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代英主——周世宗 郭荣 的用兵谋略

五代英主——周世宗 郭荣 的用兵谋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倚剑御宸 访问量:3866 更新时间:2023/12/30 4:43:15

郭荣,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善于骑射,略通书史,原姓柴,为郭威内侄,后被收为养子。郭威出任后汉枢密使,授郭荣左监门卫大将军;及移镇邺都,郭荣又任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掌管亲兵。

郭威称帝,拜郭荣镇宁军节度使,镇守澶州,后入朝授开封尹,封为晋王。郭威病卒,郭荣于显德元年(954年)正月称帝,史称周世宗

周世宗即位后,一方面在国家经济、政治、军事各个领域大力推行改革,增强国家实力;一方面有步骤地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抗北汉,讨西蜀,征南唐,进军河北。周世宗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军事行动,使后周在财力、人力、兵力各方面已占有压倒群雄的绝对优势,为统一全国大业铺平了道路。他用兵谋略主要有:

制定稳妥可靠的战略方针

后周统治中原,面临契丹、北汉、后蜀、南唐各国包围的复杂形势。郭荣针对国内外的实际情况,接受王朴《平边策》中的合理因素,亲自制定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再由北往南的统一全国的方略。

他先讨后蜀,继征南唐,再出军河北,并抗击北汉的侵扰,兵力集中,目标明确,而敌人始终无法联合起来,被迫挨打。后周士气高昂,越战越强,连契丹军也望风丧胆。倘郭荣不病重早逝,全国统一的重任将由郭荣来完成,决不会落到赵匡胤的手中。郭荣所制定的统一全国的用兵方略,稳妥慎重,积极可行,是指导后周出兵不断取胜的重要原因。

确定主要进攻目标,夺取全局胜利

郭荣三征南唐之战,是南征北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场战争。郭荣一开始就敢于啃硬骨头,确定以淮南军事重镇寿州为主要目标,坚决发起进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周军围攻寿州,长期久攻不下,而且遭到不小的伤亡。

南唐大军增援,迫近寿州城外,周军更面临着内外夹击的危险。但郭荣坚持围攻寿州,决不动摇,结果获得两大明显的成效:

第一,周军攻打寿州,南唐以大军声援,十几万精锐之师被歼在寿州附近或淮南一些地区,再无力应战;第二,周军攻下战略要地寿州,掌握了淮南战场的主动权,破坏了南唐的整个防御体系,南唐朝野上下悲观失望,唐元宗只有献地求和的一条出路。这充分显示出周世宗高超的指挥艺术。

运用军事进攻与政治招抚相结合的手段

郭荣为削平各地割据政权,促进国家的统一,主要靠发动战争来解决问题,但又不失时机利用政治招降的手段。

后周对南唐作战期间,双方使者仍来往不断。显德三年(956年)初,后周攻寿州取得一些胜利,南唐朝廷先后三次派使者献上金银、绢帛、茶、药,并表示愿意割让淮河南岸的寿、濠(今安徽凤阳东北)、泗(今江苏盱眙北)、楚(今江苏淮安东)、光(今河南潢川)、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等6州,请求郭荣停战罢兵,谋求两国和好。

郭荣虽未同意,但仍派供奉官安弘道与南唐使者李德明一道同赴金陵,继续商谈。郭荣分别赐唐元宗与南唐将领诏书,重申后周出征南唐的决心:“苟不能恢复内地,申画边疆,便议班旋,真同戏剧”,要求两国划长江为界,敦促南唐政府从速商议,尽快作出答复。

唐元宗李璟

由于唐元宗不肯割让江北14州,双方谈判没有取得成功。但郭荣政治招抚的策略促使南唐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更加激烈,李德明被唐元宗杀死。郭荣接着将招抚目标从南唐朝廷转移到南唐地方州县官将,下诏宣布,凡能认清时机归顺后周朝廷者,原官爵一切依旧,愿回江南者听其自便。

给南唐降将许文稹以下1.05万人分别颁赐物品,对其中一些人授予官职。在此之后,南唐寿州刘仁赡、濠州郭廷谓、泗州范再遇、涟水县崔万迪、雄州易文赟等人,在后周军队强大军事进攻和政治诱降下,深感势孤力穷,纷纷归降。

