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萧皇后迷惑李密气坏秦琼,被单雄信发怒刺杀,魏征为何还说她好?

萧皇后迷惑李密气坏秦琼,被单雄信发怒刺杀,魏征为何还说她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 访问量:1295 更新时间:2024/2/15 6:23:51

在绝大多数隋唐英雄系列小说和评书中,李密之败,都是败于红颜祸水,李勣(书中为徐懋功,那还真没写错,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在《隋唐演义》中还写了一首打油诗:“心中恼恨西魏王,玉玺换来萧美娘,瓦岗山上散众将,一统江山归大唐!”

这首诗肯定是说书人替李勣写的,以李勣的文武双全,肯定不会写这种类似“浅浅体”的歪诗。这首诗的水平,跟现在某些著名刊物和协会大人物有一拼,但是在诗歌盛唐,却连垃圾都算不上。

演义和评书的说法很不一致,有的说萧皇后乱击鼓导致瓦岗军溃败,单雄信一怒之下挥起长槊辣手摧花,也有的说萧皇后几经辗转进入李世民的皇宫,弄得李世民也像杨广一样无心朝政,连长孙皇后和才人武媚娘都不理了。

李密之败是不是因为重色轻友,萧皇后有没有在隋炀帝杨广、大许天寿皇帝宇文化及、大夏王窦建德之间多次倒手,正史和演义的记载当然不一样,后来成为唐朝名相的魏征魏玄成,在编纂《隋书》的时候,就直言不讳地替萧皇后鸣冤。

在魏征的笔下,隋炀帝的萧皇后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淑女,比隋文帝杨坚的独孤皇后强多了,隋朝二世而亡,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罪责更大:“文献德异雎鸠,心非均一,擅宠移嫡,倾覆宗社(废杨勇而立杨广),惜哉!《书》曰:‘牝鸡之晨,惟家之索。’高祖(杨坚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之不能敦睦九族,抑有由矣。萧后初归藩邸,有辅佐君子之心。炀帝得不以道,便谓人无忠信。父子之间,尚怀猜阻,夫妇之际,其何有焉!暨乎国破家亡,窜身无地,飘流异域,良足悲矣!”

我们查阅史料得知,隋炀帝杨广生于北周天和四年(569年),萧皇后生于北周天和二年(567年),魏征生于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三个人要是见了面论辈分,萧皇后就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大姐大”——足足比魏征大了十三岁,比杨广也大两岁。

读者诸君都知道,杨广其实是唐高祖李渊的表弟、唐太宗李世民的表叔,生于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599年1月23日)的李世民,比萧皇后小了三十二岁。据此推断,萧皇后进入长安跟贞观天子李世民见面的时候(贞观四年,630年),女的六十三岁,男的三十一岁(虚岁三十三,按照当时的习惯,生日小的人虚两岁),李世民是绝对不会对头童齿豁的“表婶”有什么非分之想的——古代四五十岁就算老人,萧皇后半生飘零,老得更快,即使是放在现代,六十三岁的老人,也不会让三十出头血气方刚的李世民产生兴趣,更何况他们的亲戚关系也不算太远。

李世民沉迷萧皇后是不可能的,生于582年的李密比萧皇后小十五岁,即使他再饥不择食,也不可能为了萧皇后而消磨龙飞九五的雄心——事实上李密也就是在隋炀帝的朝会上见过萧皇后几次,而且按照规矩是不能直眉瞪眼地“欣赏”的。

在《隋唐演义》中,萧皇后还是很有魅力的,李密见了他就迈不开脚,秦琼和李勣魏征都看不惯李密的做派,魏征和李勣一商量,干脆来了个不辞而别:“瓦岗义军回到瓦岗山后,李密每日深居后宫和萧美娘饮酒作乐,手下战将议论纷纷,怨言不绝。秦琼和徐懋功心中也甚不满。徐懋功借酒兴,要来文房四宝,竟在银安殿的粉壁墙上,题诗一首。题诗已毕,投笔于地,哥儿俩竟然扬长而去。”

从《隋书》和《北史》相关记载来看,萧皇后似乎没见过“西魏王”李密,魏征六易其主后受命编纂《隋书》,对萧皇后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后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高祖(杨坚)大善之,帝(杨广)甚宠敬焉。帝每游幸,后未尝不随从。时后见帝失德,心知不可,不敢厝言。”

