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肃宗收复两京, 为何说变相帮助叛军多活6年! 真相, 错失3次机会

唐肃宗收复两京, 为何说变相帮助叛军多活6年! 真相, 错失3次机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晓七姑娘 访问量:3902 更新时间:2024/2/15 10:47:56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至德二载(公元757年)二月十九日,肃宗到达凤翔10天,这时陇右、河西、安西、西域的援军皆云集于凤翔,而且江淮地区所征集的军需物资亦自汉水源源不断运到洋川、汉中。

还有,从凤翔通过散关而至成都之间的道路也已打开,畅通无阻,信使往来络绎不绝。

长安城中的百姓听到肃宗已至凤翔的消息,悉激动万分,相继从安史叛军的统治下逃出,投奔肃宗,日夜不绝。

1、收复两京还是先取范阳?

前来助战的各部队亦已休整完毕,精神饱满、斗志旺盛。李泌见全面反攻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再次恳请肃宗按照原来制定的战略方针,先派西北诸军向东北挺进,从归州、檀州(治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南取范阳,以“覆其巢穴”,“绝其退路”,然后再将安史叛军聚歼于两京。

不料,肃宗见各路大军会师于凤翔,军需补给也格外充足,所以,力主当乘兵锋捣其腹心(指长安、洛阳),反而认为李泌所倡:“引兵东北数千里,先取范阳。”

是舍近求远,太过迂腐。

李泌回答说:

“今以此之众直取两京,必得之。然贼必再强,我必又困,非久安之策。”

对此,肃宗有些困惑不解,便问:“何也?”

李泌从容答道:

“今所恃者,皆西北守塞及诸胡之兵,性耐寒而畏暑,若乘其新至之锐,攻禄山已老之师,其势必克。两京春气已深,贼收其余众,遁归巢穴,关东地热,官军必困而思归,不可留也。贼休兵秣马,伺官军之去,必复南来,然则征战之势未有涯也。不若先用之于寒乡,除其巢穴,则贼无所归,根本永绝矣。”

李泌的这个战略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肃宗从其一己之私利出发,置整个唐朝的长远利益与根本大局而不顾,以“朕切于晨昏之恋,不能待此决矣。”而一口回绝。

对此,王夫之曾一语道破天机:

“肃宗已至凤翔,诸军大集,李泌欲分安西、西域之兵并塞以取幽燕,使其计行,则终唐之世,河北跋扈之祸永消;而肃宗不从,急用回纥疾收长安者,以居功固位不能稍待也。其言曰:‘切于晨昏之恋,不能久待。’徒饰说耳。

南内幽居,父几死于宦竖之手,犹日功在社稷,晨昏之语,将谁欺乎?盖其时上皇在蜀,人心犹戴故君,诸王分节制之命,玄宗无固志,永王李璘已有琅邪东渡之雄心矣。”

肃宗这种鼠目寸光、只图速效的急功近利的错误决策,使唐王朝又一次丧失一个全歼安史叛军、永绝后患的最佳战略时机,这对当时及以后的历史进程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唐朝为此付出了沉重而昂贵的代价。

2、郭子仪清渠之败

就在唐朝积极准备大举反攻之时,四月,肃宗任命郭子仪为司空,天下兵马副元帅,要他回师凤翔,准备反攻以期收复两京。

四月十三日,回军途中郭子仪率军行至三原(今陕西三原北)与叛将李归仁所部的5000铁骑遭遇,预先,郭子仪命部将仆固怀恩、王仲昇、浑释之、李若幽等,设伏于白渠留运桥(今陕西泾县内),及战,唐军将士似天兵天将突然杀出,杀得叛军措手不及,人仰马翻,几乎片甲不留,叛将李归仁泅水而逃。

然后,郭子仪与王思礼部会师于西渭桥,旋即进屯潏(yù)水西岸,直逼长安。

叛将安守忠、李归仁率兵驻扎在长安西门外的清渠以拒唐军,双方相持七日无战事。

五月六日,叛将安守忠佯败撤退,郭子仪未能识破安守忠的诡计,遂贸然率全军追击,不料,叛军以九千骁骑摆成长蛇阵,严阵以待。唐军从中间进击,叛军首尾又变成前后两翼,夹击唐军,结果唐军大败,溃不成军,损失惨重,郭子仪所部判官韩液、监军孙知古等悉为叛军俘虏,军资器械亦弃之殆尽,郭子仪只好率残兵败将退武功。

