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荣,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善于骑射,略通书史,原姓柴,为郭威内侄,后被收为养子。郭威出任后汉枢密使,授郭荣左监门卫大将军;及移镇邺都,郭荣又任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掌管亲兵。
郭威称帝,拜郭荣镇宁军节度使,镇守澶州,后入朝授开封尹,封为晋王。郭威病卒,郭荣于显德元年(954年)正月称帝,史称周世宗。
周世宗即位后,一方面在国家经济、政治、军事各个领域大力推行改革,增强国家实力;一方面有步骤地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抗北汉,讨西蜀,征南唐,进军河北。周世宗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军事行动,使后周在财力、人力、兵力各方面已占有压倒群雄的绝对优势,为统一全国大业铺平了道路。他用兵谋略主要有:
制定稳妥可靠的战略方针
后周统治中原,面临契丹、北汉、后蜀、南唐各国包围的复杂形势。郭荣针对国内外的实际情况,接受王朴《平边策》中的合理因素,亲自制定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再由北往南的统一全国的方略。
他先讨后蜀,继征南唐,再出军河北,并抗击北汉的侵扰,兵力集中,目标明确,而敌人始终无法联合起来,被迫挨打。后周士气高昂,越战越强,连契丹军也望风丧胆。倘郭荣不病重早逝,全国统一的重任将由郭荣来完成,决不会落到赵匡胤的手中。郭荣所制定的统一全国的用兵方略,稳妥慎重,积极可行,是指导后周出兵不断取胜的重要原因。
确定主要进攻目标,夺取全局胜利
郭荣三征南唐之战,是南征北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场战争。郭荣一开始就敢于啃硬骨头,确定以淮南军事重镇寿州为主要目标,坚决发起进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周军围攻寿州,长期久攻不下,而且遭到不小的伤亡。
南唐大军增援,迫近寿州城外,周军更面临着内外夹击的危险。但郭荣坚持围攻寿州,决不动摇,结果获得两大明显的成效:
第一,周军攻打寿州,南唐以大军声援,十几万精锐之师被歼在寿州附近或淮南一些地区,再无力应战;第二,周军攻下战略要地寿州,掌握了淮南战场的主动权,破坏了南唐的整个防御体系,南唐朝野上下悲观失望,唐元宗只有献地求和的一条出路。这充分显示出周世宗高超的指挥艺术。
运用军事进攻与政治招抚相结合的手段
郭荣为削平各地割据政权,促进国家的统一,主要靠发动战争来解决问题,但又不失时机利用政治招降的手段。
后周对南唐作战期间,双方使者仍来往不断。显德三年(956年)初,后周攻寿州取得一些胜利,南唐朝廷先后三次派使者献上金银、绢帛、茶、药,并表示愿意割让淮河南岸的寿、濠(今安徽凤阳东北)、泗(今江苏盱眙北)、楚(今江苏淮安东)、光(今河南潢川)、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等6州,请求郭荣停战罢兵,谋求两国和好。
郭荣虽未同意,但仍派供奉官安弘道与南唐使者李德明一道同赴金陵,继续商谈。郭荣分别赐唐元宗与南唐将领诏书,重申后周出征南唐的决心:“苟不能恢复内地,申画边疆,便议班旋,真同戏剧”,要求两国划长江为界,敦促南唐政府从速商议,尽快作出答复。
唐元宗李璟
由于唐元宗不肯割让江北14州,双方谈判没有取得成功。但郭荣政治招抚的策略促使南唐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更加激烈,李德明被唐元宗杀死。郭荣接着将招抚目标从南唐朝廷转移到南唐地方州县官将,下诏宣布,凡能认清时机归顺后周朝廷者,原官爵一切依旧,愿回江南者听其自便。
给南唐降将许文稹以下1.05万人分别颁赐物品,对其中一些人授予官职。在此之后,南唐寿州刘仁赡、濠州郭廷谓、泗州范再遇、涟水县崔万迪、雄州易文赟等人,在后周军队强大军事进攻和政治诱降下,深感势孤力穷,纷纷归降。
郭荣运用军事进攻与政治招降结合的手段,两者相辅相成,加速了淮南之战的胜利结束。
抓紧时机,用兵神速
兵贵神速是我国古代军事家用兵作战的一条重要原则。周世宗离开本国境内向邻国发起进攻,军队长途跋涉,军需器械、粮刍远程运输,更需要迅速地解决战斗。不然,战争久拖不决,粮刍供应困难,士兵斗志懈怠,将会出现严重的不利后果。
因而郭荣南征北战,高度重视抓紧时机、用兵神速的原则,且看以下的事实。
显德元年(954年)三月,北汉刘崇军队南下,郭荣当月十一日从开封出发,十八日到泽州(今山西晋城),第二天高平之战胜利结束,前后只用9天时间。
显德二年(955年),郭荣第一次南征准南,正月八日离开封,二十二日抵寿州城下,当即督促诸军攻打寿州。显德四年(957年),郭荣第二次南征,二月十七日商开封,三月二日抵寿州城下,次日即在紫金山南大败南唐援军。
显德四年(957年),郭荣第三次南征,十月十九日离开封,十一月四日抵镇淮军(置于涡口,今安徽怀远东北),天未亮渡过淮河,次日亲自率军进攻濠州。
在古代交通工具落后的条件下,郭荣亲征一般有大军随行和运输辎重的队伍,平均每天行程六七十里,速度是相当快的。郭荣到达目的地后,抓紧时机,即令部队投入战斗,常使敌方措手不及,陷于被动。
郭荣对后蜀、南唐作战取胜后,实力大为增强,立即着手北伐准备,一方面派澶州节度使张永德领兵2万北上防御契丹,一方面疏通以开封为中心的河渠交通,发展漕运,急忙筹备北伐战争的军需物资。
显德六年(959年)三月,郭荣率大军北上,经沧州(今河北沧州东南)向契丹统治区进发。郭荣进军迅速,出敌不意,自离开汴州的四十多天内,契丹瓦桥关(今河北雄县)、益津关(今河北霸县)、宁州(今河北青县)、莫州(今河北雄县南)、瀛州(今河北河间)等地守将望风归降。周世宗正准备向幽州进发,因患重病被迫停止北伐,返回开封。
充分发挥军事统帅的表率作用
郭荣以唐太宗为榜样,要“亲当矢石为人除害”,并用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郭荣不辞劳苦,不怕伤亡,长期鏖战在河东、淮南、河北的战场上,常亲临战斗的第一线。
高平之战,后周有些军将临阵脱逃,千余步兵投降北汉。在此紧急关头,郭荣不顾个人安危,冒矢石督战,全军士气顿时大振,奋勇杀敌,取得大胜。对南唐作战,郭荣三下淮南,直接组织大军攻打寿州、濠州、泗州、楚州。他亲自涉水过河进攻濠州附近的水寨,与兵士们一起露宿楚州城外,日以继夜攻击敌军。
当南唐军队自寿州附近撤退逃跑时,郭荣又指挥步、骑、水军分头进击,歼灭大量敌人。郭荣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率部冲锋陷阵,使后周军队焕发出英勇作战的进取精神,成为克敌制胜的强大力量。
《资治通鉴》卷二九四称,“及(郭荣)即位,破高平之寇,人始服其英武。其御军,号令严明,人莫敢犯,攻城对敌,矢石落其左右,人皆失色而上略不动容;应机决策,出人意表”,是符合历史实际的中肯评论。