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徽宗说《平复帖》是陆机的作品就是陆机的作品?根本经不起推敲

宋徽宗说《平复帖》是陆机的作品就是陆机的作品?根本经不起推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萌心生活馆 访问量:3102 更新时间:2023/12/8 6:57:06

话说,《国家人文历史》(原《文史参考》杂志)曾独家邀请了九位考古、文博方面的专家,让他们在我们国宝中进行一番艰难的取舍、思量、权衡,最后评选出了九大“镇国之宝”,它们分别是太阳神鸟金饰、西周利簋、秦石鼓文、《孙子兵法》竹简、《平复帖》、《五牛图》、真珠舍利宝幢、定窑孩儿枕、渎山大玉海。

这里重点说说其中的《平复帖》。

《平复帖》纵23.7厘米,横20.6厘米,不足一张A4纸大,只有短短9行84个字,却于2012年被估价值为8.8亿元,相当于一个字就有一千多万,让人咋舌。

实际上,以不懂书法的人的眼光看,可谓满纸狼籍,举目“火箸画灰,连属无端”,并没有特别的美感。

近代书法界的泰斗人物功先生虽然也奉《平复帖》如金圭玉臬,但也从来不临摹《平复帖》的书法。

那么,《平复帖》的价值为什么这么高呢?

最大的原因,它被称为“传世第一帖”——通过对纸张形制等的考证,以及从字体结构判断,可以百分之一百确定其为晋人手写真迹,实乃迄今为止存世最早的文人书法之一。

还有,其书法介于章草与今草之间,是章草向今草过渡的“活化石”,可以充分反映出中国书法由古体向今体过渡变革时期的真貌。

明代董其昌因此称之为:“盖右军以前,元常以后,唯存此数行,为希代宝。”(注:右军,说的是东晋王羲之;元常,说的是三国钟繇。)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它出自名人陆机之手。

说起陆机,很多人是从中学教材《周处除三害》中那一句“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得知,周处时代的东吴有叫陆机和陆云的大文学家。

实际上,陆机、陆云都是非常牛叉的牛人,他们是同胞兄弟,共有一个比他们更牛的父亲,也共有一个比他们父亲更牛的爷爷。

他们的爷爷,就是在夷陵之战中火烧八百里连营,大败蜀汉皇帝刘备的孙吴大将陆逊

他们的父亲,就是被誉为吴国最后大将的陆抗

陆机、陆云兄弟并非将材,却都是“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人称“二陆”。

“二陆”与顾荣在一起,又并称为“洛阳三俊”。

陆机兄弟于太康十年(289年)莅临洛阳,文才倾动一时,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注:“三张”指当时洛阳的三个文坛领袖张载、张协和张亢)

西晋的政治家、书法家张华这样评价陆机:“人之为文恨才少,而机患其多,至有见文而自欲弃其所学。”

陆机兄弟后来在大富豪石崇的金谷园里与潘岳、贾谧等诗酒唱和,人称“金谷二十四友”。

其中的潘岳和陆机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共同引领“太康诗风”,人称“潘江陆海”。

陆机不是将材,也不是政治家,缺乏政治眼光,这一点,是致命的。

他在“八王之乱”中辨不清形势,傻乎乎地在赵王司马伦掌权时当上了相国参军,并在司马伦篡位时受伪职。以至于司马伦垮台后,差点被处死,全赖成都王司马颖搭救,才得以身免,从此依附于司马越,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

司马颖也是个野心勃勃的问鼎之主,他在与长沙王司马乂斗争中,任陆机代理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征。

结果,陆机大败于七里涧,最终遭谗遇害,被夷三族。

想想看,《平复帖》既是晋人最早的墨迹,又原版纸质真迹,而且还是出自陆机这样一个大名人之手,可不是绝世之珍品?!

不过,《平复帖》上并未署名款,且年代久远,字迹斑驳,难以考证,凭什么说它就是出自陆机之手呢?

