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晋时期名将桓温北伐:浅析桓温的三次北伐失败的三个原因

东晋时期名将桓温北伐:浅析桓温的三次北伐失败的三个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凡说故事 访问量:1368 更新时间:2023/12/31 10:09:31

公元354年,东晋大臣桓温率军北上,开了永嘉起义以来规模最大的北伐战争。这次军事行动的目标是,遥远的关中长安。由于战前形态一片大好,东晋从表面看要恢复西北重地。然而随着北伐的深入,大量不可抗拒的因素开始发挥作用,最终迫使南边朝廷选择撤退。并以失败结束,为什么不能在,看似有利的时间、有利的地点和有利的人和机会下完成统一大业呢?是什么样的不可控因素导致的?

北伐失败的原因其中之一:

“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桓温私心干扰战局,北伐的成败是由时间、地理、人等诸多因素决定的,但领导者的心理和言行往往起着关键作用。新亭对泣是过江士族面对江山殊异、金瓯残缺难掩的黍离之悲,化解军民悲痛的便是宰相王导抚慰众人的“当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楚囚相对”,遗民血泪的期盼,朝堂士人的希冀,是凝聚东晋朝廷上下一心,谋划北逐胡虏、收复中原伟业的缘由,桓温之前,没有雄才大略、权倾朝纲的将军等到时机。譬如刘琨兵力不足,功业未成;祖逖受命晋朝,频遭掣肘;庾亮外戚督军,邾城失措;庾翼江左名士,天不假年。桓温才势兼备,但其北伐决策选择,既有受命晋室,也有一己私心。

原因其二:东晋军事力量与后勤补给的短板—时的条件局限力量

东晋的军事体制制约了桓温的军事战略。晋朝实行兵役制度,兵丁家庭子女代代相传,使朝廷有了稳定的兵源。兵丁制度与将军的世袭关系密切。前朝东吴将领采取世袭的方式,加快将领对兵队伍的熟悉程度,更好地协调配合作战。随着皇权的衰落和领兵的将领们拥兵自重,东晋中央大军的实力远远不如外军。

其三:南北黎庶求安定——民心抉择不利北伐

他以一己声威,勒令免去徭役、租税的侨姓士族归并东晋郡县,且除去东晋招抚侨姓时所赐予的特权,增加服兵役、交付税的百姓,让晋廷进一步控制了国内户口,将国家引向富国强兵的道路。有了这样的局面,人们当让不愿意战争毁了他们的“世外桃源”。

桓温失败是很多不可避免的结果的总和,这是难以预测和无法改变的,因为民众的选择趋于强大和稳定,并提供庇护和优惠待遇,只为了生存和对于美好的追求。

更多文章

  • 胡咧两晋(三十)桓温北伐失败并非军事原因,而是东晋门阀扯后腿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桓温,祖逖,陶侃,司马睿,平定,门阀

    西晋灭亡以后,司马睿在江南建康建立了东晋政权,保住了晋朝的半壁江山。在此过程中有不少东晋将相提出过北伐复国的建议,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大英雄豫州刺史祖逖。可是因为司马睿和执政的琅琊王氏都将注意力放在平定江南的战争中,所以这次北伐最终未能成行。祖逖也只靠着一己之力收复黄河以南的领土,与后赵石勒隔河对峙。

  • 桓温与此人本关系亲密,可后来桓温见到此人就跑,桓温老婆很开心

    历史解密编辑:阔儿看世界标签:桓温,太守,亲密,谢奕,刺史

    桓温在徐州做刺史的时候,谢奕是晋陵太守。徐州和晋陵相隔不远,但这二位名人却没什么特殊的交情,不过是年节来往、公文交接之类的事情。等到桓温出任荆州刺史,准备西行的时候,两人的关系却好了起来,桓温时不时地跑去和谢奕聊天喝酒话家常,谢奕也会很客气地招待。谈笑间,时间过得很快,连谢奕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两

  • 为父报仇的英雄少年郎,桓温三次北伐,为何一步步成为了祸国权臣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桓温,平定,皇帝,北伐,前燕,成汉,少年郎,晋朝,五胡十六国

    上篇文章谈到了东晋那些英年早逝的犹如“过家家”般的皇帝,庾亮一手操作导致苏峻叛乱,最后也算认识到错误,将功补过。走了舅舅,来了女婿关于桓温,凡是谈及东晋的历史总归是少不了他的。据考证桓温的祖上是桓范,就是之前讲到的劝曹爽挟皇帝曹芳以号令天下的那位,骂曹爽兄弟像猪像牛的那位,被司马懿杀掉的那位。其父桓

  • 军事能力超群的桓温,为什么没能有效收复北方失地?

