:游戏时光者标签:冉永曾,胡人,屠夫,匈奴,石勒,石虎

    公元349年,后赵大将冉闵连斩两任皇帝,下达了著名的《杀胡令》,三天时间血洗邺城,杀害20余万羯人,驱逐数十支北方胡人部族,导致数百万人死在路上。350年正月,他废杀石鉴,又清洗了石虎的38个子孙,接着将国号改为“大魏”,正式登基称帝,后人却评价他是“屠夫天子”。然而没有冉闵屠戮胡族,也许1700年

  • “杀胡令”的发起者冉闵,三天内杀害了二十万胡人

    历史解密编辑:冯闪爱数字标签:大将,胡令,胡人,冉闵,冉永曾,赵帝国,五胡十六国

    在两晋南北朝时代,历史上记录了一位汉族人冉闵屠杀20万胡人的故事。以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绝对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而且是属于暴政,但是如果当你真正处于那个混乱的时代,可能就不会这么想了。冉闵之所以会大量屠杀胡人,也是为了自己的民族,为了求生存而已。对于历史进化来说,这也不过是必须要经历的必然规

  • 堪称“屠夫天子”的冉闵,3天屠20万胡人,数百万胡人死在路上

    历史解密编辑:畅敏风云标签:冉永曾,胡人,屠夫,匈奴,石勒,石虎

    公元349年,后赵大将冉闵连斩两任皇帝,下达了著名的《杀胡令》,三天时间血洗邺城,杀害20余万羯人,驱逐数十支北方胡人部族,导致数百万人死在路上。350年正月,他废杀石鉴,又清洗了石虎的38个子孙,接着将国号改为“大魏”,正式登基称帝,后人却评价他是“屠夫天子”。然而没有冉闵屠戮胡族,也许17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