虽说通过科学鉴定,《平复帖》成书于西晋无疑,但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唐朝末年,突然从收藏家殷浩手中流出,转存到了王溥家。在王家收藏了三代之后,被李玮买了去。李玮逝世后,进入了宋御府。

殷浩、王溥、李玮等人并没说这个帖叫什么帖,也没有说这个帖是陆机所写,但书画家皇帝宋徽宗赵佶见了这个帖后,也不知道以何为依据,即用泥金笔写上了“晋陆机平复帖”书签,下面还郑重其事地钤双龙小玺,另有“政和”、“宣和”小玺,拖尾骑缝处还签上“政”“和”连珠印。

宋徽宗把这个帖称为《平复帖》,是因为帖的开头有“恐难平复”字样,取其中“平复”二字,称“《平复帖》”。

这么说来,把这个帖称为《平复帖》其实是不妥的,人家说“恐难平复”,就是“恐怕不能平复”的意思,您又冠以“平复”之名,不是反其意而为吗?

但帖的名称,只是一个代号,并不影响其价值。倘若宋徽宗取“恐难平复”中“恐难”二字称之为“《恐难帖》”,也没有任何不妥。

问题是,宋徽宗凭什么说这是“晋陆机”写的呢?

无怪有专家发牢骚说,宋徽宗说《平复帖》是陆机的作品,那大家都认为《平复帖》是陆机的作品;如果宋徽宗说《平复帖》是陆云的作品,那大家必定也都认为《平复帖》是陆云的作品了;如果宋徽宗说《平复帖》是张芝的作品,那大家也一定都认为《平复帖》就是张芝的作品。一句话,宋徽宗说是谁就是谁。

不过,早在明代时,也曾有人把这幅号称为“法帖之祖”的墨迹推断为陆机之弟陆云或更早一些的汉代张芝的作品,但缺乏确切的证据,数百年来,学者都沿袭宋徽宗的说法,把《平复帖》说成是陆机的作品。

既然都先入为主地认为《平复帖》是陆机的作品,那么,对帖中内容,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往陆机身上套。

《平复帖》是写给一个身体多病、难以痊愈的友人的一个信札,上面都写了些啥呢?

老实说,上面的字并不好认。

现在,大家都是采用书坛泰斗启功先生的注释来理解。

其释文为: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思识量之迈前,势所恒有,宜称之。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按说启功先生的释文,此帖大意为:彦先患了很重的肺痨,体虚弱得厉害。要想恢复健康恐怕很难了。以往初病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病情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但还未危及生命,这也算是一件幸事了。这个唯一能够继承家业的男子,兴许能够恢复健康,但谁也难说得清楚。前些时还忧虑着呢。吴子杨初次来见,我怠慢他了,等我要往西方远行的前几天,吴子杨又见到我,他穿戴整齐,仪表堂堂,浑似一个美男子,思索着此前见到吴子杨而产生爱意。按照原来执行的恒定规矩,吴子杨是可以使用的称职之人。至于夏伯荣,在寇乱之中没有听到他的消息。

帖文的意思,大致如此。

来看大家是怎么把帖中内容往陆机身上套的吧。

他们说,“彦先羸瘵”中的“彦先”,就是与“二陆”并称为“洛阳三俊”的顾荣!

查《晋书顾荣传》,里面赫然有“顾荣,字彦先,吴国吴人也”的字眼。

这恐怕就是宋徽宗说《平复帖》说成是陆机的作品的最大依据。

但是,在陆机的朋友中,表字为“彦先”的人,除了顾荣,还有贺循和一个姓全的全某。

要说“彦先羸瘵”中的“彦先”是顾荣,还不如说他是贺循比较合适。

因为查顾荣相关记载,并没有提到顾荣身体不好,长年累月生病不愈的情况,反而《晋书贺循传》里记载有“循有羸疾”的字眼。

但贺循卒于东晋元帝太兴二年(319年),比陆机晚死十六年,不像是《平复帖》里那个将死未死,挣扎于病榻的人。

当然,也可以认为这个“彦先羸瘵”中的“彦先”就是另外一位姓全的全某。

反正怎么说都行。

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书法家曹宝麟先生写了一篇《陆机〈平复帖〉商榷》,着重通过“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中“寇乱”一词进行分析,认定晋人所言的“寇乱”,指的就是“永嘉之乱”,而陆机在永嘉之乱前九年即已被杀身亡,即:《平复帖》的作者不可能为陆机。

