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动摇晚唐国运的一次暗杀,唐昭宗被复仇冲昏头,最终下了一招昏棋

动摇晚唐国运的一次暗杀,唐昭宗被复仇冲昏头,最终下了一招昏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枕猫 访问量:3605 更新时间:2024/1/20 9:27:49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唐朝绝对是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它存在了289年,历经22代皇帝。无论是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还是唐玄宗初期的“开元盛世”,其政治、经济、文化都空前兴旺繁荣。

但在中唐后期,“安史之乱”后,大唐开始没落。晚唐时期,皇帝沉于享乐,不理朝政,导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终于失去了对江山的控制,酿成大患。

黄巢起义后,唐昭宗上台,他曾立志挽救危局,重振大唐。但因复仇心切,下了一招昏棋。动摇了晚唐的国运。

大唐王朝最终没能逃脱分崩离析的命运。

黄巢

成也宦官,败也宦官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藩王割据成形。大唐元气大伤,开始由盛转衰。唐僖宗初年,为了维持朝廷开支,官府强征赋税,让本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雪上加霜,矛盾一触即发。

公元880年,黄巢揭竿而起,率领11万农民起义军杀向都城长安,沿途唐朝守军闻风而逃。起义军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突破了潼关天险。唐僖宗被吓得赶紧收拾行李,带领后宫妃嫔狼狈逃往四川避难,唐朝的统治岌岌可危。

沧海横流,唐僖宗的弟弟李晔却在危难之中显出了英雄本色。李晔出生于公元867年,是唐懿宗第七子,五岁时被册封为寿王。

李晔相貌堂堂,颇有气质,加之从小喜欢读书,在众多皇家子弟中表现十分突出,十余岁即出任幽州大都督。

黄巢起义

这次唐僖宗举家逃亡,众人如惊弓之鸟。幸亏掌管禁军的李晔处变不惊,沿途调度颇有章法,护送整个皇室和大臣们有惊无险地到达了目的地。

在各节度使的共同围剿下,唐朝军队平息了农民起义,唐僖宗这才重新返回长安。

唐僖宗对李晔这个异母弟弟十分信任和器重,将部分兵权和行政大权交与他掌握。黄巢起义之后,各节度使们的权势更为嚣张,全然没把皇帝放在眼里。

这次回来后,相继发生了“襄王之乱”及“李昌符之乱”,唐僖宗又仓皇逃出长安城。

公元888年初,唐僖宗再次回宫,由于长年的流亡及惊吓,他很快就身染重病,卧床不起。还没来得及对后事及接班人做出安排,就一命呜呼了。

唐僖宗

“国不可一日无君”,因为唐僖宗没有子嗣,皇位继承人只能从几个弟弟当中挑选。年龄稍大,为人忠厚的吉王被多数大臣看好。只有观军容使,宦官杨复恭力排众议,坚持要立寿王为皇帝。

到了晚唐时期,宦官的势力已极为庞大,他们的关系网已经渗透到朝廷各个层面,加之手握禁军兵权,他们的实力足以影响到皇位更迭。

3月8日,在杨复恭等人的鼎力支持下,21岁的李晔果然如愿以偿,成为唐朝第20任皇帝,史称唐昭宗,年号大顺。

李晔接手的晚唐王朝已是千疮百孔,农民起义几乎耗尽了他所有的元气。面对这个烂摊子,年轻气盛的唐昭宗没有气馁。他立志力挽狂澜,拯救大唐的命运。

唐昭宗剧照

与号称“马球皇帝”,昏庸无能的唐僖宗截然不同,唐昭宗不贪图享乐,也不好美色。他只有何皇后一个妻子,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治理朝政之中。

唐昭宗复兴大唐的雄心面临最大的考验就是以杨复恭为首的宦官集团势力。历史上,宦官干政的事例不在少数,但唐朝尤为严重。自唐玄宗以后,宦官们极为活跃和嚣张。

他们不仅能参与主导朝政大事,甚至还能决定皇帝的命运。唐宪宗、唐敬宗都是丧命于宦官之手。

可以说,唐朝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部皇帝与宦官的斗争史,但即便如此,宦官竟然不落下风,到了晚唐,已然可以势大欺主,凌驾于皇室之上了。

宦官剧照

在宦官群体中,历史最久,实力最强的当属杨氏家族了。到了杨复恭、杨复光兄弟这一辈,更是达到了顶峰。

杨复光与李克用、朱温这些节度使关系十分要好,在黄巢起义中,正是他协调各路兵马前来平叛。

因为杨复光的威望较高,一些有野心的节度史都不敢轻举妄动。杨复光死后,杨复恭又将唐昭宗推上了帝位,可以说是唐昭宗登基的头号功臣。唐昭宗也投桃报李,将内卫大权交予杨复恭,任命他为神策军中尉。