郭荣运用军事进攻与政治招降结合的手段,两者相辅相成,加速了淮南之战的胜利结束。

抓紧时机,用兵神速

兵贵神速是我国古代军事家用兵作战的一条重要原则。周世宗离开本国境内向邻国发起进攻,军队长途跋涉,军需器械、粮刍远程运输,更需要迅速地解决战斗。不然,战争久拖不决,粮刍供应困难,士兵斗志懈怠,将会出现严重的不利后果。

因而郭荣南征北战,高度重视抓紧时机、用兵神速的原则,且看以下的事实。

显德元年(954年)三月,北汉刘崇军队南下,郭荣当月十一日从开封出发,十八日到泽州(今山西晋城),第二天高平之战胜利结束,前后只用9天时间。

显德二年(955年),郭荣第一次南征准南,正月八日离开封,二十二日抵寿州城下,当即督促诸军攻打寿州。显德四年(957年),郭荣第二次南征,二月十七日商开封,三月二日抵寿州城下,次日即在紫金山南大败南唐援军。

显德四年(957年),郭荣第三次南征,十月十九日离开封,十一月四日抵镇淮军(置于涡口,今安徽怀远东北),天未亮渡过淮河,次日亲自率军进攻濠州。

在古代交通工具落后的条件下,郭荣亲征一般有大军随行和运输辎重的队伍,平均每天行程六七十里,速度是相当快的。郭荣到达目的地后,抓紧时机,即令部队投入战斗,常使敌方措手不及,陷于被动。

郭荣对后蜀、南唐作战取胜后,实力大为增强,立即着手北伐准备,一方面派澶州节度使张永德领兵2万北上防御契丹,一方面疏通以开封为中心的河渠交通,发展漕运,急忙筹备北伐战争的军需物资。

显德六年(959年)三月,郭荣率大军北上,经沧州(今河北沧州东南)向契丹统治区进发。郭荣进军迅速,出敌不意,自离开汴州的四十多天内,契丹瓦桥关(今河北雄县)、益津关(今河北霸县)、宁州(今河北青县)、莫州(今河北雄县南)、瀛州(今河北河间)等地守将望风归降。周世宗正准备向幽州进发,因患重病被迫停止北伐,返回开封。

充分发挥军事统帅的表率作用

郭荣以唐太宗为榜样,要“亲当矢石为人除害”,并用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郭荣不辞劳苦,不怕伤亡,长期鏖战在河东、淮南、河北的战场上,常亲临战斗的第一线。

高平之战,后周有些军将临阵脱逃,千余步兵投降北汉。在此紧急关头,郭荣不顾个人安危,冒矢石督战,全军士气顿时大振,奋勇杀敌,取得大胜。对南唐作战,郭荣三下淮南,直接组织大军攻打寿州、濠州、泗州、楚州。他亲自涉水过河进攻濠州附近的水寨,与兵士们一起露宿楚州城外,日以继夜攻击敌军。

当南唐军队自寿州附近撤退逃跑时,郭荣又指挥步、骑、水军分头进击,歼灭大量敌人。郭荣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率部冲锋陷阵,使后周军队焕发出英勇作战的进取精神,成为克敌制胜的强大力量。

《资治通鉴》卷二九四称,“及(郭荣)即位,破高平之寇,人始服其英武。其御军,号令严明,人莫敢犯,攻城对敌,矢石落其左右,人皆失色而上略不动容;应机决策,出人意表”,是符合历史实际的中肯评论。

标签: 周世宗郭荣郭威节度使寿州

更多文章

  • 在乱世之下,后周世宗柴荣为何要把皇位传给年仅七岁的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风尘讲历史标签:后周世宗,宋太祖,皇位,郭威,节度使,柴荣,明世宗

    历史上靠欺负孤儿寡母得江山的皇帝不少,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其中之一。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受命率军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大军行至陈桥驿时发生哗变,赵匡胤被手下黄袍加身拥立为帝。无奈之下,赵匡胤带兵回京,逼迫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给自己,建立大宋,年号建隆。可惜后周世宗柴荣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就这么

  • 周世宗:乱世的雄才伟主,统一大业未竟先身亡,再活五年会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周世宗,平定,平边策,后唐,王朴

    周世宗求贤寻"良方"后周显德二年,也就是公元955年,周世宗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让大臣们必须完成一篇命题作文。在现代社会的考试中,命题作文是很常见的。但是这次的出题人是皇帝,考生则是他的以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为首的二十位大臣。周世宗出的题目有两个,分别是《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当时的周世宗地位

