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希望李世民放过10个孙儿, 魏征说1人名后, 10个孙儿无一能活

李渊希望李世民放过10个孙儿, 魏征说1人名后, 10个孙儿无一能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炮姐叨叨叨 访问量:3818 更新时间:2024/2/15 6:24:19

在各类古装影视剧中,我们不难发现,相对于其他朝代朴素和暗沉的色彩,有关隋唐的历史剧总是色彩鲜明艳丽,并且服装多变。这从侧面就可以看出,整个隋唐时期,繁荣程度也是封建王朝中数一数二的。

然而,这一时期确实有过繁华,但却并不和平。唐朝的贞观之治、隋炀帝兴修水利都是这一时期最为伟大的成就,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战乱和流血牺牲的基础之上。

更加巧合的是,隋炀帝杨广通过弑父上位,成为了新皇帝。而后李渊谋反,李世民又杀了自己的两个哥哥,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成为了新的统治者。李渊之后希望李世明能够放过自己的10个孙儿,结果在魏征说了一个人的名字后,他们没有一个活下来。

魏征的提醒

其实这一历史事件的缘由,还是要从隋朝的覆灭开始说起。杨广虽然在任期间,干了不少好事,但是功不抵过,他干的坏事更多。沉迷美色、大兴土木并且不管百姓死活,天下积怨已久,爆发只在瞬间。

隋朝江河日下之时,反对的声音开始出现了,并且一些有心之人已经开始组建属于自己的起义兵,准备讨伐隋炀帝。李渊也是其中之一,但是他想发财还没胆子,虽然已经有了武力条件,但是自己却不敢朝隋炀帝发兵。

李世民早就看不惯隋朝的统治了,本来以为自己的父亲会迅速起义,没想到李渊也是个软柿子。没办法,李世民就对父亲百般劝说,最后终于灭掉了隋炀帝的政权。在这场改朝换代的大战中,李渊只是名声大一些,干实事的还是李世民。

李世民之所以这么卖命,是因为李渊在发兵之前,就已经做出过承诺:等到灭掉隋朝,天下稳定,就立他为太子。这也是很合理的,毕竟,这场战争是李世民一手设计、出力最多的人。

然而朝纲稳定之后,李渊对于先前的承诺却只字不提,这让李世民非常恼怒。雪上加霜的是,随后两位哥哥李元吉和李建成两个人,也开始对付他。没有办法,看着窝囊的父亲,他就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自己翻身做皇帝。

李世民这样做,李渊也没办法,本身就是他自己亏欠儿子。只不过,在李世民上位之后,成为太上皇的李渊苦求自己的儿子,放过他的十个孙儿。其实,这些孩子都是李世民的侄子侄女,他当然犹豫不决。

毕竟,刚坐上皇帝就对亲人赶尽杀绝,对于自己的形象会有很不好的影响,况且在这之前,他还杀了自己的两个哥哥。就在李世民举棋不定之时,唐朝的名臣、同时也是他的得力助手魏征,说了一个人的名字——刘安

李世民的决定

魏征说出的这个名字,直接让李世民下定了决心,李渊的十个孙儿,无一幸免。刘安是刘邦孙子,当年刘彻没有王储,所以作为正统的刘安就想夺权。

当然最后刘安没有成功,虽然刘彻当时将他处死了,但是却没有将自己的孙子,也就是刘安的儿子刘迁,赶尽杀绝。与此同时留下来的,还有刘安的女儿刘陵,这两个人之后密谋为自己的父亲报仇,严重影响了汉王朝的政权稳定。

李世民自然知道这件事情,他也知道魏征为什么这样说。思考之后,他终于下定决心,将自己的侄子和侄女全部处死,没有留下祸患。尽管这一做法看起来非常残忍,但是作为帝王,要是没有这样的魄力,早晚有一天会被篡位。

李世民的胆识和政治才能,早在他还是秦王的时候就已经显现了出来。三个儿子之中,两位哥哥昏庸无能,只知道相互算计。然而他早就秘密培养了一大批属于自己的将领,当年瓦岗寨的起义兵就是代表。

而这些都被李渊看在眼里,一般来说儿子有了出息,父亲自然会非常高兴。但是李渊此人懦弱无能,他只害怕儿子对自己造成威胁,所以没有按照约定将李世民立为太子,这也难怪他最后会反水。

李世民和自己的两位哥哥

只不过,让李世民彻底寒心的,并非自己父亲的决定,而是自己的两位哥哥。既然已经成为了太子,李世民和李元吉两个人就站到了一起,全部为哥哥的将来做打算。

本来李世民觉得,兄弟三人井水不犯河水就没什么事。但是,即使成为了继承人,李建成依然觉得李世民对他有很大的威胁,明里暗里经常给李世民穿小鞋,最后居然还要置其于死地。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李世民就顾不得兄弟情义了。他要准备反抗,只不过那个时候两个哥哥的权力要远远大于他,而且还是名正言顺。李世明培养的精兵强将,全部被李建成调离身边。

随后,李建成就准备在宫门外以谋反的罪名处死李世民。事先得知此事后的李世民,连忙召集自己身边的少数精兵,这其中就有赫赫有名的尉迟敬德。从这场宫变中可以看出,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个人本来就是咎由自取。

结语

他们没有看出李世民的忍让,一而再再而三地把事情做绝。而李世民最后为了出口气,也是为了保全自己,不得已才发动了政变。

不过话说回来,唐王李世民的政治才华,比他哥哥高出不止一星半点,这也是李世民正面形象较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多文章

  • 魏征作为人臣,为何敢斩“龙”?他在中国文化中是何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闲岁标签:魏征,皇帝,孔子,刘邦,李世民,科学家,历史学家