清渠之败,再次震动了凤翔朝廷,气氛一时极度紧张,并下令中外戒严,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郭子仪引咎责躬,只身一人赶赴凤翔请求贬官,于是降为左仆射。

清渠一战惨败,肃宗正值用兵之际,虽然未过多责处郭子仪,但是,对唐军打击甚大,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它不仅使唐军几乎丧失不依靠外援、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平定叛乱、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而且也使肃宗放慢了收复长安的步伐。

同时,也正是由于旨在收复长安的清渠之战的惨败,亦大大地增加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从而影响了整个战局的发展与变化。

先是,叛将武令珣、田承嗣率兵猛攻南阳(今河南南阳),城中粮尽,一只老鼠就值几百钱。

山南东道节度使鲁炅已苦守南阳一年,昼夜鏖战,精疲力尽,已无力再战,五月十五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鲁炅率余部杀出一条血路,弃城出走,退守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至此,南阳失陷。

叛军原想要攻略江、汉,但是由于鲁炅扼守其要冲,始终不得南下。然而,南阳的失陷,致使江汉运输支援凤翔的交通线大受威胁。

继之,叛军在河南南部加强了攻势,尹子奇加强了对睢阳的进攻,睢阳危在旦夕。与此同时,颖川(今河南许昌市)亦重兵压境,被围个水泄不通。程千里在上党为叛将蔡希德所困,也是凶多吉少。

这一切都表明唐朝又陷入极其困窘的局面之中。

3、反攻长安的准备

唐军主力经过三、四个月的休整与补充之后,至闰八月下旬,为了扭转整个战局,早日收复两京,肃宗重新任命天下兵马元帅广平王李俶(chù)与副元帅郭子仪将兵进攻长安,临行之际,肃宗对郭子仪语重心长地说:“事之济否,在此行也。”

因为这次反攻肃宗将唐军主力的全部精锐悉数拿出,颇有孤注一掷、破釜沉舟的意味。

郭子仪也深知此战成败胜负事关敌我双方生死存亡的重要性。

因此,他亦着实感到肩上担子的份量,遂抱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不胜无还的决心,向肃宗郑重说道:“此行不捷,臣必死之。”

闰八月二十三日,郭子仪率所部先出凤翔屯扶风。

在此之前,回纥曾因肃宗的请求派兵助援唐军,追随郭子仪征战河曲,平定同罗之乱。由此,郭子仪深知回纥精兵骁勇善战,所以,在清渠之败后,便向肃宗建议,请回纥再增援兵助战,以协助唐军实现平定叛乱、光复两京的大业。

九月十二日,回纥怀仁可汗遣其子叶护太子、将军帝德亲率4000精兵日夜兼程赶至凤翔,肃宗见回纥援军来得正是时候,不禁喜出望外,遂特备盛宴为其洗尘酬劳,并赏赐奇珍异宝。

肃宗为使回纥兵能竭尽全力,同叛军进行殊死决战,以令他自己早日收复长安,做名正言顺的大唐天子,特对叶护许约:

“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归回纥。”

由此不难看出,肃宗为了满足一己之私利,甚至不惜牺牲两京人民的切身利益为代价。

之后,肃宗命大元帅广平王李俶(chù)与叶护相见,两人相约为兄弟,叶护大悦,谓李俶(chù)为兄。在宴劳赏赐完毕,大元帅广平王李俶(chù)与侍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李泌,亲率朔方等军及回纥、西域之军15万,号称20万,浩浩荡荡地自凤翔出发。

四月十三日,到达扶风,副元帅郭子仪要留宴三日,叶护答道:“国家有急,远来相助,何以食为!”

宴毕即行,唐朝每日供给回纥军羊200只,牛20头,米40斛。

回纥援军所到之处,受到了灾难深重的中原地区人民的热情欢迎与款待。至此,唐朝全线反攻的序幕正式拉开。

4、香积寺大决战

至德二载(公元757年)九月二十五日,唐军元帅广平王李俶(chù)与副帅郭子仪率各路人马自扶风同时出发,浩浩荡荡杀奔长安而来。

二十七日,各路大军云集长安城西,稍事休整,然后于香积寺(今陕西长安县南)以北、沣水以东摆开了决战的阵势,前后绵延30里,宛如一条长龙。

郭子仪鉴于在清渠被叛将安守忠以步骑兵夹击而惨遭失败的教训,加大纵深部署,增强翼侧的掩护,遂以李嗣业为前军,王思礼为后军,郭子仪自将中军,首尾呼应。

叛将李归仁率军10万出城应战,于唐军北面布下阵势,一场事关双方成败胜负、乃至生死存亡的大会战至此正式揭开战幕。

及战,叛将李归仁率先出阵挑战,唐军冲杀过去应战,李归仁又故伎重演佯败,将唐军诱至其阵前,叛军突然反攻,一齐杀出,有如潮水涌来,使唐军措手不及,难以御敌,遂仓皇后退。