  • 若后周世宗柴荣察觉了赵匡胤有反意,能否阻止陈桥兵变的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后周世宗,宋太祖,陈桥兵变,郭威,周世宗

    若是周世宗在世时察觉了赵匡胤有反意,自然有能力阻止陈桥兵变发生。世宗柴荣在位时间虽然并不长,前后也不过是六年时间,但是,他在位期间南败南唐,西败后蜀,北方连胜北汉、大辽。可以说,周世宗柴荣一生在大战上战无不胜,其威势无论是在军界还是在朝廷,都远超五代时期的任何一位君王。换言之,柴荣对朝廷的掌控力极强

  • 赵匡胤称帝后,先后两位大臣痛哭怀念周世宗,结局却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宋太祖,周世宗,李重进,宰相,平定,中书令

    上回说到,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后率兵回到后周都城开封,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都向他俯首称臣,只有周世宗柴荣留下来制约赵匡胤的韩通准备发兵抵抗,最终被王彦升所杀。可以说,在国家兴亡这种大事猝然临之的时候,只有韩通才说得上是忠臣。所以,赵匡胤下令追封韩通为中书令,并以礼安葬了他,而王彦升虽然唱了一会白

  • 高平之战:周世宗柴荣登基后的第一战,亦是使后周步入强盛的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周世宗,后周世宗,高平,节度使,刘崇

    公元954年,建国不到3年的后周再次迎来了第二任皇帝,那就是后周世宗柴荣,这位15岁就从军替后周太祖郭威打天下的猛人,在被郭威收为义子后,就注定会迎来最为辉煌的时刻,最终在954年正月柴荣在郭威的灵柩前继任为大周朝的第二位皇帝,自此柴荣开启了被后世称为“五代第一明君”的皇帝生涯。当然柴荣这位皇

  • 周世宗:纵使托孤事宜再精细,终究难逃被清算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周世宗,后周世宗,宋太祖,皇帝,范质

    "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后周世宗柴荣,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可以说是一个极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时,修订法律,严格吏治,封疆拓土,南征北战,如果能够再多活些年,定当可以完成统一大业。造化弄人,他年仅三十六岁就撒手人寰,并且指定了自己七岁的儿子

  • 后周北汉高平之战:打不过老的就欺负小的?周世宗柴荣的立威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郭威,后唐,柴荣,刘知远,石敬瑭,后周世宗,高平之战,立威之战

    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病逝,其养子兼内侄的柴荣(郭荣)于灵前继位,是为周世宗。不过,刚刚继位的柴荣,马上就迎来了“新手皇帝”的历练大礼包。当年二月,一个郭威与柴荣的“老熟人”,领精兵三万,以及外援军十万,自晋阳(今山西太原南)南下,气势汹汹的直扑后周而来。这架势,分明是想灭了后周

  • 后周北汉高平之战:周世宗柴荣的绝地反击,赵匡胤平步青云的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冯道,郭威,柴荣,唐朝,后周世宗,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后周北汉高平之战

    显德元年(公元954年),这一年正月,周世宗柴荣正式登基,而还没等他把皇位暖热,就有人上门“找麻烦”。找麻烦的人,是北汉的开国皇帝刘崇。刘崇与柴荣的养父郭威有宿怨,但奈何技不如人,始终打不过人家,而如今好不容易熬死了郭威,刘崇就意识到机会来了。趁着自己还能动弹,赶紧找后周复仇。而为了此战能取得成功,

  • 传奇皇帝周世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周世宗,皇帝,后周世宗,郭威,宋太祖,五代十国

    唐天祐四年(公元907年),随着朱温接受唐哀宗禅位建立后梁开始到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立国建立宋朝为止,古老的中华大地又一次陷入了兵连祸结、狼烟四起的乱世,华夏文明也开始了53年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混乱而在这短短的50余年中,先后就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王朝

  • 周世宗柴荣的能力如何?对于赵匡胤而言,他就是提供肩膀的巨人

    历史解密编辑:正史漫谈标签:周世宗,后周世宗,宋太祖,李世民,冯道

    柴荣、赵匡胤在历史上的评价都不错,但他们是两种类型的帝王:前者极具英雄气概,雄姿英发、挥斥方遒;后者是个典型政客,老谋深算、思维缜密。而且,赵匡胤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踩着柴荣这位巨人的肩膀。所以很多人喜欢柴荣,也就不难理解。柴荣向来以唐太宗李世民为榜样,纵观其短暂一生,确实有一番“马上打天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