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肃宗在灵武称帝后唐玄宗为保证政权安稳主动宣布退位

唐肃宗在灵武称帝后唐玄宗为保证政权安稳主动宣布退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阳光路十七号 访问量:4248 更新时间:2024/2/9 16:53:57

马嵬兵变,并不是唐玄宗失去权力的核心因素。在很多人印象中,唐玄宗逃离长安,是因为安禄山的叛军已攻破潼关,随时将席卷整个西北。但问题是,在唐玄宗逃离长安后,安禄山仅仅是来长安走了一圈,然后又迅速退回潼关一线。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安禄山实际上是缺乏占据西北的能力。事实上,唐玄宗决定逃离长安城,绝不是因为大唐帝国在西北已山穷水尽,相反,是大唐帝国在西北的军事实力实在太强大,而且隐隐呈现失控的状态。

当然,这种失控,并不是指西北的军事力量想要脱离大唐中央政府的控制,而是在当时西北军中,要求唐玄宗给大家一个交代的呼声越来越大。换而言之,天下被弄成这样,是谁的责任?

当时,唐玄宗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西北军追究他失职的责任,然后趁机支持太子上位,所以他才赶紧逃离长安到蜀中。因为,当时的川蜀和江南,仍然站在大唐中央政府一边。这也意味着,大唐帝国拥有着压倒性的物质基础。

在当时的背景下,西北的军事力量之所以无法脱离大唐中央政府,主要是因为西北军的对手太过强大。在西边,他的对手是强大的吐蕃、回纥;在东边,他的对手是强大的安禄山叛军。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没有巩固的大后方给西北军持续供血,西北军随时可能崩盘的。

李隆基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唐玄宗能够进入蜀中,他就可以通过把控川蜀和江南的经济物资,继续控制西北军;接着他再派遣文官或亲王回到西北来节制西北军各级将领进行平叛工作,至于他本人则不用受到西北军的威胁,可谓一举两得。

但是,当唐玄宗一伙人逃到马嵬驿时,军队突然失控。

总而言之,大唐帝国有今天的惨状,到底是谁弄出来的?大家没敢把矛头指向唐玄宗,却齐刷刷指向了杨国忠,于是愤怒的士兵将杨国忠给杀死。

当唐玄宗听到杨国忠被杀的消息后,那是惊呆了,因为该来的,终究会来。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处理随后的事情。三军将士的态度很简单,那就是杨贵妃也必须死。

虽然唐玄宗一再想保住贵妃的性命,但大家的态度也很坚决。“军士围驿,上闻喧哗,问外何事,左右以国忠反对。上杖屡出驿门,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上使高力士问之,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上曰:‘朕当自处之。’入门,倚杖倾首而立。久之,京兆司录韦谔前言曰:“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因叩头流血。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舆尸置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玄礼等乃免胄释申,顿首请罪,上慰劳之,令晓谕军士。玄礼等皆呼万岁,再拜而出,于是始整部伍为行计。谔,见素之子也。国忠妻裴柔与其幼子及虢国夫人、夫人子裴徽皆走,至陈仓,县令薛景仙帅吏士追捕,诛之。”

事情到了这一步,唐玄宗只能下令处死杨贵妃,而这也就是所谓的马嵬兵变。虽然说,马嵬兵变对唐玄宗来说,打击非常大,因为愤怒的军人先斩后奏杀了宰相杨国忠,又逼迫皇帝下令杀死自己心爱的女人。

马嵬兵变

但问题是,这只是意味唐玄宗的权威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却并不代表唐玄宗由此失去了权力。事实上,如果仅仅只有马嵬兵变,唐玄宗还不至于失去权力。但是,在后面的向西南转移过程中,太子竟然拒绝和皇帝一块南行,而是独自北上到了灵武,西北军驻扎的军事重镇。

表面上看,太子这样做是要指挥西北军将叛军赶出西北,但基于隐秘的权力博弈,显然是太子想趁乱夺权。如果仅仅于此,唐玄宗依然还不会失去权力,因为西北军如果不买太子的账,太子即便到了灵武,也不会起到任何作用,搞不好还会被西北将领将他抓起来送还给唐玄宗。

但很遗憾,太子抵达灵武后,西北军的两个首脑郭子仪李光弼都第一时间表示支持太子,这也就意味着唐玄宗彻底失去了军方力量的支持。此时的唐玄宗,相当于成为了光杆司令,但他的权力依然没有完全失去,因为川蜀和江南的还在他手上。

如果唐玄宗不服输,他还可以依靠川蜀和江南强大的经济资源,再和太子斗上一斗,胜败也是未可知的。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只能白白便宜安禄山。

在这种背景下,唐玄宗终于恢复了一个大政治家应该有的胸怀和格局。所以当他听到太子在西北继位的消息后,非但没有追究太子的责任,相反马上追认它的合法性。这也就意味着,唐玄宗正式将自己剩下的权力全部移交给了太子,从此大唐帝国的合法皇帝,只有唐肃宗李亨。

更多文章

  • 唐玄宗年过76,唐肃宗却送他百名女子,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唐玄宗,唐肃宗,安史之乱,安禄山,皇位,杨玉环

    常言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样的生存法则在古代的皇室之中尤为显著,从很多历史事件来看,皇室内部的争斗异常激烈,为了夺皇位兄弟之间可以兵戎相向,父子之间也会反目成仇,亲情在权势和利益面前不值一提。有些时候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表面所看到的那样,背后很可能是暗流涌动,各怀鬼胎,就比如在唐朝时期唐玄宗已

