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读书 刺杀韩熙载——一幅《夜宴图》背后的生死沉浮

读书 刺杀韩熙载——一幅《夜宴图》背后的生死沉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汇报 访问量:3582 更新时间:2024/3/13 3:42:23

《画里浮生:中国画的隐秘记忆》

金哲为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

本书是一本趣味解读中国古画的新颖之作,除了通常的绘画风格讲解、作品流传介绍等,作者更侧重于还原古画背后的历史情境和人物遭遇,沉浸式地讲述画家和文人背后的“意难平”。

全书将100多幅中国画背后的故事分为6种人生境遇来解读,大到王朝的兴衰更替,小到一个寻幽者的细腻情思,作者总能从古诗文集、笔记杂谈、方志族谱、书画题跋中采撷出有趣的史料,回到那尘封已久、富有温度的历史现场。通过该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中国画的具体细节,还可以读懂唐玄宗、韩熙载王维、苏东坡、司马光、唐伯虎等人的内心情绪,感受他们在大历史背景下的喜怒哀乐。活在当下的现代人,也许能从这本书中找到共鸣。

更多精彩介绍请点击视频观看↓↓↓

>>内文选读:

刺杀韩熙载

秘密任务

清晨,韩熙载因前夜通宵欢宴,又一次缺席了朝会。

这是他一贯的作派。当年李煜的父亲李璟在位时,受到擢升刚有机会议政的韩熙载就多次缺勤,被冯延巳弹劾丢了官。不过当时的他虽然“性懒”(马令《南唐书·韩熙载传》),还不至于荒废政事,屡屡犯上直谏,力陈时弊。现在他身居高位,反倒愈加放浪,养了40多名美貌歌妓,夜夜笙歌。

▲《合乐图》

李煜并没有打算放弃韩熙载,他对这个才华横溢的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印象深刻。

十多年前李煜还没当上太子,契丹攻入开封,中原大乱,韩熙载认为是千载难逢的北伐良机,可惜李璟未能听从;后来周太祖初定中原,满朝文武怂恿李璟挥军北上,又只有韩熙载坚决反对。他将郭威比作曹操司马懿那样的奸雄——“虽有国日浅,守境已固”(陆游《南唐书·韩熙载传》),不可妄动。后事的发展果然如韩熙载预料的那样,战败、割地、称臣、入贡,当北面的强邻从后周变成了更加强大的北宋,南唐则在繁重的岁贡中日益凋敝。

即位后的李煜亟需一位贤能的宰相整顿国事,韩熙载是朝野清望领袖,亦是他的首选。世人对韩熙载荒纵的描述李煜并不全信,他想要亲眼见到后再做决定。

碍于君王的身份,李煜不方便亲自前往一探。朝会散去后,他召来画院待诏顾闳中、周文矩,交给了他们一项秘密任务。

江南名流

当晚,韩府内外宾客云集,夜宴照常举行。

躲在隐秘角落里的顾闳中和周文矩屏气凝神,四只眼睛应接不暇,努力在心中记下见到的一切。

前来赴宴的都是他们熟识的江南文化圈名流。比如最先签到的两位新老状元郎,韩熙载的门生郎粲和舒雅。

▲郎粲与韩熙载

▲拱手、视线向左的舒雅

郎粲是当红小生,为了赴宴,下了班还没来得及换掉官服就马不停蹄地赶来。舒雅是韩熙载为南唐选中的第一位状元,辈分上是名后进,私下与韩熙载却是忘年交,连衣服都经常换着穿,即使站在美女丛中,目光仍不离韩熙载。

宴会开始,厅堂内摆满了珍馐美馔。山水屏风前一位美女怀抱琵琶,她是著名音乐人李家明的妹妹。

此刻她正轻拢慢捻地演奏着大周后改编的《霓裳羽衣》,引得众人纷纷注目。

紫薇郎朱铣写得一手端庄汉隶,都说字如其人,他性情内敛,颇有点放不开,完全没有对面的太常博士陈致雍从容自在。

▲上:朱铣;下:陈致雍

陈致雍惯于风月,家里的妾妓是韩熙载的两倍多。他见惯了这样的场面,加上常年掌礼,虽有美色在前,神态和坐姿却比血气方刚的郎粲更加镇定且符合礼数。

一曲终了,场子已暖,众人移步内室舞池。

声色游戏

顾闳中和周文矩或许混进了人群,或者轻轻一跃上了房顶,揭开瓦片向下俯视。

舞蹈明星王屋山舒展纤柔的身体,只待主人落下鼓槌,就要起舞。舒雅则在一旁手持拍板准备伴奏。

中途到场的德明和尚撞见此景,连忙回过头避开视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年轻郎粲,他斜靠在椅子上,目不转睛、脚不着地,完全放飞了自我。