叛军乘势掩杀,唐军一时溃不成军,乱成一团,前军器械辎重悉为叛军抢掠。

在万分危急关头,前军主将李嗣业见状,大声疾呼:

“现在已到生死关头,如果再不以死相搏,只有死路一条了!”

说罢,遂脱下战袍,裸露上身,手执长刀一边高呼冲锋,一边杀入敌阵,长刀挥处,叛军人死马伤,真是所向披靡,勇不可当,一口气杀死了几十名叛军,方稳住了唐军阵脚。

继之,李嗣业又亲率前军将士各执长刀,排成横队,如一面墙向前推进,他一马当先,势如破竹。在他的带领下,其他的将领们也都置生死于度外,身先士卒,奋力搏杀。

凤翔都兵马使王难得在救其裨将时,被叛军射中眉骨,眼皮垂下来挡住了眼晴,为了不影响战斗,他强忍疼痛拔去箭头,扯掉肉皮,血流满面,但他仍然奋勇杀敌,不下战场。

由于唐军全体将士同心协力,浴血奋战,整个战役的局势已朝着有利于唐军方面发展。

这时,叛军埋伏于阵东的精骑,企图偷袭唐军侧后,恰好被唐军探马发现,急报郭子仪,郭子仪遂命朔方左厢兵马使仆固怀恩率回纥精骑前去将其消灭。仆固怀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率回纥精兵先发制人,出其不意地从叛军伏兵的侧后杀入,令叛军惊慌失措,几乎全歼这股叛军,顿挫叛军士气军心。

李嗣业见反击时机成熟,遂又将前军与回纥铁骑绕道迂回至叛军阵后,与大军前后夹击叛军,刹那间,战场上万马奔腾,刀枪拼击声和将士们的喊杀声震天动地,响彻云霄。这场血战从中午一直厮杀至夕阳西下,直杀得天昏地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唐军大获全胜,共歼叛军6万余人,俘获2万余人,余众弃甲曳兵,狼狈逃回长安城中。当晚,魂飞魄散、如惊弓之鸟的叛军守将安守忠、李归仁、张通儒、田乾真等率残部弃城逃奔陕郡。

5、收复长安

其初,沣水之战刚刚结束,逃回长安城中的叛军“嚣声不止”,仆固怀恩据此料定叛军残兵叛将必要弃城而遁,为能全歼这股叛军,不给其苟延残喘、卷土重来的机会,仆固怀恩向元帅广平王李俶(chù)请求说:

“叛军要放弃长安城逃走,恳请元帅允许我率领200名骑兵追击,必生擒叛将安守忠、李归仁等人献与元帅。”

但是,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李俶(chù)却以“将军血战终日已经很辛苦了,暂且休息一夜,待至明日再作计议。”而一口回绝。

仆固怀恩听后,十分郑重地向李俶说道:

“李归仁与安守忠悉为叛军中骁勇善战的大将,现在骤然为我们打败,实在是天赐良机,为何要放虎归山,养痈贻患呢!如果让他们得以收拾残兵,卷土重来,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何况兵贵神速,机不可失,为何要等到明天呢!”

但是,李俶固执己见坚决不同意,让仆固怀恩回到营中。仆固怀恩并不甘心眼睁睁地看着已被打得落花流水、如丧家之犬的叛军逃脱,于是他坚请不已,来来往往,一夜间竟达四、五次,但均未能如愿。

及至天明,唐军探马飞报,叛军守将安守忠等果如仆固怀恩所料,早已逃遁东去。唐军失去了一次追歼叛军残兵败将的有利战机。

九月二十八日,李俶与郭子仪率各路大军高奏凯歌进入长安,京城百姓倾城而出,箪食壶浆夹道欢迎唐军进入长安,以至喜极而泣,相对而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场面催人泪下。

收复长安后,回纥叶护欲如约掠城,广平王李俶急忙拜于叶护马前恳请说:

“今始得西京,若遽俘掠,则东京之人皆将为贼困守,不可复取矣。愿至东京乃如约。”

