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位由于它巨大的诱惑力,所以常会引发皇室成员之间的内斗,这还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内斗,一方获胜,其他争夺者都会遭殃,如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九个皇子参与了夺嫡之争,最后四皇子雍正获胜,八爷党和太子党的数位皇子都遭到了雍正的打压,其中八阿哥和九阿哥,还被雍正迫害致死。其他的皇位争夺战并不比九子夺嫡仁慈多少,所以参与皇位争夺的人,几乎都是你死我活的对手,一人当皇帝后,其他人很难获得皇帝的信任,甚至连保全自己都难,但是李显和武三思作为哦皇位争夺对手,为何李显称帝后,不但没有打压武三思,反而还会重用武三思呢?
李显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七个儿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原则,他没有机会做皇帝,但唐高宗李治的前六个儿子都被武则天害死了,他幸运的成了唐高宗的“嫡长子”,在李治死后顺利继承了皇位,但他不幸的是遇上了武则天这个母亲,由于他当皇帝影响了武则天的揽权,所以不久他被武则天废掉了。武则天又扶持李旦做了皇帝,虽然有哥哥李显的前车之鉴,李旦事事都唯武则天马首是瞻,将权力都交给了武则天,但这依然不能让武则天满意,她又一次废掉了儿子李旦,干脆自己做了皇帝。武则天当上皇帝后,为了摆脱大唐的影子,想建立一个新的属于自己的王朝,所以将唐改为了“武周”。
按照我们的家族观念,不论是李治做皇帝,还是武则天做皇帝,身为长子的李显,都是继承他们皇位的不二人选,但是武则天建立了一个新朝“武周”,这让她在传位于儿子方面产生了动摇,因为儿子李显和李旦都是李唐子孙,她传位给他们,等于将江山又还给了李唐,这会让她的“武周”夭折。这是武则天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武则天又想将皇位传给侄子。但自古以来,没有出现过侄子当皇帝后,回去祭奠姑姑的事,所以又让武则天产生了犹豫,毕竟武则天死后还想进入宗庙,让子孙的供奉和祭奠。因为武则天在立储问题上的犹豫,这让儿子和侄子都有了做皇帝的希望,所以他们之间的明争暗斗就爆发了,武则天的儿子和侄子也就成了彼此的对手,为了皇位都想将其除掉,但为何李显当皇帝后,还会重用武三思?
一、两人没有结怨武则天的侄子和儿子是争夺皇位的对手,所以他们之间的对手,但李显和武三思之间,并没有因为争夺皇位而结怨。李治死后,李显做了皇帝,但武则天不满他,将他废掉了,又为了防止李显,将其流放在了外地,这使得李显一直在外地做官,没有机会参与朝中之事,而且他害怕武则天打压,也不敢和朝中之人往来。李显被废后,李旦做了皇帝,但武则天并不想屈居幕后,所以又逼着李旦将皇位让给了她,同时为了安慰李旦,她将李旦封为了太子,这使得皇位争夺战,主要在李旦和武三思等人身上展开,所以他们之间的矛盾,主要在李旦和武三思等人身上,李显和武三思等人并没有仇怨。武则天在晚年的时候,也考虑到李旦和武三思等人不和,她害怕李旦当上皇帝后会打击报复武家人,于是将外地的李显召了回来,准备将皇位传给李显,李旦也很识趣的将太子之位让给了李显。
武则天的想法没错,即使后来她被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逼着将皇位让给了李显,她的娘家人也没有遭受李显的打压。二、为了平衡各方势力的需要李显自从被武则天废掉后,就一直在外地做官,所以他在朝中没有根基,而李旦、太平公主,以及扶持他上台的张柬之等人势力又很庞大,所以他需要平衡朝中各方势力,武三思是一个可以利用的人,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子,和李旦、太平公主、张柬之等人不和,而且由于在武则天时期,武家得到了她的大力提拔,所以武家在朝中的势力很庞大,这让武三思有能力帮助李显制衡其他势力。同时,李显当上皇帝后,为了增强自身在朝中的势力,开始重用韦后娘家人,这使得韦后在朝中的势力越来越庞大,而韦后因为上官婉儿的穿针引线,和武三思的关系又非同一般,所以在她枕边风下,李显对武三思的好感倍增,更加信任他。
武三思帮助李显除掉了张柬之等人,这也使得李显失去了最可靠的几位重臣,但是武三思因为和韦后等人谋划要废掉太子李重俊,想让让韦后之女安乐公主做皇太女,好将来继承皇位,虽然没有成功,但此事引起了太子被李重俊的不满,他率兵诛杀了武三思,太子被李重俊也因此被李显杀掉。李显也是个昏庸之辈,用人不当,他信任的韦后等人最终背叛了他,他被韦后毒杀,但韦后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在他杀掉李显,准备夺取皇位时,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诛杀了韦后一党,并扶持李旦做了皇帝,这场闹剧才算结束。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旧唐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