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李世民逼退位后,李渊真的不闻不问,只顾与妃子生孩子吗?

被李世民逼退位后,李渊真的不闻不问,只顾与妃子生孩子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1791 更新时间:2024/4/18 8:56:45

准确地说,李渊被迫退休后,他只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并且于64岁高龄还生了几个娃。

这里要说的,便是玄武门之变后面的故事了。

话说李世民的大哥和四弟,也就是太子李建成李元吉,这两人成天琢磨着挤兑李世民,害得李渊对李世民心生嫌隙,李世民忍无可忍,于公元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兵变。

玄武门外厮杀一片,血流成河,李世民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又派兵把侄子们全灭。

宫里边儿,满身鲜血的尉迟恭向李渊汇报了当下的情况。

李渊痛失两子,龙颜大变,脑子里飞快运转:“儿子们互相残杀,这是在逼老子让位啊!”

李渊虽然已经60岁了,但他还没有老糊涂。

对于接下来该怎么办,李渊把这个问题抛给了群臣:“众位爱卿,你们有何看法?”

大臣们也不是吃闲饭的,李世民都杀倒一大片了,还能怎么办?还是识相点,赶紧退位让贤吧!

经国务大臣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李渊也只得硬着头皮做决定。

交权这种事,李渊是十分不情愿的,可是这尉迟恭将军还站在自己面前,如果不交权,他会对自己干出什么事,李老头也不敢确定。

罢了,李渊在心里劝自己认命。在尉迟恭的要求下,他写了一份手敕。

手敕的用意,自然是为了表明李渊主动禅位让贤给儿子李世民,可不是别人把刀架在他脖子上逼他退位的。

有了这份手敕,李渊就没法翻案了。

接下来,李世民登场,他陈情表理,将自己的被逼无奈和良苦用心表达得淋漓尽致。

当时李世民之所以派尉迟恭去给李渊汇报消息,就是不想背负弑父弑君的骂名,所幸李渊也没活够。所以当李渊父子相见后,二人上演了一场抱头痛哭的戏码。

痛哭完毕后,李老头知道自己就该收拾收拾,腾出地方准备退休了。

政变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

李渊交出了军政大权,并下诏:“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诏书令下,李世民掌握了所有军政大权,成为大唐的实际掌权人。

又过了十来天,李渊向李世民表达了退位的想法,却遭到了李世民的推辞。

什么情况呢?不是李世民在这里表谦虚,而是他要给朝廷来个大换血。此时朝廷中很多老臣还没下岗,李世民还得再等等。

一个月后,李世民将秦琼、程知节、尉迟敬德等封为大将军。又将高士廉、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等人任命为宰相,天策府的人已经完成取代朝廷。

朝堂上下,都是自己的熟人亲信,李世民的龙椅也焐热了,坐上去那就一个舒坦。

终于,公元626年9月4日,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

李渊退休,迎来了自己既不快乐,也不自由的退休生活。

作为太上皇,他理所应当地居住在皇宫里的正宫太极宫中,但李世民却在太子的居所东宫处理政务。

这种隔邻而居,看似是父子亲密,实则是李世民对李渊的一种“监视”。

李世民比谁都清楚,皇位是自己争取来的,不彻底扫清李渊的影响力,他这个皇帝当得就不安心。所以,他可不敢让老父离自己太远。

李世民当政的第一步,就是让老父亲“认清现实”。

他废除了李渊在位时颁布的大部分政策,然后以他的名义重新颁布,为的就是消除李渊的影响力。

紧接着,李世民不断在公开场合批评李渊武德年间的朝政:如“武德之际,货贿公行,纪纲紊乱”等。待公众舆论散播开来,朝野上下一片哗然,而这舆论的背后,瞄准的是对此事负责的人。

至于“接盘侠”是谁呢?乃前朝宰相裴寂是也。

众人都心知肚明,裴寂是李渊当政时最信任的宰相,也是李渊的心腹。

所以李世民此番操作,将前朝宰相裴寂贬的一无是处。最终裴寂被贬出京城,李渊势力在朝中的最后一根钉子也被李世民成功拔除。

这么一来,李渊心里彻底“凉凉”。

贞观三年,李渊“主动”提出想要搬家,他搬离了太极宫,迁往弘义宫居住。

住得好好的,为何要搬家?

花甲之年李渊还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不过是听儿子安排罢了。

这弘义宫原本是李世民当年的秦王府,不仅面积小,还年久失修,看上去就是一个破败园子,而且里面根本也没什么好景致。更讽刺的是,李渊搬家的理由是说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

这哪里是去看景,分明是给自己添堵嘛!

