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够抵挡万人之上的诱惑,一出生就拥有皇位继承权的李显拥有着数不清的资源和他人无法比肩的机会。对李显而言,自己的一生无外乎三种结局:若是没有太大的野心,当个闲散王爷享尽荣华富贵;或是施展过人的权谋,荣登九五至尊掌控天下;也可能在暴露野心后被无情镇压,结束自己短暂的谋反一生。然而李显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走出了第四条路:两度登基未能施展作为,一生受制于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过完自己有惊无险的傀儡生涯。
一、家事难断,一度废立
母亲武则天是父亲唐高宗李治一生挚爱,头上还顶着李弘与李贤两位同父同母的皇兄,加上母亲早就暴露出对皇位的野心,正常来说,怎么样都不会轮到李显染指皇权。事实上,四岁就被立为储君的李弘是最完美的继位者,他是武则天和唐高祖经历别离与重聚后所生的长子,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因此比弟弟们分到更多来自父母的爱,加上武则天这时并未有自立的念头,李弘又通过仁德的美名俘获了朝廷和民间大批粉丝,若不是短命,或许之后就没那么多伦理悲剧了。相比长子,次子李贤就很不得武则天欢心,明崇俨以左道为武后所信赖,他曾对武则天说:“英王类太宗,而相王贵”。比起体弱多病的李治、李弘,健康的李贤对武则天未来夺权的阻碍更大,加上皇宫中“李贤不是武后亲生”的流言,最终他选择将李贤流放。因为天灾、人祸,李显就这样成为了第一继承人。
武则天做了太久李治背后的女人,“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在亲情和皇位的取舍中,她还未能做出最终决定。相比母亲此时的犹豫不决,李显高兴得要疯了,皇兄一死一废,自己从太子登基为皇帝,一切都是这么顺利,幻想着大展拳脚的李显飘了,他为自己选择的第一个对手就是自己的母亲。李显和父亲一样被爱情冲昏头脑,韦后与武后同样迷恋皇权,为了给爱妻一个交代,唐中宗李显欲封岳父韦玄贞为侍中,早就归入武则天阵营的宰相裴炎劝阻,李显得意地说:“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李显和韦后的这点伎俩都是武则天早就玩过的,凭借自己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武则天只在李显暴露野心的一个月里就将他驱逐出了权力中心,还直接改朝换代。
二、废又复立,韬光养晦
十四年的流放生活让李显想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失败,同时也更依赖逆境中唯一与自己共苦的妻子,于是他向韦氏许诺:“异时幸复见天日,当惟卿所欲,不相禁制”。然而李显并未发现,韦氏想要重走武则天的道路,她深知自己唯一的机会就是绑死在李显身上,终于,机会让他们等到了。得益于被废时的主动逊位,李显并未被母亲直接放弃,在立子还是立侄上,武则天最后决定重新立李显为太子,李显如愿以偿回到了洛阳。
在母亲眼皮底下的李显展现了自己广阔的胸襟——联姻武氏,这让他在曾经对李氏进行几乎毁灭性打击的武则天心里又加分不少,同时也将对自己威胁最大但又不像武则天那样有僭越皇权野心的梁王武三思、魏王武承嗣拉拢到自己阵营。不知道是李显的授意,还是年轻人的少年气盛,儿李重润和永泰公主夫妇强烈表达自己对武则天宠臣张易之、张昌宗不满,被逼自杀。但得益于自己的韬光养晦,李显并未受到牵连,不过他对于扳倒母亲的愿望又迫切了不少,对于张氏兄弟的怨恨也更进一步。
三、神龙政变,悲剧重演
李显在韬光养晦,忠于大唐李氏的大臣们没有闲着,在宰相张柬之的谋划下,桓彦范、敬晖、崔玄暐、袁恕己、李多祚、薛思行等人发动政变。虽然没有参与谋划政变,但在已经得知谋划的李显无不应允,就等着一步之遥的皇位了。神龙元年(705),在武则天的退让下,李显复位称帝,大赦天下,弟弟李旦加为安国相王,拜太尉,妹妹太平公主加号镇国太平公主,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崔玄暐、袁恕己封为郡王,似乎再也没有人能限制李显了。
但李显犯了和父亲一样的错误,那就是低估了外戚的野心。出于李显的立场其实并没有错,他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来对抗五大功臣,毕竟他们都能逼迫武则天这么强势的女人下野,那么未来自己可能有同样的遭遇。武氏没有武则天这条大腿,想要活下去便只能依附向他们释放过善意的李显,韦后想复刻武则天的成功之路,需要抓紧李显的心。于是在上官婉儿的撮合下,韦后与武三思勾结在了一起,这样的强强联手,最终使得李显狼狈不堪,直到死也无能为力。
李显的一生其实挺屈辱的,一直受制于母亲、妻子这两个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成为她们的傀儡。李显的懦弱无能导致他需要力量扳倒自己的母亲上位,最终登上至尊宝座后,他又需要力量摆脱从龙功臣的钳制,而妻子表现出与母亲同样的野心后,李显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借力了,只得任由这个他最信任的女人肆意妄为,结束了他短暂的皇帝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