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晚唐中后期的诸多皇帝中,为何解决藩镇问题最彻底的是唐宪宗

晚唐中后期的诸多皇帝中,为何解决藩镇问题最彻底的是唐宪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浑娱乐 访问量:2452 更新时间:2024/2/19 18:14:48

唐宪宗(公元805年到820年在位)是中晚唐时期一位颇有作为的帝王,在他和朝臣的共同努力下,困扰唐朝中央政府的“恶性肿瘤”藩镇割据问题得到了最彻底的解决,全国又在形式上归于统一,唐朝又出现中兴的曙光。

那么,在中晚唐的诸多帝王中,唐宪宗为何成为解决藩镇问题最彻底的皇帝呢?

第一,唐宪宗本人就是一位志在中兴唐朝的明君。

李纯天资聪颖,早年唐德宗李适把年龄很小的孙子李纯抱在腿上玩。皇爷爷李适问孙子:“你是谁的孩子,怎么在朕的怀里?”李纯对李适说:“我是第三天子。”李纯登基后很喜欢读书学习,他读了贞观、开元年间的实录,将李世民和李隆基成功的经验作为自己治国的参考和标准。

上图_李纯(778年―820年),即唐宪宗

第二,唐宪宗李纯重用的宰相都是奋发有为的宰相。

强有力的执政班底是唐宪宗打败藩镇,统一全国的根本,而宰相的好坏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前进的方向。唐宪宗登基后,重用了一大批奋发有为,政治经验强的宰相,君臣合力,共同构成中晚唐后期相对有作为的中央政府。

唐宪宗时期的著名宰相有:

李吉甫,此人反对宦官专权,打击藩镇。裁撤冗官,主张降低朝廷官员的俸禄,减轻民众负担。在巩固边防方面,李吉甫主张加强边站建设,为边防部队配备战马和武器。

李吉甫还是唐朝中后期有名的地理学家,其本人所写的著作《元和郡县图志》叙述了全国行政区划的变化,山川地形,人口物产等信息,为唐宪宗平定各地藩镇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

上图_唐侍郎窾李吉甫题名

武元衡,其曾祖父是武则天的堂兄弟。武元衡年少的时候天资聪颖,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诗歌写的很好,名次排列到进士之首。唐宪宗登基后,武元衡成为宰相。武元衡为官清廉,主张以强硬措施维护中央集权。由于武元衡的作为得罪了藩镇利益,藩镇头目李师道派遣刺客刺杀了武元衡。

裴垍,唐宪宗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在当宰相的时候为人正直,清正廉洁。不畏权贵,依法办事。在职期间,对唐朝赋税进行改革,减轻了民众负担。

裴度,唐宪宗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在职期间,他坚决主张对藩镇强硬用兵,平定了淮西藩镇。由于裴度坚决维护国家统一,藩镇对其恨之入骨,派出刺客将裴度刺成了重伤。

上图_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

杜黄裳,唐宪宗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坚决主张削藩,维护国家统一。在一次君臣对话中,杜黄裳就希望唐宪宗能吸取其祖父唐德宗李适的教训,严明法度,削弱藩镇,加强中央集权。唐宪宗非常赞同杜黄裳的看法。杜黄裳又说:“作为君主就得掌握朝政纲领,只要用人得当,赏罚分明,谁还敢不尽力?”唐宪宗全部采纳了杜黄裳的建议,在平定藩镇的行动中坚决果敢。

以上这5个宰相就是唐宪宗时期宰相的典型代表,这一点可以和唐玄宗李隆基形成鲜明对比:李隆基前期重用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名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后人羡慕的开元盛世。但在后期,李隆基重用杨国忠等宰相,亲手断送了大唐盛世。而唐宪宗自始至终都用人品正、能力强的宰相治理国家,并积极听取宰相的意见,在中晚唐开创了元和中兴的大好局面,还平定藩镇,维护了国家统一。

上图_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第三,唐德宗时期两税法改革,为唐宪宗时期平定藩镇打下了经济基础。唐宪宗登基后,对经济展开改革,客观上为唐军打败藩镇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支持。

安史之乱后,租庸调制崩溃,唐德宗时期开新的财政税收制度——两税法改革。两税法明确了税收项目,让地方官员不能随意增加税收种类,客观上减轻了民众负担,增加了财政收入,为唐宪宗时期的平定藩镇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唐宪宗登基后在两税法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展开经济改革,减轻民众负担。从客观角度看,唐宪宗时期的经济改革在客观上为唐军打败藩镇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支持。

