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析唐宪宗削藩之战,削藩之战的历史意义

解析唐宪宗削藩之战,削藩之战的历史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晓观历史 访问量:1541 更新时间:2024/1/23 6:13:18

削藩之战是公元805年公元820年期间,唐宪宗李纯为了削平割据势力,发起战争,对不法藩镇进行一系列讨伐。

削藩之战的背景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形势

自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唐朝元气大伤,国力衰落,在平叛过程中,朝廷过度地使用一系列藩镇(释义: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代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倕各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最终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一种割据状态,在唐德宗时期,藩镇更是嚣张,完全不把中央放在眼里。宪宗李纯登基后,一心想要恢复大唐之盛,就立志一定要削藩,就这样,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削藩战争。

削藩之战的过程

永贞元年,杨惠琳叛乱,,宪宗命令河东兵、天德兵前去平乱。三个月后,张承金斩杀了杨惠琳,宣告平定杨惠琳的成功。

之后,宪宗又派高崇文、李元奕讨伐刘辟并抓住了李康。紧接着,越来越顺利,严砺上收复剑州,高宗文攻克了梓州,高崇文和刘辟在鹿头栅大战。

高崇文破敌万余人,严砺又在石碑谷大败刘辟,同日高崇文收复了汉州,高崇文和刘辟在玄武大战,高崇文又一次打败了刘辟,严砺又又在神泉击败了刘辟,高崇文攻克成都,活捉刘辟,将其押解回长安。最终,刘辟和他儿子刘超郎等九人在长安伏诛。至此剑南西川叛乱被平定。

之后的几年,宪宗又派人平定了镇海叛乱,平定了义武叛乱和张伯靖叛乱,元和十月,宪宗又成功收复了魏博六州。

元和十二年,宪宗平定了淮西,这也使淮西割据三十多年后,重新回归到了唐朝的统治。

自淮西被平定之后,宪宗又立刻收复了成德,使成德也归顺了朝廷。

元和十四年,李愬在沂州击败平卢军,攻克丞县(唐蓝陵县)。之后淄青和它所属的十二州的叛乱全部被平定了下来。

至此,宪宗削藩大获全胜,结束了自代宗皇帝以来,长达六十年时间的藩镇跋扈时期。

削藩之战的历史意义

虽然说宪宗的削藩之战还有一些不彻底,但是他的这个战争对于唐朝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宪宗不像之前的皇帝纵容藩镇,而是对他们施展武力,这使得下面的藩镇开始害怕。唐朝在中央威望有了提升。

再者,宪宗打了持久战,长期有坚定的发兵平叛乱,从不放弃,这很好地打击了藩镇的嚣张气焰,也疲于战争,最后才不得不看到了朝廷的决心,最终得以归顺。

最后,宪宗结束了60年的割据状态,使得国家至少在名义上实现了统一,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分崩离析。

即使最后藩镇没有被全部打压,但是情况比之前好太多,对唐朝整个社会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正是这场战争,唐朝才能保留余下一百多年的统治,促进了整个社会大环境下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好了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你气质那么好还来看小甲的文章,喜欢历史和房产知识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小甲,每天都会更新好文章哦^_^

标签: 唐宪宗平定唐玄宗藩镇削藩

更多文章

  • 唐朝最特殊的藩镇将领:放弃割据归顺朝廷,帮助唐宪宗中兴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唐宪宗,节度使,田承嗣,唐朝,安史之乱,魏博,藩镇将领

    安史之乱后,河北地区形成藩镇割据的情况,其中以“河朔三镇”最为强悍,他们表面上臣服于唐朝朝廷,但实际上拒绝向朝廷缴纳赋税,并且自行任命官员,节度使的职务甚至可以传给兄弟子侄,唐朝皇帝对于这些情况也无可奈何。可是后来,藩镇中出现了一位特殊的将领,他主动放弃割据,助唐宪宗实现中兴!那么,这位将领到底是谁

  • 李錡之乱:养了一群干儿子,就敢叛乱,唐宪宗一封诏书平定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平定,德宗,唐朝,唐宪宗,节度使,李师道,李錡之乱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元和元年(806年)三月,正当宪宗集中精力讨伐西川刘辟叛乱的时候,在关内道,发生了杨惠琳在夏绥(治所在今宁夏白城子)勒兵抗拒王命的事件,宪宗不得不在征讨刘辟的同时,组织力量讨伐杨惠琳。杨惠琳的叛乱,朝

