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余秀华前男友杨槠策与“奸相”杨国忠

余秀华前男友杨槠策与“奸相”杨国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迷人与月光 访问量:2061 更新时间:2024/1/15 17:21:31

近日涛哥俺写过余秀华被家暴的事《余秀华被小丈夫家暴,爱情很美好现实很残忍》,也发过文章介绍过余秀华的人生《两次婚姻都被家暴的余秀华:穿越大半个人生去“睡你”太难》,今天再写写她的前男友杨槠策。据澎湃新闻报道,从知情人士获悉,目前,双方在湖北当地警方调解下达成协议:杨槠策向余秀华赔礼道歉;余秀华不再追究此事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及经济赔偿等。“目前双方已分手,双方一直未领证,也没有共同财产。”所以,双方虽然拍了婚纱照但没有结婚,谈不上是婚姻。该知情人士表示,余秀华不想影响男方未来的人生,给他留案底,也是为了男方女儿考虑,所以放弃了法律诉求和经济赔偿。

而男方杨槠策则给余秀华写了三页的道歉信赔礼道歉作为协议条件,这个道歉信很有意思,很值得一看和分析评论。

在道歉信中,杨槠策的确向余秀华及其父亲道了歉,但同时还用一番大道理教育余秀华。他认为余秀华应多读儒家经典国学书籍,“也建议不要老看小说,外国小说,活在童话世界里,也要看看中国的儒家思想书籍,国学书籍。这都是一辈又一辈的先民,在历史的长河中智慧的结晶”。在信的最后,他又说:“人越出名,越有社会影响,越要有家国情怀,不然风筝飞得再高,断了线,就收不回来。”

这话看得我简直笑掉大牙,杨槠策作为一个养蜂人,自己读过多少国学书籍又有多少家国情怀呢?有什么资格教育饱读诗书的余秀华呢?杨槠策为什么在道歉信中堂而皇之地说这个大话呢很简单,这是他在公开表演,他要抓住这可能是他最后的最好表演机会。这封道歉信写得这样“正能量”多令人敬佩点赞啊,潜台词是“我虽然家暴,不是好男人,但我爱国啊,我热爱传统文化啊,我有家国情怀啊,而余秀华呢……”我原来以为他和余秀华之间或许还有些真爱,现在看来完全是他的一场交易、生意了,他用自己的委曲求全、身体来交换余秀华的名利。是杨槠策主动热烈地追求比自己大14岁又有脑瘫的余秀华,余秀华在文章《我和杨槠策谈恋爱,他感觉自己被piao了》里面写过不少杨槠策对她倾心、打动她的细节。

余秀华自己当时也看得清楚:她图他的年轻和肉体,而他图她的流量和名气,但余秀华以为自己能获得一段时间真心也值得。但没想到,不出三个月,杨槠策就本性暴露开始“家暴”余秀华了,为什么这么快杨储策就“家暴”余秀华呢?一方面,余秀华对杨储策已基本失去了利用价值,杨储策已经靠余秀华成了有20多万粉丝的网红了,卖蜂蜜也赚了不少钱了。

另一方面,杨槠策对余秀华的讨好、忍耐、委曲求全也到了极限,实在忍不下去了,做“舔狗”也不容易啊,而这些委屈终究要发泄要“报复”。于是杨槠策就忍无可忍打了余秀华上百个耳光,总算长出了他心中的怨气,最后他还不忘在道歉信中再最后蹭一把流量。杨槠策可真是“聪明”得很,让我不由得想到了最近看的《大唐之变》中所写的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奸相杨国忠。杨国忠早年巴结“口蜜腹剑”的宰相李林甫,巴结到甘愿为李林甫当“唾壶”,即当李林甫吐痰的时候,杨国忠用自己的口接住,并在李林甫死前答应照顾他一家老小。可当李林甫死后,杨国忠同样口蜜腹剑,他接任宰相后立马翻脸,找借口指控李林甫谋反,将李林甫生前官职剥夺,还打开李林甫棺材换成小棺按平民之礼下葬,并流放了李林甫全家。

为什么杨国忠如此狠毒呢?因为他当李林甫“唾壶”太憋屈了,不狠狠报复如何能一泄心头之恨和耻辱呢?这也是为什么越是谄媚的人翻脸越快越很的原因所在,被婆婆苛待的儿媳妇一旦“多年媳妇熬成婆”后一般对自己的儿媳妇也都很狠毒。春秋时期,大臣易牙居然杀死自己4岁儿子做了菜肴送给齐桓公吃,竖刁为了讨好齐桓公则自行阉割,最后恰恰是这两个“忠臣”联合活活饿死了齐桓公。

这就是人性,杨槠策和杨国忠本性都是一样的,都是憋屈太久了而报复。另外,有些看客看到余秀华分手后自鸣得意地说:“我说呗,我早就知道他们肯定会分手”,这也很像杨国忠,杨国忠在安禄山造反之后也洋洋得意地说:“我早就说过,安禄山一定会造反,可你们就不相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性很难改变,所以“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所以我们还是要多了解些历史啊。

更多文章

  • 李靖去世后, 为何家族迅速衰落, 连家庙都成杨国忠家的马厩!