    在《西游记》中,魏征斩首了神仙中的大佬泾河龙王。我们知道,“龙”在古代是皇帝的象征。既然如此,魏征怎么敢斩“龙”呢?而且,魏征不但敢斩“龙”,还敢违背真正的皇帝李世民的命令。李世民本来想通过和他下棋的方式,不让出去斩“龙”。谁知道他就算是“做梦”,也要把“龙”杀掉。这不是大逆不道吗?有人可能会说,《

  • 都面对篡位的皇帝,为何魏征投靠了李世民,而方孝孺则宁死不降?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魏征,李世民,方孝孺,皇帝,朱棣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李世民和朱棣,是被人们经常拿来比较的两位皇帝。对于李世民和朱棣来说,原本都不是皇帝的人选,所以,这两人都通过篡位的方式,以此获得了皇帝的宝座。李世民(598.1.28或599.1.23—649.7.10),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武德九

  • 贞观之治的出现,魏征功不可没?其实隋炀帝杨广才是“头号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窗前外的红杏标签:魏征,隋炀帝,贞观之治,李世民,李建成

    贞观之治的出现是必然的。在强盛隋朝灭亡惨烈教训的刺激下,身为新王朝的建立者,贞观时期的君臣整体上都有很强的危机感和责任心。当然,在君权至上的体制下,皇帝李世民个人尤为关键;但人总有弱点,为了避免独断造成战略错误,他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来进行辅助。而魏征,则是这个体系中的佼佼者,但并非不可替代。出现贞观

  • 李渊希望李世民饶过10个孙儿,魏征说1人名后,10个孙儿无一得活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渊,李世民,魏征,李建成,李元吉

    隋朝末年,皇帝大兴干戈,致使百姓生活困难加剧,隋朝的覆灭开始有了征兆。这时天下几路兵马开始讨伐隋朝,要将隋朝皇帝拉下皇位。李渊蠢蠢欲动,却没有胆子真的率兵伐秦,在李世民的劝说下才发动的起义,李世民也在这场消灭隋朝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李世民为李渊打下天下后,李渊却迟迟不兑现当初许下李世民当皇太子的

  • 魏征死前留下一册子,李世民看后勃然大怒:给我挖了此贼的坟

    历史解密编辑:桃烟读史标签:魏征,李世民,长孙皇后,李承乾,侯君集,长乐公主

    富有真才实学的位极人臣者,纵然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冒死谏言,只为不让当朝君王步入歧路。在我国数千年的封建王朝史上,这般“武将死战,文官死谏”的场景屡见不鲜。而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大概要数素有“一代明相”美誉的魏征,作为唐太宗李世民极为仰仗的朝堂重臣,魏征一生进谏之言,多达数十万字,也被后世戏称为“天下

  • 李世民和魏征的对话,隐含了李建成和李世民明争暗斗的非常激烈

    历史解密编辑:重耳标签:李世民,李建成,魏征,李世,李元吉,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杀掉大哥太子李建成,三弟齐王李元吉,大事成矣,秋后算账。首先召见李建成最重要的谋臣——魏征。李世民阴沉个脸杀气腾腾的说:“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尼玛,这话说的好像李世民和李建成本来兄弟情深,不争名不争利不争皇位互相谦让,因为魏征挑拨的原因。魏征也是

  • 一代名相魏征,为什么下场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莫地方标签:魏征,李承乾,长孙无忌,李世民,李建成,侯君集

    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底线,一旦你破坏了领导底线,有可能会让遭遇到较为悲惨的下场。魏征生前敢于进言深受太宗赏识,为此还让自己的女儿嫁给魏征之子为妻,这些现象仅存在生前,魏征死后,太宗撕毁婚约,砸掉墓碑,就连已经答应魏征的婚事也作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今天我们来探讨下这个事情。李承乾造反,魏征被卷入无

  • 魏征为何能梦中斩龙,你看他自己说的啥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魏征,能梦中,李世民,丞相

    泾河龙王因违抗玉帝旨意被判上剐龙台问斩,唐太宗受托为其求情,喊来丞相魏征下棋以期拖过时辰,不料魏征突然在午时三刻酣然入梦,梦中已把泾河龙王斩首示众。魏征为什么能在梦中斩龙呢?他到底是什么身份?后来因为唐太宗魂游地府,宰相许敬宗不相信魏征所说的唐太宗能还阳之说,魏征很有把握地告诉他:“不瞒许先生说,下

  • 为什么李世民要砸了魏征的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李世民,魏征,长孙皇后,侯君集,长乐公主

    我们都知道魏征是直臣,诤臣!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的太子洗马魏征也变成了李世民的臣子!为什么魏征敢犯颜直谏呢,难道他不知道直谏,是有可能触怒皇帝而被杀头的,难道他就不怕吗?因为魏征犯颜直谏的道路是被长孙皇后保护的,李世民因长乐公主的嫁妆高过永嘉公主,又是长乐公主的姑姑,所以说是此举逾越了礼制

  • 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李世民尚且在世,就被称为“太宗”?

    历史解密编辑:宅女看史标签:魏征,皇帝,李世民,唐太宗,科学家,书法家,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谏太宗十思疏

    唐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而庙号是皇帝被供奉在太庙里的称号,尽管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通常只有在去世以后才能被后继之君追封庙号,因此,李世民不可能在活着的时候就被叫太宗。至于魏征写的这篇劝谏疏为什么叫《谏太宗十思疏》,而且称呼李世民为太宗,完全是因为后世之人在编撰史书时,重新给这篇著名的劝谏疏取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