说到底,曹先生这一依据终究太薄弱,经不过推敲,但他的当头棒喝,也喝醒了许多人,给大家打开了一扇窗:不要盲从古人。

谢光辉、徐学标两位专家受曹先生启发,从另一个研究方向入手,紧扣住《平复帖》中所提到的三个人物:子杨、彦先、夏伯荣——尤其是子杨,展开深入研究。

谢、徐两位先生觉得,帖中第四行首字(也即“子杨”前一字)墨迹剥落,仅下半部分依稀可辨。从草法上来看,与启功先生所释的“吴”与墨迹不符,应该释为“侯”才妥。

两位先生的理由是,根据草法,“吴”字就不应该有左下突出的一撇,但该字右下方竖画中间的折笔释为“侯”比较合适。

而且,遍查史书,晋代没有叫“吴子杨”的人名,却有叫“侯子杨”的人名。

“侯子杨”是谁呢?

《晋书石季龙载纪上》载:安定人侯子光,弱冠美姿仪,自称佛太子,从大秦国来,当王小秦国。易姓名为李子杨,游于鄠县爰赤眉家,颇见其妖状,事微有验。

即侯子杨原名侯子光,曾改名为李子杨,在后赵石虎朝举兵称帝,事败被斩后,世人称其为“侯子杨”。

以《晋书石季龙载纪上》中“弱冠美姿仪”的“侯子杨”对比一下《平复帖》里所描述的“吴子杨”——“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二者何其相似!

还有《晋书石季龙载纪上》中的“侯子杨”以“妖言”煽惑信众,“事微有验”;对比《平复帖》中的“吴子杨”“思识量之迈前,执(势)所恒有,宜称之”,说的应该就是同一个人。

那么,侯子杨是后赵石虎当政时期的人,被杀时只是“弱冠”之年,且距陆机之死已有三十四年,那么,《平复帖》就不属于陆机所书。

至于《平复帖》里提到的“彦先”,谢、徐两位先生认为,这是一个在古代非常流行的人名或表字,粗粗一查,除了顾荣、贺循和全某表字“彦先”之外,南朝刘宋的傅劭,齐的丘景宾,梁的刘藻,北宋的孙思恭、高登、赵觉等;以及曹魏的贺彦先,北魏的裴彦先,刘宋的顾彦先,唐的杜彦先、裴彦先、何彦先,宋的许彦先、李彦先、王彦先等。那么,可想而知,不属于名人的普通人,叫“彦先”的人更多,并不能作为《平复帖》是陆机所书的依据。

综上所述,《平复帖》并不一定是陆机的作品,其书法成就并不像人们抬得那么高,但其在考古学上的分量,还是非常重的。

王珣伯远帖 陆机平复帖-南山法帖

京东 好评率100% 无理由退换 京东配送 官方店 旗舰店

¥ 8.1

更多文章

  • 圆桌|海上千年书画:从陆机的华亭,到吴昌硕钱瘦铁的上海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苦铁,画家,华亭,陆机,晋朝,钱瘦铁,吴湖帆,任伯年,山水画,吴昌硕,上海市,海上千年书画

    “万年长春——海上千年书画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中国美术学院举办。这一研讨会也是2021年引起广泛影响的上海博物馆“万年长春—— 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的历史再延伸,是当年上博“万年长春——海上千年书画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下半场。来自包括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等2

  • 黄宾虹临陆机《平复帖》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黄朴存,平复帖,书法,绘画,行书,爱新觉罗·启功

    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黄宾虹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画家。其黑、密、厚、重的画风、浑厚华滋的笔墨中,蕴涵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精神与自然内美的美学取向。几十年来,黄宾虹的绘画一直受到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影响着当今中国画坛。书法对黄宾虹来说,有着独特的实际意义,是其笔墨和画法的

  • 陆机《平复帖》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谈标签:平复帖,陆机,章草,董其昌,钟繇

    倡导理性阅读提升人文素养【陆机草隶书平复帖卷】《平复帖》卷,晋,陆机书,纸本,手卷,纵23.7厘米,横20.6厘米 。草隶书9行86字。释文:“彥先羸瘵 ,恐難平復,往屬初病,慮不止此,此已爲慶。承使唯男,幸爲複失前憂耳。吳子楊往初來主,吾不能盡。臨西複來,威儀詳跱。舉動成觀,自軀體之美也。思識□量