但杨复恭飞扬跋扈习惯了,并不把唐昭宗放在眼中。他将唐昭宗视为门生,处处以国老自居,经常插手朝政,让唐昭宗极为难堪。

杨复恭

这要是唐僖宗在位期间,尚能忍气吞声,与宦官们和平共处。但唐昭宗是有雄心的,他绝对不允许让天子的威严被杨复恭们践踏。但慑于杨复恭的恩情和影响力,他没有当场翻脸,而是在暗中积聚实力。

他提拔、重用了一大批皇室宗亲,让他们分赴各地,担任要职,掌握实权。但这一切岂能瞒过杨复恭这个多年的“老狐狸”?他不可能眼见皇帝坐大,而自己的实力被削弱。

于是,他在暗中展开了反击,双方的矛盾渐渐白热化。

大顺二年初,唐昭宗委派亲娘舅王瓌远赴黔南担任节度使。王瓌也是踌躇满志地乘船南下,不料几天后,却传来了王瓌一行人船只倾覆,葬身渔腹的噩耗。唐昭宗觉得事有蹊跷,派人暗中调查,得知幕后黑手竟然是杨复恭。

见杨复恭如此阴狠毒辣,竟敢暗杀自己的舅舅,唐昭宗愤怒了,他决定加速除掉杨复恭,替屈死的舅舅报仇,为大唐除害。

杨复恭剧照

驱狼逐虎,受制于狼

杨复恭的手下最得力的要数杨守立。此人认杨复恭为义父,十分勇猛。唐昭宗暗中接近他,许以顺节镇海军节度使的职位,并赐予“李”姓。杨守立很快就被拉拢了过来,数次在朝廷中反戈一击,顶撞杨复恭,让其下不了台,却又不便发作。

杨复恭大意之下,接连失去了好几个得力干将,实力大为受损。唐昭宗乘机派人送给杨复恭一根拐杖。意思是说:你已经不中用了,识趣点,赶紧回去养老吧!杨复恭极为难受,但见大势已去,只得暂时告退,龟缩于老宅之中。

杨复恭心中自然不甘,每天在家中指桑骂槐,发泄愤恨。他的这些举动被唐昭宗安插的眼线如实地汇报了上去。

大顺二年秋,唐昭宗以谋逆的罪名派兵前去捉拿杨复恭。

杨复恭

杨复恭提前得知了消息,仓皇逃到了兴元。杨复恭这时才知道,唐昭宗不仅是要夺他的权,还要取他的性命。既然双方撕破了脸皮,杨复恭也就毫无顾忌了。他在兴元的义子们集结了数万军队,要去讨伐忘恩负义的唐昭宗。

面对大兵压境,唐昭宗的禁军肯定不是对手,他开始向各路节度使求援。此时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主动请缨,愿意带兵进入长安勤王。唐昭宗闻后大喜,授权李茂贞率队讨伐杨复恭。

最终杨复恭等人兵败被擒,被李茂贞诛杀。

李茂贞擒贼有功,被封为陇西郡王。唐昭宗没想到此举竟是引狼入室,李茂贞的阴狠比起杨复恭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不仅将杨复恭在兴元的地盘全部据为己有,称霸关中,而且隔三岔五地来到长安城耀武扬威一番。

朝中一些大臣见风使舵,与李茂贞相互勾结,里应外合,干涉朝政。唐昭宗此时是追悔莫及。其他各路节度使见杨复恭的势力已被清除,再也没有了顾忌,他们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展开了行动。

唐昭宗

朱温、李匡威等节度使上书要求讨伐川西的李克用,唐昭宗以为可以借机让他们自相残杀,两败俱伤,当场满口答应。

实际上,朱温等人根本不是李克用的对手,讨伐的联军大败而归。唐昭宗仅有的禁军也在行动中损失殆尽。

此次行动最大的后果是彻底得罪了李克用。虽然当年唐僖宗等人避难四川时,李克用对皇室多有不敬,但看在杨复恭的面子上,皇室能得以保全。李克用也在平定黄巢起义时出了很大的力气。

