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嵬坡兵变的主谋是谁?逼玄宗杀杨国忠的陈玄礼,他的后台是谁?

马嵬坡兵变的主谋是谁?逼玄宗杀杨国忠的陈玄礼,他的后台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坛典故 访问量:2671 更新时间:2023/12/22 2:56:20

755年,唐玄宗宠信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仓皇失措的唐玄宗在京城部分将土簇拥下,选向四川。但军士西行不过一百多里到马嵬坡,随驾将士愤怨已极,要求杀杨国忠以谢天下,众怒难犯,唐玄宗只得答应。但将士们杀了杨国忠后,仍不肯继续前进,唐玄宗亲自下令,将土仍鼓噪不已,便要高力士去询大将陈玄礼原因,陈玄礼说:“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爱正法。”

唐玄宗起初不肯割爱,倚杖倾首而立。久之,京兆司录韦谔前言曰:“今众怒难犯,安危在咎刻,愿陛下速决”唐玄宗仍为贵妃辩解“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谋反?”一贯顺从玄宗的高力土也对玄宗说:“贵妃诚无罪,然将土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视之,将安,则阱下安矣。”《资治通鉴》记载唐玄宗无奈,只得

“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并且“輿尸置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

这样将士的激愤才稍平息。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马嵬坡兵变”。

对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长期以来有四种说法:

一,兵变是由于随驾将土因饥饿疲而激愤,归罪于杨国忠,大将陈玄礼起了煽风点火和引导作用。

二,兵变主谋是太子李亨,目的是夺取最高权力,大将陈玄礼不过是被太子作为工具圳以利用而已。

三,太子和李辅国策划了兵变,但李辅国起了主导作用,是主谋。

四,高力士与陈玄礼勾结,杀死杨国忠,并逼杨贵妃自杀,高力士是主要策划者。

第一种说法是长期流行的传统观点。

一些史料记载了唐玄宗西奔途中,士兵饥饿疲乏,狼狈不堪。

“自长安至咸阳,不四十里而已无食。”

从长安早晨西奔,直到中午,

“上犹未食,俄有老汉献麦,始得食。”

一行人马下午走到金城县,军士们已饿了一天肚子,直到智藏寺一些和尚进献少许小米,士兵们才勉强充饥,所以军士怨愤到极点。陈玄礼为安定众心,且与杨国忠不睦,便借机煸动,酿成事变。

一些学者认为,杨国忠是唐玄宗倚重的宰相,杨玉环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陈玄礼若无有力后台,决不敢出头迫玄宗杀此二人,他不可能不清楚,这样做就是与玄宗结下了不解之仇。因此如果认为没有一个能与玄宗抗衡,可保自己日后无虞的后台支持,陈玄礼此举就难以解释。高力土、李辅国都不是这样的人选,高力士平时一贯顺从玄宗,李辅国在兵变前也无多大权势,

所以,这个后台只能是李亨。

主张李亨发动兵变说的学者,根据大量史料指出:李林甫、杨国忠与太子李享是长期对立的。他们曾多次合谋诬陷、攻击李享,必欲去之而后快。安禄山叛乱后,玄宗曾想传位李亨。杨国忠感到如李享掌握朝廷实权,就意味着杨氏家族的灾难,便唆使杨贵妃向玄宗哀泣劝阻。

安史之乱后,政局动荡,军心不稳,特别是杨国忠为千夫所指,为太子李享策动兵变提供了可能性。

一些史料说明,陈玄礼的兵变得到了李亨的积极支持。

《旧唐书·韦见素传》称,

“翌日,次马嵬坡,军士不得食,流言不逊,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怪其乱,乃与......李辅国谋于皇太子,请诛国忠以慰土气。”

《旧唐书》另卷51也提到,马嵬兵变前,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太子,''

马嵬坡兵变后种种反常迹象也可从侧面说明李享在兵变中的作用。

事后,李亨“迟迟不敢来见玄宗。”陈玄礼诛杨国忠后,“又劝太子分中原趋朔方,致河陇兵图复兴。”马嵬兵变为唐肃宗李亨在灵武继帝位创造了条件,李享是兵变的最大受益者.

以上关于马嵬兵变原因的诸说中,以李亨主谋者论据较为充分,但直接有力的史料尚嫌薄弱,所以还当进一步探讨。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杨国忠发现妻子出轨他人导致怀孕,不怒反喜有何缘故?

    历史解密编辑:仰天微笑只为泪回眼眶PLUS标签:宰相,出轨,怀孕,唐朝,杨国忠,杨玉环,唐玄宗,女皇武则天

    三千宠爱在妃身,倾国羞花欲断魂,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大家已经家喻户晓,在当时的唐朝,贞洁观念较为淡薄,私生活较为开放。当时的男人不但可以妻妾成群,而且在外面喝花酒狎妓更是家常便饭,而当时的女人也没有从一而终的封建观念,改嫁再嫁的现象也很普遍,甚至贵族女子私下里圈养面首,也见怪不怪,整个社会沉浸在奢靡淫