上图_裴垍(?-811年),字弘中

比如,唐宪宗任用裴垍为宰相,减轻江淮人民的经济负担。宰相李绛在北方屯垦戍边,李绛4年内开垦农田4800顷,收获谷物4000万斛,节省了大量的财政开支。公元809年,唐宪宗重用曾被贬的王叔文党官员程异为淮南等五道的两税使,解决江淮钱谷之弊。

经过唐宪宗多年的经济改革,再加上唐宪宗在位初期风调雨顺,到了公元811年,也就是唐宪宗元和六年,天下迎来了粮食大丰收。充足的粮食即是百姓生活相对富足,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也为唐军打败藩镇割据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支撑。

上图_唐朝各藩镇形势图

第四,在军事上,对起兵反抗中央的藩镇强硬用兵,不给藩镇以任何喘息之机。

公元806年,唐宪宗刚刚登基没过多久,西川节度使刘辟就发动武装叛乱。唐宪宗派出高崇文、李元奕等将领率领大军讨伐。经过激战,唐军消灭西川节度使的叛军,刘辟被押送到长安斩首,唐宪宗平定叛乱首战告捷。

公元814年九月,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去世,其儿子吴元济向朝廷隐瞒吴少阳去世的实情,随即起兵反抗朝廷。吴元济的叛军威胁东都洛阳,唐宪宗于公元815年春节后正式对吴元济叛军开战。

唐军对淮西用兵的军事行动震动了唐朝其他藩镇,淄川节度使李师道感到了朝廷的威胁,遂采取两面派做法:一方面对外扬言支持唐军平定叛乱,另一方面却在暗中支持吴元济的叛乱。唐军采取先平定吴元济、后打击李师道的战术,集中兵力和吴元济的淮西叛军作战。

公元817年七月,唐宪宗亲自支持宰相裴度奔赴淮西平定战斗。九月,唐军名将李愬率领唐军攻克蔡州,大败叛军。持续3年的叛乱,以淮西叛军的失败而告终。

上图_李愬(sù)(773年-821年),字符直

公元818年,唐军出兵向李师道叛军展开进攻。818年十一月,唐军在裴度的指挥下沿杨刘渡河,在距离郓州40里的地方部署重兵,震慑叛军内部。公元819年正月,唐军将领韩弘收复考城,歼灭叛军2000多人。唐军将领田弘正的部队先在东河地区歼灭叛军主力10000多人,又在阳谷重创叛军。在唐军主力的连续打击下,叛军内部出现分裂,叛军将领起兵反叛并杀掉李师道,李师道的叛军悉数瓦解。

随着唐军平定淮西和淄川地区,除了相对独立的河北三镇,唐军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唐宪宗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困扰中晚唐朝廷多年的藩镇割据问题。而以上3点原因也是唐宪宗成为中晚唐时期解决藩镇割据问题最彻底的帝王的直接原因。

作者:

军事帅哥

莉莉丝

参考资料:

【1】《旧唐书》《新唐书》

【2】《元和中兴》张立著西安出版公司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唐宪宗宰相唐德宗裴度唐玄宗

更多文章

  • 809年,唐宪宗在贵妃寝宫里看上了一宫女,抱着说:你能生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依伊书院标签:李忱,宦官,唐朝,唐宪宗,唐宣宗,唐武宗,郭贵妃,唐穆宗

    一番亲昵之后,郑氏果真怀上了龙种,顺利生下一男婴,取名李怡。(后改名李忱)只可惜李忱从小说话就比别人晚,还口吃。有一次,唐宪宗经过花园,与李忱玩耍的皇兄们个个争先恐后地讨好父亲,唯有他嘴笨不说话,傻站着,双手还不停地搓来搓去。唐宪宗见此,皱紧眉头嫌弃道:“这副模样怎么可能是天子呢?”因此李怡自小就不

  • 唐宪宗与元和中兴——追求和平繁荣的统治者

    历史解密编辑:鑫鑫在上和标签:中兴,李纯,治国,唐朝,唐宪宗,统治者

    唐宪宗李纯自即位以来,深知国家已经陷入了动荡和灾难之中,便着手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元和中兴时期,唐宪宗继续发扬治国的精神,大力推行改革,致力于推进国家的繁荣发展和民生改善。唐宪宗上位时,国家内部矛盾突出,经济困难又面临外部威胁,这使得他不得不采取稳固政权、调整