叶护见状赶快下马答拜,跪下捧着广平王李俶的脚说:“当为殿下径往东京。”

遂与仆固怀恩引回纥及西域之兵自城南绕过,然后扎营于城外的沣水之东,就这样,方使刚从安禄山叛军铁蹄蹂躏下解放出来的长安人民逃脱了一场灾难。

6、收复洛阳

九月二十九日,重创叛军与光复长安的捷报传到凤翔,百官闻知悉入宫朝贺,肃宗高兴得热泪盈眶,涕泗交流,当天即派宦官啖庭瑶入蜀向上皇报捷,同时,复命左仆射裴冕先入京师,告慰祖宗陵庙并安抚百姓。

广平王李俶在长安休整军队三日,并安抚百姓,第四天又统大军向东都洛阳挺进,任命太子少傅虢王李巨为西京留守。

此时,郭子仪早已踏上征程,率蕃、汉兵乘胜追击叛军至潼关,歼敌5000人,攻克潼关。

继之,又收复华阴(治今陕西华阴县)、弘农(治今陕西灵宝县)二郡。

十月初八,王难得亦率兴平军部攻下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克复上洛郡(治今陕西商洛)。

盘踞在洛阳的安庆绪闻知长安已为唐军收复,并向洛阳进发,为了阻止唐军东进,确保洛阳,急忙征调驻守洛阳的叛军,由严庄率领倾巢而出西进陕郡,与从长安溃退下来的张通儒等残部会师,合力抵抗唐军,此时,叛军共有步、骑兵15万人。

十月十五日,广平王李俶、郭子仪统唐军进至弘农与灵宝之间的曲沃。俄而,郭子仪所部与叛军于新店(今河南陕县西)遭遇,叛军依山布阵,准备决战。

新店地势险要,山高壁陡,峰回路转,及战,叛军居高临下,锐不可当,唐军失利,节节败退,叛军乘胜下山追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回纥铁骑有如神兵天降,从南山突然杀向敌阵,在漫天黄尘之中射了十余箭,叛军回头大惊,惶恐地喊叫着:“回纥至矣!”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叛军,顿时乱成一团,溃不成军。

于是,郭子仪不失时机地率领唐军与回纥骑兵前后夹击,叛军大败,尸横蔽野。严庄、张通儒等率残部弃陕州东退洛阳。

广平王李俶与郭子仪进入陕城,复遣大将仆固怀恩等率所部分道追击逃敌。从陕州至洛阳将近300里,叛军沿途丢盔弃甲,望风逃窜。

严庄先逃入洛阳,向安庆绪报告了叛军溃败之惨状,并言之所以致此,悉因回纥兵骁勇善战,长于骑马射箭,所向披靡,锐不可当。

新店一役,安庆绪已将洛阳的叛军悉数投入,至此,洛阳城中已无兵可守。

安庆绪见大势已去,难有作为,遂于十六日夜晚,趁天黑率领部下从洛阳苑门出奔,直往河北而逃。临逃跑前,又将其所俘唐将哥舒翰、程千里等30余人残忍地杀害了。

十月十八日,广平王李俶与郭子仪进入东京洛阳,投降叛军的伪官陈希烈、张洎等300余人,悉身着素服,伏地悲泣请罪。李俶遵从肃宗的旨意将他们释放了,不久复把他们押送至长安,并命令他们向肃宗请罪。至此,沦陷于叛军之手一年又十个月的东都洛阳终于又重见天日。

唐军收复洛阳后,回纥叶护再一次要求广平王李俶践约,李俶无奈只好应允。于是,回纥兵争先拥进洛阳,肆行抢掠,可怜洛阳城内的百姓,有如任人宰割的羔羊刚出虎口,又入狼窝,回纥军队抢掠二昼夜,致使洛阳百姓儿啼女散,家尽财空;但是,他们仍是欲壑难填,尚不满足,纵掠如故。

郭子仪不忍洛阳百姓继续再遭涂炭与劫难,遂与洛阳父老百姓商议,让他们去恳求广平王李俶愿倾其所有,备罗锦帛万匹酬谢回纥军队,请他劝止回纥军队抢掠。回纥军队得到了万匹罗锦之后,始才罢手,停止抢掠。