  • 鉴赏 | 唐杨国忠进笏形银铤 铭文揭示一代奸相发迹史

    历史解密编辑:首席收藏标签:杨国忠,银铤,杨玉环,玄宗

    中国钱币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铭文明确为“杨国忠进”五十两银铤。银铤形状极其简单,呈长条型,长316mm,宽74mm,厚11.4mm,重2046.3g。因其型制特征类似古代文武百官朝见君王时手里执握的笏板形状,故称“笏形银铤”。银铤正面錾刻有 “专知诸道铸钱使司空兼右相杨国忠进”十七字铭文,背面凿刻有 “

  • 福祸盛唐(十八)杨国忠提醒安禄山会造反,为何李隆基始终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杨国忠,安禄山,唐玄宗,李林甫,宰相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安史之乱的爆发又与唐朝朝廷错误的决策密不可分。这场战乱打得沉迷于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措手不及,以至于丢掉了首都长安,跑到蜀中躲避战乱。实际上从史书来看,在安禄山发动叛乱之前早有先兆,而宰相杨国忠也多次提醒李隆基对安禄山保持警惕。然而李隆基并不听劝告,反而

  • 唐代大名鼎鼎的宰相杨国忠,被老婆“绿”了,竟不自知

    历史解密编辑:邮寄雪兔标签:杨国忠,宰相,安禄山,杨玉环,安史之乱

    杨国忠是唐代著名的奸相,权臣。在他任宰相期间,他专权误国,败坏朝纲,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杨国忠任宰相期间,他曾两次派兵攻打南诏,结果大败,损兵折将。杨国忠和安禄山为了争权夺利,一度水火不容,互相倾压,两人的斗争成为安史之乱的导火索。杨国忠安禄山杨国忠早年品行不端,喜欢喝酒赌博,曾被家族中的耻笑

  • 导致安史之乱的主因是什么?安禄山、杨国忠等人真是幕后推手吗?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安禄山,杨国忠,安史之乱,唐玄宗,李唐,史思明

    听过很多人说,导致安史之乱的主要因素,是安禄山、杨国忠、李隆基等人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安禄山和杨国忠等人还是整个叛乱的幕后推手。我认为这种说法是片面的。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古代封建社会皇帝、藩镇强权或者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帅,确实会对封建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还达不到主宰历史的地

  • 杨国忠怎么就成了唐朝版的“晁错”?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动态标签:杨国忠,晁错,安禄山,唐玄宗,刘启,宰相

    一、安禄山:我可没造反西汉汉景帝在位期间,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开始削减诸侯国的地盘和权势。汉景帝的行为触怒了诸侯王,于是诸侯们宣布要起兵,不过不是造反,而是要帮助汉景帝,诛杀汉景帝身边的坏人——晁错。汉景帝被这个情况吓破了胆,只好杀晁错谢罪。而唐代,也发生过类似的一幕。唐玄宗在位后期,继续了一定实

  • 杨国忠家中都有哪些奇特的发明创造?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杨国忠,李林甫,杨玉环,唐玄宗,宰相,甘露,郑平,唐朝

    李林甫有一个女儿嫁给了户部员外郎郑平,郑平是少白头,年纪轻轻就两鬓斑白,李林甫看着不忍心,就对郑平说:“陛下明天应当会赐下甘露羹,你把他喝了,就能生出黑发来。”郑平将信将疑,第二天,唐玄宗果然赐下了甘露羹,郑平将御制甘露羹都喝了,结果第二天起床一看,头发果然都变黑了。相信很多人对这个御制甘露羹很感兴

  • 杨国忠离家1年,回家发现妻子怀有身孕,妻子解释4字他喜上眉梢

    历史解密编辑:李布朗标签:丞相,唐朝,杨国忠,杨玉环,唐玄宗,安禄山,安史之乱,万春公主,女皇武则天

    中国有24个朝代。高度发达,政治清晰,国力强大,长安城至今仍是世界的中心。能穿越到本朝,就别想回来了。唐朝虽然盛世,但只持续了289年,在历朝历代中都不算太长。唐朝过早衰落的幕后黑手很多,汉奸杨国忠就是其中之一。杨国忠是个没文化的人,却因为他的表弟杨贵妃当上了总理。他做了丞相才知道为自己着想,不断陷

  • 隋唐史丨不要小看一个草包:杨国忠亲手断送十多万唐军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动态标签:杨国忠,唐军,南诏,李林甫,宰相,玄宗

    一、盛唐的隐患唐玄宗在位四十多年,做了“四纪天子”,在这四十多年的帝王生涯里,玄宗皇帝换了多名宰相。而在玄宗皇帝在位后期,有这么三位宰相:张九龄、李林甫、杨国忠。张九龄这位宰相,治国理政能力很强,不过,因为多次顶撞玄宗皇帝,这让已经做了几十年太平天子的玄宗皇帝很不满,因此张九龄和玄宗皇帝,有了裂痕。

  • 李靖去世后,为何家族迅速衰落,连家庙都成杨国忠家的马厩?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李靖,杨国忠,李世民,韩擒虎,突厥,李承乾

    在中国传统神话封神榜当中,李靖是哪吒的父亲,是商朝时陈塘关的总兵,后来扶保武王姬发灭商,最后被封为托塔李天王。而在真正的历史上,真实的李靖,和神话当中却是截然不同,两者甚至连朝代都差了上千年。历史上真实的李靖,是隋末唐初时候的人。曾率兵北征突厥,被后世誉为是贞观年间第一名将!但是,这位贞观第一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