  • 【振兴新突破 巾帼勇争先】2021---2022年度丹东市三八红旗手——陆云姝

    历史解密编辑:元宝区寻找最美家庭标签:妇幼,陆云姝,丹东市,三八红旗手,万千星辉颁奖典礼2022

    本公众号留言功能已经开放欢迎在文章下方评论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彰显新时代女性“巾帼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的精神风貌,大辽姐姐开设专栏,对我区2021-2022年度涌现出的优秀女性和女性群体的典型事迹进行系列展播。下面,就跟随大辽姐姐一起看看她们的故事吧。陆云姝,中共党

  • 历经七朝皇帝,皇后却是貌黑丑女,郭璞说将来振兴晋朝的一定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郭璞,皇帝,晋朝,黑丑女,武帝,皇后,桓温,科学家,艺术家

    都说中国历史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中国的朝代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并不是一直固定不改变的。而每一次皇帝替换都会替换掉前朝皇帝重用的臣子,任命自己的亲信和重臣来替换这些人。这就是前朝的皇帝不能斩今朝的人。皇帝改变了,规矩和法令也得改变。而在中国历史之中就有这样一位皇帝,已经过去了一千六百多年,可是他历

  • 最早的风水师是谁?知道风水祖师郭璞吗?

    历史解密编辑:梁子的平凡生活标签:郭璞,风水,黄帝,葬经,祖师,风水学

    最早的风水师是谁?风水学说产生得早,风水大师也自然很早就有了。现在传说中的最早的风水大师叫青乌子,他的专长是相墓,帮助人们勘察墓地和住宅的风水吉凶。有的人说青乌子是黄帝时期的人,也有人说是商周、秦朝人,据传他留下了一部有关相墓的书籍《青乌经》,但是没有任何记载可查。而《四库全书》里面有一部《青乌先生

  • 晋朝将军赵固最爱的马死了,郭璞说能死马当活马医,结果太神奇了

    历史解密编辑:潇洒故事哥标签:郭璞,赵固,晋朝,史书,晋怀帝,晋惠帝

    晋朝将军赵固最喜欢的马死了,赵固非常痛惜。恰巧好友郭璞来访,郭璞说你给我二三十壮汉,每人手持长杆在城东30里的土地庙上拍打,能捉一物,定能使死马复活。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是当时著名的一个方士。郭璞精通易学,未卜先知

  • 南京鸡鸣寺樱花爆火全网,隔壁风水鼻祖郭璞与大诗人韦庄隔湖遥望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韦庄,郭璞,台城,樱花,江南,唐朝,晋朝,鸡鸣寺,玄武湖,明城墙,古典乐

    最近有一句火爆全网的热门词: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主要是描写当下江南的景色,优美宜人,引得无数人前去游玩,广泛地来说,这是对整个长江以南的美景形容。而在这么多江南城市里,最受欢迎,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南京了。今年的南京,实在太火了!南京是江苏的省会,曾经民国政府所在地,还曾是东吴、东晋、宋、齐

  • 郦道元:《水经注》的诞生,郭璞的遗憾由我来弥补

    历史解密编辑:人文史旅途标签:郭璞,白帝,李白,古塔,晋朝,水经注,郦道元,南北朝,历史学家

    小郦呀,我为《水经》作注时,正赶上天下大乱,北方河流没法详细记录,十分遗憾。如果你能弥补我这个遗憾,老朽怕是能从棺材里笑醒来!郦道元猛地惊醒,他非常尊敬的前辈郭璞已然不见,但他的话却已牢记于心,从此开始撰写《水经注》,殚精竭虑,不敢有丝毫懈怠,历经九年而完成。公元515年,郦道元做了一个梦,梦中郭璞

  • 无情最是台城柳!风水学鼻祖郭璞与大诗人韦庄隔湖遥望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郭璞,韦庄,台城,王敦,李煜,诗人,晋朝,唐朝,风水学

    东晋大文学家郭璞衣冠冢,中国风水学的鼻祖游完梁洲,再回到芳桥,路过米芾拜石处,一路向南就能够看到大名鼎鼎的郭璞仙墩。郭璞是东晋著名的文学家,这地方就是他的衣冠冢。他的死是悲惨且可惜的。当时东晋动乱,大将军王敦想要谋反,就找到郭璞问能不能成功,耿直的郭璞回答说成不了。王敦恼羞成怒,直接将他杀害,埋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