洛阳百姓为了肃宗父子二人的天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与牺牲。

8、收复两京的得失

为继续扩大战果,十月二十一日,郭子仪遣左兵马使张用济、右武锋使浑释之攻取河阳(治今河南孟县南)和河内(治今河南沁县)二郡,叛将严庄走投无路,迫不得已向唐军投降。

陈留(治今河南开封东南)军民在唐军收复洛阳胜利形势的鼓舞下,杀死叛军主将尹子奇,举郡归唐。

正在围攻颍川(治今河南许昌市)来瑱(zhèn)的叛将田承嗣也派使者前来请求受降,但由于郭子仪未及受降田承嗣再度反叛,复与正在攻打南阳的叛将武令珣一起逃往河北。

而叛军骁将李归仁、阿史那承庆等精兵曳落河、同罗六州胡数万人,则皆溃逃常山、赵郡(治今河北赵县)和范阳等地。

为分散瓦解叛军,以广招来者,及安抚降众,郭子仪请求肃宗任命严庄为司农卿。

十一月,河南节度使张镐率南阳节度使鲁炅、颍川节度使来填以及吴王李祗、李嗣业、李奂等五节度使遵照郭子仪之命,将兵收复了河南、河东各郡县。

惟有叛将能(nài)元皓据北海(治今山东益都县)、高秀岩据大同,仍为安庆绪卖命,但其后不久,二叛将亦相继降唐。

至此,唐军节节胜利,完全掌握了整个战争的主动权,而叛军已呈土崩瓦解之势。

但由于肃宗和唐军统帅李俶在收复洛阳后,急于迎玄宗还朝,大封功臣,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贻误战机,迟迟不组织战略追击,以期一举全歼叛军。

结果又给了安庆绪得以苟延残喘,收罗残部,重整旗鼓,卷土再来的机会,这一切都使唐朝为此付出了沉重而巨大的代价。

十月二十三日,肃宗率领“流亡政府”回到京城长安,长安百姓步出城外20里恭迎圣驾,一路人山人海,欢声鼎沸,载歌载舞,高呼万岁,有的人激动地流下眼泪说:“不图复见吾君!”肃宗亦为这至真至情的盛大欢迎场面感动得热泪盈眶,激动不已。

十月二十九日,回纥叶护从洛阳抵达长安,肃宗为旌表其功绩,命令朝廷文武百官出城于长乐驿迎接,然后在宣政殿举行盛大宴会款待叶护,并下制书封叶护为忠义王。

叶护因感肃宗厚遇之恩德,遂诚恳向肃宗请求说:

“军中马少,请留其兵于沙苑,自归取马还为陛下扫除范阳余孽!”

肃宗准奏,然后重加赏赐,遣叶护北归。

十一月,广平王李俶与郭子仪亦自洛阳凯旋回京,肃宗亲领仪仗队到灞上(今陕西西安市东)迎接大军班师回朝,并予以慰劳,当肃宗见到郭子仪后,君臣礼毕,肃宗急忙上前执住郭子仪的双手,十分感激地说:“吾之家国,由卿再造。”

(正文完)

更多文章

  • 唐肃宗为何变脸杀了兵马副元帅?一封表文揭秘,父子猜忌大臣遭殃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元帅,李亨,唐朝,唐肃宗,哥舒翰,节度使,唐玄宗,五代十国

    天宝十五载(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擅自登基称帝,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当月,远在成都的唐玄宗接到李亨送来的报告:恭喜老爸,您被升级为太上皇了。对这个结果,唐玄宗无可奈何,他做出了一个理智的决断:给儿子补办登基手续,并将三位宰相派遣到儿子身边,辅佐他完成平叛大业。就这样,大唐帝国以非暴力

  • 唐玄宗年过76,唐肃宗却送他100名貌美女子,两年后才知道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唐玄宗,唐肃宗,杨国忠,太平公主,李旦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经两千多年时间,出现过大大小小的帝王君主无数,在这些帝王之中,不乏有一些饱受争议者,比如千古一帝秦始皇,虽然他统一中国,为国家后来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但是生性暴力,还做出了焚书坑儒的荒谬之举。另有明太祖朱元璋,征战十几年,重用人才,但是上位之后为了加强专制统治,胡惟庸案抄家砍头

  • 李倓被父亲唐肃宗冤杀?史料含糊其辞,细节透露的玄机让人难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山东科普标签:李泌,唐肃宗,李辅国,唐玄宗,武则天,五代十国,李倓(唐朝)