▲郎粲与德明和尚

舞罢,韩熙载坐在床榻之上,在众侍女的侍奉下清洗握过鼓槌的双手。

他出了一身汗,干脆解下外衣,脱鞋盘腿坐在木椅上,轻摇纱扇。

▲轻摇纱扇的韩熙载

衣着绮丽的歌姬们连坐成排,表演笛箫合奏。笛声悠远,箫声清冷,是降火静心的良药,让人浑然忘我,神游天外。不知不觉间,子时已过,夜宴也到了尾声,宾客们陆续摇晃着离开。韩熙载起身送客,挥手示意明日再来。

▲依依惜别的主客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能想到:看到顾、周二人凭各自记忆绘制的夜宴图,李煜终于断绝了拜韩熙载为相的念头。

没过几年,69岁的韩熙载去世。5年后,李煜做了亡国之君,以宴乐自损的韩熙载却免于成为亡国宰相。

冒牌使臣

在大部分的叙述里,故事到此就结束了。但如果韩熙载本人看完下面这条隐藏的暗线,他一定会后背发凉:他的夜宴很可能在无意中救了自己一命,他也不止被一个皇帝派人偷窥过。

李煜登基前一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受禅称帝,代周为宋。他派出数支使团晓谕各国,而在那支派往南唐的使团中,赵匡胤安插了一名心腹画师。

王霭,京师人,工画佛、道、人物,长于写貌,五代间以画闻。晋末与王仁寿皆为契丹所掠,太祖受禅放还,授图画院祗候。遂使江表,潜写宋齐丘、韩熙载、林仁肇真,称旨,改翰林待诏。今定力院《太祖御容》《梁祖真像》皆霭笔也。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

王霭的任务,是暗中画下三位南唐大臣的画像并带回国。赵匡胤自己的画像就是王霭所画,足见他对后者的信任,以及对这次任务的看重。王霭也不负使命,回国后的他因此从画院祗候被升为了翰林待诏。

▲《宋太祖坐像》

派出画师画下其他国家的朝臣写真并非什么稀罕事。李煜也曾派画师混进前往北宋的使团,带回一张赵匡胤的画像。相传,当李煜看到画像里虎背熊腰、目光如炬的赵匡胤后,“忧惧不知所为”(《十国春秋·拾遗》)。这或许是后人为胜利者添加的“事后预言”,但古人没有相机,又讲究相术,确实常常依靠相貌来分析一个人的性格和命运。

赵匡胤大概是没有见过宋齐丘和林仁肇的,想看看他们的模样也可以理解。但韩熙载,他数年前就已见过了。

那一年赵匡胤还是掌管禁军的殿前都点检。韩熙载出使完后周回国,李璟问他哪位后周大臣让他印象深刻,韩熙载答:“赵点检顾视非常,殆难测也。”(陆游《南唐书·韩熙载传》)

既然已经见过,赵匡胤为何还安排心腹画下韩熙载的画像?

刺杀计划

要了解赵匡胤的用意,不妨先来看看被他列入名单的三个人都是谁。

宋齐丘,当时的南唐宰相,权倾朝野的太师;韩熙载,宰相候选人,宋齐丘的政敌;林仁肇,人称林虎子,南唐最杰出的将领。简单来说,宋齐丘和韩熙载日后必有一人执掌朝政,而林仁肇则会是南下道路上最难啃的那块骨头。

972年,也就是北宋灭南唐的倒数第三年,赵匡胤以反间计除掉了林仁肇,那把杀人于千里之外的匕首,正是王霭带回的林仁肇画像。

接待南唐使臣的宋人让他们“无意间”于禁中看到了一座声称是为林仁肇准备的豪宅,以及宅内栩栩如生的林仁肇画像。回到建康后,使臣将这件事告知了李煜。

林仁肇曾主动向李煜提过一个“举兵外叛以攻宋”的计谋:他先假意叛变南唐,然后以本部兵马北上攻宋(陆游《南唐书·林仁肇传》)。这个计谋的好处在于,若是林仁肇得胜,国家享其利;即使兵败,皇帝亦可把通过夷其九族来将责任推卸干净。唯一的风险在于毕竟先要举兵外叛,虽然林仁肇忠心可鉴,做皇帝的也不能不思虑再三。此时听到使臣的汇报,加上另外几员嫉恨林仁肇的将领正向他进谗,被气昏头的李煜命人毒死了这位甘愿为国捐躯的世之虎将。