    历史解密编辑:勇敢他标签:桓温,关中,慕容垂,豫州,晋军,北伐,晋朝,五胡十六国

    引言在西晋发生八王之乱后,中原地区便一直掌握在北方少数民族手里,而拥有中华传统帝祚的东晋政府只能偏居江左。由于在魏晋时期中国南方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北方,所以当时东晋在南北方的力量对比中处于劣势,一直以战略防守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但是到了东晋中后期,随着北方局势的逐渐混乱以及东晋地区的经济发展,东晋终

  • 东晋桓温——千古功过任人评说

    历史解密编辑:意国倾城标签:桓温,桓玄,司马懿,司马绍,太守,权臣

    转载东晋桓温——千古功过任人评说播报文章遗木行人2023-01-0616:38海南已关注桓温“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这是一句相当有名的话,中国人基本上都知道,里面赤裸裸地充满了对功名事业的渴望。然而对于说这句话的人——桓温,知道的恐怕不多,确实在东晋十六国那个乱世超越一般人的豪杰实在太

  • 简文帝临终前召桓温入朝辅政,桓温为什么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桓温,简文帝,诸葛亮,谢安,辅政

    “吾遂委笃,足下便入,冀得相见。便来,便来!”这是东晋一代天子简文帝临终以前,写给自己的臣子桓温的。一昼夜之间,身陷病榻的简文帝连发四道诏书,召桓温入宫,但对方均以年老体弱为由,辞不赴命。古人常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这个桓温又是何方神圣,凭什么能够让君主临终以前,四遍催促,定欲嘱托?他又为什

  • 历史小故事: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桓温围魏救赵掌大权

    历史解密编辑:金黄的枯草PLUS标签:桓温,太守,平定,殷浩,刺史,都督,晋朝,史说三国,历史小故事,五胡十六国

    东晋穆帝时,世家大族桓温得势,权倾朝野。晋穆帝永和元年八月,都亭肃侯庾翼去世,朝廷论议都认为庾氏家族世世代代驻守西部藩镇,为人心所向,应当同意庾翼的请求,让庾爰之接替职位。何充说:“荆楚是国家的西方门有民众百万,北边连结强大的胡虏,西边邻近强大的汉国,地势险阻,周边有万里之遥。得到合适的人选那么中原

  • 历史上的今天8月18日,桓温逝世,发现氦元素,创办延安电影团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桓温,延安电影团,袁牧之,李世民,巴尔扎克,房玄龄

    8月1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23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135天(闰年则还有136天)。“人,一简单就欢乐,但欢乐的人寥寥无几;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却熙熙攘攘。”1、东晋大将桓温逝世373年8月18日(农历373年7月14日),东晋大将桓温逝世。桓温(312~373年),字符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

  • 桓温大权在握,离皇位只差一步,为何愿望终落空

    历史解密编辑:无忧盘生活标签:桓温,皇位,皇帝,军权,宰相,大臣,晋朝,官宦世家,五胡十六国

    桓温是东晋时期的权臣,他独揽朝政十多年,效仿伊霍废立皇帝,且有意篡夺皇位,然而最后没能成功,后来又要朝廷给他加九锡,也没能如愿。那么一个权倾朝野的大臣,为什么没能如愿以偿呢?其原因有两点。1、威望受损桓温的威望受损,使他失去了篡夺皇位的机会。我们知道,当皇帝的人得有威望,要有人支持。桓温的威望受损使

  • 另类权臣桓温,本来想当忠臣恢复中原,奈何朝廷昏暗变了心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桓温,中原,司马懿,平定,王羲之,殷浩

    东晋有这么一个权势熏天的家族,谯国桓氏,奠基人物是桓温,他是宣城太守桓彝的长子,在苏峻之乱的时候桓彝被叛军所杀,桓彝是司马懿高平陵之变中被夷灭三族的桓范之后代,本来作为三流士族,还被灭过族,是没有什么机会入主朝廷的,但是东晋权斗加上桓温超高的个人能力让他成为东晋100多年最有权势的人。桓温现在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