    建宁王李倓的死让人扼腕叹息,有人称之为“史上最冤的皇子”。文学家褚人获作诗抒怀:“君子听不聪,佳儿被摧戕。遗恨彼妇寺,寸牒宁足偿!”褚人获一骂唐肃宗,二骂张皇后,三骂李辅国,是他们害死了一代贤王,声称哪怕是将他们活剐了也难以解恨。不过,李倓之死其实是一笔糊涂账,没人能说得清,史料的记载逻辑不清,事实

  •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已经自愿让出皇位,唐肃宗为何还要忌惮父亲呢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唐肃宗,唐玄宗,李辅国,李亨,高力士,玄宗,安史之乱,皇位,五代十国,军事制度,军事政策

    当李亨派来的特使,把李亨已经在灵武即位的消息转达给唐玄宗时,他一点也不意外,马嵬驿事变时,他就已经预料到这一天很快就要来到了。马嵬驿那个盛夏的夜晚,士兵们突然哗变,杨国忠被当场打死。在唐玄宗宣布赦免士兵的命令后,他们不光不肯离去,反而把矛头对准了杨贵妃。唐玄宗环顾四周,高力士和陈玄礼一起,劝他忍痛割

  • 假如没有马嵬兵变,唐肃宗李亨还有没有机会做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图鉴标签:唐肃宗,李亨,皇帝,唐玄宗,武惠妃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或者仅仅只是没有马嵬兵变的话,李亨十有八九没有机会当皇帝。李亨生于711年,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三儿子,他能够坐上皇太子的宝座,可谓是运气使然,他能够活着坐上皇帝的宝座则是局势和阴谋使然。李亨有两个哥哥,一个是李琮,一个是李瑛。李琮虽然是李隆基的长子,但是却没有被立为皇太子,也许这也是

  • 假如没有马嵬兵变,唐肃宗还有没有机会做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唐肃宗,唐玄宗,郭子仪,史思明,李辅国,安禄山

    唐肃宗李亨,原名李嗣升,后又改名李浚、与、绍、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本来,这太子的尊位是无论如何也轮不上李亨的。其中也有一番争宠夺嫡与阴差阳错,挟私陷害的宫廷内幕更是难以避免。史载,唐玄宗共有30个儿子,他在位当皇帝的时间长,多欲浪漫,内宠众多,即使被立为太子,也很难熬到登基称帝的那一天。唐玄

  • 唐史:唐肃宗病危前后,皇宫发生浴血事件,参与者都有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唐肃宗,李辅国,唐玄宗,张皇后,李豫

    唐乾元元年(758年)十月,唐肃宗在大明宫宣政殿举行了盛大的册立太子典礼,册封皇长子李俶为皇太子,并为其改名叫李豫。这让唐肃宗的正妻张皇后极为不满,张皇后也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唐肃宗的第十三子和李佋和第十四子李侗,他们因是皇后所生,所以都是嫡子。张皇后一直在筹划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但她生的两个儿子出生

  • 唐玄宗年过76岁,唐肃宗却送他100个美女,2年后才知其高明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唐玄宗,唐肃宗,安史之乱,杨玉环,李亨

    众所周知,在我国封建王朝当中,历朝历代的皇室子弟,都对于皇位这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表示崇高的向往,许多的皇子皇孙都想要掠夺皇帝的宝座,虽说存在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其他兄弟对于皇位宝座的觊觎,从而还引发诸多的战争,战争的爆发无异于是悲剧的导火线。也正是因此,许许多多的皇室子弟当中,基本上

  • 永王之乱究竟是怎么回事?唐肃宗身在西北,如何"隔空"平定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平定,唐朝,唐肃宗,安禄山,史思明,节度使,永王之乱,五代十国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唐肃宗虽于灵武即位称帝,在大唐王朝生死存亡的多事之秋,勇敢地肩负起领导全国人民抗战,收复失地,重整河山,再现辉煌的重任,但是,整个平叛战争形势却日趋严峻危机了。1、全国战场的烂摊子在河北,潼关失守,郭

  • “退位”后的唐玄宗:被儿子唐肃宗软禁,气得绝食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唐玄宗,唐肃宗,李辅国,长安,郭子仪,杨国忠

    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迅速占领洛阳、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蜀地。在抵达成都时,他身边只有“扈从官吏军士到者一千三百人,宫女二十四人”。就在唐玄宗下诏罪己,准备平叛事宜之时,他得到了来自灵武的消息,原来自己已经成为太上皇了。六年后,唐玄宗病死于长安。那么“退位”后的唐玄宗又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呢?一、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