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期已至,迟还。具足下问耳,当力东沿,道家无缘省苦,但有悲慨,不得东。此月问。
王羲之草书《期已至帖》
更多文章
王羲之此作一经问世,便轰动了书法界!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王羲之,万岁通天帖,书法界,书法
我们之前谈到过当代人不如古人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特定的文化环境,已经没有了传统的旧学教育,因为书法是根植于传统文化当中的!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晋唐法帖的遗失,这些法帖具体遗失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在唐代,王羲之的墨迹还有很多,在宋代也有不少,唐代的真迹就更多了,但是到了现在,王羲之真迹一件也没有流
王羲之行书欣赏《道护帖》三种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行书,钟繇,晋朝,王羲之,道护帖,王献之,兰亭序,书法家,书法作品
王羲之(303年—361年) ,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凭借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九年(353年),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永和十一年
王羲之新作重磅面世,比《圣教序》还好10倍,学行书,有这本就够了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行书,小楷,晋朝,王羲之,圣教序,书法家,书法作品
从魏晋至今历经1700多年,王羲之在书坛的地位无人撼动,一直被学书者奉为“终极目标”,人们在临摹王羲之书法时。大多会选择他最拿手的行书,因此“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和《圣教序》就成为了“书坛宠儿”。但是如今又出现了一件王羲之“新作”,书法功力甚至比《圣教序》还要好10倍,这幅作品就是王羲之的行书《
这或许是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羲之,草书,行书,王献之,行草书,书法
《万岁通天帖》又称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是唐代流传下来的王羲之家族书法的临摹品,也是唯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书法珍品。因卷尾有王方庆小楷署“万岁通天”年款,故称《万岁通天帖》。写尽琅琊王氏的悲欢离合《万岁通天帖》其实是王羲之等人的十封书信、手札。文字内容都很短,每篇只有几十个字,像他们
王羲之见这件书法该仰望还是鄙视
历史解密编辑:hhh聊科普标签:行书,晋朝,王羲之,书法史,赵孟頫,书法家,书法作品,般若波罗蜜心经
赵孟頫是中国明代著名书法家,他的《般若波罗蜜心经》书法作品被誉为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这幅作品是以木板刻成的印本为底本,采用了行书的形式,笔画流畅自然,气势磅礴,富有力度和韵律感。整个作品的布局极为精妙,字形秀丽,墨色浓淡适度,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神秘的感觉。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在书法史上地位显赫,而他的
此帖,王羲之笔法秘诀一览无余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王羲之,游目帖,行书,十七帖
《游目帖》收录于《十七帖》《淳化阁帖》。收藏于日本广岛安达万藏的《游目帖》摹本墨迹于1945年毁于战火,2007年7月10日由文物出版社与日本二玄社合作复原。此信札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信中表达了王羲之对西土山川奇胜的向往。周抚,字道和,东晋中兴名将周访之子,原籍汝南安成,后移家浔阳。永昌元年
王羲之草书《贤室帖》4种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草书,耿耿,晋朝,王羲之,贤室帖,书法家,书法作品
王羲之草书《贤室帖》4种知贤室委顿,何以便尔,甚助,耿耿,念劳心。知得廿四日书,得(叔)虎廿二日书,云新年乃得发。安石昨必欲克潘家,欲克,廿五日也。足下以语张令未? 前所经由,足下近如似欲见。今送王羲之草书《贤室帖》安思远藏本
王羲之笔下最美的36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王羲之,书法,兰亭集序,行书,36个字
一提起书法,想必大家都能想到“书圣”王羲之,他的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字寓刚健于优美,神态多姿,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下面这36个极具气韵的单字尽显其行笔特点和用笔之技巧。我们一起欣赏下。 王羲之修为至深, 其书法形断意连,丰润,圆活
王羲之《追寻帖》,一代书圣的人生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羲之,追寻帖,王献之,米芾,行草书
《追寻帖》王羲之的行草书,共11行103字,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种人到暮年的浓厚伤感,其中频哀感、哭之、酸塞等都在给人们传递着这样一份心态。在《追寻帖》中,王羲之说到他每天起床后要“服食行散”,也因此感觉特别疲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羲之晚年,身体虽然已经衰弱了,但他还保持着“服食”的习惯。“服食”又名“
这张字帖,王羲之笔法秘诀一览无余!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行书,墨迹,晋朝,王羲之,游目帖,书法家
《游目帖》收录于《十七帖》《淳化阁帖》。收藏于日本广岛安达万藏的《游目帖》摹本墨迹于1945年毁于战火,2007年7月10日由文物出版社与日本二玄社合作复原。此信札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信中表达了王羲之对西土山川奇胜的向往。周抚,字道和,东晋中兴名将周访之子,原籍汝南安成,后移家浔阳。永昌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