在魏征看来,萧皇后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淑女,如果隋炀帝杨广听了她的话,隋朝可能就不会二世而亡了。

《北史·卷十四·列传第二》和《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一》都记载了萧皇后的颠沛轨迹:“及宇文氏之乱,随军至聊城。化及败,没于窦建德。突厥处罗可汗遣使迎后于洺州,建德不敢留,遂入于虏庭。大唐贞观四年,破灭突厥,乃以礼致之,归于京师。”

按照这两部正史的记载,萧皇后并不曾被瓦岗军掳去,当然也不会跟李密有什么交集,迷惑李密更是无从谈起,秦琼和李勣在李密战败前,也没有拂袖而去:秦琼、程咬金、裴行俨罗士信等人,都是在重伤不起的情况下被王世充的“隋军”俘虏,秦琼后人的墓志铭上回顾秦琼履历的时候,还特意加上了一句:“叔宝,隋龙骧将军,从高祖神帝(李渊)擒尉迟敬德,拜上柱国、马军总管。”

秦琼这个“隋龙骧将军”称号,实际是王世充用越王杨侗(皇泰主、隋恭帝)的名义封的,秦琼原本就是隋朝正六品建节尉,受封隋朝龙骧大将军(开府为一品官,不开府为二品官),也算破格擢升。

秦琼离开李密,是被俘而非出走,李勣就更有意思了:李密火并翟让,李勣挨了一刀,差点被砍断脖子,是王伯当极力劝阻才保全了性命。

李勣十七岁就跟随翟让起义,两人关系十分密切,翟让被杀、李勣差点被杀,当李勣居然成了瓦岗(西魏)最后一个忠臣,李密不信任他,他却对李密一往情深:他不但把率众投唐的功劳全让给了李密,还在李密反叛被杀后,冒着生命危险向李渊求情,收葬了被枭首示众的李密和王伯当——有人说李勣要收葬的实际是王伯当而非李密。

不管怎么说,萧皇后都没有被单雄信刺杀,秦琼和李勣也没有因她而脱离瓦岗军,《隋书》主编魏征对萧皇后的评价是否客观,那就得由精通隋唐历史的读者诸君来做最后的评判了。半壶老酒要请教大家的问题只有一个:贞观四年,萧皇后以六十三岁高龄,风尘仆仆地长途跋涉来到长安,已经把弟妹收入后宫的李世民,会对这样一个老妇人感兴趣吗?

标签: 萧皇后秦琼魏征李密李勣

更多文章

  • 魏征在朝堂上多次羞辱皇帝,去世后为何唐太宗亲自登门哭泣?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魏征,李世民,皇帝,宰相,隋炀帝

    魏征:这位哥就是啥都敢说,就要当犯颜直谏的诤臣历史上,以敢于犯颜直谏而著称的诤臣魏征,对于煌煌大唐初期的“贞观之治”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他的忠直,使当时在朝的唐太宗对他十人敬畏。史载,有一次唐太宗罢朝后,正把别人进献给他的一只鹞鹰放在手臂上戏耍得高兴,忽见魏征走来,赶忙把鹞鹰藏在怀里,生怕被魏征看见

  • 《贞观之治》之魏征回京

    历史解密编辑:著字以育人标签:魏征,李世民,裴寂,房玄龄,李渊,杜如晦

    李世民接受了李渊的禅位诏书自然要举办盛大的庆典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个好消息,李渊在太极宫中听着宫殿外锣鼓喧天的热闹声对裴寂说果然是一代新人换旧人啊,裴寂说陛下继位大典马上要开始了,您准备什么时候出发啊,李渊说我没打算去啊,裴寂说这难免会引起二郎的不满吧,李渊说我都已经将皇位传承给他了他还有什么不满的。裴

  • 梦幻西游:天下识君任务的关键人物,详解魏征NPC的三种任务

    历史解密编辑:九分游戏标签:魏征,梦幻西游,天下,npc,宝图

    天下识君这个玩法在梦幻西游之中已经开放了两三年了,但对于大多数玩家而言还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玩法,因为该玩法比较考验玩家的技巧以及文化知识。而不像其它任务一样,伤害输出达不到,你可以砸钱去提升角色技能。作为单人任务的天下识君玩法,讲究的是一个技巧以及经验。所以这一期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魏征这个NPC的