从林仁肇的遭遇,不难看出赵匡胤当初派王霭随使团南下的用意。

宋齐丘死得早,王霭画完画像的那一年,他就以意图谋反的罪名被李璟放归九华山活活饿死。对于赵匡胤来说,自然再无设计除掉他的必要。

而韩熙载自从李煜即位以后,对南唐前途心灰意冷,终日纵情声色。他曾对身边的人说“吾为此以自污,避入相尔。老矣,不能为千古笑端。”(陆游《南唐书·韩熙载传》)本来最有可能接替宋齐丘成为南唐宰相的他自断前程,却也因此消弭了赵匡胤的杀机,得以安度晚年。

▲《韩熙载夜宴图》

千载风流

没能用韩熙载为相,是李煜一生的遗憾。韩熙载去世后,他废朝三日,以宰相之礼将其厚葬于东晋著名风流宰相谢安墓侧。韩熙载潇洒一生,若说真有什么对不住的人,或许就是李煜了吧。同是侍奉后主,相比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孔明,韩熙载作出了完全不同的选择。

只是他又何尝甘心如此呢?尚未投奔江南之前,韩熙载和好友李穀在正阳诀别,浑身上下散发着不可一世的英雄豪气:

韩熙载初与李穀相善,及熙载南奔,送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曰:“江淮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 穀曰:“中国用吾为相,取江淮如探囊中物尔!”

——马令《南唐书·韩熙载传上》

多年后,李穀果然代周世宗南下出征,彼时的韩熙载仍然落魄不得重用。真的是李穀的才能胜过韩熙载吗?恐怕未必。那次南征李穀屡屡受挫,直到周世宗走马换将,才扭转战局(《宋史·李传》)。我们迷恋“得一人可安天下”的传说,把个人的作用放大到了极点。但事实是,在时代的洪流面前,一个人所能做的,何其有限。连卧龙、凤雏都未曾真正做到的事,又怎么忍心苛责他人?

除了世人熟知的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韩熙载夜宴图》之外,台北“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卷残本,只保留了最后一段送客的内容。从仕女多鬟的发型、低胸高腰的服饰、丰腴的体态,以及朴素的屏风家具来看,“虽然它很可能也是一件摹本,但所依据的祖本的作成的时间应该早于现在的北京故宫本”(陈葆真《李后主与他的时代》第五章)。

▲《韩熙载夜宴图残本》

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台北“故宫”本中的韩熙载须发皆白,远不像北京故宫本里那样年轻。夜宴里的所有人都醉了,好像只有他保持了清醒,仪态端庄地跟众人挥手道别。

或许他也醉了,即使那样,也是他清醒时作出的选择。如果人生注定有一个悲剧的结尾,早早看透的人是痛苦的。

▲台北“故宫”本中的白发韩熙载

▲北京故宫本中的黑发韩熙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将进酒》

一幅看似荒淫的夜宴图背后,潜藏着数不清的尔虞我诈、恩怨情仇。当机关算尽,被敌我双方接连偷拍而不自知的韩熙载意外成为最大赢家,独享千古风流。

  作者:金哲为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

更多文章

  • 堪比谍中谍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古代工笔重彩人物画顶峰之作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韩熙载夜宴图,人物画,韩熙载,工笔,李煜,画家

    导语:百年前的古人开了一场盛大的宴会,但实际上却是一场关乎生命的较量,他为自保于是歌舞升平夜夜笙箫,他被派去监视他人,却意外画出传世之作《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正因有了图卷的详尽真实描绘,才让我们得以窥见千年前南唐

  • 兵强马壮为天子:《安重荣出行图》背后的粟特番将安重荣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粟特,突厥,契丹人,石敬瑭,安重荣出行图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心发现】“ 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说出这句惊人之语,但又道出了本质性事实的人,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粟特裔将领安重荣。虽然其生前没有做出称帝的实质性举动,但是其隐藏的称王意图,却从其功德碑的浮雕上露出峥嵘。2000年河北正定出土了一尊重约107吨的巨型青

  • 徐熙娣魅力真挡不住,泰迪熊大衣穿成开叉款式,大V领秀贴身背心

    历史解密编辑:云泽点评汇标签:小s,大衣,裸色,开叉,西装,泰迪熊,徐熙娣,填词人,古典乐,贴身背心,华语音乐,华语歌手

    #云上时装周##理想春季穿搭#泰迪熊大衣是很常见的一种大衣,款式简单但是却显得十分高级,泰迪熊大衣穿搭舒适,很多女性都在穿,泰迪大衣的颜色也非常丰富,大部分女性都会选择驼色或者一些浅淡的颜色,而徐熙娣却不一样,性感活泼乖张的徐熙娣选择了蓝色的泰迪熊大衣,而且温暖舒适的泰迪熊大衣被她穿出了性感气息。徐

