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昭宗即位初期朱温为唐朝忠臣,后期其也没有杀朱温的能力

唐昭宗即位初期朱温为唐朝忠臣,后期其也没有杀朱温的能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唐唐剪辑 访问量:3621 更新时间:2024/1/19 6:59:51

唐朝在中国人心中始终是一个辉煌的时代,这个王朝曾经八方来贺四夷宾服,曾经“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曾经“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但是“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辉煌灿烂的唐王朝最终总有落幕的那一天,而这一天的事情就是朱温篡唐。很多人在痛惜唐王朝灭亡的时候总会提出一些如果,其中之一就是如果唐昭宗能杀了朱温,会不会就能避免唐朝的覆亡。不过即使没了朱温,也会有牛温、杨温、马温,大唐死定了,不是杀掉一两个未来的野心家就能挽救的。

唐昭宗开始时没有杀朱温的理由,从始至终都没有杀朱温的能力

首先,唐昭宗在位初期朱温是为大唐王朝剿灭叛贼的有功之臣,是有用的人,不能杀。唐昭宗刚一继位,朱温就送上了一份大礼,肆虐河南数年的“蔡贼”秦宗权被朱温活擒并送到了长安。秦宗权可是黄巢大齐帝国的继承人,标准的反贼,那不是藩镇闹事儿那种唐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是农民起义性质的敌我矛盾。秦宗权最强的时候实力不在当年黄巢之下,残暴更在黄巢之上。整个大唐几十个节度使,朱温是对抗秦宗权的主力中的主力,苦苦支撑数年,从防御到相持,从相持到反攻,最后取得全胜。灭黄巢的功劳李克用第一,灭秦宗权的功劳朱温当之无愧是第一名,为此封个郡王都不为过。

如此大唐王朝的忠臣虎将,唐昭宗有什么理由杀他?

其次,唐昭宗在位中期朱温虽然有扩大实力的想法和行动,但并未参与西北各藩镇对唐昭宗的欺辱,是可以争取的中立派,不必杀。当时西北关中各路军阀反复袭扰长安,李茂贞、韩建、王行瑜等人欺辱唐昭宗如同小儿,朱温势力范围在河南,并未介入这些事务。对于唐昭宗来说,身边几个欺负自己的是坏藩镇,李克用救过自己算是好藩镇,朱温这样的不好不坏,是属于可以争取的中立派,笼络安抚还来不及,表露出杀意把朱温这个中立派逼反实属没事儿找事儿。

第三,唐昭宗后期朱温表露出野心,唐昭宗也成了朱温的傀儡,杀不了。

朱温

当朱温刚刚从西北军阀李茂贞手中夺回唐昭宗时,唐昭宗还抱着一线希望,希望奇迹发生,朱温是当年郭子仪一样的人物,德才兼备,让他干活就拼命干活,让他退休回家就老老实实放弃兵权回家带孩子。当然,朱温不是郭子仪,整个唐末几十个节度使当中也没有一个比得上郭子仪,这才有了数年之后朱温篡唐建梁的最后结果。不过这时的唐昭宗已经是朱温的傀儡,身边护卫、宦官全都是朱温自己人,唐昭宗也就是能勉强送出去衣带诏,想依靠自己的力量杀掉朱温是天方夜谭。而当时朱温已经是天下第一强藩,唯一能支撑两下的李克用被朱温压制回了河东,甚至两次兵临晋阳城下,别说再次来救唐昭宗,连自保都非常勉强。所以对唐昭宗来说,等待命运的安排是唯一能做的事情,更别说杀掉朱温了。当然,往小人身上扎针的事情可以。

唐王朝末期唐昭宗的一线生机,就是在关中笼络李克用,自己退往蜀中这个最后的避难所

唐昭宗初期还有一线延续大唐王朝的机会,但这个机会被唐昭宗错过了。如果唐昭宗真的是神仙后知五百年,他也不会第一时间杀掉朱温,因为毫无意义、毫无作用。唐昭宗最大的错误是把仅有的一点实力消耗在攻打李克用上,本来皇帝禁军就是一支纸面上的力量,可以看,不能用,一旦使用胜了还好,败了就彻底完蛋。唐昭宗错误的选择了当时天下最强的李克用当对手,出兵讨伐李克用,结果一败涂地,让其他藩镇知道皇帝禁军都是样子货,自然就会胆子变大开始逐渐试探底线,并变本加厉逼迫唐昭宗。

唐昭宗唯一应该做的事情是笼络李克用,让李克用维持关中各势力均势,自己迁都蜀中,寄希望于在蜀中练出一支强军,从周边几个软柿子开始捏,逐渐扩大地盘。即使不行,也能在蜀中这个唐王朝最后的避难所多维持几年,至少唐昭宗不会有人身安全的问题。

总之,唐王朝灭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素众多,既有系统性缺陷,又有人为偶然原因。到了唐昭宗当皇帝的时候,杀掉一两个野心家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想要系统性改革又积重难返。唐昭宗即使是李世民一样的天纵之才,也只能通过战术胜利逐步积累,推迟灭亡的过程,想要大唐复兴几乎没有可能。

更多文章

  • 唐昭宗刚要去上早朝,太监:太子已登基,你还是老实待着吧

    历史解密编辑:月末标签:宦官,朱温,皇帝,太监,唐朝,唐昭宗,唐僖宗,节度使

    唐朝是一个为人传诵的朝代,很多君王的故事都为人熟知,尤其在唐玄宗即位后,唐朝的盛世之风达到了顶峰。唐代诗人杜甫就在《亿昔二首》中描述过开元盛世之时家家户户粮仓丰实,国家昌盛至极的景象。正所谓盛极必衰,后人们会称颂缔造唐朝盛世的帝王将相,而大多数亡国皇帝会被人诟病,当我们细细去研究唐朝灭亡前的唐昭宗,