  • 李渊希望李世民放过10个孙儿, 魏征说1人名后, 10个孙儿无一能活

    历史解密编辑:炮姐叨叨叨标签:李渊,魏征,唐朝,李世民,李建成,隋炀帝,唐太宗,书法家,女皇武则天

    在各类古装影视剧中,我们不难发现,相对于其他朝代朴素和暗沉的色彩,有关隋唐的历史剧总是色彩鲜明艳丽,并且服装多变。这从侧面就可以看出,整个隋唐时期,繁荣程度也是封建王朝中数一数二的。然而,这一时期确实有过繁华,但却并不和平。唐朝的贞观之治、隋炀帝兴修水利都是这一时期最为伟大的成就,但是这一切,都建立

  • 魏征作为人臣,为何敢斩“龙”?他在中国文化中是何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闲岁标签:魏征,皇帝,孔子,刘邦,李世民,科学家,历史学家

    在《西游记》中,魏征斩首了神仙中的大佬泾河龙王。我们知道,“龙”在古代是皇帝的象征。既然如此,魏征怎么敢斩“龙”呢?而且,魏征不但敢斩“龙”,还敢违背真正的皇帝李世民的命令。李世民本来想通过和他下棋的方式,不让出去斩“龙”。谁知道他就算是“做梦”,也要把“龙”杀掉。这不是大逆不道吗?有人可能会说,《

  • 都面对篡位的皇帝,为何魏征投靠了李世民,而方孝孺则宁死不降?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魏征,李世民,方孝孺,皇帝,朱棣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李世民和朱棣,是被人们经常拿来比较的两位皇帝。对于李世民和朱棣来说,原本都不是皇帝的人选,所以,这两人都通过篡位的方式,以此获得了皇帝的宝座。李世民(598.1.28或599.1.23—649.7.10),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武德九

  • 贞观之治的出现,魏征功不可没?其实隋炀帝杨广才是“头号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窗前外的红杏标签:魏征,隋炀帝,贞观之治,李世民,李建成

    贞观之治的出现是必然的。在强盛隋朝灭亡惨烈教训的刺激下,身为新王朝的建立者,贞观时期的君臣整体上都有很强的危机感和责任心。当然,在君权至上的体制下,皇帝李世民个人尤为关键;但人总有弱点,为了避免独断造成战略错误,他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来进行辅助。而魏征,则是这个体系中的佼佼者,但并非不可替代。出现贞观

  • 李渊希望李世民饶过10个孙儿,魏征说1人名后,10个孙儿无一得活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渊,李世民,魏征,李建成,李元吉

    隋朝末年,皇帝大兴干戈,致使百姓生活困难加剧,隋朝的覆灭开始有了征兆。这时天下几路兵马开始讨伐隋朝,要将隋朝皇帝拉下皇位。李渊蠢蠢欲动,却没有胆子真的率兵伐秦,在李世民的劝说下才发动的起义,李世民也在这场消灭隋朝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李世民为李渊打下天下后,李渊却迟迟不兑现当初许下李世民当皇太子的

  • 魏征死前留下一册子,李世民看后勃然大怒:给我挖了此贼的坟

    历史解密编辑:桃烟读史标签:魏征,李世民,长孙皇后,李承乾,侯君集,长乐公主

    富有真才实学的位极人臣者,纵然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冒死谏言,只为不让当朝君王步入歧路。在我国数千年的封建王朝史上,这般“武将死战,文官死谏”的场景屡见不鲜。而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大概要数素有“一代明相”美誉的魏征,作为唐太宗李世民极为仰仗的朝堂重臣,魏征一生进谏之言,多达数十万字,也被后世戏称为“天下

  • 李世民和魏征的对话,隐含了李建成和李世民明争暗斗的非常激烈

    历史解密编辑:重耳标签:李世民,李建成,魏征,李世,李元吉,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杀掉大哥太子李建成,三弟齐王李元吉,大事成矣,秋后算账。首先召见李建成最重要的谋臣——魏征。李世民阴沉个脸杀气腾腾的说:“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尼玛,这话说的好像李世民和李建成本来兄弟情深,不争名不争利不争皇位互相谦让,因为魏征挑拨的原因。魏征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