  • 田弘正:大唐另类藩镇将领,主动要求归顺,助唐宪宗平定其他藩镇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裴度,魏博,田兴,唐朝,唐宪宗,节度使,田承嗣,田弘正,五代十国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元和四年(809年)至元和五年(810年)征讨成德的努力失败以后,宪宗认识到全面解决藩镇问题,特别是河北藩镇问题的时机尚不成熟,军事上、经济上包括政治上的条件有待于改善和创造。因此,在以后的几年里,宪

  • 平定平卢藩镇始末:唐宪宗选将有多牛?5大战将,包括李愬兄弟2人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李塑,淮西,李愬,唐朝,唐宪宗,节度使,李师道,平卢藩镇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元和十三年(818年)正月初一,长安城内外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人们终于盼到了淮西藩镇的平定。几年来,人们不仅为征讨淮西承担着沉重的赋役,而且更由于藩镇不断在京师制造事端,使人们心惊胆战,无法安心过正常的

  • 中晚唐诸多皇帝,解决藩镇最彻底,为何是唐宪宗?3品格直追太宗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宰相,元和,太宗,唐朝,唐宪宗,节度使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宪宗从即位开始,到元和十四年(819年)二月,十几年时间里,先后平服西川、夏绥、镇海、淮西、成德、平卢等强大或较为强大的藩镇,对天下所有方镇都产生了极大震动。如果说最初他们对宪宗的能力与决心尚有怀疑、

  • 淮西之乱:12万对5万,唐宪宗本可以实力碾压,为何打成僵持战?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裴度,唐朝,唐宪宗,节度使,吴元济,王承宗,淮西之乱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元和九年至元和十二年(814一817年)所进行的征讨淮西之役,是宪宗元和年间(806一820年)平定藩镇割据的最重要一役,也是宪宗政治生涯中影响重大而深远的事件。在这场耗资巨大、规模空前、困难重重、历

  • 唐宪宗是中兴之主,却死于非命,到底是被谁杀害的?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唐宪宗,宦官,唐穆宗,皇帝,李忱,皇位,唐朝

    唐宪宗李纯统治期间,基本上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问题,实现了唐朝的中兴,史称“元和中兴”。可是在820年2月,唐宪宗却死于非命,终年43岁。在唐宪宗死后,藩镇再度作乱,唐朝又一次陷入动乱之中。那么,作为中兴之主的唐宪宗到底是怎么死,又是谁将他杀害的,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一、死因破朔迷离关于唐宪

  • 元和中兴:接手烂摊子,唐宪宗如何靠会用人,成就大唐最后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宰相,德宗,唐朝,唐宪宗,节度使,元和中兴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唐宪宗即位,所面临的是一支贪污成风、冗员众多、素质不良、办事效率低下的官僚队伍。依靠这样一支队伍,要改革朝政、平服藩镇、实现国家的中兴是有困难的。元和初年,宪宗曾问宰臣:“当今政教,所施何者为急?”宰

  • 最惨明君唐宪宗:被妃子伙同太监害死,27年后,他儿子才为他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宦官,皇帝,宣宗,穆宗,唐朝,唐宪宗,郭贵妃,最惨明君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二十七日,从大明宫中和殿传出消息:宪宗皇帝驾崩,享年43岁。宪宗英年早逝,其死因涉及立后立储及宫廷内部的斗争等许多方面。宪宗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1、立后之争还在德宗

  • 晚唐中后期的诸多皇帝中,为何解决藩镇问题最彻底的是唐宪宗

    历史解密编辑:小浑娱乐标签:唐宪宗,宰相,唐德宗,裴度,唐玄宗

    唐宪宗(公元805年到820年在位)是中晚唐时期一位颇有作为的帝王,在他和朝臣的共同努力下,困扰唐朝中央政府的“恶性肿瘤”藩镇割据问题得到了最彻底的解决,全国又在形式上归于统一,唐朝又出现中兴的曙光。那么,在中晚唐的诸多帝王中,唐宪宗为何成为解决藩镇问题最彻底的皇帝呢?第一,唐宪宗本人就是一位志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