  • 8年安史之乱后,为何唐朝还能延续150年左右?唐昭宗:我是败家子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唐昭宗,唐朝,安史之乱,节度使,安禄山,朱温

    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将国祚289年的唐朝拦腰切成了两半,前137年的唐朝,灿烂辉煌。后152年的唐朝,惨、烂、毁、慌。令人奇怪的是,8年的安史之乱,都快把唐朝给折腾完了,洛阳和长安都被叛军攻克了。这么个局面之下,为啥唐朝还能坚持150多年时间呢?是割据的藩镇们太废?还是唐朝的皇帝们命太好?其实事

  • 唐昭宗:比崇祯更悲惨,在位16年,流亡4次,被杀害时年仅38岁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唐昭宗,朱温,宦官,崔胤,宰相,太监

    唐昭宗刚登基时,是想要有一番作为的。那一年,他才22岁,正是雄心壮志的时候,但他从哥哥唐僖宗手中接过的江山是一个烫手山芋。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政,朋党之争如三个毒瘤,蚕食了唐朝。黄巢发动的农民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敲响了大唐王朝的丧钟,军阀混战,绵延不断。上位后的唐昭宗,一心想要解决为祸唐

  • 朱温逼迫唐哀帝禅让,太后求其放过其母子,朱温依然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朱温,唐哀帝,唐昭宗,太后,唐僖宗,黄巢

    朱温本来是砀山的一个老百姓,大哥朱全昱,二哥朱存,朱温排行老三,故称“朱老三”。由于朱温的父亲很早就死了,家中没了顶梁柱,因此,非常贫困,其母王氏没办法,带着朱温兄弟给人当佣工,生活非常艰苦。朱温长大后,明知道家里困难,还不务正业,常以豪雄英勇自许,自以为是,一副大爷做派,乡里人都很反感他,看到他就

  • 薛仁贵被他儿子谋害,是评书杜撰?这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唐军,高丽,大将,评书,唐朝,薛仁贵,李世民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是唐初的著名将领、军事家、政治家。他在军事、政治上都有不凡的建树,为大唐帝国贡献了毕生精力。薛仁贵在贞观末年投军开始了他辉煌的人生,并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典故,例如“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等典故。三箭定天山薛仁贵的上半生混得并不是很好,在妻子的劝说下才去

  • 薛仁贵征东时的八个火头军都是谁?都是什么时候跟随薛仁贵的?

    历史解密编辑:北梦一标签:周青,唐朝,薛仁贵,张士贵,李世民,火头军,方天画戟

    家住遥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去征东。唐朝贞观年间,李世民夜梦青面汉子手提赤铜刀追杀。眼看丧命之际,一员白袍小将手提方天画戟前来,几回合刺死青面汉子,并留下了上面四句诗。徐茂公听闻后知道东方必然有乱,而那白袍将就是应梦贤臣,他的名字和住址就在四句诗中,正是山西绛州龙门县的薛

  • 薛仁贵为何从战神沦为常败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顾三秋标签:薛仁贵,唐军,苏定方,突厥,突厥人

    大唐战神薛仁贵,是历史上跟赵云一样的传奇猛将,只是赵云的事迹多为小说家杜撰,薛仁贵的事迹却是实打实的。不过,薛仁贵平生作战取胜多为战术性的胜利,而落败却都是战略性的失败。可以说,薛仁贵后期是导致大唐疆域和实力大幅收缩的“常败将军”。太宗远征高句丽重大战役,薛仁贵崭露头角贞观末期,唐太宗亲征盘踞辽东数

  • 真实的薛仁贵征西是怎么样的?最远打到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薛仁贵,唐军,吐谷浑,突厥,李世民,吐蕃

    薛仁贵人生最大的一次败绩,是大非川之战,也就是所谓的薛仁贵西征。此战之前,薛仁贵是战神般的存在;但此战过后,他却瞬间跌入低谷,被贬为平民。那么,薛仁贵西征究竟是怎样的,他最远打到哪里了,又为何会战败呢?薛仁贵,最开始崭露头角,是在李世民征讨高丽之时,以作战勇猛而李世民所熟知,当时李世民对他的评价是,

  • 薛仁贵征东中战力出众的五人,薛仁贵排第三,第一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北梦一标签:罗通,秦琼,唐朝,单雄信,说唐后传,薛仁贵征东

    《说唐后传》的故事分为两部分,前面一小部分是罗通扫北,后面大部分是薛仁贵征东。这两个故事虽然合在一处,实际上完全是可以独立出来的。在罗通扫北之时,前几员武将主要是罗仁、铁雷八宝、罗通、铁雷银牙、祖车轮等。到薛仁贵征东时,罗通也有出现,不过表现不算太多,几次对战盖苏文也是围攻。相对于隋唐十八好汉以及罗

  • 民间故事:薛仁贵斩妖蟒

    历史解密编辑:偃月探花标签:薛礼,罗成,周青,唐朝,薛仁贵,张士贵,城隍爷,单雄信,民间故事

    文/偃月探花大唐贞观末年,薛仁贵艺成下山,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正值宏图谋志之时。他回到家乡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做了短暂的停留和拜望之后。便打点行囊提了把长剑准备去张士贵处投军,由于自己双亲故去,家财散尽,伯父一直认为他不会有什么出息,对他十分冷淡。这天,薛仁贵饿着肚子在郊野用飞石绝技打鸟,巧遇了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