  • 从四个方面展开,漫谈唐宪宗的治国之策

    历史解密编辑:云中闲子标签:皇帝,宦官,唐朝,唐宪宗,治国之策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中期的一位杰出皇帝,其治理政策让人称赞。在数十年的统治中,他积极开展重大改革和政策,以巩固唐朝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本文将着重介绍唐宪宗的治国之策,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四个方面。一、政治1.选拔人才唐宪宗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他不拘一格,以道德品质和能力为标

  • “战时经济学家”唐宪宗:爷爷留下的烂摊子,两场仗打出元和中兴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唐宪宗,宦官,唐德宗,宰相,德宗

    在古代中国的历朝历代中,唐代是最为开放繁荣的国家。在唐高祖到唐玄宗统治期间内,几乎每个在位者都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从贞观之治到政启开元再到开元盛世,唐朝几位皇帝在短短的百年内建立了中国古代最文明开化,最开放包容的繁荣朝代。但是,在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体制腐朽与政治黑暗并存,对外十分开放包容的大唐

  • 唐宪宗的功过是非

    历史解密编辑:烽火长河标签:唐宪宗,宦官,唐德宗,节度使,宰相,唐王朝

    唐宪宗名李纯,为唐顺宗的长子。在六七岁时有一则故事:祖父唐德宗因他聪慧,很是宠爱,有次将他抱坐在膝上,逗着玩地问道:“你是谁家的孩子,坐我怀中?”回答出乎唐德宗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我是第三天子。”唐德宗心里很高兴,对李纯刮目相看。李纯当上皇帝后,打击藩镇,加强中央集权。他严厉地制裁了“二王八司

  • 唐宪宗最尴尬的一仗:派出二十万大军,却打不过一个藩镇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唐宪宗,节度使,宦官,王承宗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中期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开创了“元和中兴”的局面。不过,唐宪宗的中兴之路并不顺利,甚至一度颜面尽失。为了重振唐朝朝廷的权威,唐宪宗派出二十万大军去征讨一个藩镇,战争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可是却未见成效。那么,唐宪宗这场最丢脸的败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剑拔弩张806年,刚刚即位不久的

  • 唐宪宗平定淮西后,为何不趁势将“河朔三镇”连根拔起?

    历史解密编辑:鹏哥爆笑视频标签:唐宪宗,唐王朝,平定,藩镇,河朔,淮西,河朔三镇,唐朝

    在中晚唐历史中,唐宪宗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一代雄主。这是因为,自“安史之乱”结束后,藩镇割据的局面第一次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并且唐王朝也在唐宪宗元和年间也一度呈现出了中兴的局面。以至于,历代史学家对唐宪宗也都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其中尤以《新唐书》对唐宪宗的描述最为深刻,《新唐书》中记载唐宪宗“刚明果断”、

  • 唐宪宗李纯死的刚刚好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纯,唐朝,唐宪宗,节度使,唐德宗

    属于李纯的公元815年有这么个故事:为了盖一栋大楼,小德努力盖了一半,塌了……于是他吸取教训,重头开始,好好打地基,直到死。小宪在小德的基础上继续盖,前几层盖得很顺利,到后面为了进度,匆匆赶工,留下隐患,可惜他还是在完工前死了。小穆继承了这栋大楼,开始最后的收尾工作。结果隐患爆发,大楼塌了…这个故事

  • 在依山为陵的大唐,为何唐敬宗李湛庄陵平地起冢且规模很小?

    历史解密编辑:背阴里的李子标签:李湛,庄陵,皇帝,大唐,南唐,唐朝,唐敬宗,唐穆宗

    在陕西省三原县陵前镇柴窑村东约200米,有一座唐朝帝陵,封土规模略小,也是唐朝第二座封土为陵的帝陵,甚至封土规模小于盛唐时期的陪葬墓。这就是大唐王朝第十一位主人唐敬宗李湛的庄陵。庄陵底边长约五十多米,高目测有十多米,陵园周长不足500米。周围种植着风景树,如紫叶李等,很是静谧。神道位于陵前的果园中,

  • 人说玩物丧志,他却玩物丧命:唐敬宗的荒唐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唐敬宗,李湛,唐僖宗,宦官,宰相,唐穆宗

    中国历史上不务正业的皇帝有很多,家喻户晓的有宋徽宗赵佶,就是《水浒传》里的那个皇帝,多才多艺,就是当不好皇帝,他的书画青史留名,创下了瘦金体,他的画作《写生珍禽图》后世还拍出了6000万人民币的高价;还有明熹宗朱由校,喜欢做木工,制作的东西精妙绝伦,如果不当皇帝的话,可能成为鲁班第二;就在唐朝也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