    历史解密编辑:小静味道标签:李靖,突厥,唐朝,隋朝,杨国忠,李世民,韩擒虎,吐谷浑,国防部门,女皇武则天

    在中国传统神话封神榜当中,李靖是哪吒的父亲,是商朝时陈塘关的总兵,后来扶保武王姬发灭商,最后被封为托塔李天王。而在真正的历史上,真实的李靖,和神话当中却是截然不同,两者甚至连朝代都差了上千年。历史上真实的李靖,是隋末唐初时候的人。曾率兵北征突厥,被后世誉为是贞观年间第一名将!但是,这位贞观第一名将,

  • 他在,安禄山根本不敢造反!纵然杨贵妃在,杨国忠也拿他没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齐遇念别离标签:安禄山,杨玉环,杨国忠,李林甫,唐玄宗

    作为大唐历史上的大奸臣,他在的时候,安禄山根本不敢造反!即便是杨国忠视他眼中钉,纵然是杨贵妃仍在,可杨国忠也拿他没有任何办法!这位就是大唐著名的权相李林甫,本是一文人出身,却高居唐玄宗在位期间任宰相最长时间的人,本无任何勇力,却在安禄山眼中,此人的最具有威胁性,一双眼睛能够将安禄山的内心看得个透彻,

  • 看杨国忠的取暖方式,就知道他为什么死有余辜了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玄宗,贵妃,宰相,唐朝,杨国忠,李林甫,杨玉环,张易之,女皇武则天

    其实,杨国忠只不过是杨贵妃的一个远房亲戚。他的原名叫杨钊。杨钊的父亲曾经做过参军,他母亲的哥哥张易之是武则天的男宠。杨钊这个人,年轻时候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他好喝酒、好赌博,很不招亲戚待见。三十多岁时,杨钊跑到蜀地,当了个屯田兵。屯田,是指在军队驻扎地附近开荒种地,这样的话不仅可以减少运粮成本,还能减

  • 马嵬坡兵变的主谋是谁?逼玄宗杀杨国忠的陈玄礼,他的后台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杨国忠,陈玄礼,玄宗,马嵬,高力士,李辅国

    755年,唐玄宗宠信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仓皇失措的唐玄宗在京城部分将土簇拥下,选向四川。但军士西行不过一百多里到马嵬坡,随驾将士愤怨已极,要求杀杨国忠以谢天下,众怒难犯,唐玄宗只得答应。但将士们杀了杨国忠后,仍不肯继续前进,唐玄宗亲自下令,将土仍鼓噪不

  • 唐朝宰相杨国忠发现妻子出轨他人导致怀孕,不怒反喜有何缘故?

    历史解密编辑:仰天微笑只为泪回眼眶PLUS标签:宰相,出轨,怀孕,唐朝,杨国忠,杨玉环,唐玄宗,女皇武则天

    三千宠爱在妃身,倾国羞花欲断魂,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大家已经家喻户晓,在当时的唐朝,贞洁观念较为淡薄,私生活较为开放。当时的男人不但可以妻妾成群,而且在外面喝花酒狎妓更是家常便饭,而当时的女人也没有从一而终的封建观念,改嫁再嫁的现象也很普遍,甚至贵族女子私下里圈养面首,也见怪不怪,整个社会沉浸在奢靡淫

  • 鉴赏 | 唐杨国忠进笏形银铤 铭文揭示一代奸相发迹史

    历史解密编辑:首席收藏标签:杨国忠,银铤,杨玉环,玄宗

    中国钱币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铭文明确为“杨国忠进”五十两银铤。银铤形状极其简单,呈长条型,长316mm,宽74mm,厚11.4mm,重2046.3g。因其型制特征类似古代文武百官朝见君王时手里执握的笏板形状,故称“笏形银铤”。银铤正面錾刻有 “专知诸道铸钱使司空兼右相杨国忠进”十七字铭文,背面凿刻有 “

  • 福祸盛唐(十八)杨国忠提醒安禄山会造反,为何李隆基始终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杨国忠,安禄山,唐玄宗,李林甫,宰相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安史之乱的爆发又与唐朝朝廷错误的决策密不可分。这场战乱打得沉迷于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措手不及,以至于丢掉了首都长安,跑到蜀中躲避战乱。实际上从史书来看,在安禄山发动叛乱之前早有先兆,而宰相杨国忠也多次提醒李隆基对安禄山保持警惕。然而李隆基并不听劝告,反而

  • 唐代大名鼎鼎的宰相杨国忠,被老婆“绿”了,竟不自知

    历史解密编辑:邮寄雪兔标签:杨国忠,宰相,安禄山,杨玉环,安史之乱

    杨国忠是唐代著名的奸相,权臣。在他任宰相期间,他专权误国,败坏朝纲,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杨国忠任宰相期间,他曾两次派兵攻打南诏,结果大败,损兵折将。杨国忠和安禄山为了争权夺利,一度水火不容,互相倾压,两人的斗争成为安史之乱的导火索。杨国忠安禄山杨国忠早年品行不端,喜欢喝酒赌博,曾被家族中的耻笑

  • 导致安史之乱的主因是什么?安禄山、杨国忠等人真是幕后推手吗?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安禄山,杨国忠,安史之乱,唐玄宗,李唐,史思明

    听过很多人说,导致安史之乱的主要因素,是安禄山、杨国忠、李隆基等人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安禄山和杨国忠等人还是整个叛乱的幕后推手。我认为这种说法是片面的。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古代封建社会皇帝、藩镇强权或者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帅,确实会对封建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还达不到主宰历史的地

  • 杨国忠怎么就成了唐朝版的“晁错”?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动态标签:杨国忠,晁错,安禄山,唐玄宗,刘启,宰相

    一、安禄山:我可没造反西汉汉景帝在位期间,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开始削减诸侯国的地盘和权势。汉景帝的行为触怒了诸侯王,于是诸侯们宣布要起兵,不过不是造反,而是要帮助汉景帝,诛杀汉景帝身边的坏人——晁错。汉景帝被这个情况吓破了胆,只好杀晁错谢罪。而唐代,也发生过类似的一幕。唐玄宗在位后期,继续了一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