  • 唐肃宗收复两京, 为何说变相帮助叛军多活6年! 真相, 错失3次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晓七姑娘标签:叛军,唐军,唐朝,唐肃宗,郭子仪,安庆绪,仆固怀恩,五代十国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至德二载(公元757年)二月十九日,肃宗到达凤翔10天,这时陇右、河西、安西、西域的援军皆云集于凤翔,而且江淮地区所征集的军需物资亦自汉水源源不断运到洋川、汉中。还有,从凤翔通过散关而至成都之间的道路

  • 唐肃宗为何变脸杀了兵马副元帅?一封表文揭秘,父子猜忌大臣遭殃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元帅,李亨,唐朝,唐肃宗,哥舒翰,节度使,唐玄宗,五代十国

    天宝十五载(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擅自登基称帝,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当月,远在成都的唐玄宗接到李亨送来的报告:恭喜老爸,您被升级为太上皇了。对这个结果,唐玄宗无可奈何,他做出了一个理智的决断:给儿子补办登基手续,并将三位宰相派遣到儿子身边,辅佐他完成平叛大业。就这样,大唐帝国以非暴力

  • 唐玄宗年过76,唐肃宗却送他100名貌美女子,两年后才知道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唐玄宗,唐肃宗,杨国忠,太平公主,李旦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经两千多年时间,出现过大大小小的帝王君主无数,在这些帝王之中,不乏有一些饱受争议者,比如千古一帝秦始皇,虽然他统一中国,为国家后来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但是生性暴力,还做出了焚书坑儒的荒谬之举。另有明太祖朱元璋,征战十几年,重用人才,但是上位之后为了加强专制统治,胡惟庸案抄家砍头

  • 李倓被父亲唐肃宗冤杀?史料含糊其辞,细节透露的玄机让人难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山东科普标签:李泌,唐肃宗,李辅国,唐玄宗,武则天,五代十国,李倓(唐朝)

    建宁王李倓的死让人扼腕叹息,有人称之为“史上最冤的皇子”。文学家褚人获作诗抒怀:“君子听不聪,佳儿被摧戕。遗恨彼妇寺,寸牒宁足偿!”褚人获一骂唐肃宗,二骂张皇后,三骂李辅国,是他们害死了一代贤王,声称哪怕是将他们活剐了也难以解恨。不过,李倓之死其实是一笔糊涂账,没人能说得清,史料的记载逻辑不清,事实

  •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已经自愿让出皇位,唐肃宗为何还要忌惮父亲呢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唐肃宗,唐玄宗,李辅国,李亨,高力士,玄宗,安史之乱,皇位,五代十国,军事制度,军事政策

    当李亨派来的特使,把李亨已经在灵武即位的消息转达给唐玄宗时,他一点也不意外,马嵬驿事变时,他就已经预料到这一天很快就要来到了。马嵬驿那个盛夏的夜晚,士兵们突然哗变,杨国忠被当场打死。在唐玄宗宣布赦免士兵的命令后,他们不光不肯离去,反而把矛头对准了杨贵妃。唐玄宗环顾四周,高力士和陈玄礼一起,劝他忍痛割

  • 假如没有马嵬兵变,唐肃宗李亨还有没有机会做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图鉴标签:唐肃宗,李亨,皇帝,唐玄宗,武惠妃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或者仅仅只是没有马嵬兵变的话,李亨十有八九没有机会当皇帝。李亨生于711年,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三儿子,他能够坐上皇太子的宝座,可谓是运气使然,他能够活着坐上皇帝的宝座则是局势和阴谋使然。李亨有两个哥哥,一个是李琮,一个是李瑛。李琮虽然是李隆基的长子,但是却没有被立为皇太子,也许这也是

  • 假如没有马嵬兵变,唐肃宗还有没有机会做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唐肃宗,唐玄宗,郭子仪,史思明,李辅国,安禄山

    唐肃宗李亨,原名李嗣升,后又改名李浚、与、绍、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本来,这太子的尊位是无论如何也轮不上李亨的。其中也有一番争宠夺嫡与阴差阳错,挟私陷害的宫廷内幕更是难以避免。史载,唐玄宗共有30个儿子,他在位当皇帝的时间长,多欲浪漫,内宠众多,即使被立为太子,也很难熬到登基称帝的那一天。唐玄

  • 唐史:唐肃宗病危前后,皇宫发生浴血事件,参与者都有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唐肃宗,李辅国,唐玄宗,张皇后,李豫

    唐乾元元年(758年)十月,唐肃宗在大明宫宣政殿举行了盛大的册立太子典礼,册封皇长子李俶为皇太子,并为其改名叫李豫。这让唐肃宗的正妻张皇后极为不满,张皇后也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唐肃宗的第十三子和李佋和第十四子李侗,他们因是皇后所生,所以都是嫡子。张皇后一直在筹划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但她生的两个儿子出生

  • 唐玄宗年过76岁,唐肃宗却送他100个美女,2年后才知其高明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唐玄宗,唐肃宗,安史之乱,杨玉环,李亨

    众所周知,在我国封建王朝当中,历朝历代的皇室子弟,都对于皇位这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表示崇高的向往,许多的皇子皇孙都想要掠夺皇帝的宝座,虽说存在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其他兄弟对于皇位宝座的觊觎,从而还引发诸多的战争,战争的爆发无异于是悲剧的导火线。也正是因此,许许多多的皇室子弟当中,基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