李渊搬进弘义宫后,李世民将这里改名为大安宫。

把老爹安置在这长安城外的大安宫,李世民心中倒是大安了。

搬进大安宫后,李渊跟李世民就很少见了,此时李渊的生活就大不如前了,他也识趣,李世民不叫他,他几乎不出大安宫。

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李渊,成天窝在宅子里干嘛呢?

答曰:造娃呢!

在大安宫的六年时间,李渊坐吃等死,在女人身上玩命地发泄自己心中的郁闷。别看李老头60多岁了,身体素质还是杠杠的,生育力仍然很旺盛。

在住进大安宫的第二年,李渊就得了一个儿子。这位幼子就是日后的滕王李元婴,今天南昌的滕王阁就是他建的。

在李元婴出生之后的五年里,李渊又和嫔妃们生了三个儿子和一堆女儿。

李世民也没想到,自己的老爹都退居十八线了,还不忘延续皇室血脉,也不知道李世民听闻弟弟妹妹们出生是什么心情。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在李渊68岁的时候,他收到了儿子李世民的邀约。

原来,李世民宴请西突厥使者,李渊前去赴宴,一干重臣大将也在旁陪坐。

宴会上,李渊看着西突厥使者的唯唯诺诺,他不由得想起他当初起兵时,对东突厥那是百依百顺。可短短几年间,不仅东突厥被唐朝消灭,西突厥也不敢轻视唐朝。

李渊估计内心还是有点欣慰吧!应该是老父亲看到儿子继承江山、发扬光大的那种自豪。他向在座一旁的长孙无忌等人感慨:“当今蛮夷率服,古未尝有。”

这句赞美被李世民听到了,李世民当即给老爹敬酒说道:“百姓获安,四夷咸附,皆奉遵圣旨,岂臣之力!”

这话的意思是:国家和百姓得以安定,是因为我遵循您早前的方针来办的,绝不是我一人之力。

这话无疑是李世民给老爹递了蜜罐,李渊听了心里美滋滋。

李渊哈哈大笑,这是自李渊退位后,父子俩第一次开怀畅聊。

同年,李渊又一次出席公开活动,那是一次大阅兵。李渊再次被儿子的统治能力征服。

在阅兵会上,据史记载:“高祖(李渊)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遣南越酋长冯智戴咏诗”,大唐可谓出尽了风头。

曾经难以征服的外敌,如今都是他随意指使的臣属了,李渊由衷地感觉到欣慰,笑道:"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

老父亲又夸自己了,李世民赶紧回捧:“此岂臣智力,皆由上禀圣算。”

年近古稀的李渊,终于放下了当年的遗憾,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儿子统治国家的能力,也肉眼可见地发现国家的强盛。无论是身为一个父亲,还是曾经的君主角度,他都是欣慰的。

而李世民,他对老爹的态度也是大转弯,父子俩好像破冰一般,有了一种惺惺相惜。李世民接受了监察御史马周的建议,决定在择定龙首原建造一座浩大的新宫(即大明宫的前身),作为太上皇的消暑之所。

遗憾的是,第二年李渊生了大病,还没等到大明宫建成,他就病逝了。

李渊于635年农历五月,辞别了大唐盛世,享年71岁。李世民遵照他的遗言,对他的后事一切从简,将李渊葬入了献陵。

更多文章

  • 李渊有四个儿子,把他们的名字连起来,就知道李渊的野心有多大了

    历史解密编辑:茶小姐说历史标签:李渊,李世民,李建成,杨坚,皇位,军事政策,军事制度,国防政策,唐朝

    李渊是唐朝的第一位皇帝,当然了许多人认为他的存在感极弱,完全是可有可无的人,实事真就如此吗?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开创了盛世,大唐一扫前朝民不聊生、天下疲敝的局面,因此李渊早些退位更加被人视为正确之事了。其实大唐基业的创立完全离不开李渊前期的运筹帷幄,没有他在前期主持大局大事难成。李渊在大势已成的局面下选

  • 李渊起兵后闪击长安,家仆忽然来报:小姐已经扫平半个关中了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渊,平阳公主,李世民,长安,李建成,柴绍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趣事:唐高祖李渊自太原起兵之后,好不容易募集到三万士兵,然后带着这支军队,一路向千里之外的长安进攻。然而就在李渊一路过关斩将,好不容易渡过黄河之后,却忽然来了一个李家的家臣。这位家臣找到李渊之后,很开心地向李渊报告说:恭喜老爷,小姐组织了十几万大军,现在正等着您去接收

  • 李渊:历史上所有朝代,为何李渊统一天下最快,李渊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李渊,王世充,窦建德,李世民,李密