如今,唐昭宗与李克用兵戎相见,相当于将自己唯一的退路给堵死了。唐昭宗削藩未成,威望损失殆尽,各路诸侯更加肆无忌惮。

在李茂贞的逼迫下,唐昭宗的心腹宰相杜让能等人被杀。原有的大臣们对唐昭宗极为失望,唐昭宗面临众叛亲离的危险境地。

李克用

无力回天,大唐没落

公元896年夏,李茂贞“挟天子以令诸侯”,逼迫唐昭宗等皇室离开长安,将他们囚禁于华州,期间皇室11名亲王被杀。三年后,朱温起兵,占领了洛阳,李茂贞慑于形势,将唐昭宗送还长安。

唐昭宗为了庆祝重回长安,改年号为“光化”。可是,此时的唐昭宗已是“落魄的凤凰不如鸡”了。除了名头还在,几乎是一无所有,只得任人欺凌。

公元900年冬,以刘季述为首的宦官发动了政变,唐昭宗被囚禁于少阳院。

朱温以“清君侧”为名,将参与政变的宦官们尽数诛杀。唐昭宗死里逃生,重回皇位,改年号为“天复”,并加封朱温为“梁王”。

朱温

李茂贞得知后,也前来要求加封为“岐王”。唐昭宗没有答应,大宦官韩全诲和李茂贞联合,再次挟持唐昭宗逃到凤翔,朱温闻讯带兵将凤翔包围。因为缺少粮草,宫里每天都有人饿死,唐昭宗只得磨豆麦喝粥度日。

一年后,李茂贞投降,将唐昭宗等人交给了朱温。回到长安后,朱温将剩下的宦官全部杀掉,算是彻底解决了困扰大唐的宦官专权的难题。可此时的大唐已经不在“李家”掌控之中了。

公元904年,朱温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沿途百姓高呼万岁。唐昭宗道:“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

到了洛阳后,唐昭宗对身边人哭诉道:“纥干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乐处?”左右无不泪下,“冻雀唐昭”的典故因此而来。

朱温剧照

因为担心其他诸侯前来劫持唐昭宗,为永绝后患,几个月后,朱温派人冲进宫殿,将38岁的唐昭宗杀害。随后,又将30余位大臣杀死于白马驿,史称“白马驿之祸”。

公元907年,朱温干脆逼迫唐哀帝李柷退位,改国号为梁。立国近290年的唐王朝正式宣告灭亡,中国从此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期。

在我国历史上,唐昭宗与明崇祯并称为两大悲情皇帝。他们都不是昏庸无能之辈,力图恢复祖上的荣光,延续封建王朝的统治。但无法挡住历史前进的滚滚车轮,最终都是无力回天,成为亡国之君。

唐哀帝剧照

杨复恭的一次暗杀,让唐昭宗被复仇的念头冲昏了头脑,决定清洗杨复恭。

不料打破了宦官与节度使势力之间多年形成的平衡,失去了维系大唐江山的最后一丝力量,让节度使们为所欲为,动摇了晚唐的国运。

志大才疏的唐昭宗伴随着大厦将倾的唐王朝以悲剧落幕,也不禁让人感叹不已。

参考资料

刘杰,《历史的荒谬》,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年3月;

赵莹,《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5月。

更多文章

  • 唐昭宗即位初期朱温为唐朝忠臣,后期其也没有杀朱温的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唐唐剪辑标签:唐昭宗,朱温,李克用,唐王朝,黄巢,郭子仪,国防政策,唐朝,五代十国

    唐朝在中国人心中始终是一个辉煌的时代,这个王朝曾经八方来贺四夷宾服,曾经“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曾经“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但是“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辉煌灿烂的唐王朝最终总有落幕的那一天,而

  • 唐昭宗刚要去上早朝,太监:太子已登基,你还是老实待着吧

    历史解密编辑:月末标签:宦官,朱温,皇帝,太监,唐朝,唐昭宗,唐僖宗,节度使

    唐朝是一个为人传诵的朝代,很多君王的故事都为人熟知,尤其在唐玄宗即位后,唐朝的盛世之风达到了顶峰。唐代诗人杜甫就在《亿昔二首》中描述过开元盛世之时家家户户粮仓丰实,国家昌盛至极的景象。正所谓盛极必衰,后人们会称颂缔造唐朝盛世的帝王将相,而大多数亡国皇帝会被人诟病,当我们细细去研究唐朝灭亡前的唐昭宗,

  • 8年安史之乱后,为何唐朝还能延续150年左右?唐昭宗:我是败家子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唐昭宗,唐朝,安史之乱,节度使,安禄山,朱温