  • 柳浪画派:“当代徐熙”田世光

    历史解密编辑:書畫聯盟标签:工笔,田世光,山水画,花鸟画,于非闇,柳浪画派,书法作品,徐熙(高丽)

    (本文为李魁正先生2016年纪念其恩师田世光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特别撰文)引言我们的恩师田世光先生已经驾鹤西去17年了。在此纪念先生诞辰百周年之际,再次缅怀先生对传承和推进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以及对中国美术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是美术界和中国画坛十分重要的一件大事。自去年纪念著名工笔花鸟画家俞致贞诞辰100周

  • 中国5000年绘画史——古今画派:徐熙画派

    历史解密编辑:書畫聯盟标签:徐熙,花鸟画,黄筌,水墨,画派,山水画

    中国画流派之一。为五代花鸟画派的一支,代表画家徐熙。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论黄、徐体异”时说“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又说“徐熙江南处士”,“多状江南所有,汀花野竹,水鸟渊鱼。”此派多作粗笔浓墨,略施杂彩,而笔迹不隐,素有“落墨花”之称。所作花木禽鸟,形骨轻秀,朴素自然,清新淡雅,独创“落墨法”

  • 中国绘画丨中国5000年绘画史——古今画派:徐熙画派

    历史解密编辑:書畫聯盟标签:徐熙,花鸟画,黄筌,水墨,画派,绘画,山水画,中国绘画,绘画史

    点击:“收录于话题”分类,查阅全部。提示:图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并不确定作品之真伪,不作为投资收藏的依据,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徐熙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为五代花鸟画派的一支,代表画家徐熙。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论黄、徐体

  • 大S小S老照片:与姐姐徐熙娴合影。

    历史解密编辑:荆楚文娱标签:徐熙娴,大s,小s,陈建州,徐熙媛,徐熙娣,电视演员,音乐家,古典乐

    大S徐熙媛小S徐熙娣,她们的姐姐叫徐熙娴。从小到大,三姐妹的感情非常好。在中学时期,十几岁情窦初开的徐熙媛喜欢上了陈建州。陈建州是学校篮球队的风云人物,好多女生爱慕他。有一天,徐熙娴被其他班级的几个女生堵在了厕所,收到警告:放学让你妹徐熙媛徐熙娣小心点。徐熙娴担心妹妹的安全,放学后,撒丫子冲向了初中

  • 古代志怪故事——杨氏灶神,徐熙医鬼,湖州渔人,三娘子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徐熙,娘子,灶神,道士,渔人,子卿

    杨氏灶神南城杨氏,非常富有,他家的大儿子不听话,被父亲赶了出来。天寒地冻没有地方去,就到了储存牛草的棚子里,钻到草堆里睡觉。半夜时候,冻得睡不着,忽然看到来了一只老虎,后面跟着几个伥鬼,直接到了草棚里,那些伥鬼抛洒草料玩儿,杨氏子吓得不敢大声喘气。不一会,起了一道黑烟,一尺内都看不清东西,老虎好像被

  • 小时候大S、小S和大姐徐熙娴的合影,大姐徐熙娴当年没有文艺天赋

    历史解密编辑:墨梅娱乐le标签:小s,大s,徐熙娴,不在,徐熙娣,徐熙媛,歌手,声乐,电视演员

    小时候的大S、小S和她们的大姐徐熙娴的合影。大家都知道大S和小S,以为她们是姐妹俩,其实徐家是三姐妹,大姐徐熙娴当年没有文艺天赋,所以没有加入这个姐妹组合,因为她不在演艺圈,所以很少有人知道大S和小S还有一个大姐。三姐妹里感觉还是小S长得最漂亮。

  • 薄春雨:徐熙《雪竹图》及其技法考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徐熙,雪竹图,薄春雨,黄筌,山水画,董源

    竹,在大自然中本是随处可见的寻常之物,但在古代文人看来竹之喜好却是分辨雅与俗、贤与庶的标杆。白居易云:“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苏东坡云:“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古人将松、竹、梅并称“岁寒三友”,将其与梅、兰、菊、雅称“四君子”,释迦摩尼立“竹林精舍”,观音大士居“紫竹林”中,魏晋隐士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