    公元618年五月,随着唐高祖李渊在长安登基,唐朝正式开国。唐朝长达289年的历史,由此开始。不过,李渊刚登基的时候,形势其实并不是很乐观。因为当时的天下,正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就在李渊登基两个月之前,杨广刚刚被麾下的禁军发动兵变,亲手干掉。随着杨广身死,各地群雄并起,整个中原瞬间分崩离析。而李渊登基

  • 李渊的四个儿子,把他们的名字连起来,李渊的野心昭然若揭

    历史解密编辑:珺瑶婉史标签:李渊,李世民,杨坚,隋炀帝,李建成,皇帝,国防政策,唐朝,军事制度,军事政策

    说起“唐朝”,人气榜排名最高的?不是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女皇“武则天”!而作为唐朝开国皇帝的“李渊”,属实是没有什么存在感!在历史的长河里,李渊一直是被人遗忘的。可如果没有李渊?哪里会有李世民呢?毕竟是李渊一手建立的“唐朝”。李渊,作为“关陇贵族”的一份子,在隋朝有着不可小看的地位。李渊的爷爷在西

  • 杨广和李渊有多大仇?身为表哥的李渊,对得起杨广对他的器重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隋炀帝,李渊

    大业九年,李渊从殿内少监,转任卫尉少卿。可以说,这是李渊改变命运的一次调动。这一年李渊48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从文官到武将的一次转型。殿内少监,说实话就是负责隋炀帝生活起居的一个官员,虽说和皇帝靠得近,只能由亲信担任,但这妥妥的是一名文官。而卫尉少卿,虽说是个管武器库的从四品军官,可好歹是跨

  • 李渊在处理几个儿子之间的争端时过于感性,只因缺少一人的提醒?

    历史解密编辑:学幻帝国标签:李渊,杨坚,皇位,高祖,唐朝,隋炀帝,李世民,独孤皇后,宋太祖赵匡胤

    唐朝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时发生的“玄武门事变”是改变唐朝历史走向的一次政治事件,事变发生后,唐高祖李渊黯然走下权力舞台。关于这次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各方面的解读,有相当多的分析文章,其中,李渊个人的感性发挥是很重要的因素。“玄武门事变”的发生,从政治家的角度来看,李渊肯定要承担相当的责任,他

  • 李世民争夺皇位,依靠的是秦王府集团,李渊为何容忍该势力壮大?

    历史解密编辑:文古至尊宝标签:李渊,皇帝,隋朝,唐朝,李世民,李建成,唐高祖,唐太宗,书法家,秦王府集团,女皇武则天

    唐朝武德九年(公元626年)9月,唐高祖李渊让位于皇太子李世民,未来的“天可汗”李世民以皇帝的身份闪亮登场,是为唐太宗。坐在皇帝宝座上的李世民看着跪拜的满朝文武,特别是为其登上帝位立下大功的出自秦王府集团的一干臣子,自然是志得意满。李世民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虽然是主干,但成就大事离不开诸多围绕在身

  • 密结盟友、重点打击和“据险养威”的战略是李渊争霸天下的保证

    历史解密编辑:纵哼四海标签:李渊,李密,唐军,隋军,突厥,薛举,唐朝

    在隋末众多的起义军及贵族官吏割据势力中,李渊军在初期的声势并不显赫,比之李密、窦建德、杜伏威等起义军来说,李渊军是势单力薄的,加之北方的隋军势力尚强,这就迫使李渊在战略上必须采取广结盟友,重点打击的谋略。即使在唐王朝建立,唐军力量大增的情况下,李渊仍然坚定不移地贯彻了这一策略。这是唐军能够先后战胜各

  • 李渊,到底冤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标签:李渊,裴寂,皇帝,唐朝,李世民,隋炀帝,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宋太祖赵匡胤

    (唐高祖李渊 画像)李渊,著名官二代兼富二代,祖上显赫的可以说是不要不要的。他们李氏一门的祖先,是十六国时期的西凉开国皇帝李暠,自带真龙天子基因,那是相当有排面。李渊的祖父,叫做李虎,虎哥是南北朝时期,北朝西魏的太尉,也就是当时西魏王朝的最高军事长官。李渊的父亲,叫做李昞,是北周的柱国大将军。李渊父

  • 李渊是怎么大权旁落的,为什么没人帮李渊?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李渊,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隋炀帝,长安

    隋末晋阳起兵开始,李渊在帝国建立的过程中,非常注重跟三个儿子的关系,(尽管他还有其他儿子,但嫡庶有别)所谓“上阵父子兵”这句话,用来形容他对儿子们的感情也十分贴切。后来帝国建立后,按照嫡长子继承制,他立了李建成为太子,但也没有因此而冷落了在军事上表现优异,且立有大功的李世民,使得秦王府的势力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