    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将国祚289年的唐朝拦腰切成了两半,前137年的唐朝,灿烂辉煌。后152年的唐朝,惨、烂、毁、慌。令人奇怪的是,8年的安史之乱,都快把唐朝给折腾完了,洛阳和长安都被叛军攻克了。这么个局面之下,为啥唐朝还能坚持150多年时间呢?是割据的藩镇们太废?还是唐朝的皇帝们命太好?其实事

  • 唐昭宗:比崇祯更悲惨,在位16年,流亡4次,被杀害时年仅38岁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唐昭宗,朱温,宦官,崔胤,宰相,太监

    唐昭宗刚登基时,是想要有一番作为的。那一年,他才22岁,正是雄心壮志的时候,但他从哥哥唐僖宗手中接过的江山是一个烫手山芋。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政,朋党之争如三个毒瘤,蚕食了唐朝。黄巢发动的农民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敲响了大唐王朝的丧钟,军阀混战,绵延不断。上位后的唐昭宗,一心想要解决为祸唐

  • 朱温逼迫唐哀帝禅让,太后求其放过其母子,朱温依然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朱温,唐哀帝,唐昭宗,太后,唐僖宗,黄巢

    朱温本来是砀山的一个老百姓,大哥朱全昱,二哥朱存,朱温排行老三,故称“朱老三”。由于朱温的父亲很早就死了,家中没了顶梁柱,因此,非常贫困,其母王氏没办法,带着朱温兄弟给人当佣工,生活非常艰苦。朱温长大后,明知道家里困难,还不务正业,常以豪雄英勇自许,自以为是,一副大爷做派,乡里人都很反感他,看到他就

  • 薛仁贵被他儿子谋害,是评书杜撰?这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唐军,高丽,大将,评书,唐朝,薛仁贵,李世民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是唐初的著名将领、军事家、政治家。他在军事、政治上都有不凡的建树,为大唐帝国贡献了毕生精力。薛仁贵在贞观末年投军开始了他辉煌的人生,并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典故,例如“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等典故。三箭定天山薛仁贵的上半生混得并不是很好,在妻子的劝说下才去

  • 薛仁贵征东时的八个火头军都是谁?都是什么时候跟随薛仁贵的?

    历史解密编辑:北梦一标签:周青,唐朝,薛仁贵,张士贵,李世民,火头军,方天画戟

    家住遥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去征东。唐朝贞观年间,李世民夜梦青面汉子手提赤铜刀追杀。眼看丧命之际,一员白袍小将手提方天画戟前来,几回合刺死青面汉子,并留下了上面四句诗。徐茂公听闻后知道东方必然有乱,而那白袍将就是应梦贤臣,他的名字和住址就在四句诗中,正是山西绛州龙门县的薛

  • 薛仁贵为何从战神沦为常败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顾三秋标签:薛仁贵,唐军,苏定方,突厥,突厥人

    大唐战神薛仁贵,是历史上跟赵云一样的传奇猛将,只是赵云的事迹多为小说家杜撰,薛仁贵的事迹却是实打实的。不过,薛仁贵平生作战取胜多为战术性的胜利,而落败却都是战略性的失败。可以说,薛仁贵后期是导致大唐疆域和实力大幅收缩的“常败将军”。太宗远征高句丽重大战役,薛仁贵崭露头角贞观末期,唐太宗亲征盘踞辽东数

  • 真实的薛仁贵征西是怎么样的?最远打到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薛仁贵,唐军,吐谷浑,突厥,李世民,吐蕃

    薛仁贵人生最大的一次败绩,是大非川之战,也就是所谓的薛仁贵西征。此战之前,薛仁贵是战神般的存在;但此战过后,他却瞬间跌入低谷,被贬为平民。那么,薛仁贵西征究竟是怎样的,他最远打到哪里了,又为何会战败呢?薛仁贵,最开始崭露头角,是在李世民征讨高丽之时,以作战勇猛而李世民所熟知,当时李世民对他的评价是,

  • 薛仁贵征东中战力出众的五人,薛仁贵排第三,第一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北梦一标签:罗通,秦琼,唐朝,单雄信,说唐后传,薛仁贵征东

    《说唐后传》的故事分为两部分,前面一小部分是罗通扫北,后面大部分是薛仁贵征东。这两个故事虽然合在一处,实际上完全是可以独立出来的。在罗通扫北之时,前几员武将主要是罗仁、铁雷八宝、罗通、铁雷银牙、祖车轮等。到薛仁贵征东时,罗通也有出现,不过表现不算太多,几次对战盖苏文也是围攻。相对于隋唐十八好汉以及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